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实验设计》复习思考题_第1页
《方药实验设计》复习思考题_第2页
《方药实验设计》复习思考题_第3页
《方药实验设计》复习思考题_第4页
《方药实验设计》复习思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药实验设计复习思考题药理部分1.何为方药药理研究?试述其研究内容及其特点、研究目的。答:定义:属于实验科学范畴,指以实验为基础,按一定的方案,用相关的实验方法或模型进行实验,得到实验结果,以说明某一方药(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或作用规律。研究内容:包括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特点: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以方药为研究对象;以证为基础研究方药药效学;以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方药。研究目的:预测开发前景;提供科学实验依据;验证疗效、确保安全;促进产品国际化。2实验药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药理学实验常用方法有哪些?答:研究内容:实验药理学解决药理学问题的实验技术,阐明药理学原理的实验方法和

2、药理学实验中的共性问题。特点:药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在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代科学研究新模式;药理学实验研究是应用其他各个学科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药理学问题。常用方法: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数学方法;实验动物学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法。3药理学实验设计首先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随机方法、对照类型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含义。答:随机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随机的方法:原始抽签法;投硬币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数字法。将随机原则应用于药理学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对照类型有:自身对照;组间对照(空

3、白对照、实验对照、阳性对照)。设立对照是为了准确表现出特定因素产生的作用,排除各种无关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设立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4重复具有哪两方面含义,实验例数(重复数)如何确定?其中经验估计法和计算法如何进行。实验中的偶然结果出现和处理,在实验中要求一定的重复数的意义。答:重复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复具有两方面含义:重现性;重复数。确定实验的重复数首要考虑的是获得可靠的结论,其次是使用最少例数,即最大效果和最小成本。确定药理实验的重复数(例数)主要有两种方法:经验估计法:即在已有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类型和特点,估计实验所需要的重复数,在应用估计法确定实验的重复

4、数时,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保证实验的成功。计算法:a.经验估计法选取的样本例数;b.计算法(包括用于计数资料的公式和用于计量资料的公式)。意义:消除个体差异和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验结果的重现性验证。在实验中设置一定的重复数,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中的偶然结果出现和处理:1)由于某些非常规因素引起的假象,是错误的结果,这种结果必然不可能重现;处理:要及时排除,减少假象的干扰。2)由于尚未认识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客观表现,但是由于对影响因素缺乏足够的认识,暂时不能获得重复的结果。处理:如果获得结果确实具有重要价值,而且符合逻辑,则应该认真研究影响因素,以求实现结果的重现。5药理

5、研究有哪些基本要求。答:试验人员(学历、资历、能力及经验等);研究单位(技术含量、实验条件等);实验动物(大、小白鼠,豚鼠、兔、猫等);试验样品(受试样品、对照药品);给药途经(应与临床一致)、剂量(一般设立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方式(治疗性及预防性给药);试验方法与指标(国内外公认的的成熟方法、适当改进的文献方法、自己建立的方法等;指标要求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性强、定量性等);试验记录(要求详细如实地记录)、结果处理(需经统计学处理)与报告。6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内容有哪些,其中分组实验设计有哪些方法。答:内容: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标;确定实验对象的数量;资料整理和统计。分组实验设

6、计方法:单纯平行对照、平行分批对照、平行分层对照、交叉对照7试述药理研究中最适剂量的探索、多剂量实验中剂量间距、剂量的换算。答:最佳剂量的探索一般有两种途径:由动物实验中该药与已知药物的效价比值来推算;由剂量折算系数法计算出最大耐受量的等效剂量。试用剂量首先考虑安全,其次才考虑是否有效。随着剂量的递增,每次增加的比例要逐步减少到3035 。剂量间距:多剂量实验中各组剂量应取“等比数列”。分组组数视实验性质而定。整体动物药效实验:按新药申报资料规定应分3组,通常取1:3:9或1:2:4:8。间距太小,易出现相邻组药效倒置现象。间距太大,药效易处于S形曲线平坦处,不利于对比分析。离体器官药效实验:

