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古风”) 今体诗(又称今体诗(又称“格律诗格律诗”)。)。 律诗律诗: :每首八句每首八句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格律诗) 绝句绝句: :每首四句每首四句 学前知识学前知识律诗律诗五律(五字)、七律(七字)。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首联(一、二句)(一、二句)颔联颔联(三、四句)(三、四句)颈联颈联(五、六句)(五、六句)尾联尾联(七、八句),(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绝句 每首四句每首四句王维(王维(701701年年761761年)

2、,字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唐朝诗人,外号“诗佛诗佛”。今存诗今存诗400400余首。王维精通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维摩诘经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大。 王维王维杂诗三首杂诗三首一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3、? ?二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三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试读课文,注意诗的节奏。试读课文,注意诗的节奏。杂杂 诗(其二)诗(其二) 王维王维 君自故乡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寒梅着花未? 杂杂 诗(其二)诗(其二) 王维王维 君自君自/ /故乡故乡/ /来,来,应知应知/ /故乡故乡/ /事。事。 来日来日/ /绮窗绮窗/ /前,前,寒梅寒梅/ /着花着花/ /

4、未?未? 杂诗杂诗 王维王维君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来日绮窗绮窗前,前,寒梅寒梅着花着花未未?你你冬天开的梅花冬天开的梅花。 开花。开花。 来的那一天。来的那一天。雕刻花纹的窗子。雕刻花纹的窗子。【诗文解释诗文解释】相当于相当于“否否”,表疑问。,表疑问。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五言绝句五言绝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这一句看起来

5、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故乡事”来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

6、是梅花啊。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白,让读者去想象。 中心思想中心思想 :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梅花,则溢于言表。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字义山,号玉溪

7、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杜牧合称为合称为“小李杜小李杜”,也是,也是唐代诗人中的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三李”之一之一(李白、李贺)。(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象鲜明,工于比兴,深于寄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登乐游原、无题无题、夜雨寄北夜雨寄北等。等。

8、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但也许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已亡。但也许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眷属或友人”的。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李商隐李商

9、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七言绝句) 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君问/ / 归期归期/ / 未有期,巴山未有期,巴山/ / 夜雨夜雨/ / 涨秋池。涨秋池。何当何当/ / 共剪共剪/ / 西窗烛,却话西窗烛,却话/ / 巴山巴山/ / 夜雨时?夜雨时?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夜雨寄北寄北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何当共剪西窗烛,共剪西窗烛,却却话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时? 寄赠给北方的友人。寄赠给北方的友人。你你什么时候才

10、能够。什么时候才能够。 还,且。表示小小还,且。表示小小的转折。的转折。 谈论。谈论。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什么时候才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景。 你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你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现在我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天的池水往上涨

11、。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巴山夜雨时? 实写现实情景实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含有离愁别绪 虚写未来的欢聚虚写未来的欢聚 衬托眼下的孤寂衬托眼下的孤寂之情之情 小结: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表现了作者小结: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思归的急切心情。 郑谷郑谷 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进士,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春)人。光启进士,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得名

12、,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原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原有集,已散佚。有有集,已散佚。有云台编云台编三卷,三卷,宜阳集宜阳集三卷,三卷,外集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三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鹧鸪鹧鸪等。等。作者介绍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淮上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一、感知诗的大意一、感知

13、诗的大意 淮上与友人别淮上与友人别 郑郑 谷谷 扬子江扬子江头头杨柳春杨柳春, 杨花杨花愁杀渡江人。愁杀渡江人。数声数声风笛风笛离亭离亭晚,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君向潇湘我向秦。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别与友人别”的地点的地点点明了季节。点明了季节。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飘飞的柳絮飘飞的柳絮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潇湘大地, ,我却要往长安而我却要往长安而去。去。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

14、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风中传来的笛声。风中传来的笛声。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再读诗歌,二、再读诗歌,品味诗的感情品味诗的感情扬子江头杨柳春扬子江头杨柳春时间,地点,春景时间,地点,春景杨花愁杀渡江人杨花愁杀渡江人即景抒情,点醒离别即景抒情,点醒离别数声风笛离亭晚数声风笛离亭晚抒写握别情景抒写握别情景君向潇湘我向秦君向潇湘我向秦各奔前程,别意茫茫各奔前程,别意茫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是“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王杨卢骆卢骆”。 )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

15、律诗,该)之首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广泛流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王勃城阙城阙/ /辅辅/ /三秦三秦, ,风烟风烟/ /望望/ /五津。五津。与君与君/ /离别意,同是离别意,同是/ /宦游人。宦游人。海内海内/ /存存/ /知己,天涯知己,天涯/ /若若/ /比邻。比邻。无为无为/ /在在/ /歧路,儿女

16、歧路,儿女/ /共共/ /沾巾。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儿女共沾巾。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首联首联颔联颔联颈联颈联尾联尾联一、感知诗的大意一、感知诗的大意城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五津。城阙:城阙:五津: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将分两

17、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n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一起。大意:大意: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海内

18、: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样。无为无为在在岐路岐路,儿女共,儿女共沾巾沾巾。q无为:无为:岐路:岐路:沾巾:沾巾:无须,不要。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沾湿手巾,指哭。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离别固然是悲伤

19、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女一样别泪沾巾。首联: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回首长安,遥望蜀地。颔联: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同是宦游,客中作别。颈联: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天涯海角,互相勉励。尾联: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擦干眼泪,歧路壮别小小 结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

20、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哲学家。和柳宗元柳宗元交谊很深,交谊很深,人称人称“刘柳刘柳”。晚年与。晚年与白居易白居易并称并称“刘白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刘梦得文集得文集 背景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年(826)(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相会时所作。对“初逢

21、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2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暂凭杯酒长精神。诗歌大意诗歌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被贬在这里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被贬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枯树的前头却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枯树的前头却是万木逢春。是万木逢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杯美酒振奋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