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审计学专业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审计学专业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审计学专业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审计学专业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审计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问题研究摘要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我国发生了一系列后果严重的财务舞弊、造假事件,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无疑这些公司治理作用的缺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大量学者和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深受发达国家推崇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希望像发达国家一样用这个制度来加强公司治理作用。2002 年我国发布了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准则,该准则是国内首次涉及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官方规范,其正式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责进行了简要的规定。随着国外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完善。2007 年

2、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则,该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审计委员会年度履职情况报告。这份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针对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两次审议意见,对外部审计工作督促情况,对外部审计工作的总结报告以及对下一年有关外部审计机构选聘的决议书。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研究与实施起步较晚,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没有被认知和改进。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由于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审计委员会未能发挥其强化治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发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改善的措施,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贡献绵

3、薄之力。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信息评价 Research on audit committe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Abstract: Abstract from the end of twentie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wenty-first Century, a series of serious financial frauds and fraudulent event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The reasons for these events are

4、 multifaceted,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lack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ese companies has an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highly respect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5、 hoping to use this system to strengt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lik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2002, China issue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standard is the first official regulation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in China. It formally stipulates that the board of direct

6、ors of listed companies can set up an audit committee under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ccording to the resolution of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and make a brief rule on the composi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udit committee system, China has

7、perfected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one after another. In 2007,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ssued guidelines fo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which requires listed companies to disclose the annual performance report of the board of auditors. The report should include the

8、following: two comments on the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company, the supervision of the external audit work, the summary report on the external audit work and the resolu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ex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for the next year.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the research an

9、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in China,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in China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and improved. Today, almost all listed companies have set up an audit committee, but the audit committee has failed to play its role of strengthening its governance because of the def

10、ects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By explor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udit committee,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11、 of the audit committee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Key words audit committe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formation evaluation.目录引言1一、 绪论2(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2(二) 研究现状2二、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含义及重要性4(一)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内涵4(二)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4(三)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重要性4(四)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理论基础5三、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7(一)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7(二

12、) 原因分析10四、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对策分析12(一) 提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运行模式12(二) 增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构成的独立性12(三)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履职报告与评价机制13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语17引言1、 绪论(1)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公司内部建立审计委员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流行的做法,这一举措可以起到监督公司信息披露及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司与外部审计师的沟通,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案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完善的企业监督机制 。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督机制应该是通过公司内部治理,健全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内部监督机

13、制,譬如在董事会内部建立审计委员会、设立监事会等。但我国监事会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这样就使得内部监督机制的效果很差。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何在公司内部设计一个更完善的监督机制来弥补以前机制的缺陷就成为了管理层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董事会下面成立审计委员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2) 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Jenny Stewart和Losi Munro(2007)在研究中证实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会议的频率与审计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对审计效率和审计测试无显著影响,都与审计收费正相关。Nikos Vafeas和James F Waegelein (2007)运用2001-200

14、3年报表数据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规模及成员的专业性与审计费用水平正相关,从而表明审计委员会提高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审计质量,是对外部审计有效履职的监督。Aloke Ghosh等(2010)通过研究一致认为:审计委员会开会的频率与财务信息质量正相关;职责明确的审计委员会能更好的与外部审计师沟通;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沟通和决策制定的效益与成本的平衡决定其规模的大小。2.国内研究现状吴锡皓(2010)选取2006-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独立性弱化的影响来进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未能增加外部审计独立性。王

15、咏梅、任飞(2011)研究表明公司最终掌控人的特性对该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有显著影响,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动机不同,国有控股企业有着更强的动机;政府非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比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设立动机强;中央企业比地方企业设立动机强。柯明、朱小平(2011)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论显示: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比例与信息披露无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举行的会议次数与信息披露质量呈负相关。吴国萍、朱君和朱子男(2012)研究认为独立的、勤勉的及具有财务专长人士的审计委员会有利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同

16、时审计委员会规模的扩大也能够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但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显著影响。2、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含义及重要性效果问题应对(1)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内涵审计委员会在国外虽然由来己久,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多数国家都只是以其职责来表述审计委员会是一种什么组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规定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由此可见,审计委员会是一个专门的机构,旨在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进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提高财务治理水平。与审计委员会相比,

17、审计委员会制度则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诸如审计委员会的制度设计、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审计委员会人员的构成状况和薪酬条件以及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评价标准等。本文在探讨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时,主要是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出发,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在设计上应该隶属于董事会还是监事会进行探讨,揭露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我国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

