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应对措施_第1页
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应对措施_第2页
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应对措施_第3页
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应对措施_第4页
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应对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已成为多边、区域、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企业均从中受益,且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贸易便利化进程中来。贸易便利化是一个时间长且可持续的过程,国家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在改善贸易环境方面有利益共通性,故进一步推进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是大势所趋。全球贸易便利化将朝向贸易流程更加安全高效、信息技术使用更加广泛、检验检疫标准更加严格复杂以及区域贸易便利化进程加快的方向发展。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引言部分通过文献综述以及阐述贸易便利化的多种定义以及国际主要经济组织中贸易便利化

2、进程,对贸易便利化有一个总体认知;第二部分分别从全球大背景、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角度分析、总结全球贸易便利化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从中国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我国在贸易便利化进程中存在优势和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上述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中国为顺应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趋势,应在市场准入、边境管理透明度以及信息技术使用方面进一步改善,重点提高海关效率、深化口岸管理、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企之间的合作、与周边国家和经验丰富国家的合作,以建立一个高效协调的贸易便利化机

3、制。关键词:贸易便利化;新特征;对策措施AbstractTo reduce and eliminate barriers of cross-border flow block elements, lower transaction costs, set up an efficient trade facilit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important content of multilateral, regional,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b

4、enefit greatly as a result, and the enterprise is one of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rade facilitation. I think that trade facilitation is a long time and sustainable process. Countries and between countries, bet

5、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t has interest in improve trade environment convergence. Therefore, to further adv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lobal trade facilit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Global trade facilitation will toward to the direction of trade process more safe and effective,

6、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widely use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ndards is more stringent and complicated, and the regional trade facilitation is speeding up its development process.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r trade facilitation issues, through literatu

7、re review, and illustrates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trade facilitation, trade facilitation in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process, have an overall cognition on trade facilit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global context, the developed members and developing membe

8、rs and least developed members Angle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new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trade facilitation; The third chap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itself, the study of Chinese in practice to explore in the field of trade facilitation, sums up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e

9、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de facilitation in China; The fourth chapter is mainly aimed at putting forward the measur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ur country trade facilitation.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trade facilitation, China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10、in the market access, border management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r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ustoms, deepen the por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rastructure, improve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staff service level,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

11、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between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volved, and the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experienced countries, to establish an effici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rade facilitation.Keywords:Trade facilitation, New features, countermeasures目 录摘 要IAbstra

12、ctII引言1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三、贸易便利化的定义3四、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4第一章  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新特征及趋势7一、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进程的新特征7二、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趋势11第二章 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现状及发展阻碍分析13一、中国国内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措施13二、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阻碍14第三章 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应对措施18一、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18二、坚持贸易便利和能力建设并行19三、建立快捷高效的协调机制19四、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19五、完善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20六、讲究方式和策略,积极参与贸易便利化组织谈判和论坛

13、20七、突出人力资本的作用21结 论22参考文献23致 谢2525引 言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贸易便利化是推动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使交易程序更为简便、使阻碍商品和要素跨国流动的一系列因素进一步减少、使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贸易便利化体系成为日趋重要的话题。贸易便利化是指通过程序的简化、适用法律和规定的协调、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等,为国际贸易交易的开展实施创造一个协调的、透明的、可预见的环境。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边境管理部门致力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改善对外贸易的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同时也希望借此减轻日益繁重的贸易流量工作;中国的海关本着贸易安全

14、与便利的原则,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革与调整,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技术改革,简化了繁琐了海关程序,大大提高了通关的效率。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评估也没有统一的测评体系。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肯定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贸易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深入分析贸易便利化带来的具体经济效益,可以促进我国更快、更协调的发展。(二)研究的意义在当前背景下,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诸多不利因素阻碍了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此时研究贸易便利化发展趋势、推动全球贸易便利化更加具有十分重要且长远发展的意义。作为当今世界的贸易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理应发挥大国作用,特

