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_第1页
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_第2页
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_第3页
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_第4页
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白忆秦娥全诗赏析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 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 照,汉家陵阙。【鉴 赏】:这是被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李白两首著名词作之一。 然而,如同菩萨蛮的著作 权千古之下一直争执不休一样,忆秦 娥是否真为李白所 作也是有争议的。此词归于李白名下并广泛流 传,至少始于北宋后期。北宋词人李之仪有忆秦娥用太白韵, 词云:“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 云别。不 知今是何时节,凌歌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此 词每一韵脚均与李白词相同。生活于北 宋末年、南宋初年的邵伯温之子 邵博所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则

2、全文记录了此词,且日:“李太 白词也。予尝秋日饯 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 一坐凄然而罢。”这是今天可以见到的关于这首词的最早记载。此时 上 距太白之死已近四百年,且不载于古本太白集中。明人 胡应麟 曰:“详其意调,绝类温方城(温庭筠)辈,盖晚唐人词,嫁名太 白。”忆秦娥一词,唐崔令钦教坊记中不载,今本敦煌词及 其他唐人词中均不载,最早的同调之作 见于冯延巳之阳春集,但韵 律迥异,北宋贺铸亦有同调之作,押平声韵。但李之仪和作的发现, 黄昇称其为“百代词曲之祖”,显然反映了宋人对此词著作权归属的一 般见解。”况且,今本李白集中类似的作品仍时有可见。如三五七 言一诗:“秋风清,

3、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 见 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此乃仿效隋诗人释慧英之作 一三五 七九言诗而来,所不同的是将一、一、三、三、五、五、七、七、 九、九”的句式变为“三五七”言的句式。)故关于此词的归属,只 可仍系于李白名下,作任何变更,甚 至言其为宋人之作,显然是证据不 足的。关于此词的主旨,俞陛云有一段精辟的见解,他说:“此词自 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其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显然说 得很中肯。词的开头即设置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箫声咽,秦娥 梦断秦楼月”。作者一生据说曾三度入长安,于此很可能曾有一段爱 情经历。词之开头以幽咽的箫声如泣似诉地 倾吐出闺中女子的哀

4、怨之 情。箫乃竹制管乐器,有单管与排箫的区别。晋戴凯之竹谱日:“箫笙之选,有声四方,质清气亮,众管莫伉。” “质清气亮”之箫却 发出幽咽之声。李白三次入长安,是他政治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经历,而 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这一阴影,也蒙在他的爱情生活上。“秦娥梦 断秦楼月” 一句用箫史、弄玉的典故。弄玉乃秦穆公之女,从幼酷 爱吹箫,后与善吹箫之仙人箫史结婚。箫史教之吹箫作凤鸣之声,能 以箫声招引凤凰。几年后随凤凰仙去。词中“秦娥”即秦女,长安是 古秦地,故此处秦娥泛指长安女子。梦断,即梦醒。词中不写自己如何思念这位秦女,而设想这位女性 梦醒之后, 仰望楼头明月,聆听着呜咽的箫声,为自己的形单影只的孤寂生

5、活而怅 惘。这两句的表现手法,与后来的词 人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 妆楼颛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几句相仿佛。“秦楼月,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句中,“秦楼月”三字与上句末三字重复。在结构上起过渡 作用,在格律上起连锁作用。秦女此际望着楼头月色思念的是与亲人 分别的情景。霸陵,汉文帝刘恒之墓。霸陵附近有霸桥,是送别 之所。据三辅黄图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 送客至此 桥,折柳赠别。”见柳色而思亲人。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特殊情况,即 记忆与空间的联系。“睹物生情”,昔日曾折柳枝赠别亲人,如今柳条 一年年绿了,去口依然不见亲人归来。在诗人李白眼中,柳是通晓人性 的。他之题劳劳亭之诗即云:“

6、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霸陵之 柳,秦楼之月,交相映衬,使伤怀之情更为惨淡深远。换头句仍扣住“伤别”之情展开,只是怀人的地点已从送别之所霸陵而转到长安城东南的 乐游原。乐游原亦称乐游苑,据长安志载:乐 游原在万年县南八 里。又据雍录载:“唐曲江本秦陵州,至汉为宣帝乐游庙,亦名乐 游苑,亦名乐游原。基地最高,四望宽敞,长安中,太平公主于原 上置亭游赏,后赐宁、申、岐、薛四王,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 九日京城士女咸即此祓禊、帘幕云布,车马填塞,词人乐饮赋诗。”“乐游原上清秋节”,显然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按往年的习惯 应当登 高游赏,而且乐游园为长安最高处,又地处长安城内升平坊,自

7、是重阳 登高的地方。据宋人吕大临长安图载,皇城之南三十六坊,纵各三 百五十步,在乐游园上可以俯视曲江,甚至听得见江上的歌声。唐人诗 中也多有咏登临此原 之作。老李杜如此,小李杜亦然。李商隐诗中“夕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便是登乐游园而作。然而李白词中的乐游园 前,出现的仅是音尘断绝的一条咸阳古道。这一条人来人往的古道, 却隔绝了亲人的音讯,使思妇登上此台虽望眼欲穿却一无所得。出现在 她视野中的只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陵阙”,指古代帝王陵墓 前的一种建筑物,仿佛皇宫两边的门楼。通过这一凄凉萧瑟的景象, 抒发了闺妇心中凄苦寂寞的情愫。如俞陛云所言,“一代帝王,结局 不过如是,则一身之伤离感旧

8、,洵命之衰耳。”如果这首词仅作一首 闺怨相思词来 理解,就太贬低其价值了,谓其乃“百代词曲之祖”也就 不配了。这首词的妙处如王国维所说,它“纯以气象胜,'西风残 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 正(仲 淹)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 矣。”长安在唐以前曾先后做过秦汉两代的都城。词之上片以秦楼之月 和汉帝之陵(霸陵)相比照。下片中更点出长安为秦都是古名一一咸 阳,显然词人设置的这一大气象、大氛围不仅仅为思妇怀人而设,也是 腐朽没落的唐王朝衰败的写照。李白生活的时代,唐王朝盛极而衰,尤其是他北上 幽蓟及三入 长安之后,他对唐王朝的必然殒落有着清醒

9、的认 识。“幽州思妇十二 月,停歌罢笑双蛾摧”,“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 风行)"日惨惨兮云暝暝,猩猩啼兮鬼 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 穹恐不照余之忠诚。”“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 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 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恸哭兮远 望,见苍梧之深山。苍 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显然, 李白诗中已笼罩着一种危机感,他已预感到安史之乱将要到来,这与此词 下阙所描绘 的衰瑟景象是完全一致的。有人认为,此词只会 写于中晚唐时期(虽 然这种可能不能完全排除),读了李白的这些诗作后,这种论据显然 是贫乏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浦江清先生有一说,他说:“夫西风乃一年之将尽,残 照是一日之将尽,以流光消逝之感,与帝业空虚人生事功的渺小,种种 反省,交织成悲壮的情绪。”(词的讲解)唐圭璋师谓:“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关于此词的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