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上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_第1页
生物七上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_第2页
生物七上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_第3页
生物七上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_第4页
生物七上第一章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3认同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精要点拨 一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二 、对照实验 1概念: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要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光是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如温度、土壤潮湿程度

2、)应相同。 2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3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做实验处理的对象组。活动建议【案例1】 “分析与讨论巴斯德实验”的教学片断(给学生出示一碗变质的肉汤),提出问题:面对眼前的肉汤,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发现了很多问题。告知学生在两个世纪前,人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被困惑了长达20年之久,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做

3、出了突出贡献。并播放影视片断,简单介绍巴斯德。那巴斯德是什么观点呢?为了证明这个假设,我们该怎么做呢?能不能直接做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出示巴斯德的实验方法、步骤,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有关巴斯德实验的问题,并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巴斯德用了哪些实验装置,设计了几组实验?2这几组实验装置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在这个实验中巴斯德最大的创意是设计了曲颈瓶。其妙在何处?4在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信?5如果实验成功了,巴斯德据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6如果实验失败了,你觉得该怎样去做?资源采撷自然发生说自

4、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腐肉生蛆等。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就是一个自然发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发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18世纪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17291799)发现,将肉汤置于烧瓶中加热,沸腾后让其冷却,如果将烧瓶开口放置,肉汤中很快就繁殖生长出许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个棉塞,再进行同样的实验,肉汤中就没有微生物繁殖。斯巴

5、兰让尼认为,肉汤中的小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斯巴兰让尼的实验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信服的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巴斯德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不相信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认为微生物肯定必有母体。他到处宣传这一理论。这下子可激怒了自生论者。他们问巴斯德:“酵母存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里,在每一世纪的每一年里,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出现,把葡萄汁酿成酒?这些从天南地北,处处把每个罐里的牛奶变酸,每瓶里的牛油变坏的小生物,来自什么地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巴斯德重做了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他在圆瓶里灌进一些酵母汤,把

6、瓶颈焊封,煮沸几分钟后搁置适当时间。结果表明,瓶里并没有微生物生长。这一实验并不能彻底驳倒自生论者。他们坐在巴斯德的书房里吵吵闹闹:“你在煮沸酵母汤时,把瓶里的空气加热了。酵母汤产生小生物所需要的是自然的空气。”面对对方的指责,巴斯德冥思苦想,决心设计一种只让天然空气进入而不许其中的微生物进入的仪器。在老教授巴拉的指导下,巴斯德终于设计、制作出了符合这一要求的仪器,即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取得了成功。他喜不自胜。在一个有学者、才子、艺术家争相参加的巴黎盛会上,巴斯德讲述了他的曲颈瓶实验,高声宣布:“自然发生学说,经过这简单实验的致命一击之后,绝不能再爬起来了。” 接着,巴斯德又创造性地做了一次大规

7、模的、半公开的实验。他和助手们将煮过的装有细菌培养液的烧瓶分放在多尘的市区、巴黎天文台的地窖里和其他环境中。发现空气越是不洁,培养液变质就越快、越严重。这说明使培养液变质的细菌不是自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他推测,海拔越高,空气一定越洁净,培养液受细菌的污染也越轻微。为了验证这一点,他和助手们又先后登上汝拉山区的浦佩山,爬上瑞士的勃朗峰进行实验。结果,猜想得到了证实。巴斯德向科学界报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许多听众无不为他们的冒险献身所感动,为他们的证据所折服。可是坚持自然发生说的反对派仍继续起劲地谴责巴斯德,称他是“马戏团的演员、骗子和小丑”。攻击的特别凶的是博物学家布歇(Pouch-et,一译浦舍

8、)等人。他们还采用以巴斯德之矛攻巴斯德之盾的办法,在一些瓶子里灌进干草浸液而不是酵母汤,并造成真空,赶往比利牛斯山脉的高山玛拉得塔,登上了比勃朗峰还要高出几英尺的山巅,打开瓶口。由于他们采用的是干草浸液,加之没有加热,结果在瓶中发现了微生物。借此,布歇攻击巴斯德是“以自己的瓶子作为对科学的最后通牒而惊世骇人”,要求在科学院作公开实验,而且说,如果他们的瓶子有一个打开之后而不立刻生长微生物的话,他们愿意承认错误。公开实验那天,巴斯德准时在科学院委员会做了实验。可是布歇等却吓得没敢到场。于是委员会作出了赞同巴斯德意见的决定。自主感知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的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即:提出问题、

9、 、 、 、 、表达交流等。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 ,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研究 。二、探究的常用方法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 、 、 等。【思考讨论】 1.在巴斯德实验中,曲颈瓶的作用是什么? 2.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可采取哪些方法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自主诊断.如果要设计“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你认为除了下列哪项,其他条件都应保持相同?( )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2.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 )A.观察法

10、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应采取相应措施,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可行的是( )。A.重新进行假设 B.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探究计划C.改变探究方法 D.改进实验条件、器具或材料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D.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组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11、6.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 B.细菌 C.肉汤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则是_。(3)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7.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

12、0毫升的清水中23天;(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4)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电池浸出液;(5)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ABCD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50100200400金鱼成活天数(天)151271(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若需要,该如何设置? 。自主提升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

13、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观察法.实验法 .测量法.调查法2.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首先要制订观察目标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C.观察的特点是比较直接,所以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3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第一幅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4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14、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甲组用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5.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瓶号甲乙丙加入物质50毫升无菌牛奶50毫升无菌牛奶50毫升无菌牛奶瓶口处理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球处理温度25525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A.两组,温度、空气B.两组,温度、消毒棉球 C.两组,温度、细菌D.三组,温度、空气、细菌6.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和户外雕塑,使植

15、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而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地区之一。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定计划并实施:在一个花盆里播10粒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小宇同学制定的计划中有

16、没有设置对照组? 。(4)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做为其对照组?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要低温环境中(5)根据小宇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6)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说呢?简述你的理由。 自主实践人们常说“煮过的蔬菜没有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做出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自主反思收获与感悟: 。花叶絮语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

17、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参考答案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自主感知一、探究的基本过程做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问题 假设 计划二、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量法【思考讨论】1.弯曲的瓶颈能让空气进入,而细菌不能进入。2.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自主诊断1D 2.B 3.A 4.C 5.B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