15、别是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首要做好本国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目标明确而稳妥地推进贸易便利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引导贸易便利化发展方向,在新一轮国际贸易发展中紧紧抓住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新机遇,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发展中大国,高效、透明、公平的贸易便利化环境将会使其获益良多,因此中国政府应积极深入开展和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与改革。不仅如此,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还有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国际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贸易便利化”,作为国际贸易贸易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提出并逐渐形成气候,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随着世界经济贸

16、易形式变化和诸多促成贸易便利化问题浮出的客观因素形成,跨境交易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化,贸易便利化涉及的“边界背后”措施凸现出来,并愈益成为多边和区域贸易组织所关注的重要新议题。近些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虽未就贸易便利化的定义达成一致,但普遍承认贸易便利化对贸易流动和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威尔逊、曼和奥萨基(Wilson,Mann and Otsuki,2003)认为,贸易便利化就是港口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世界经济论坛各年的全球便利贸易报告从市场准入、关境管理、交通及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各国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排名,

17、其次级指标中也包含各国投资便利化情况。历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也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成果。在具体量化方面,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世界银行研究人员威尔逊等人设计了港口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等指数方法进行量化分析;APEC(2001)设计更为丰富的贸易便利化指数内容,但在量化方面未能将指数构想变为现实,目前在具体量化方面仍然沿用威尔逊等人设计的方法。Djankov和OECD(2003)使用货物过境的时间和成本来考察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借鉴威尔逊等人的研究方法,韩国学者Kim和Park(2002)等利用引力模型和部分均衡模型研究发现,交易

18、成本不是影响东北亚地区邻国间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但海关程序、技术标准、商务流动性、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四种贸易便利化因素的改善对东北亚地区的双边贸易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认为四种贸易便利因素若能同时改善,则贸易创造效应将可超过关税减让的效果。(二)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国内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包括WTO贸易便利化议题、区域国别贸易便利化议题两个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贸易便利化与海关、贸易便利化基础理论研究、便利化的经济效益及成本分析、贸易便利化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其中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2004年,区港联动试点在东部沿海地区正式启动。通过利用沿海港口和保税区的

19、优势,加快货物流动,提高贸易效率。国家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对我国贸易便利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履行入世承诺,我国在贸易法规透明度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努力。在对中国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建议方面,于平(2013)指出,国际贸易便利化对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建立高效完备的贸易便利化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迫切需求。政府出台了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有关政策,就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是中国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贸易便利化实践的新探索。孙

20、林、徐旭霏(2011)提出通过贸易便利化措施稳定和促进制造业产品出口,是目前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首要选择之一。王慧彦、梁瑞莲(2010)从国际贸揚链,即订货、运输、通关、结算四个环节论述贸易便利化的必要性和措施。三、贸易便利化的定义有代表性的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WTO 和联合国贸发会指出,贸易便利化主要指使国际贸易流程简化并统一。这些流程包括国际贸易过程中进行商品流动所需的收集、提交、交换、处理数据有关的行为、惯例和手续。第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出的贸易便利化定义,主要指货物跨境移动以及买卖双方交易所需的信息流以及相关流程的简化与规范,具体包括以下领域:海关信息的公布和

21、扩散,与交易商的咨询和反馈机制,审议和申诉程序,货物的预先申报和数据处理,税费评估、征收和支付、风险评估,根据审计进行的管制、对授权贸易商实行的特别程序,通关与清关的分离,税收安全以及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第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指出,贸易便利化是指通过全面和综合的相互协调的方法来降低贸易交易过程中的复杂性及交易成本,保证所有活动是建立在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规范、标准和惯例基础上,并且高效、透明、具有可预见性。第四,根据亚太经合组织,贸易便利化是指为解决贸易过程中遇到的贸易程序和行(2002) 政管理上的困难和障碍而采取的简化贸易程序、相互协调、采用新技术等措施。贸易便利化一般是指使用新技

