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1页
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2页
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3页
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4页
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    张立新摘要:本文针对公路建设中路基工程施工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路基;施工质量;原因;措施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工程各结构层中最下面的一个层次,它除了要承受其上面的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自重以外,还要承受来自车辆运行中传递下来的荷载压力,是公路工程的基础。路基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还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年限,是整个道路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路基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1 路基塌陷路基塌陷是指路基

2、在垂直方向受到较大的压力或较大的沉落,导致公路路基下沉,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或洞。1.1 路基塌陷原因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路基工程经过水渠、填井、墓穴、淤泥等地段,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地下水渗入路基中,使路基土质变得松软,破坏路基的稳定结构最终引发路基塌陷。1.2 路基塌陷防治措施在路基修筑范围内,对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予以查明,使用符合要求的填充材料回填,并进行夯实或压实;对影响路基稳定的较大的人工坑洞,不能填埋或填埋效果不好,可用砌石等构筑物跨越;对于路基施工穿过水渠时,应先要将积水排除,然后再彻底清除淤泥,并在水渠坡面上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再由渠底逐层填料压实;当

3、路基施工经过淤泥地段时,先挖沟排水降低水位,再将淤泥彻底清除后进行填筑施工,当水位较高又无法排除时,从路基底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毛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再行填筑施工。2 弹簧路基路基土压实时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呈软塑状态,体积得不到压缩,不能密实成型。2.1 弹簧路基形成原因路基填料为粘性土时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碾压层下有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填料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填料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填料,形成了“水囊

4、”。2.2 弹簧路基防治措施避免用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清除碾压层下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等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严禁不同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填料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填料后重新碾压;对急于赶工的“弹簧”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并挖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3 路基翻浆路基翻浆是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紧前层或当前层填料含水量偏大,碾压

5、时出现严重“弹簧”、鼓包、车辙、挤出泥浆,使填筑层无法碾压密实,有的是局部一块,有的是一个地段。3.1 路基翻浆形成原因路基工程通过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浅地表层下1-3m处有淤泥层;有些坑塘、水池排水后的淤泥含水量较大,填土无法排淤,导致基底处理不彻底,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低位路段土填后横向阻水,填筑层遭水浸后再填筑,下层产生翻浆;填土中粘性土与非粘性土混填,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大,碾压中粘性土呈泥饼状,产生了局部翻浆。3.2 路基翻浆防治措施对于施工中发生的路基翻浆区别情况来分别对待,局部翻浆可翻开凉晒、换填碎砖、砂砾、做灰土垫层等,面积不大而翻浆严重段,可抛石挤淤处理;对于深度大于0-60cm的

6、翻浆可掺生石灰粉处理;对于属于天然地质问题产生的翻浆,可先布设土工格栅,土工布,然后填干土碾压施工;对于地表下4-6m存在淤泥层导致的翻浆,可采用压力注浆办法处理;对于翻浆面积较大,要挖开重新进行分层填筑。4 路基纵向裂缝路基施工后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形成错台,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加重地表水对路基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4.1 路基纵向裂缝形成原因路基填筑土料前,地表清理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故河道处;对于路基上的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不均;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没有分层压实处理;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或

7、虽设置台阶未按标准压实;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4.2 路基纵向裂缝防治措施在路基填筑前,應认真调查并根据现场情况,彻底清理施工表层,及时发现路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对处于路基内的沟、塘淤泥彻底清除,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和压实,回填的土料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填筑路基的材料要严格把关,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照工艺顺序要求,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 的台阶并压实;对于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压实,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在填筑过程

8、中,路基边坡要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5 路基侧移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出现纵向裂缝,并以裂缝为界产生轻微沉陷、侧移。5.1 路基侧移原因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路段处治不符合规范要求。开挖后的回填土,施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填筑层没有充分压实。路基边坡坡度过陡。5.1 路基侧移防治措施在稳定的斜坡上填筑路堤时,当横坡为1:10-1:5,应清除草皮、树根等杂物以及淤泥和腐殖土,并翻松表土,再进行填筑;当横坡陡于1:5时,除清除草木等杂物、淤泥和腐殖土外,还应将原地面斜坡挖成稍向内倾斜的阶梯,阶梯宽度一般1m。对于倾斜度过陡的山坡,以致无法填筑或占地太宽,填方数量过大,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废石方,包括叠砌、护墙、护脚、挡土墙、栈道、栈桥等多种形式的修筑支撑路基;半填半挖的一侧填方基底为斜坡时,应按规定挖好横向台阶,并应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对设计边坡的松散弃土进行清理;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渗水性好的填料,其边坡比不宜小于1:2,必要时可设边坡防护,如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路基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路基填筑材料质量,有施工填筑方法造成的,也有外界因素的影响,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加以防治,做到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