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数的认识(1)序号52教学目标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教学重点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你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整数)二、唤醒记忆,分类整理。01.710312-1-20.310 1777177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1)教师先确定“0”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1、2、-1、-2所在的点各用什么

2、数表示。(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这条线上,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学生回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3)指出、0.3、2.9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说说为什么这些点要用分数或小数表示?你还发现了什么?2.回顾整数的意义。 追问:-1、-2是整数吗?3.回顾分数的意义。(1)想用分数表示的例子?(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4.回顾小数的意义。(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3)排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相邻学生交流。学生交

3、流。学生交流。学生回顾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1)想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2)分数与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1)复习分数之间的改写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 :( )=0.4 = = =( )%一个数由7个 组成,这个数是( ),它的倒数是( )。把4千克葡萄干平均分成8包,每包是( )千克,每包占总数的(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最小的合数。1÷()=0.25=()%=5:() -1、0 、1.5、-2.3从小

4、到大排列为( )总结 :你对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交流。学生举例说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数的读写整理和复习序号53 教学 目标1.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2.能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3.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 重点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

5、学生活动一、复习数的读法、写法(1)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亿级万级个级数位个位十分位计数单位个十分之一填一填,读一读。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顾,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 (2)读法和写法。读出下面各数。106000000 0.006 25.08、读一读。、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写出下面各数。九十万三千 二十亿五千零十八 零点二零零八写一写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3)改写。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

6、数。学生改写。说说改写的方法要点3、数的大小: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三、综合练习。1.一个数的亿位上是9,千万位上是5,十万位上是8,千位上是4,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把它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把它四舍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改写,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五入到亿位是( )。2.9个亿和900个万组成的数是(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3.一个数十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其他数位上都

7、是0,这个数写作?4.15040800.56里面有()个千万,()个万,()个百,()个十分之一,()个百分之一。5.一个数的千万位、万位、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6.用数字0、7、3、9、8、5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是( )。7.8.954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总结: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数的读写整理和复习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亿级万级个级

8、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因数和倍数整理和复习序号54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和整理进一步明确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的认识。教学重点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1.倍数与因数。(1)什么是倍数、因数?20的因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4的倍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几个?着重说明:最小最大个数因数1本身有限倍数本身/无限(2)2

9、、3、5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学生举例说明。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3)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几?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几?2.公因数与公倍数(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因数,并指出其中的最大公因数。(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三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三、综合练习。填空:1. 9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2.如果=c(a、b、c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a

10、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如果把的分子加上21,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4. 把48分解质因数是(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5.A=2×2×3,B=2×3×3,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6. A=2×2×3,B2×3×5,则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7.已知x=2×3×a y=2×a×b,x、y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1、。8.两个两位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360,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和( )。选择:1.如果a×b=c(a、b、c都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 )。A、a是b的倍数 B、b和c都是a的倍数 C、a和b都是c的因数2.已知a、b是两个质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a (2) b (3)ab4.在2,4,7,8,中互质数有()对。 A.2 B.3 C.4 判断:1.除 1以外的所有非 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判断,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

12、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数 的 运 算(1)序号55 教学 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 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的意义23 0.60.42×3 6÷2 9015 2×0.30.6&

13、#247;0.2 0.20.3 提问: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加法、减法和除法意义相同,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师: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吗?二、复习四则运算法则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1)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2)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整数: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小数点对齐分数: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思考: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相同计数单位

14、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1)出示两道题:42×23418÷23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0.42×2.348.2÷23 4.82÷2.3(要求: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2)提问: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计算法则。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计算法则。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3)说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15、?三、综合练习。1.计算后说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73.063.9637.5×1.038.7÷0.03 3.13÷15(得数保留三位小数)2.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43×0.780.43×7.833.54÷0.783354÷0.43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4.选择。10.9÷6.2的商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之一是( )。A. 0.17 B. 1.75 C. 1.80 D. 1.76a

16、5;b÷3(a.b都大于0),则( )A. ab B. ab C. ab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交流。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数的运算(2)序号56 教学 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 重点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探   究 

17、0;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在表格里。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连减的性质连除的性质  学生回顾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2.算一算。 计算: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4× =4×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21- =2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5.03-2.14-1.86 =5.03-(2.14+1.86