22、术和其他措施,以期达到简化和协调与贸易有关的程序和行政障碍,降低成本,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地流通等目的。 第五,中国海关总署也给出相关定义,贸易便利化是指通过简化贸易程序、增强贸易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标准、完善规范、减少限制等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货物、服务的自由流动。筒而言之,就是对国际贸易制度和手续的简化与协调。 虽然各类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认为贸易便利化的最终目的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贸易摩擦,消除国际贸易流程中的技术性和机制性障碍,使国际贸易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实现贸易的自由与开放。结合以上各类组织的观点和看法,本文将贸易

23、便利化界定为:贸易便利化以降低、消除和协调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低效率所产生的成本和摩擦为目标,从而提高相关国家的贸易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涉及市场准入、海关与边境管理、物流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四大领域。四、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进程的新特征以及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分析了中国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包括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助力和阻碍因素;最后本文给出了针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众多阻碍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趋势。本文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以及阐述贸易便利化的多种定义以及国际主要经济组织中贸易便利

24、化进程,对贸易便利化有一个总体认知,使我们认识到贸易便利化的理论意义及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分别从全球大背景、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角度分析、总结全球贸易便利化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从中国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我国在贸易便利化进程中存在优势和问题。得出结论认为,当前推进贸易便利化依然是我国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便利化建设才能扩大贸易和提高区域生产能力,解决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区域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上述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中国为顺应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趋势,应

25、在市场准入、边境管理透明度以及信息技术使用方面进一步改善,重点提高海关效率、深化口岸管理、提高基础设施质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政企之间的合作、与周边国家和经验丰富国家的合作,以建立一个高效协调的贸易便利化机制。(二)研究方法本文查阅了众多资料和数据,分析了未来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态势,提出推动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具体说来,论文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我更加理解贸易便利化的概念及

26、其发展趋势,也使我了解到中国贸易便利化的现状,可以针对一系列不足提出建设性建议。2、定性分析法  定性的方法主要是用来界定贸易便利化的含义、必要性、意义;从相关的国际贸易或者其他理论探讨贸易便利化的必要性;然后界定贸易便利化所能够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定性研究还需要讨论影响和制约贸易便利化进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定性的方法,可以了解到贸易便利化的一般内容,特别是确定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对于后面的定量研究有重要的引导作用。3、定量分析法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以

27、往资料的研究和整理,可以得到一系列数据,并且论文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使论文分析通透,说理更成功。第一章  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新特征及趋势一、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进程的新特征(一)贸易便利化规则制定主体分散化目前,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制定主体分散化具体表现是“一极与多元并存”。至2010年3月,WTO贸易便利化谈判组虽已形成整合的贸易便利化谈判文本草案的修订版。多哈回合贸易便利化谈判进展与其他议题相较也是最为让人满意,但其最终成果如何,还需看拉米2010年5月4日所提出的鸡尾酒疗法(cocktail approach)的实际效果。世界对WTO贸易便利化规则最终出炉的等待是漫长的

28、,但对贸易便利化真实需求却是迫切的。因此,世界各相关组织、区域等都开始急迫并积极地参与到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制定进程中,制定主体开始扩展,其表现为:从“全球区域双边”的不断深入到地区层面。第一,在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层面,一些主要的区域组织已将贸易便利化作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主要体现于关税同盟及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中。如欧共体海关行动纲要(customs 2013)及海关方案中都十分关注贸易便利化;APEC也已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多边自贸协定方面,如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DR),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AFTA”)等的目标之一就是贸易便

29、利化以及和谐的贸易规则与标准。第二,在双边贸易协定中也日渐重视贸易便利化问题。由于对WTO谈判前景的悲观预测,各国从上世纪末开始纷纷寻求贸易便利化的双边解决途径。截至2010年上半年,通知WTO的双边货物自由贸易协议共有一百四十多个。这些协议中一般都列有“Customs administration”或和“trade facilitation”的章节。以APEC的成员之间的双边协议为例,由APEC SOM(Senior Officials meeting) Chair所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至2008年11月,成员间28项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中24项协议中包含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一般包括海关法律法

