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前六章)_第1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前六章)_第2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前六章)_第3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前六章)_第4页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前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五版(高鸿业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 505P105P 得Pe6 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 Q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如图2-1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 得 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 Qe605&

2、#21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 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如图22所示。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 得 Pe5.5 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 Q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 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23所示。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

3、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和Qe20。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

4、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和(3)及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 (i1,2)上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2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1和E2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

5、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地,利用(3)及图2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

6、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2. (1)根据中点公式,有ed·(/)1.5(2)由于当P2时,Qd500100×2300,所以,有ed·(100)·(3)根据图24,在a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d 或 ed图24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d。3. (1)根据中点公式 有 es·(/)(2)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es·2·1.5(3)根据图25,在a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s1.5

7、图25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4. (1)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ed(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e、f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ee。其理由在于在a点有:e 在f点有:e 在e点有:e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BGCGD,所以,eee。5. (1)因为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为ed·

8、,此公式的项是需求曲线某一点斜率的绝对值的倒数,又因为在图(a)中,线性需求曲线D1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线性需求曲线D2的斜率的绝对值,即需求曲线D1的值大于需求曲线D2的值,所以,在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和D2的交点a,在P和Q给定的前提下,需求曲线D1的弹性大于需求曲线D2的弹性。(2)因为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为ed·,此公式中的项是需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的倒数,而曲线型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可以用过该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在图(b)中,需求曲线D1过a点的切线AB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D2过a点的切线FG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根据在解答(1)中的道理可推知,在交点a

9、,在P和Q给定的前提下,需求曲线D1的弹性大于需求曲线D2的弹性。6.由已知条件M100Q2,可得Q 有 · 得 eM···100·2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MaQ2(其中a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7由已知条件QMPN,可得ed·M·(N)·PN1·N eM·PN·1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P)MPN而言, 其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M)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

10、弹性总是等于1。8.令在该市场上被100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总量为Q,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根据题意,该市场的商品被6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i·3 即 3·(i1,2,60) (1) 且i (2)类似地,再根据题意,该市场的商品被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edj·6 即 6·(j1,2,40) (3)且j (4) 此外,该市场上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 将式(1)

11、、式(3)代入上式,得 ed 再将式(2)、式(4)代入上式,得 ed所以,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9、(1)由于ed 有 ed×(1.3) ×(2%)2.6%即商品价格下降2%使得需求数量增加2.6%.2)由于eM 有eM·2.2×5%11%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使得需求数量增加11%。10. 1)关于A厂商:由于PA200QA20050150,且A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A200PA于是,A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dA·(1)×3关于B厂商:由于PB3000.5QB3000.5×100250,

12、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B6002PB于是,B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dB·(2)×5(2)令B厂商降价前后的价格分别为PB和PB,且A厂商相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A和QA,根据题意有PB3000.5QB3000.5×100250 PB3000.5QB3000.5×160220QA50 QA40因此,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 eAB··(3)由(1)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dB5,也就是说,对B厂商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我们知道,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

13、品价格由PB250下降为PB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具体地有:降价前,当PB250且QB100时,B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PB·QB250×10025 000降价后,当PB220且QB160时,B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PB·QB220×16035 200显然,TRBTRB,即B厂商降价增加了他的销售收入,所以,对于B厂商的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他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11. (1)令肉肠的需求为X,面包卷的需求为Y,相应的价格为PX、PY,且有PXPY。该题目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写为 maxU(X,Y)minX,Y s.t.PX·XP

14、Y·YM解上述方程组有 XY由此可得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dX·由于一根肉肠和一个面包卷的价格相等,所以,进一步有 edX(2)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为 eYX··由于一根肉肠和一个面包卷的价格相等,所以,进一步有 eYX(3)如果PX2PY,则根据上面(1)、(2)的结果,可得肉肠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dX·面包卷对肉肠的需求的交叉弹性为 eYX·12 由已知条件可得 MR1206Q30 (1) 得Q15由式(1)式中的边际收益函数MR1206Q,可得反需求函数 P1203Q (2)将Q15代入式(2),解得P75,并可由

15、式(2)得需求函数Q40最后,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公式有 ed··13根据已知条件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有 ed1.6由上式解得P0.25。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0.25,即售价为P3.75时,销售量将会增加10%。14. 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若令厂商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入又可以改写为TRP·Qd。由此出发,我们便可以分析在不同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条件下,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相应的销售收入的变化。下面利用图28进行简要说明。图28在分图(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

16、有弹性的,即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有: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且TR1TR2。也就是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类似地,在分图(b)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入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