18、)应用连减的性质计算:25.4÷20÷5 =25.4÷(20×5)应用连除的性质3.混合运算.(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710-72)÷2=638÷2=319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应用了什么运算性质。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应用了什么运算性质。学生交流后独立计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19、(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算一算: =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23.192.42.9114.6 2.6×992.6 18.5(5.64.8)÷1.3 7.32×4.80.52×73.2 33.6÷833.6÷ 24÷() 4. 列式综合计算。A5.8减去0.3除1.5的商,所得的差乘25,积是多少?B15的40%比一个数的少2,求这个数。C一个数的与它的的和是9,求这个数。D一个数的比它的多60,求这个数。E18的除以的12倍,商是多少?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交流后独立计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

20、正。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1)序号57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一般问题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解决方法。1.王老师要买190本数学小词典,每本3.80元。她带了800元钱,够吗?应找回(或再付)多少元?师:结合上面的例子,说说解决这个问题,要经过哪些主要步骤。2.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3.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交流:如:1.认真读题,理

21、解题意。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4.验算。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二、综合练习。(一)一般应用题。1)红星自行车厂原计划30天生产自行车2000辆,前20天每天生产了60辆,要按时完成任务,后10天平均每天生产多少辆?2)某工厂存煤160吨,原来每天烧1.5吨,烧了20天后,因采用节煤措施,其余的每天只烧1.3吨,其余的煤还可烧多少天?3)一个车间,六月份前16天加工零件1620个,后14天平均每天加工零件120个,六月份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4)学校开展节水活动,某星期前4天每天节约水8.4吨,后3天共节约水14.

22、7吨,这个星期平均每天节约水多少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列综合算式计算:(200060×20)÷10=(20001200)÷10=800÷10=80(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160-1.5×20)÷1.3(160-30)÷1.3130÷1.3=100(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1620+120×14)÷(16+14)3300÷30110(个)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8.4×4+14.7×3)÷(4+3)=77.7÷7=11.1(吨

23、)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二)合理选择方法解决问题。1.玩具厂从5月21日起,要在六一儿童节前赶制300件玩具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过节,余下的平均每天准备生产300件算一算,他们能否按时完成生产任务?2.六年级有240名师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某运输公司有两种车辆可以选择:(1)限坐50人的大客车,每人票价5元,如满坐票价可打八折;(2)限坐10人的面包车,每人票价6元,如满坐票价可按75%优惠。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为六年级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3.希望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个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店:买10个足球

24、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丙店:购物每满200元,返还现金30元。为了节省费用,希望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2)序号58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行程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解决方法。A、B两个城市相距565千米,一列慢车由A城开往B

25、城,每小时行55千米;2小时后,一列快车由B城开往A城,每小时行75千米,快车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师:结合上面的问题说说解决行程问题应注意些什么?二、回顾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1. A、B两地相距64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0千米,甲的速度是乙的,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思路。学生可能交流:位置,方向,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2.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再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这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米?3.从甲乙两地骑自行车需要6

26、小时,乘汽车需要2小时,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A、B两城相距465千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城出发,相向开出,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AB两地相距264千米,甲乘坐客车从A地去B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乙骑摩托车从B地去A地,平均每小时行32千米,当甲行了200千米时与乙相遇,求甲比乙提前几小时出发的?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6.从盐城到上海,客车要行4小时,货车要行5小时,货车比客车慢百分之几?7.客车和货车分别从A

27、、B两站同时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度前进,当它们相距196千米时,货车行了全程的80,客车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3:2。求A、B两站间的路程。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3)序号59教学目标1.理解并熟练掌握分数和百分数的三和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2.会分析较复杂和分数、百分数和应用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出示:我校六年级体育达标率为99.7%。从这个条件

28、,你能知道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二、 回顾整理。(一)求分率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师: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分类整理。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二)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师: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教师可整理如下类型。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1300人,优秀率为50%,优秀