30、规政策的透明度,通关便利化,快速放行,预裁定制度,转运与暂准进出口等。这些规则对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方国内法有着直接的、明显的约束力。(二)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建设的合作与分工不断深化由于各国际组织关注贸易便利化的角度与深度不同,很多组织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一,国际组织问在贸易便利化建设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最主要的组织合作是WCO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WCO将与WTO的关系定位于:一致协调互补。WTO重于较高原则,WCO通过制定标准和工具为WTO规则的具体实施提供技术支持。WCO与联合国欧洲委员会也以签订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将两者的合作形式与内容进行了约定。第二,区域性组织和或专业

31、组织相互间的合作不可忽视。其成果表现有多种形式。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中最重要的贸易便利化倡议是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CBTA),这就是亚洲开发银行(ADB)的一项技术援助项目成果,亚太经社会与GMS之间的合作与援助;以及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太平洋协议(the Pacific Agreement on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PACER)所资助的the Regional Trade Facilitation Programme(RTFP)等。第三,国际组织参与贸易便利化建设的分工层次化。国际组织参与贸易便利化建设的分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WTO、W

32、CO进行贸易便利化基本规则的制定;第二层次是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为代表的专业性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基础规则的细化,而产生的技术性规范、指南、工具类的贸易便利化文件,第三层次是有全球性区域性开发组织与金融组织,为贸易便利化建设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项目、政策研究与资金、技术援助。例如世界银行注重于海关现代化、贸易便利化的技术援助问题。IMF也向成员国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不同于世界银行开展的全面改革项目,其所开展的项目专注于贸易便利化的具体领域,如打击商业瞒骗,提高税收能力,实施风险管理等。(三)贸易便利化进程的巴尔干化第一,不同关境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巴尔干化。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区域

33、化与双边化,191个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持贸易便利化主张的差异化,使得国际贸易便利化进程日渐巴尔干化(进程碎片化,参差不齐)。例如北美洲地区的国家,由于美国与NAFTA的影响,其对于贸易安全的倾向十分明显,这是一种与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产生明显制约作用的逆向原则。欧洲(特别是西欧),大洋洲等地区的国家比较注重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平衡。亚洲、非洲地区的国家比较在意贸易的便利。全球的贸易便利化观点差异明显,贸易便利化进程处于发展不均匀的状态。第二,区域性双边自由贸易区内贸易便利化进程的巴尔干化。自20世纪初至2010年初,在计入WTO统计的自由贸易协定共462个,其中271个协议现行有效。这些自由贸易协定

34、所形成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的便利化进程大不相同。甚至在成员基本相同的自由区内,便利化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从多边视角看,ASEAN设定在2020年建立一个有效、协调、专业的通关程序,共包括l5个方面的海关程序的便利化,这是一个长期但标准较高的便利化发展进程。中国东盟自贸区则没有建立具体的海关程序便利化方面的要求。从双边视角看,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新西兰协议中注重风险管理为基础的通关便利化;新加坡澳大利亚协议则同意遵守现有的WTO贸易便利化规则,并主要着重于电子通关与违反海关行为的信息合作与协助调查;新加坡美国协议的便利化标准较高,是以NAFTA为基础的,并十分注重贸易安全。第三,国际组织间贸

35、易便利化主张的巴尔干化。不同的区域经济组织由于地缘经济特点,必然有不同的贸易主张。同时,由于有不同的专业性组织对贸易便利化各自提出了具有明显专业性特点的要求与主张,这些具体主张与规则之间有时也是不能兼得的。例如,代表商界的国际商会(ICC)在其2003年海关能力建设的声明中明确提出从保护商业利益的角度支持海关为了贸易便利化的目标进行能力建设(ICC support for capacity building in trade facilitation)以及在海关指南ICC customs guidelines(2003)中所采取立场与措辞中都可以看出其明显的贸易便利化主张,这一立场在经过 9.

