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2001年教育部颁布新美术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儿童心理动力向有意识性、目的性方向发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不仅仅是学习美术创作的关键,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保持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我们探讨的重点。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 培养所谓“兴趣”,心理学的解释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

2、兴趣的培养、诱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热切的向往,从而达到好学、乐学、创新的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布新美术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态度。儿童在从事美术活动时常常是愉快的表现,笔下的人物、故事以及造型、色彩,是生活情感经历的真实记录、如实反映,他们是用画笔“说出”自已心中的故事和感受。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部分学生开始对美术失去兴趣。虽说这里面有学生是兴趣的扩展和转移,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美术学科的专业性逐渐增强,美术学习又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学习方式及教师对学生作品的

3、评价方式又过于单一。那么,如何保持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我们探讨的重点。一、赏识教育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重大的作用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正确的运用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与求知欲的必要途径。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学生只有得到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拥有了自信,才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能量的发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学会用童心看世界,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只注重对学生作品成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全过程的关注与肯定,只重视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积极性的培养与调动,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被忽略,这些

4、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就会日渐低落。这就使得学龄阶段,年级越高喜欢美术的学生越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成功的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注重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快快乐乐地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不断超越自我。一句温馨的评价,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在学生心中,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毫不吝啬的把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因为他们都渴望着被关注、理解、认可,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为学生在困难面前树立信心,为孩子们培养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搭建走向成功的阶梯与桥梁。也许,作为外行的家长会以各种理由来对孩子创作的过多干涉,但是作为从

5、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孩子都应有权利自由地以他自已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其观察到的生活。这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由和个性才能得尊重,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才能养成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习惯,加深其对美的体验与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独立人格。二、美术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小学美术的学科教育具有两方面的明显特征:基础性。进入小学阶段,在新课改中我们延续了幼儿美术游戏和自由表现创作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地渗透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观念和美术文化。兴趣性。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培养每个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及积极主动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新颖有趣、充满情

6、感因素的内容中感受和学习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在丰富有趣而又能满足其身心发展的学习内容中开展学习、获得进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及现代的教学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体现美术学科交融性,引入音乐、舞蹈、文学、表演等多种体裁内容;采用多媒体、电影、参观、户外写生等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和生动有趣的情景活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无穷乐趣。三、对作品的评价方式对小学美术作品的评价非常重要,影响到兴趣的培养。关于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罗恩菲尔德在他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描述:“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师更透

7、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是画得越像得到的分数越高,老师教的成绩也一目了然。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才把目光真正地转向了教育学、心理学和美术科学的领域,人们真正认识到,对学生的作品不应该只看它们画得像不像,更多的是必须看它们是不是具有自由的创造性、丰富的表现力以及整体的、和谐的构图形式。1982年,德国教育学者斯岛特提出了美术教师可以主观性地评判但不能专制地评判的观点。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游戏性质的学习活动,不应简单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儿童从事美术活动的能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而增强。对儿童美术创作的评价,最终目的应是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哪怕孩子的画稚嫩、甚至潦草。作品是静态的,而创作作品的过程是动态的。一个儿童能否热情投入到美术活动与其冷漠被动接受对他的影响迥然不同。因此,评价儿童美术创作能力其重要一点是看其创作活动的过程如何表现。适当地评价方式对培养儿童审美情趣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做显性的指导,还需要营造一种利于创造的气氛,即心理的环境。宽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