29、人数是多少人?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人数650人,比良好人数多5/8,良好人数有多少人? 在体育达标中,我校良好人数400人,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多5/8,优秀人数多少人?学生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5.在解这类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三、综合练习。1.陈老师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5天看了1/4,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可以看完?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2.某种股票进期走势如下日期 13日 14日 15日 16日涨跌5% 5% 5% 5%某股民用10000元炒该股,你

30、认为该股民从13日购入到16日为止是亏还是盈,并说明理由。4.希望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个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丙店:购物每满200元,返还现金30元。为了节省费用,希望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为什么?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量的计量整理和复习序号60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

31、质量、时间单位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师:我国从1990年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二、归纳整理.(一)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1.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可能回答:长度、质量、时间、面积、体积(容积)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2.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

32、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4.(1)在(  )里填单位名称一枝铅笔长176(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三)复习质量单位.1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在括号里填上单位名称。10麻袋大米约1( )l个鸡蛋约6.5( )1棵白菜约2.5(

33、)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学生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四)复习时间单位1.回忆: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强调: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像前两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那么有规律。“小时”的单位名称按规定应记作“时”3.思考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21世纪从什么时间开始?4.判断(1)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2)1992年是闰年( )(3)钟表上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 )小结:本节课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时应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34、。独立思考,集体交流。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序号61 教学 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 重点系统整理有关比和比例方面的问题。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整理。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引导提

35、问: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填空。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分数除法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1) 比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化简比。 0.12:2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化简比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教师活

36、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解比例: 4.比例尺.(1) 什么叫做比例尺?(2) 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比例尺1:3000000表示 比例尺0 30 60km表示 (3) 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4) 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

37、流学生可能交流:学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和复习序号62 教学 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教学 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整理。(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提问: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

38、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2.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 ) (2)圆的半径和周长。( ) (3)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 (4)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 )   小组讨论后,交流。小组讨论后,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 ) (6)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 (7)4X=Y,X和Y成( )比例。 4÷X=Y ,X和Y成( )比例。二、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

39、的步骤。 学生回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师生共同概括。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B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设未知数X;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E解比例;F检验。 举例:修一条12千米的路,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还要多少天?)需要多少天?(要求按照解题步骤完成。)学生独立判断,集体交流。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两个问题的不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三、解决问题:1.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

40、尺。(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的周长是1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比、比例知识

41、的综合应用序号63 教学 目标1.通过练习正确解决应用题中所涉及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 重点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复习。前面我们整理复习的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重点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二、综合应用。(一)填空:1.( )÷10=0.6=( )%=( ):( )=2.把化成最简单的比是( ),千克: 400克的比值是( )。3.一杯4

42、00克的盐水,含糖率是20%,糖与糖水的比是( )再加入20克糖,糖与糖水的比是( )。4.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5.把3:8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可以乘()或加()。6.如果A×=B×,那么A:B=( ):( ),当A=0.8时,B=( )7. 一个比例由两个比值是2的比组成,又知比例的外项分别是1.2和5,这个比例是(   

43、;  )(二)选择。1.如果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那么差与减数的比是( )。A 2:3 B 2:5 C 3:5 D 3:22.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4小时,乙车行完要6小时,甲、乙两车速度的最简比是( )A 4:6 B 6:4 C 2:3 D 3:23.甲乙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1:2。它们的表面积的比是(),体积比是()A 1:2 B 1:4 C 1:6 D 1:8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学生独立选择,集体交流。学生独立选择,集体交流。学生独立选择,集体交流。学生独立选择,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

44、程 (三)解决问题。1.一个长方形周长5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个数与零件总个数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那么完成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同样多,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3.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修完剩下的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用比例解答)5.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多加工20%实际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45、?(用比例解答)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式与方程序号64 教学 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2.进一步教会学生抓住联系整理知识的方法和针对重难点进行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 重点代数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

46、 师:(对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了?你们知道老师比他大多少岁吗?你们能用一个式字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 师:像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代数方法。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来整理复习代数初步知识。 二、整理知识 1. 回忆整理。 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哪些代数初步知识?  学生可能交流:x表示老师的岁数,(x-12)就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学生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简易方程、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比和比例。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出整理的结果。 2.汇报交流:各组选一名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3.归纳概括: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三、巩固提高。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师: 用字母表示数包括哪些?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些什么呢?出示题目: 用含有字母的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