36、ll之后,身处金融危机的2009年仍然没有改变,与代表政府的组织所提出的安全主张有时是冲突的。(四)贸易便利化外延的扩张化对于贸易便利化的狭义理解限于有形货物跨境流动的便利化。如WTO在2001年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决定,授权WTO货物贸易理事会“审议并适当澄清和完善GATT 1994第5、8、10条的相关内容”。当前其贸易便利化谈判的最新文本草案所关注的仍然集中在有形货物贸易的海关和跨境制度上。OECD在2001年对贸易便利化的表述是:国际货物从卖方流动到买方并向另一方支付所需要的程序及相关信息流动的简化和标准化。这仍然是货物贸易跨境流动手续便利化的观点。但随着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发

37、展,一些组织与国家对贸易便利化的理解逐渐向着广义的商务便利化发展,其中可以包括:单一窗口的建立,电子商务的便利化,商务人员流动的便利化,服务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公共管理整体环境便利化,外汇制度便利化,进出境整体规则流程化等。如APEC在完成其第一个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APECs first Trade Facilitation Action Plan)后,在第二个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中开始寻求更广泛的商业便利化(包括商务流动,电子商务便利化等)。(五)贸易便利化规则表现形式的软法化、技术化从国际层面上看的软法化。由于不同参与主体对国际贸易利益、主张的加大差异,贸易便利化规则除了一些基本的国际

38、条约,如修订的京都公约等外,大多数都是以指南、建议、参考、计划、项目等等命名的。这些规则对成员都是没有约束力的,由各成员作为自主选择适用。软法的价值在于“进退自如”,即便不遵守也不会造成法律上的负面效果。在国家利益与国际规则产生冲突时的一种妥协。但是由于软法可以产生“震慑”的效力,甚至可以产生实际效果。这是国际规则硬化的路径之一。因此,部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如WCO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存在广泛的影响力,至2010年5月有161个成员承诺实施,并得到了WCO能力建设的组织保证。从国内层间上看的技术化。目前,各国都在进行各自的贸易便利化或贸易安全化的海关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往往涉

39、及到时间、国别、路线、运输工具或容器、港口、货物等技术的指标与参数,往往需要运用技术的方式或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传输和分析,这些方式都还处于试行或实验的阶段,还经常要借助信息系统的运用。因此这些系统、流程、参数、手段、工具的运用都处于不甚稳定的状态,也并不成熟,甚至是不成功的。因此,各国的贸易便利化规则在其国内高层级的立法中多数只能找到只言片语的原则。多数分布在较低层级的规则、裁定、条例中,甚至没有法律支撑。因此表现出贸易便利化规则的低层级化、技术化。二、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趋势在WTO贸易便利化谈判工作的推动下,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推进本国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如美国海关总署建立了“自动化商业环境(

40、简称ACE)”体系,简化并加速了过关流程。2006年,美国海关正式公布了适用于海运承运商的。“海关商界反恐伙伴计划”安全标准。凡参加此计划的企业可获得减少货物检查次数、缩短等待过境时间等多种通关便利。通过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及商界的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合法贸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欧盟2001年发布了欧盟海关联盟战略,推进海关管理程序和待遇标准在欧盟范围内的趋同化与一致化;在致力于海关法规的简明化和规范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海关与公司之间的更紧密联系提升对贸易者的服务品质。欧盟2008年实施的共同体现代化海关法典,为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欧盟对获得“经认证的经营者”在清关时给予便

