并购历史、法规_第1页
并购历史、法规_第2页
并购历史、法规_第3页
并购历史、法规_第4页
并购历史、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企业并购 西方并购简史: 第一次并购浪潮以横向并购为主要特征。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显著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掀起了以铁路,冶金,石化,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大规模并购浪潮,各行业的许多企业通过资本集中组成了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在美国并购高峰时期的1899年,公司并购达到1208起,是1896年的46倍,并购资产额达到22.6亿美元。1895年到1904年的并购高潮中,美国有75的公司因并购而消失。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在此期间的并购活动也大幅增长,有665家中小型企业在1880-1981年间通过兼并组成了74家大型企业,垄断着主要工业部门。在这股并购浪潮中,大企业在各行业

2、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形成大规模的垄断企业。 第二次并购浪潮以纵向并购为主要特征。经济危机前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并购浪潮使得那些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业继续开展并购活动,并进一步增强其经济实力,扩展和巩固其对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的并购浪潮中,纵向并购所占比例达到85,各行业部门将其各个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企业联合体内,形成纵向托拉斯行业结构,使得各主要工业国家普遍形成了主要经济部门的市场被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第三次并购浪潮以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经济危机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各主要工业国的经济经过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的逐步恢复,在60年代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催生

3、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活动。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一系列高新科技成就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实现迅猛发展,并造就以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其规模和速度都超过前两次的并购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融资并购为主要特征。据统计,1980-1988年间企业并购总数达到20000起,其中1985年达到顶峰。多元化的相关产品间的“战略驱动”并购取代了“混合并购”,金融界为并购提供了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并购企业范围扩展到国外企业,并出现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 第五次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特征为“强强联合”和“跨国并购”。经济全球化及90年代后的经济景气;公司认为

4、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之间或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之间可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及盈利空间。时间段并购起因领域特征代表案例结果第一次1870-1900公司认为通过并购增加规模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谢尔曼反垄断法未真正执行;美国跨州铁路网络使相关区域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市场。采矿业和制造业,前后大约有300宗合并案。横向并购美国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和近800个小钢铁公司合并形成USX公司,交易额约10亿美元。促生了现在仍家喻户晓的公司,如杜邦、柯达和通用电气;大多数合并的公司并未能提高效率。第二次1924-1930一战后经济繁荣;公司认为纵向一体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利润;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导致F

5、TC诞生并执行反垄断法采矿业和制造业纵向并购为主,出现混和兼并促生了新的家喻户晓的公司,如通用汽车、IBM、姜迪尔第三次1964-1970 60年代中期消费者信心增加促进了经济繁荣;公司在经济繁荣期的投资信心增加;塞勒-基福弗法加强了反垄断混和兼并,多元化ITT的多元化扩张管理科学及MBA的兴起;股票市场惩罚了“不相关多元化”和“公司越大越好”,兼并后的公司又被出售了第四次1981-1987高通胀、低增长的70年代过后,又一轮全球性经济增长期,金融买家和战略投资者的兴起,通过买卖公司在股票获利多为金融获利型的敌意收购KKR;菲利普莫里斯购买卡夫;百实美并购施贵宝反收购方案的出台;杠杆收购和垃圾

6、债券的产生;贷款丑闻和巨额财政赤字第五次1995开始经济全球化及90年代后的经济景气;公司认为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之间或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之间可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及盈利空间更加关注并购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戴克;在线与时代华纳;迪斯尼收购大都会纳斯达克股市的兴起;汽车行业的“6+3”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并购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从1984年至今短短20多年的时间,并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我国的并购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探索阶段(19841987) 中国的企业并购的序幕始于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 随后

7、,并购开始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展开。这一时期的并购有以下特点:(1)在相同行业和地区进行,且并购数量规模较小;(2)政府主导并购,目的是减少财政亏损的包袱;(3)主要以承担债务和出资购买的方式进行并购。2第一次并购浪潮(19871989) 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并购高潮。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个企业兼并了6966个企业,共转移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这段时间企业并购的特点如下:(1)跨地区行业的并购;(2)新的并购方式;(3)并购动因的改变。由单纯消灭亏损

8、向提高企业经营活力、优化经济结构发展;(4)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出现。3第二次并购浪潮(19922001) 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了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进程。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育,上市公司出现,外资并购国企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不断涌现。这段时间的企业并购特点如下:(1) 企业并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产权交易市场普遍兴起,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方式;(4)以资本为纽带的混合式并购有所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集团;(5)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参与并购,并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4第三次并购浪潮(2

9、002至今)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又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并购法规,如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这些法规的制定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并购高潮的涌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三、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四、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 五、关于外国投资者

10、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七、外管局106号文 八、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一)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通过1.证券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 证券发行、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是并购重组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2.公司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第九章 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对并购重组中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定向增发、缩股等进行规范。(1)吸收合并公司法第173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手柄,被吸收的

11、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上市公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案例:第一种:同一证券市场交易所多个上市公司的吸收合并,如攀钢钢钒吸收合并ST长钢和攀渝钛业、盐湖钾肥吸收合并ST盐湖。第二种:不同证券交易所多个上市公司的跨市场吸收合并(08年1月开始允许跨市场合并),如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云天化吸收合并*ST马龙和云南盐化、唐钢股份吸收合并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2)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公司法第143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3、企业破产法(2007

12、年6月1日起施行)新增破产重整制度,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新的法律路径。注意: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慎用出资人权益削减方式,如果一定要用,应采取保护股东尤其是社会公众股东的权益的措施,如提供网络投票方式等。4.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第二十条:“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一)经营者集中;(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第二十一条:“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第三十一条:“

13、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二)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由国务院制定或批准1.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已起草完毕)第六章 发行证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及分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12月8日)(1)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减少审批环节,提升市场效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2)允许商业银行对境内外企业发放并购贷款。研究完善企业并购税收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三)部门规章:由

14、证券监管机构等制定1.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8年8月27日修订 证监会令第56号)(1)投资者违规超比例买卖股份问题办法第13条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抄报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诉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2)敌意收购问题全流通下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和“敌意收购”大大增加;“两低一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持股市值偏低而净资产收益率又高)的上市公司最易成为收购目标。2.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08年5月18日起实施,证监会令 第53号)重组办法的主要创新之处:(1)审核制度的调整重组办法将之前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