18、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从各国对审计委员会职责的规定来看,不难总结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以下三种:监督职责、协调职责和报告职责。(3)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重要性审计委员会作为隶属于董事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完善董事会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良好运行可以弥补董事会的局限性。传统的公司治理只是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然而,董事会有时却无法真正独立发挥作用。现实生活中,公司经理层兼任董事的情形时常出现,这往往导致董事会监督作用受到限制,而审计委员会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董事会存在的

19、缺陷。从 理论上来看,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数是独立董事,他们可以利用其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地位独立履行审计职责,从而制约控股股东,评估和监督公司管理层。因此审计委员会对于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能至关重要。   2、审计委员会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董事会更好地行使职权。董事会在行使重大决策权所要决定的事项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尤其是公司内部的审计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董事会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由于委员会成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 社会 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董事会整体的素质和经验。如果董事会不设立审计委员会

20、,那么董事会的作用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审计委员会通过和内部审计师以及外部审计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来获得公司的相关信息,在帮助董事会履行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方面的职责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健全的美国和日本,大型公司普遍都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政府也比较注重强化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其原因便在于审计委员会是使董事会发挥功能的重要机制,也是公司得以良性运作的重要因素。(4)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理论基础1.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是制衡公司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界限和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达到利益分

21、配在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管理层)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而公司在这种平衡状态下能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和防止管理层背离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通过公司内部产权制度来实现的,就是公司所有者通过一套权、责、利的制度来实现其意志。外部治理是通过外部市场竞争对经营者的约束来实现的。2.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合同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代理人,代理人依据其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通过一种完全契约相互之间发生了关系。完全契约的双方本应该是对等的关系,即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在

22、对等的关系下履行各自的职责。双方信息是对称的,不存在信息沟通的障碍。然而这种契约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现实中,契约通常是不完全的。契约双方随着契约的签订,代理人全面接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能够获得企业所有日常活动的信息。而企业所有者由于不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不能直接获得代理人是否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信息,需要代理人向其提供相关信息。代理人自身是“经济人”,他的效用函数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往往并不一致,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通常会做出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为了保证代理人的忠诚度和降低代理成本,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使代理人有效履行其受托经济责任。3.信号传递理论

23、现实中,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自己偏爱或需要的东西时候,对于市场上所存在的产品是缺乏认知度的,需要卖方去向他们述说或解释。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含量是不对等的,所以卖方要向买方传递关于产品的信息。信号传递理论就是主要研究信号市场中传递的机理,其理论意义是市场中的信息有利的一方会将信号传递给信息不利的另一方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信号传递理论假设:就商品而言,市场中卖方掌握的信息量多于买方。如果买方对自己想购买的产品的质量不了解,他们就只能对所有同类产品按同一质量水平衡量,所以他们会赋予这类产品同样的价格。这样,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卖家就会因为卖出比自己预想低的价格而发生机会损失,而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卖家就会因

24、为卖出比自己预想高的价格而产生机会收益,于是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商会选择退出市场或降低产品质量。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商被迫发生了逆向选择问题,结果会导致市场上全部都是低质量产品。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信号传递。3、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1.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运行模式混乱一是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监督缺位。在我国的实践中,审计委员会由那些具有经理人性质的董事组成,其独立性如何得到保证,其本源性质如何得以发挥。审计委员会为了自身利益成为管理层的帮凶,侵蚀公司股东利益。所以在我国股权结构过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会受到损害,

25、容易造成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监督的缺位。二是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领导权缺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面临没有具体的执行部门为其实施内部监督的日常工作而导致职能不能有效发挥,而内部审计部门由于自身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而处于尴尬地位。这将严重影响审计委员会处理与内部审计关系这一环节的运行,造成审计委员会不能有序地运行,最终导致审计委员会不能有效履职。三是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监督与支持力度不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相对过高,董事会易受大股东操纵或其本身就具有经理人性质,这种聘请与解聘机制聘请的外部审计服务独立性很难保证。这种情况下审计委员会无论其地位多超然独立,也很难起到对外部审计的监督与支持。外部审计

26、在缺乏审计委员会有效监督与支持时,可能会为了竞争或生存,去迎合董事会或管理层的需求,导致独立性受损,造成审计失败;也可能在考虑自身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去减少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成本,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没能起到对管理层的监督。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未有相关法规对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互动作用进行规定,将导致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的监督与支持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最终造成审计委员会履职失效。2.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构成不规范一是委员独立性不充分。根据上海证券报的调查报告统计,接受调查的独董中 33.3%表示从未投过反对票或弃权票;35%表示从未针对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发表过有分歧的独立意见;15%表示在