41、捷的海关待遇,使其节约时间和花费,并准其直接在欧盟市场内自由流通。2009年,欧盟颁布了新的海关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实施进出境简易申报制度。另外,欧盟还建立了“电子海关系统”制度,在各成员国海关间建立计算机互联系统,并引入统一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标准。日本政府为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和通关效率,也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大力推行口岸通关管理一元化的方针,进行了预备审查制度、关税预归类制度、延期缴纳关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而且日本海关实行港口24小时时全开放通关的新体制。 从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未来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贸易流程变得更加安全和高效贸易程序和手续的

42、简化、贸易适用法律和规定的协调、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和改善等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可以降低成本,推动国际间货物和服务更好的流通。在欧美发达国家使用新技术和其他措施,用全面的和一体化的方法减少贸易交易过程的复杂性和降低成本取得很大成效的示范性效应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将会重视各种贸易程序的合理化与透明化,向着实现简便、安全和高效的国际贸易程序这一目标努力。(二)贸易便利化与信息化密不可分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与效益,同软件的开发和信息化的服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信息化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贸易单证简化、标准化和电子报关、通关,降低贸易成本和海关监管成本,缩短通关时间,提高效率;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速商品流通,帮助

43、企业更快地融入到国际贸易体系之中;可以建立各个部门网络的集成系统和无缝网络,为企业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贸易处理平台,增加企业的贸易机会。同时,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可以根据中小企业在网上交易的信息的信用,选择合适的贸易伙伴,增加贸易的安全性。总之,信息化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数据运输能力,执行国际标准,创建数据库中心,下载单据,增加贸易的公开性、公平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三)贸易便利化与严格的商品检验检疫标准并行虽然各国为降低贸易成本,加速贸易流通,越来越重视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但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大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国际贸易中采用的商品检验检疫标准日益严格。据统计,

44、2009年3月份,WTO的主要成员通报了259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2月份增加了34.2,较2008年月均通报数增加近四分之一。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出台具有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新型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标准,使全球贸易便利化的进程受阻。(四)区域贸易便利化先行虽然贸易便利化是国际贸易的趋势,但由于其涉及的领域众多,牵涉的面非常广。而且,WTO各成员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利益所得也不同。所以在多边框架下启动和实施全球性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会比在区域内实施更为复杂和耗时。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非常迅速,区域内的成员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为区域内贸易便

45、利化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如欧盟、APE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都已经开始实施区域内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并把贸易便利化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第二章 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现状及发展障碍分析一、中国国内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措施贸易便利化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工具,各种支持能力建设和保证贸易便利化措施有效实施的措施,能促进经济发展并帮助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获益。有研究表明:在中国贸易便利化带来的效益将超过制成品关税削减所产生的效益。目前,我国参与并实施的贸易便利化行动有APEC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亚欧贸易便利化行动计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

46、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中国对于本国海关与口岸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口岸通关程序改革口岸通关程序改革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海关的一项重要内容,从 2001 年8 月起,我国便开始实施“大通关”计划。“大通关”是提高口岸效率系统工程的简称,指通过运用电子手段,改革现行的口岸货物通关流程,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统一的口岸数据平台,规范、畅通口岸进出口货物的信息流、单证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实现口岸数据信息共享,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提高口岸管理部门行政监督的能力和效率。 (二)相关政策制度改进在进口管理政策、商品检验检疫制度、人员出入境、外汇管理等方

47、面,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有效实施。在商品检验检疫方面,为了降低贸易商成本,缩短认证周期,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公司与美国UL 安全检测试验室等外国认证机构进行合作,在国内共同建设合资测试认证公司。在进口管理方面,自2007年4月1日起,取消了塑料原料、钢坯、钢材(不锈钢、硅钢片除外)以及部分机电产品等共计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以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外汇管理方面,2006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服务贸易售付汇及境内居民个人购汇三项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境内机构和个人

