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過程視角下的高校隱性知識管理_第1页
管理過程視角下的高校隱性知識管理_第2页
管理過程視角下的高校隱性知識管理_第3页
管理過程視角下的高校隱性知識管理_第4页
管理過程視角下的高校隱性知識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過程視角下的高校隱性知識管理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管理也日益成為人們關 註的焦點。作為知識密集型的專業服務組織一一高校實施知識管 理在現時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管理的核心 是隱性知識的管理。由於隱性知識管理興起的時間尚短,關於高 校隱性知識管理還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本文從管理過程 的視角對高校隱性知識管理的內涵加以界定關鍵詞:高校管理;高校知識管理;高校隱性知識管理高校在知識的收集、傳播、轉化、創新方面發揮著前所未有 的作用。在這一意義上高校甚至可以被稱為知識工廠。然而我 國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著很多不利於知識轉化的因素,尤其是 在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方面

2、。因此探究合理的高校管理 方式一一隱性知識管理,就成為我國高校實現隱性知識轉化的 關鍵環節1高校管理的內涵:管理過程視角的界定1. 1高校管理的內涵高校管理是管理的專業領域之一,它的產生、發展過程吸收、 借鑒瞭管理的諸多理論、原則、方法和 技術。因此對高校管理 內涵的界定可以借鑒對管理 的內涵的界定。在管理學興起的近 100年的歷史中,對管理內涵的界定雖然很豐富但並不統一。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是確切知識別人去幹什麼,並註意他們用最好、最經濟的方法去幹(泰羅1999) o法約爾認為: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法約爾1982) o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

3、是決策。 管理過程學派的哈羅德孔茨認為:管理就是設計保持一種良 好環境,使人在群體裡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哈羅德 孔茨海因茨.韋裡克1998) o以上四種觀點各有特點,提出者由於所處的歷史時期的差 異,對管理內涵的界定各有側重。泰羅是最早對管理進行理論 性質的研究的管理者。他在1911年發表的科學管理原理一 書中提出管理是一門科學,因此他對管理的界定主要從與以往 經驗管理相區別的角度來進行的,即管理是科學性強的活動, 而不是隨意性、經驗性強的活動。和泰羅處於同一時期的法約 爾則側重於管理職能和管理原則的研究,因此他從管理職能的 角度對管理進行定義,他認為管理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 調和

4、控制幾個職能。西蒙鑒於決策的重要性,認為管理就是決 策,管理的過程就是決策的過程。但是這三種界定均存在著不 完善之處:法約爾和西蒙從管理涉及的某一個具體問題的角度 來界定管理,他們的界定隻是描述性質的,不具有普遍的意義。 法約爾從管理職能的角度來界定管理,但是對管理職能的劃分 本身就是沒有定論的,因此從這個角度界定管理的內涵必然不 具有一般代表性。而西蒙的決策論,雖然強調瞭決策在管理中 的重要作用,但是決策隻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是一個涉及面相當廣泛的概念,把決策和管理等量齊觀顯然是不恰當的。泰 羅的界定雖然不存在上述的不完善,但是他對管理的界定是比 較粗糙的,而且主要是從與經驗管理相區別的角度

5、進行的。這 一界定在管理理論誕生之初的作用是顯著的,但是隨著管理理 論的發展完善,它作為管理的內涵,科學性是不強的。筆者比 較贊同的是孔茨對管理內涵的界定。他既避免瞭法約爾和西蒙 的具體化的描述,又 對泰羅的界定的加以發展和完善。孔茨從 過程論的角度對管理的內涵加以界定。認為管理首先是一個完 成既定目標的過程,這個既定目標就如泰羅所言的明確的任務。管理要完成預期的目標而且要髙效率完成,可以說是管理所要 達到的目的或者說是管理的宗旨1. 2高校管理的本質:三大功能角度的界定髙校自建立之初的功能就是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高校的 功能也不斷擴展。1809年德國的教育學傢在創建今天的洪堡大 學時提出高

6、校的辦學方針應該是教育和科研並舉。自此高校的 科研能力日盛,成為高校的第二大功能。20世紀初美國的州立 大學校長c. r,范海斯提出高校還應該具有服務功能。隨著 知識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他的這一觀點也日益被人 們接受。因此今天的高校就是具有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 功能的機構。髙校的教育功能是髙校的基本功能,科研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是基本功能的延伸和發展。髙校在完成三大功能的過 程中伴隨著大量的知識轉化。如1所示:從上圖可以看出教育過程主要聚焦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知識轉化,期間也伴隨著一定的教師之間的知識轉化、學生之間 的知識轉化及學生知識向教師知識的轉化,轉化渠道主要是課 堂教學。科研過