7、通常按1:10比例安排剂量,即1:10:100:1000。如要在其间再插中间剂量,可用相邻剂量的比例中项(M,M(A*B)1/2),取3.16或其近似值3,即1:3:10:30:100。计算LD50或ED50的实验:要求0及100%之间有36个剂量组;质反应的计数资料一般取1:0.61:0.85的组间比值;量反应的测量资料则根据数据性质取1:0.11:0.5的组间比值。剂量的换算:(1)同种动物的剂量换算:一般动物的用药剂量均以mg/kg值来表达。根据体重和动物体型近似地推算体表面积(A=R*W2/3),式中A是动物体表面积(m2),W是体重(kg),R是动物的体型系数。同种动物之间折算,可取

8、以下比例式:D1:D2=A1:A2= W12/3:W22/3。(2)不同动物间的剂量换算: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Bios氏原法)8如何提高药理实验的稳定性?简述药理实验常用统计方法。答:从实践和理论上认识待试药物对所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反应差异性的规律:考虑实验的专属性,即反应指标在多大程度上体现药物的作用强度。研究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选择那些剂量与效应的直线关系范围宽,剂量增减一定程度后效应增减幅度较明显,相同剂量各次反应之间差异较小的实验方法、模型或指标;调整样本数:生物差异大的实验,用较多的动物,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生物差异小的实验,用较少的动物,以节省人力物力。加强实验条件的控制:

9、如限制动物年龄、体重、性别和窝别等,使动物条件基本一致;在实验安排上采用能使条件因素的影响在统计分析时分离开来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减少实验误差。实验方法的反应类型:量反应或直接测定最小数量的方法,使每一动物都能在计算结果时提供的每一信息得到采用。用反应百分率的质反应,一组动物才能产生一个信息数据,为提高精密度,质反应所用动物要比量反应多得多。统计方法的应用:利用统计方法对影响实验精确度的异常值可以删去;用可靠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对每一实验规定一定概率下的可信限,通过误差运算,以舍去那些可能由于不正常的操作或某些难以预测的因素的影响;可以用重复实验和合并计算等手段的正确运用来提高实验结果的正确性。9

10、何谓一般药理研究,其研究目的和主要观察指标有哪些。答:一般药理研究是指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研究目的:对药物的全面作用有一个基本认识;有助于对新药药理机制的了解;利于新的药理作用的发现;为长期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是重要参考。观察指标: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其他指标。10. 如何设计清热方药药理研究指标?答:1)抗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抗病毒和抗菌两个方面,主要有直接抗和间接抗两大渠道。 2)抗毒素:直接抗毒素,通过降解内毒素和拮抗外毒素两个渠道进行。间接降低细菌毒力:通过抗透明质酸酶功能和抑制凝固酶形成。3)抗炎:清热药不论是单方还是复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如

11、大青叶、板蓝根等。4)抗肿瘤:清热、解毒、攻毒、化毒是中草药抗肿瘤的药理基础。研究进展至今,中草药对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是肯定的,大量的体外试验和临床实用业已证明了这个成效。5)解热: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少清热药用药后,对机体有明显的免疫功能提高的作用。当前中草药免疫有两大功能,一是非特异性;二是特异性。7)消除自由基:自由基过多,则严重损害了组织细胞,而导致组织器官异常变。所以自由基是机体内的有“毒”物质,中医观点认为是内“毒”,清热药既清外毒,也清内毒。11.如何设计活血化瘀方药药理研究指标?试按方剂功能主治设计以下方药药理研究指标: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红物汤、桃核承气汤、大

12、黄zhe虫丸。答:根据活血化瘀方药的功能主治可以得出研究指标的选取范围:活血化瘀复方与血小板功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与内皮细胞、与血管的生成、与离子通道、与抗纤维化。从这些方面设计建立考察指标。补阳还五汤可治疗AS,抑制病变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明显改善。其机制除降血脂,减轻高血脂对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外,也与其促进内皮细胞合成与分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2和一氧化氮(NO)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而促进中层VSMC调亡。血府逐淤汤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粘附率,并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内膜增生。桃红四红物汤: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13、、抗血栓形成。桃核承气汤:效能-破血逐瘀,清热润燥。主治-伤寒外证不解,热结膀皖,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发热如狂,及血瘀经或产后恶露不下,少腹胀满疼痛或蓄血痢疾症。大黄蛰虫丸:功效-活血破瘀,通经消痞。主治-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脑血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白血病,静脉曲张并发症与后遗症,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神经科等疾病。(根据效能主治随选设计几个药理指标即可)12.研究活血化瘀复方对血小板功能影响、活血化瘀复方对肝纤维化作用可设计哪些药理指标。 答:血小板: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2降低血小板粘