27、其所在公司存在阻碍、拒绝、隐瞒或是干涉自己职责的情况;35%表示由于没有获得充分的信息知情权,掌握的信息量不足,自己未能正常履行应尽的职责。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施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独立董事发挥不了其应尽的职责。在得不到上市公司的支持下很多独立董事都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这是丢失独立性的表现。二是委员选聘程序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规定,委员应是董事且独立董事数量应占 1/2 以上,委员中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我国审计委员会委员的选聘满足了世界公认的一般做法,委员一定要是董事且独立董事占大多数,委员中也有至少一名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士。审计委员会委员代表的是

28、广大股东直接利益,其主要职责是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提升外部审计师独立性,监管内部控制。首先独董能否代表广大股东利益;其次,仅仅只规定委员中至少有一名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士,对于委员的其他特殊技能和条件未做任何规定且对会计专业人士的界定也不明确。特别是委员中的独立董事是否具有真正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审计委员会委员的选聘程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候选人是否能够满足审计委员会委员的胜任要求。我国对于审计委员会委员选聘程序不合理,相关规范没有明确的规定,是造成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委员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发布任何关于审计委员会委员考核与激励的规

29、定,上市公司在对于其审计委员会的董事委员考核与激励措施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的。审计委员会委员代表的是公司的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审计委员会委员应该为股东的利益发出独立的声音。目前大多数审计委员会委员普遍存在以下三种问题:第一种独立性差;第二种不忠诚勤勉;第三种麻木失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在目前上市公司这种激励措施下,大多数委员会进行“道德风险”,表现为在任期间不作为。积极的激励措施能够解决股东和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委员进行“逆向选择”,应该对审计委员会委员们进行考核来确定其应享有的激励措施。考核与激励的组合机制能够促使审计委员会委员们有效履职,

30、然而我国相关权威机构却从未发布过相关的规范引导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委员考核与激励机制,也未有上市公司尝试自行设立一套健全的审计委员会委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这是致使审计委员会委员履职效果差、效率低的关键因素。3.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履职报告与评价机制薄弱一是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单一。我们在查阅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 2016 年年度报告时发现,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按照证监会要求披露审计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但是从披露内容和形式上来看过于单一,而且趋同化很严重,完全就是为了完成证监会的要求而进行的披露。大多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公告中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与表1 中内容基本一致。表1 审计

31、委员会年度履职报告根据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大多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披露完全是为完成证监会要求,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对于审计委员会的构成、会议次数、议事程序以及对内部审计的职责履行情况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等内容未作任何披露。披露的内容不能起到从整体方面观察审计委员会履职情况的作用。二是缺乏对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评价的标准与规范。通过审计委员会披露的履职信息可以使股东知晓审计委员会履职的状况,评价审计委员会履职的效果。评价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报告有利于对审计委员会的履职监督,从而改进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效果及效率。众所周知,公司的章程是公司规范运行的前提和关键,同样审计委员会的章程也是审计委员会有效运

32、行的前提和关键。审计委员会章程是其运作的行动指南,是审计委员会绩效效果评价的基础和标准。虽然该指引未作强制性要求,但是不少上市公司都制定了审计委员会章程,但是我们通过对这些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章程的查阅发现,这些公司审计委员会章程基本趋同,有部分公司该章程几乎是一字不差。我国缺乏对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评价标准的规定与规范,可能会导致对审计委员会履职的监督不力,无法保证审计委员会勤勉和有效地履职。(2) 原因分析1. 审计委员会制度规范不健全审计委员会投入、运行、产出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能够保证其治理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三个环节任何一个存在不足,都将导致审计委员会不能有效发挥其治理作用。审计委员会的投入

33、环节主要关注其构成的因素,包括委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及尽职度等。对于审计委员会构成方面的要求我国仅规定委员都由公司董事兼任,独立董事人数应占多数并担任主席一职,委员中至少有一名财会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的运行环节主要关注其运行模式,审计委员会主要是通过处理与董事会、管理层、内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使这四者之间产生有效的交互作用从而改善公司治理作用。然而,我国没有任何规定去指引审计委员会的运作模式。审计委员会的产出环节主要关注审计委员会的履职信息披露和绩效评价。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披露有助于股东知晓审计委员会情况,而审计委员会绩效评价则有助于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履职监督。虽然我国发布过关于审计委员会履职

34、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但是不够全面。对于审计委员会履职的绩效评价机制我国尚未有任何规定。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规范的不全面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2.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一股独大现象主要表现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股权相对过高甚至达到控股地位。我国由于经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改制后变为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普遍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家族式公司比例很高,家族式企业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