17、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入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即TR1TR2。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分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按中点公式计算)。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TR1TR2,它们分别相当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形OP1AQ1和OP2BQ2的面积相等)。这就是说,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15. 图29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

18、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作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来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

19、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效果的角度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9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9中

20、下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讨论了市场机

21、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原文为:“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

22、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第三章 效用论1.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 MRSXY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XY 即有MRSXY0.25它表明,

23、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25。2.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元。(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3元。(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1X1P2X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

24、X2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因此,MRS12。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和消费者C的效用函数。(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热茶。(2)消费者B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喝咖啡,或者单独喝热茶。(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咖啡和2杯热茶是无差异的。(4)消费者D喜欢喝热茶,但厌恶喝咖啡。解答:(1)根据题意,对消费者A

25、而言,热茶是中性商品,因此,热茶的消费数量不会影响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a)。图32中的箭头均表示效用水平增加的方向。(2)根据题意,对消费者B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互补品,其效用函数是Uminx1,x2。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b)。(3)根据题意,对消费者C而言,咖啡和热茶是完全替代品,其效用函数是U2x1x2。消费者C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c)。(4)根据题意,对消费者D而言,咖啡是厌恶品。消费者D的无差异曲线见图32(d)。图32关于咖啡和热茶的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4 图33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

26、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33所示。在图33中,直线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x和x,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均衡点E。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2。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1、x21),或者为G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2和x22)时,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1<U2。5.根据消

27、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其中,由U3X1X 可得 MU13XMU26X1X2 于是,有 整理得X2X1(1)将式(1)代入预算约束条件20X130X2540,得20X130·X1540 解得X9将X9代入式(1)得 X12 因此,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该为9、11将以上最优的商品组合代入效用函数,得U*3X(X)23×9×1223 888它表明该消费者的最优商品购买组合给他带来的最大效用水平为3 888。6. (1)由消费者A的需求函数Q204P,可编制消费者A的需求表;由消费者B的需求函数Q305P,可编制消费B的需求表。至于市场的需求表的编制可

28、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已得到消费者A、B的需求表,将每一价格水平上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加总来编制市场需求表;另一种方法是先将消费者A和B的需求函数加总来求得市场需求函数,即市场需求函数QdQQ(204P)(305P)509P, 然后运用所得到的市场需求函数Qd509P来编制市场需求表。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市场需求表是相同的。按以上方法编制的3张需求表如下所示。消费者A的需求表 消费者B的需求表 市场需求表PQ020 P Q 1160302121253822044315504105560PQd0501412323234145560(2)由(1)中的3张需求表,所画出的消费者A和B各自的需求

29、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如图34所示。图347.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1 /MU 2 =P1 /P2 由以知的效用函数 可得: 于是,有:整理得: 即有 (1)式代入约束条件P1X1+P2X2=M,有:解得: 代入(1)式得 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8. 由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所以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有三种情况,其中的第一、第二种情况属于边角解。第一种情况:当MRS12>P1/P2时,即a> P1/P2时,如图,效用最大的均衡点E的位置发生在横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 X1=M/P1,X2=0。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的收入都购买商品1

30、,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第二种情况:当MRS12<P1/P2时,a< P1/P2时,如图,效用最大的均衡点E的位置发生在纵轴,它表示此时的最优解是一个边角解,即 X2=M/P2,X1=0。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全部的收入都购买商品2,并由此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个商品组合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第三

31、种情况:当MRS12=P1/P2时,a= P1/P2时,如图,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重叠,效用最大化达到均衡点可以是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商品组合,即最优解为X10,X20,且满足P1X1+P2X2=M。此时所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在图中以实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标出。显然,该效用水平高于在既定的预算线上其他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所能达到的效用水平,例如那些用虚线表示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图359. (1)由题意可得,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货币的边际效用为:于是,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有: 整理得需求函数为 (2)由需求函数,可得反需求函数为:(3)由反需求函数,可得消费者剩余为 10. (1)由消费者的效用函

32、数,算得: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方程为 (1)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 得 (3) 解方程组(3),可得 (4) (5) 式(4)即为消费者关于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函数。如图36所示(2)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变动一个比例,相当于消费者的预算线变为 (6)其中为一个非零常数。 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变为 (7) 故方程组(7)化为 (8)显然,方程组(8)就是方程组(3),故其解就是式(4)和式(5)。这表明,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对两商品的需求关系维持不变。(3)由消费者的需求函数(4)和(5),可得 (9) (10)关系(9)的右边正是商品x的消费支出占消