14、附率;3抑制5-羟色胺(5-HT)的释放;4抑制血小板球蛋白( -TG)的释放;5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释放;6抑制血栓素B2(TXB2)合成和释放;7抑制血小板磷酸肌醇系统;8升高血小板环核苷酸(cAMP);9钙拮抗作用。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粘附率,血栓形成测定,血小板球蛋白,PAF,TXB2,钙离子浓度等。肝纤维化:1保护肝细胞,具活血化瘀功效,给CCl4肝纤维化大鼠应用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细胞水肿、变性明显改善,炎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丙二醛(MDA)显著降低。2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增殖,如以丹参、桃仁、冬虫夏草为主,重在扶正化瘀可抑制传代大鼠HSC的增殖;3抑制

15、转化生长因子(TGF)分泌及其活性。13. 何为长期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长期毒性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进行长期毒性研究时,应遵循什么原则。长期毒性研究内容是什么?答:长期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是反复多次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给予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发现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可逆性等;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范围;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安全性指标;对毒性作用强、毒性症状发生迅速、安全范围小的受试物,长期毒性研究还可以

16、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原则:长性毒性研究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长期毒性研究的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内容:试验管理;受试物;试验动物;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给药期限;给药剂量;观察指标。14.药品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局限性的原因?答: 1)实验动物缺乏人所具有的对药物毒性作用的主觉反应;2) 毒理试验动物数量有限,发生率低的毒性反应,难以经小样本实验得以发现;3)所用动物均系实验室培养品系,且多为健康动物,对药物的反应性多较单一。4)人体的疾病因素,可能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致产生在临床前毒性试验中难以观察到的毒性现象。5)人与实验动物在药物代谢动力

17、学方面的差异,亦会造成人与实验动物对药物毒性反应的差异。15.何为药物急性毒性,其目的是什么?急毒试验的一般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反应。目的: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信息。一般研究方法:致死量法(致死量的测定主要包括最小致死量(LD5)、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致死量(LD95)。);最大耐受量试验(是指动物能够耐受的而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最大给药量试验(最大给药量指单次或24小时内多次(2-3次)给药所采用的最大给药剂量。);固定剂量法,剂量累积试验法,近似致死剂量法,扩展试验法剂量,探测试验法等其他方法

18、。16. 简述中药抗肿瘤药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答:肿瘤模型选择:动物肿瘤移植模型试验通常在近交系或远交系的敏感品系,观察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人体肿瘤异体移植模型试验通常在无胸腺鼠或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移植人体肿瘤细胞系,观察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移植肿瘤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体外试验结果、细胞系的生物学特点等因素。由于体内试验中药物的抗瘤谱可能与临床有效性呈正相关,原则上,应尽量选用多种人体肿瘤异体移植瘤模型;移植的人体肿瘤细胞系应在组织学等方面应与人体肿瘤尽量接近。中药抗肿瘤药物临床前体内试验一般至少应选用34种人体肿瘤异体移植瘤模型。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应注意:移植瘤复苏后应传2-3代后再

19、用于体内抗肿瘤试验;为了保持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复苏后移植瘤体内传代应少于15-20代检测指标:对于实体型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推荐使用称瘤重的方法。对于人体肿瘤异体移植瘤模型,推荐使用测量瘤径的方法,动态观察受试物的抗肿瘤效应。肿瘤直径的测量次数根据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为每周2-3次。17.镇痛药理研究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小鼠侧脑室注射给药的操作要点? 答:给药途径:肌内给药、腹腔内注射、关节内注射、口服给药、皮下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脑室给药、脑内神经核团给药、脑脊腔内给药、鞘内注射给药、蛛网膜下腔注射给药、经皮给药、经粘膜给药等。操作要点:剪去小鼠头部毛, 消毒皮肤,