35、以上两部分是形成“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的主要因素。存在“一股独大”现象的上市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管理层容易受到大股东的操控。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下属委员会,随着董事会被大股东控制,审计委员会也难逃被控制的局面。这时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处于一个利益集团之中,其对于管理层的监督是无效的。审计委员会是为了全体股东利益对管理层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监督,但是“一股独大”现象使审计委员会背离了除大股东以外的全体股东利益,对于管理层的监督也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可以看出,“一股独大”现象导致了审计委员会偏离了原本应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的本位。3.独立董事制度不合理独立董事是指在公司除担任董事外不再担任任何经营管理

36、层职位,能够独立于公司并独立判断公司事务的董事。2001 年,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 2003 年 7 月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至少要有 1/3 的独立董事。其目的就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公司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但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用效果发挥不佳,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依附于公司大股东,并从公司取得一定数额的薪酬。在对公司日常事务的判断上,没有能够保证独立的立场,对公司大股东的意见没有形成独立的判断,没有起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独立董事的选聘出现了问题。独立董事的选聘首先是提名,然后交由股东大会决定。我国上市

37、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过度集中的问题,即大股东股权相对过高,容易造成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由于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就产生“用脚投票”的现象。大股东很容易控制股东大会,最终很可能导致选出的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当前独立董事制度没能促使审计委员会有效履职。独立董事的制度不合理是审计委员会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4.公众对审计委员会重视度不够这里的公众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中小投资者和中小潜在投资者,他们关注着资本市场动态和信息,选择觉得能保值或者是盈利的机会进行投资。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或是分析工具的不足,目前这些人关注的信息主要包括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注册会计师的

38、审计意见。他们普遍信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注册会计师可以保证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但是注册会计师的保证并不是绝对保证而是相对保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众缺乏对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信息的关注意愿,不愿信任内部监督机构的工作,这也就造成对外部注册会计师工作过分倚重的结果。其实内部监督机构不都是代表着管理层利益,审计委员会是代表着公司股东的利益,是代表着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它关注的是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审计委员会代表股东对管理层编制财务信息流程进行监督,同时监督担任公司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工作,通过公司内外部全方位的监督来完成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监督。所以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应该是可以信任的

39、。但是公众却未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是对审计委员会的认识不足。公众对于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关注度不高,造成上市公司对审计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报告披露草率,以及缺乏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价的机制。4、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对策分析(1) 提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运行模式一是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应该着重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涉及范围特别广。目前由于对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经验不足,我们应该首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做法,然后依据国外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做法。依据我国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三点意见

40、进行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1)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覆盖面广、股权相对过高,应积极引导国有上市公司中国有股降低持股比例,加大对国有股流通、转让或回购的力度;(2)提倡和鼓励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互持股;(3)积极引导券商、投资基金、养老金、社保基金、外资投资等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持股。通过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达到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效果。二是明确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界定。首先,应该明确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领导关系,并要求记录于内部审计章程之中。其次,审核内部审计章程。审计委员会有权对内部审计章程所规定的职责、权限等要求进行审核,如有异议,其可在出具相关理据之

41、后,要求对该章程进行更改。接下来,考察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训练情况。对于考察不符合要求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要求内部审计主管解聘其内部审计人员资格。最后,拥有对内部审计部门主管的聘请和解聘权,这是具有实质意义的领导权,能够有效防止实质上的领导权被抢夺的可能性。(2) 增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构成的独立性一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委员包括内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对于审计委员会委员独立性的界定只能界定到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被认为可以信任的独立于公司管理层的董事,在理论上看应该能够满足审计委员会委员独立性的要求。目前,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委员独立性要求是成员大多数为

42、独立董事,然而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上的缺陷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很多独立董事独立性缺失,与之相应的是审计委员会委员的独立性也将缺失。所以,需要加强对审计委员会委员的独立性要求以期达到其委员应有的独立性水平。由于加强对审计委员会委员独立性要求实质上就是加强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要求。所以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来加强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要求,从而达到加强审计委员会委员独立性要求的作用。二是建立公平、客观的选任制度。设立一套公平、客观的选任制度,来填补审计委员会委员选任方式的不足,对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委员专业胜任能力不高的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应该对于所选对象提出相关要求。其次,应该设计选任

43、程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委员是由董事会负责选举出来,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审计委员会委员的选任。通过对选任要求和选任程序的完善,在上市公司中制定出一套公平、客观的选任制度,有助于选任出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委员会委员,从而提升审计委员会委员专业胜任能力水平,增强审计委员会的战斗力。三是建立适当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委员尽职度不高,其中特别是独立董事委员,普遍对应履行的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审计委员会职能效果的发挥。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对独立董事委员激励方式不对和程度不足。为了改变审计委员会委员的尽职度,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改善审计委员会委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但是在缺乏监督机制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委员薪酬照拿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