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_第1页
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_第2页
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_第3页
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_第4页
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善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建议教师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深化图形认识,精准把握图形概念,探寻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思维发展g a0450-9889(2021)05-0105-02在数学学科中,数表示数量关系,是抽象的符号化语言;形表示空间形式,是直观的图形语言。就小学数学知识而言,能用数来表示的内容有数、运算、方程等,能用形表示的内容有数轴、位置、正比例图象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形相互补充,两者各

2、有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带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利用数形结合掌握计算方法在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学习数学需要借助生动具体的直观形象,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入手,将数和形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数学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运算原理,建构数的抽象概念。比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算法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从三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次:画图表示笔者出示一道例题: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23个小时能耕地多少公顷?学生读

3、题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表示,学生习惯用线段图表示(如图1所示)。笔者引导学生想一想:要表示12的23用哪一种图示更好?学生发现用长方形图示呈现数量关系更为清楚(如图2所示)。第二层次:演绎动态过程笔者让学生根据图示动态呈现整个画图过程。学生通过动态演示,重新梳理分数乘分数的动态过程:一公顷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2公顷;再把12公顷等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两份,这就是12公顷的23(如图3)。第三层次:总结算法笔者让学生观察图示中的结果,学生能很容易得到答案26。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6是什么意思?和2有什么关系?两个分数的分子和6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学生重新梳理整个计算

4、过程:12×23=1×22×3=26,由此深入理解算理。在以上环节中,教师把抽象的数学算法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学生通过可视化的动态图形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深刻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分母乘分母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在此基础上对分数乘分数的抽象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掌握了计算方法。二、善用数形结合深化图形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形表达,能让抽象的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此相对,当教师把具象的图形提炼成数量关系,并用学生熟悉的数来表达图形的特征时,会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入。在进行图形概念教学时,直观图形的表达并不能帮助学生精确认识概念,这

5、就需要利用数的精确性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从而有效、精准地把握图形的概念。比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是比例知识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其与生活中的图形变大缩小区别开来,在头脑中建立精确的放大缩小的概念,笔者特意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从观察入手理解本质特征笔者先给学生出示一张风景图,然后再将这张风景图放大,并以另外三种形式呈现,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哪张图片和另外一张图片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不同?你能够从中发现什么?(如图4)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图片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大小。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改变大小,但没有变形”这个印象之后,笔者

6、继续引入第二个层次的教学。第二层次:发现图形放大的规律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图形放大的规律,笔者特意在给学生出示的4张图片中,设置了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如图5所示),并列出了相关的数据,然后让学生结合数据对照比较,找出图片大小的变化规律。学生经过比较后发现,擴大后的图片长和宽都扩大了两倍,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学生认识到扩大后的图片与原图的比例为21。这个层次的教学通过学生对数的关系的研究,帮助学生梳理了图形放大的数量关系,由此对图形放大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第三层次:运用数据理解抽象概念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原图和改变后的图片,首先隐去图片的内容,让学生将图片的形状看作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边长

7、是1厘米,然后将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扩大到原来的两倍(通过方格显示数据),让学生说出扩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有长方形之间的比是多少。学生结合已有数据,认识到长方形扩大的比例是21。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反过来进行比较,将图形的每条边都缩短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将其与原图相比,看看图形缩小的比例是多少,学生借助这个环节的探究活动认识图形的缩小。通过数据,学生能够清晰地看见并认识到“图形大小变,形状不变”的本质内涵,并能够根据对应边的比的变化,理解“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数学内涵。以上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对图形进行直观的比较,初步感知图形放大缩小都不变形的本质,再通过对应边数据的变化,让学生精确认识到图形变大、缩小

8、的比例,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数据,精确揭示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内涵。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学生将原本模糊的生活经验概括为精确的数的概念,由此深刻理解“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三、巧用数形结合探寻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中之重,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探寻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巧用数形结合,能够让学生在传统的解决方法之外另辟蹊径,积极探索并找到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策略。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计算12+14+18+116。很顯然,这道习题具有非常独特的特征,需要学生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为此笔者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展开教学:第一层次:观

9、察算式的独特特征笔者先让学生仔细审查算式中的加数的特点,找出其中独特的地方。学生发现,这道算式中的4个加数都是分数,分数的分子都是1,后边分数的分母总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的2倍。第二层次:用常规算法解决问题笔者让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认为可以运用通分的方法,将4个加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也有学生提出,将这些分数转化成小数,然后再进行相加计算。第三层次:寻找特殊的非常规的解决办法为了启发学生找到非常规的解决方案,笔者特意在算式后添上了两个分数132和164,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如果我们用一个面积是1的正方形表示这个算式,你会怎么表示呢?学生经过讨论后认

10、为,可以在这个正方形中涂色表示每一个加数,第1个加数是12,就将正方形的一半涂色,接着再涂出14。就是在正方形一半的基础上,涂出其中的一半。当学生涂色到116时,学生发现正方形还剩下一小块没有涂色的空白部分,这一部分正好和116相等。这也就是说只要用1-116,就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结果。学生顺利找到了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增加了难度:如果加数再增加一个132或者164,该怎么计算?学生根据已有的解决策略,能够很快得出答案。第四层次:建构问题解决策略学生经过探索,找到了问题解决策略,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过程,反思使用了什么策略,并进行课堂交流,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发现,先用

11、通分再计算的传统方法比较麻烦,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构造一个面积是1的正方形,然后通过涂色表示每一个加数相加。通过涂色,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一类分数计算题所隐含的规律:每个加数代表正方形的一半,以此类推其中剩下的一半,剩下的面积正好与最后一个加数相同。通过直观的图示,学生能够将顺向的求和问题进行转化,使其转化为简单的逆向求差的问题。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借助数形结合,将复杂特殊的分数计算这个“数”转化为直观的“形”,引导学生经历正方形涂色的过程,通过涂色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生借助图形涂色转换思维角度找到了逆向求差的解决策略,最终使复杂的数学问题顺利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实现了高效学习。总之,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将数形结合落实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反复进行体验和感悟,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参考文献】1李志云.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