20、在头頂部注射部位剪去直径约0.8 cm皮肤。将小鼠头腹位固定, 用微量注射器, 于小鼠头部两耳连线与矢状缝交点的左右前外各2 mm进针, 深度约2 min, 约10s内注射完, 停针1 min 出针, 用胶尼封口。 一次注射量<10µl。试验前进行预测, 注射1%伊文氏蓝注入脑室注即刻处死小鼠, 剖检观察伊文氏蓝是否进入脑室, 以确定注射部住, 以后按照此坐标定位给药。18.试述镇痛药理研究研究方法有哪些?小鼠扭体法的原理,扭体诱导剂及本方法的评价。答:研究方法:小鼠扭体试验;家兔K 离子皮下透入致痛实验;小鼠光辐射热甩尾法;冷板诱发的痛觉超敏;丙酮诱发的痛觉超敏;冷诱发的甩尾

21、反射;电刺激小鼠甩尾法;角叉菜胶诱发大鼠炎痛模型;福尔马林试验辣椒素诱导疼痛动物模型;坐骨神经挤压模型实验;急性内脏痛模型。原理:把一定容量和浓度的化学刺激物质(醋酸溶液等)或盐水注入小鼠腹腔内, 由于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的、大面积而持久的疼痛刺激,引起深部广泛的腹膜炎造成腹壁肌肉紧张、炎性疼痛, 致使小鼠出现典型的腹部肌肉收缩,同时伴有一侧后肢外伸的躯体伸缩行为。扭体诱导剂:醋酸溶液,酒石酸锑钾溶液,苯醌水溶液(饱和溶液) ,缓激肽溶液,2-苯-1,4-苯甲酰苯醌(含有5 %酒精水溶液) ,0.02%苯醌混悬于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等。方法评价:1.小鼠扭体法是筛选镇痛药的常用方法之一,

22、尢其是弱镇痛药的一种常规筛选试验方法。适合于中枢和外周镇痛药的筛选研究, 尤其用于外周镇痛药的评价。其试验的作用强度和临床镇痛效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观察记录药物抑制小鼠扭体鼠数或扭体次数, 以出现扭体鼠为阳性, 不出现扭体鼠为阴性, 计算其ED50, 评价药效作用强度。所反应药效作用前者强,后者弱。3.己被许多学者所采用的一种操作简单、敏感、方便、重复性好、经济实惠的实验方法。 4.扭体反应代表内脏痛(紧张性病理性疼痛), 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内脏痛模型之一。无刺激特异性。方法缺乏特异性, 一些非镇痛药,如中枢抑制剂、阿托品、利多卡因等有抑制扭体反应,出现假阳性(应结合其他测痛方法), 约有

23、8的动物不出现扭体反应,而且不能在同一个动物上观察药物的时效作用。19.试述药物联合应用理论在中医方药中应用的意义。药物联合应用研究方法有哪些?权重法的研究步骤如何?答:意义:复方新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临床联合用药的依据;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关键技术。研究方法:经典方法-等效线法、Chou-Talalay合并指数法、正交设计法、配方均匀设计法、效应面优化法(RSM)、直接寻优法。新的设计方法-权重配方法、参数法,及映射法。研究步骤:(自行看课件理解) 药学部分1、试述方药研究中的基本原则、目的,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答:基本原则:“重复、对照、随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24、;进一步将有效方、药转化为医药产品。方法:整体药物研究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以及分子药物研究法。思路:一、植化研究思路(又称机械还原论思路):基于化学成分是作用的物质基础,但忽略了方药整体作用的特点;二、药动学研究思路(又称血清药化学思路):基于作用的基质是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但方药的化学成分是体内ADME所有作用的结果。2、试比较方药实验研究安排中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的异同点及两种试验设计方法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何谓因素?何谓水平?答:正交设计的基本特点:均衡代表性(正交性)试验均匀分散:任何一个面上都有两个试验点,任何一条线上只有一个试验点;水平整齐可比: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试验数相等。均匀设计