7、程主要指教師帶領學生研究課題的過程,這一 過程也存在著上述的四種知識轉化,但是轉化的渠道已不是課 堂,而是面對面的交流,當然主要的轉化是師生知識向研究成 果的轉化。社會服務活動是師生直接 參與到服務社會的活動中 去,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將 教育和科研過程中所獲得的一切知 識即教育過程中的知識和科研過程中的知識同時向社會服務活 動轉化。仔細探究高校的三大功能會發現,它們實質上都是為 人類社會服務的。三大功能的實現過程是以社 會為中心的知識流轉過程,如圖2所示:教育功能完成的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任務,科研功能完成的 是研究社會難題的任務,而社會服務活動更是通過直接的方式 服務於社會。三大功能之間不但存

8、在著知識的轉化,而且服務 於社會的過程 也是學校知識向社會的轉化。同時高校也不是脫 離社會的孤立組織,社會知識也不斷的向高校轉化。因此可以 說高校的三大功能都是圍繞著知識的轉化展開的,從這一意義 上而言高校管理是對知識轉化進行管理,高校管理的本質是知 識管理2高校知識管理的內涵:知識轉化角度的界定2. 1高校知識管理的內涵界定髙校管理在本質上是圍繞著知識展開的,對知識的管理是高 校管理的核心工作。既然高校管理的核心是高校知識管理,那 麼對高校知識管理內涵的界定必然也是圍繞著知識管理展開 的:徐高明認為高校知識管理就是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中,學校為 實現教育的目的,管理者依據知識管理理論,運用知識管

9、理的 方法和手段,充分掌握和利用學校內、外部知識,有效發揮學 校成員的知識潛能,提高學校個體與整體的知識學習能力,創 造有利於知識共享與創新的校園文化與價值觀,形成學校核心 競爭力,以實現學校管理目標,取得最大辦學效益的過程(徐 高明2002) o李萌芽和李妮在文章中稱高校知識管理是指高校通過知識 的識別、獲取、存儲、整理、加工、開發、傳授、轉讓、學習、 生產、創造、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流動共享,使高校運 用集體的智慧提高其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知識經濟的 需要和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李萌芽李妮2000) o於海棠認為髙校知識管理是以實現並不斷拓展高校的辦學 能力,增強生存、競爭和服務能

10、力為目標,利用管理的基本原 理,方法及現代化管理理念,結合高校功能和特點,對學校內 外知識及其與之相關要素進行的管理“於海棠2003) o徐高明的高校知識管理內涵是對孔茨“管理”內涵的擴展: 他實質強調高校的知識管理是實現教育目的,學校管理目標, 取得最大辦學效益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對知識 管理的理論、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創造有利於知識流動創新 的學校文化等。鑒於對高校管理內涵的界定以及對上述三者的 借鑒,可以這樣界定高校知識管理內涵:高校知識管理是高校管理者涉及並保持良好的知識轉化、創 新環境,使知識能夠在髙校內部和高校與社會之間順利的轉化 和創新,以實現高校的既定目標和功能的過

11、程2. 2我國高校知識管理面臨的問題:挑戰角度的界定知識管理興起的時間很短暫,而且主要是在西方發達國傢的 企業內部實施的。我國高校在實施知識管理的過程既沒有充足 的實踐借鑒,也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而且由於我國髙校的內 部問題使高校的知識管理面臨著一定的困難:首先,我國高校缺乏實施知識管理的管理體制。我國高校目 前實施的是科層制的管理體制。一方面科層制的管理體制組織 結構僵化、等級森嚴缺乏活力和創新精神。科層制的管理體制 的價值追求是成員遵循原則處理、解決問題。它壓抑瞭組織和 成員的活力和創新能力。高校是知識密集型的專業服務組織。 對於知識密集型的組織而言,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更適合它的發 展。扁平

12、的組織結構有利於發揮成員和組織的創造力,有利於 組織內部的各種合作,形成有利於知識轉化的融洽的文化氛圍。 另一方面科層制的管理體制會導致不良的組織文化。科層制是 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管理體制。行政權力是它的中心,這樣一 種管理體制會形成一種圍繞行政權力展開的組織文化。“教而 優則仕”正是這樣一種文化的寫照。由此造成的必然是對組織 的行政權力的關註和追逐,以及對組織內的知識或者說學術權 力的忽視和 淡漠。而知識管理的實施要求的是知識導向的組織 文化,也就是說重視知識、註重知識的轉化的文化。它可以為 知識的轉化提供、設計環境,對知識轉化的過程加以管理,使 知識的流通和轉化可以在高校內順利實現。其次,

13、高校面臨著嚴峻的人才流失的挑戰。我國高校人才流 失愈演愈烈,在和西方發達國傢高校競爭人才時處於劣勢。西 方發達國傢由於經濟發達、管理體制合理在對教師的爭奪過程 中獲得瞭絕對性的優勢。而我國髙校由於體制不合理、管理不 善導致優秀教師外流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伴隨著優秀教師流 失 的是優秀學生的流失。優秀的教師是高校的核心吸引力和競爭 力。優秀教師的流失意味著高校知識管理喪失瞭部分優秀的知 識元,必然造成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降低,造成優秀學生的流失。 這不但對高校的發展不利,對於整個民族和國傢的發展也是很 危險的,因為失去瞭人才競爭優勢的民族和國傢也就 失去瞭其 它方面的競爭優勢。再次,忽視隱性知識的轉化