33、费者收入的份额。关系(10)的右边正是商品y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份额。故结论被证实。图3611在图37中,当P14,P22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当P12,P22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 图37(1)先考虑均衡点a。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S12P1/P2,其中,MRS12MU1/MU2X2/X1,P1/P24/22,于是有X2/X12,X11/2 X2。将X11/2 X2代入预算约束等式4X12X280,有4·1/2 X22X280解得X220 进一步得X110 则最优效用水平为 U1X1X210×20200再考

34、虑均衡点b。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2时,与上面同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S12P1/P2有X2/X12/2=1 即X1X2。将X1X2代入预算约束等式2X12X280,解得X120,X220。从a点到b点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X1201010,这就是P1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总效应。(2)为了分析替代效应,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AB且相切于无差异曲线U1的补偿预算线FG,切点为c点。在均衡点c,根据MRS12P1/P2 的均衡条件,有X2/X12/2=1,X1X2。将X1X2代入效用约束等式U1X1X2200,解得X114,X214(保留整数)。从a点到c点的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X114

35、104,这就是P1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替代效应。(3)至此可得,从c点到b点的商品1的数量变化为X120146,这就是P1变化引起的商品1消费量变化的收入效应。当然,由于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故收入效应也可由总效应X110减去替代效应X14得到,仍为6。12 该风险回避的消费者不会参与这场赌博。因为如果该消费者不参与这场赌博,那么,在无风险条件下,他可拥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509.5元,其数额刚好等于风险条件下的财富量的期望值10 000×5%10×95%509.5元。由于他是一个风险回避者,所以在他看来,作为无风险条件下的一笔确定收入509.5元的效用水平,一

36、定大于风险条件下这场赌博所带来的期望效用。13.(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得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得边际效用.某一单位得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将每一消费量及其相对价格在图上绘出来,就得到了消费曲线.且因为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消费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P=。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14.(1)本题涉及的两个基本分析工

37、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来表示。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1/P2。(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或者MU1/P1MU2/P2。(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

38、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38(a)所示。(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即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如图38(b)所示。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图38 图3915. (1)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仅考虑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

39、化对需求量的影响。收入效应则相反,它仅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2)无论是分析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甚至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需要运用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即补偿预算线。在图39中,以正常物品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图39中,初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 相应的正常物品(即商品1)的需求为x11。价格P1下降以后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点,相应的需求量为x12。即P1下降的总效应为x11x12,且为增加量,故有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然后,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AB且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以

40、虚线表示),相应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点,而且注意,此时b点的位置一定处于c点的右边。于是,根据(1)中的阐述,则可以得到:给定的代表原有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1与代表P1变化前后的不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不同的)预算线AB、FG分别相切的a、c两点,表示的是替代效应,即替代效应为x11x13,且为增加量,故有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1和U2分别与两条代表相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相同的)预算线FG、AB相切的c、b两点,表示的是收入效应,即收入效应为x13x12,且为增加量,故有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最后,由于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分别与价格成反方

41、向变化,所以,正常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一定成反方向变化,由此可知,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3)关于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在此略去关于这两类商品的具体的图示分析。需要指出的要点是,这两类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其中,大多数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低档物品中的特殊商品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于是,大多数低档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低档物品中少数的特殊商品即吉芬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4)基于(3)的分析,所以,在读者自己利用与图39相似的图形来分析低档

42、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时,在一般的低档物品的情况下,一定要使b点落在a、c两点之间,而在吉芬物品的情况下,则一定要使b点落在a点的左边。唯有如此作图,才符合(3)中理论分析的要求。 第4章 生产论1、结果如下表:可变要素的数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12222126103248124481224560121266611677010487035/409637-7(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

43、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2(1).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的值。(2)连接TPL曲线上热和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的值。(3)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下降的。当MPL=APL时,APL曲线达到极大值。3.(1)由生产数Q=2KL-0.5L2-0.5K2,且K=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 Q=20L-0.5L2-0.5*102 = 20L-0.5L2-50于是: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2-50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20-0.5L-50/L

44、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20-L=0解得L=20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20时,总产量达到极大值。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0.5+50L-2=0 L=10(负值舍去) 所以,劳动投入量为10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关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由(2)可知,当劳动为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及相应的最大值为:APL的最大值=10 MPL=20-10=10 很

45、显然APL=MPL=105.(1)生产函数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Q=2L=3K.相应的有L=18,K=12(2)由Q=2L=3K,且Q=480,可得:L=240,K=160 又因为PL=2,PK=5,所以C=2*240+5*160=1280即最小成本。10、(1)思路:先求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要素的边际产量,根据最优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整理即可得。(1)K=(2PL/PK)L (2) (3) K=(PL/2PK)L (4) K=3L (2)思路:把PL=1,PK=1,Q=1000,代人扩展线方程与生产函数即可求出(1) (2) L=2000 K=2000