25、基本特点:试验点的“均匀分散”性;试验次数与水平数相等。异同点:正交试验是将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安排得“均匀分散、整齐可比”。“均匀分散”性使试验点均衡地分布在试验范围内,让每个试验点都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整齐可比”性使试验结果分析十分方便,易于估计各因素的主效应和部分交互效应,从而可以分析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大小和变化规律。而均匀试验设计是单纯从均匀性出发的设计。在因素数和水平数相同的情况下,均匀试验设计较正交试验设计安排的试验次数大大地减少,是水平的一次方;试验数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元统计处理,方便、准确,可以定量地分析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定量地预报优化条件及优化结果的区间估计。正交设

26、计:(1)在选择和评定指标时,应注意选择误差小的指标,评定时避免评定误差。评测指标不同,其计算、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2)不能把重要因素固定,以免试验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分析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3)选用正交表要考虑因素交互作用的自由度总和必须不大于所选正交表的总自由度的原则;(4)选择表头时不要让主效应之间,主效应和其他交互作用有混杂现象。均匀设计:(1)各水平间隔的长度应尽可能相等,以保证均匀性。考察因素多,同时安排存在困难,可以把因素分成相关性不大的几组因素,先安排一组因素,而将其余因素固定在某一水平进行试验,然后将已考察过的因素固定在最佳水平,安排其他因素,以达到最有实

27、验条件;(2)选择设计表时,当水平数是偶数时,用比它大一的奇数划去最后一行即可;(3)试验结果必须经过统计处理才能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用统计处理来弥补“整齐可比”。因素:完成一项研究或一个产品的条件。水平:因素所处的不同状态。3、试述方药物质基础的含义,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构成方药的整体要素。说明何谓有效成分?何谓有效部位?答:含义:方药中能起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整体构成要素:化学类型明确;主要成分清楚;组成比例稳定;功能起控效作用。研究目的:基本讲清化学成分,基本讲清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方法:药理导向下的化学成分研究。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整体要素:化学成分明确主

28、要有效成分清楚组成比例稳定功能起控效作用。有效成分:系指从单味中药材、天然药物提取、纯化,未经任何化学修饰的单一成分。有效部位:系指单味中药材、中药复方和已有法定标准的天然药物中提取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纯度的混合物,有效部位非单一化学成分。应富集了有效物质、体现中医药特色、反映特定方药的整体效应、有效部位的含量应占总提取物的50%以上。4、试述方药开发研究的特点、内容和要求。答:特点:要求高、有难度、有优势。内容: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研究(非法定药材和制剂)和药理学研究(药效学、一般药理学、急性毒理、长毒及“三致“试验)。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期)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要求

29、:制剂工艺研究尽量保存各药性能,体现主要特性;质量标准应保证主要药的可控;药效学研究要反映主治功能。5、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进行剂型设计?剂型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内容:一、处方;二、剂型;三、提取工艺研究;四、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五、制剂成型研究;六、中试研究。剂型设计的必要性:剂型影响疗效(溶出与吸收;药效发挥;用药性能改善);剂型影响制剂稳定性。因素:临床需要及用药对象;药物性质及处方剂量;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及经济成本等。6、为什么要进行提取工艺研究?提取工艺研究设计依据什么原则?研究过程中可采用哪些考核指标?何谓中试?为什么要进行中试?答:目的:根

30、据对治疗作用的需要,取舍有效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存在形式,达到提高疗效、改变作用性质或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根据剂型制备的要求,提高有效成分的比例,缩小治疗剂量,达到控制用量、作用时间、有效成分释放的方式、速度及吸收过程的目的;寻找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提高制剂质量。原则:分析处方的内容与各味药之间的关系;根据与治疗作用相关成分或部位的性质;结合剂型制备上的要求。考核指标:工艺的生产性;提取率;提取物的纯度;提取物的特殊性质对制剂加工及制品稳定性的影响. 中试: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是介于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化生产的试验。中试目的:考察实验研究工艺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生产设备的适应性、可控制性。7、试述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的内容,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药品标准的作用和制定的前提。答:内容:反映药物的特性;反映制备工艺对制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