14、是高校知識管理的另一個問題。 隱性知識轉化問題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問題,不論是在高校還是 在社會其它領域。人類實踐 過程中更多的關註的是顯性知識的 獲取、傳播、應用。而忽略瞭隱性知識的存在及作用。然而, 如果把知識比作一顆茂盛的大樹,顯性知識隻是其中比較 耀眼 的花朵,它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吸引瞭大量的目光;而隱性知 識就像樹的枝葉、主幹和根,它數量眾多、作用巨大,但是光 輝卻一直被顯性知識所掩蓋。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發現, 在耀眼的花朵後面還有被人們忽視的某種力量一直在起著作 用,而且這種以往被忽視的知識比我們關註的知識比重更大, 作用也更加卓著。這種知識以及對此種知識的管 理逐漸獲得瞭 人們的

15、關註。但是由於我國高校的知識管理尚處在誕生階段, 因此對隱性知識顯性化重視的程度不夠。我國高校對隱性知識 顯性化的關註比較少而且大多處在自發階段。教學過程中更多 的是書本顯性知識的轉化;科研過程雖然由於頻繁的師生接觸 可以傳遞大量的隱性知識,但是由於我國高校的師生比例失調, 科研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而師生直接服務社會 的活動也處在自發階段、沒有形成一定的格局。因而對大量高 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更多的接受的是顯性知識而不是隱性知識3髙校隱性知識管理的內涵3. 1高校隱性知識管理的內涵:高校知識管理角度的界定 1958年,波蘭尼在其代表作個體知識中認為知識分為 兩類:cxplicitkn

16、owlcdgc 和 tacitknowlcdgc 即今天所言的顯 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可以用嚴格的數據、科學公式、公理、文字等符號表達出來,可以編碼化的,易於存儲、 交流和共享的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性化的和難以格式化的 知識。所謂隱性知識顯性化是指將隱性知識編碼化,使其轉化為顯 性知識,易於人類的學習和借鑒。隱性知識管理就是對這個過 程以及這個過程涉及的諸多問題的管理。由此高校隱性知識管 理的內涵可以表 述為:高校隱性知識管理是高校設計保持良好 的知識轉化環境,對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過程進行管理,使隱性知識順利實現顯性化,以達到高校的目標和功能的過程3.2髙校隱性知識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首

17、先,髙校的隱性知識管理可以提髙民族、國傢的創新能 力。一個國傢和民族的創新能力不是和國傢擁有的文本化的知 識成正比的。創新能力更多的源於個體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典型的隱性知識。比如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個體的價值觀、人生觀。根據朱克曼的調查,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從其老師那裡 學到的不是具體的顯性知識而是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隱性知識更多的涉及的是經驗、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問題的解 決能力、看待問題的方式等,這對個人創新能力而言是相當重 要的。因此良好的隱性知識管理可以使國傢的人民具有創新思 維,提高整個國傢和民族的創新力。其次,高校隱性知識管理能夠提高高校的競爭方。目前高校 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內

18、高校之間、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之間為 爭奪人才和資源展開瞭激烈的競爭。高校要在競爭中取勝,必 須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高校具有不可替代性。學生和社 會在選擇一個高校時註重的是髙校的知識含量以及高校在為 學生和社會服務時能夠創造什麼價值。這樣的選擇標準不僅是 對文本層面的顯性知識的選擇,更多的是對高校內在的知 識一一隱性知識的選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高校的 隱性知識上,隱性知識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難以模仿性,從而能 夠使髙校擁有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再次,隱性知識管理提高瞭高校教師的能力和學生的知識水 平,提高瞭學生的競爭力。隱性知識的交流使教師之間和學生 之間獲得大量的知識,使教師不斷的完

19、善和充實自己,同時使 學生獲得有益的隱性知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過程。學生獲得 隱性知識的再加以內化可以使學生形成有益的心智模式,這相 對於獲得易於過時的顯性知識而言是更有意義的,因而它可以 使學生更具有競爭力3. 3高校隱性知識管理存在的問題:隱性知識顯性化層面 高校隱性知識管理是高校知識管理的重中之重;是高校知 識管理的核心,但是高校隱性知識管理在顯性化過程中存在著 明顯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師生之間的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困難。由於目前我國的 高校本科生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授課方式為主;因此學生接受的 更多的是課本上已經編碼的顯性知識以及教師的部分經驗性的 理解即隱性知識。但是 根據朱克曼對師徒關系的調查,學生從 老師那裡獲得的可以終身受益的不是顯性知識而是隱性知識尤 其是 教師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研究的技術、技巧、經驗等。 而我國的研究生教育隨著高校研究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