46、(3) (4) L=1000/3 K=1000 11.(1). 所以,此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2)假定在短期生产中,资本投入量不变,以K表示;而劳动投入量可变,以L表示。对于生产函数,有:,且这表明:在短期资本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相类似的,在短期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2、(1)当0=0时,该生产函数表现为规模保持不变的特征 (2)基本思路:在规模保持不变,即0=0,生产函数可以把0省去。求出相应的边际产量再对相应的边际产量求导,一阶导数为负。即可证明边际产量

47、都是递减的。13 (1).由题意可知,C=2L+K, 为了实现最大产量:MPL/MPK=W/r=2. 当C=3000时,得.L=K=1000. Q=1000.(2).同理可得。800=L2/3K1/3.2K/L=2 L=K=800 C=240014 分析三条等产量线,Q1、Q2、Q3与等成本线AB之间的关系.等产量线Q3虽然高于等产量线Q2。但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线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表明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再看Q1 虽然它与惟一的等成本线相交与a、b两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只需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沿着既定的

48、等成本线 AB改变要素组合,就可以增加产量。因此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如下图1 图1 图215、(1)由于本题的约束条件是既定的产量,所以,在图中,只有一条等产量曲线;此外,有三条等成本线以供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最小成本。(2)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给定的条件下, A”B”虽然代表的成本较低,但它与既定的产量曲线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等成本曲线AB虽然与既定的产量曲线Q相交与a、b两点,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通过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a点向E点或由b点向E点移动,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

49、。所以只有在切点 E,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RL/w=MPK/r。如上图2第五章 成本论1.(1) L1234567TPL103070100120130135APL101570/3252465/3135/7MPL1020403020105(2) 图51(3)LQTVC=LAVC=/ APLMC=/ MPL110200202023040040/31037060060/754100800820/35120100025/31061301200120/132071351400280/2740(4)根据(3)中的短期生产成本表

50、所绘制的TV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如图52所示:图52(5) 在w给定的条件下,AVC值和APL值成相反方向的变化,MC值和MPL值也成相反方向的变化。换言之,与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先递增后递减的MPL值相对应的是先递减后递增的MC值;与先递增后递减的APL值相对应的是先递减后递增的AVC值。而且,APL的最大值与AVC的最小值相对应;MPL的最大值与MC的最小值相对应。以上关系在(2)中的图51和(4)中的图52中得到体现。在产量曲线图51中,MPL曲线和APL曲线都是先上升各自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且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相应地,在成本曲线图52中,MC

51、曲线和AVC曲线便都是先下降各自达到最低点以后再上升,且AVC曲线与M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此外,在产量曲线图51中,用MPL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所决定的TPL曲线的斜率是先递增,经拐点之后再递减。相对应地,在成本曲线图52中,由MC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所决定的TVC曲线的斜率是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再递增。2.图543.(1)在TC(Q)Q35Q215Q66中, 可变成本部分为TVC(Q)Q35Q215Q; 不变成本部分为TFC66。(2)TVC(Q)Q35Q215Q AC(Q)Q25Q1566/QAVC(Q)Q25Q15 AFC(Q)66/Q MC(Q)3Q210Q154.根据题

52、意,可知AVC(Q)0.04Q20.8Q10 令 解得Q10。又因为 所以当Q=10时,5. (1)根据边际成本函数和总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由边际成本函数MC3Q230Q100积分可得总成本函数,即有TC(3Q230Q100)dQ Q315Q2100Q(常数)又因为根据题意有Q10时的TC1 000,所以有 TC10315×102100×101 000 解得500所以,当总成本为1 000时,生产10单位产量的总固定成本TFC500。(2)由(1),可得 TC(Q)Q315Q2100Q500 TVC(Q)Q315Q2100Q AC(Q)Q215Q100500/Q AVC(Q

53、)Q215Q1006.因为TCMC(Q)dQ 所以,当产量从100增加到200时,总成本的变化量为TC200100MC(Q)d(Q)200100 (1100.04Q)dQ(110Q0.02Q2)| 200100(110×2000.02×2002)(110×1000.02×1002)22 80011 20011 6007. 构造F(Q)=2Q12+Q22-Q1Q2+(Q1+ Q2-40) 令使成本最小的产量组合为Q1=15,Q2=258. 因为,所以 (1) 所以L=A (2)由(1)(2)可知L=A=Q2/16 又TC(Q)=PA&A(Q)+PL&L(Q)+PK&16 = Q2/16+ Q2/16+3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