48、经常项目外汇持有和使用的需求,也便利了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三)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3E 平台是指电子总署、电子海关和电子口岸。电子总署开发运行了进出口统计、风险管理、执法评估、税收分析监控、预警监测、政务办公、缉私办案等系统,提高了海关风险分析与科学决策的水平。电子海关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海关各个业务领域全面联网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由海关、查验、征税、加工贸易等子系统组成。电子口岸为企业提供报关单申报、舱单申报、网上税费支付、出口退税等电子服务。海关已经与发改委、公安部、铁道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外汇局、贸促局等11个部门以及香港工贸署和 13 家商业

49、银行联网,3E 平台是一个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统一信息平台,使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更上一层楼。二、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阻碍中国在进行贸易便利化的一系列改革和提高过程中取得了成绩,但也同全球其他大多数发展中成员一样,在贸易便利化实施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运输基础设施可用性和质量、运输服务可用性和质量、信息技术的使用三个维度考察,细分指标包括机场密度、转运连接性指数、道路铺设情况、道路拥挤情况、机场、铁路、公路和港口设施的质量、班轮连接指数、装运能力和便利度、本地物流业竞争力、物流跟踪服务、货物到达的

50、及时性、邮政服务的效率、GATS运输部门承诺履行度、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能力、手机、网络的覆盖率和应用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贸易便利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没有适应贸易便利化的基础设施,一切都是空谈。目前,我国在许多港口码头、陆地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交通、通讯、检验、通过等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货物的进口。(二)中国的贸易便利化在冲突与摩擦中推进据世贸组织的统计,从1995-2005年,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16针对中国。中国遭遇反倾销的贸易摩擦有五方面特征:(1)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主要集

51、中于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2)在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增加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扩大化趋势。(3)从贸易保护手段看,反倾销仍是对中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4)贸易摩擦逐步由货物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5)贸易摩擦还进一步由企业的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制度延伸。(三)贸易法律法规不完备且透明度有待提高新外贸法出台后,与之配套的法规、实施细则、程序规定等还有待完备,许多问题在新外贸法中虽有了原则性规定,但实际操作的法规、程序仍沿用以往规定,带来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影响贸易便利化的进程。我国已签署了多个双边经贸合作协议,贸易便利化

52、都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双边协议签订之后,会出现一些法律法规不协调的情况,因此相关部门应寻找合适的法律协调方式。此外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的政策可获得性不高且不能及时公布,即使公开的法律法规也不能被很方便的查找;法律法规具体操作文件下达基层的速度较慢;经济发达地区法律法规透明度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政府对于贸易相关政策的掌握尚不十分准确。据调查,在CEPA 签署后,香港企业认为内地法院要提高审判文书质量,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应当客观透明,以增强港商对内地法律和司法制度的信心。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海关建设水平低我

53、国海关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主要采取上级对下级和海关内部自评的形式,绩效考核的随意性大,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贸易便利化的效果。海关信息开放度低,在开放的内容、范围和途径方面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各职能部门之间均有自己的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彼此之间交流和共享较少,直接导致通关效率的降低。打造现代化海关是推进和实现贸易便利化的核心所在,信息化和自动化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装设备、调试运行和维护升级都需要不小的投入;还需要在政府、海关、进出口贸易企业之间建立平台、实现联网,建立、维护和升级网络也需要很大的投入。很显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够。(五)我国各部门管理协调较差长期以来,我国

54、在进出口环节上实行海关、检验检疫、港口、税务、外汇等多部门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单独领导、分别执法的管理模式。管理的规章制度繁多,难以达到单一窗口的要求。各口岸管理部门均依照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相关申报制度。由于各部门之间、海关与其它口岸单位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完全共享,职能部门无法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对比获得有价值的新信息来检验物流情况的正常与否,对现场的业务指导作用受到了限制。此外,在电子商务领域,为了加速电子商务的使用,需要确保政府、商界和社会团体在线相互往来中的协同工作能力,包括鉴定、机密、认证等相互往来中的协同工作能力。但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因此不能完全保证信

55、息安全及其一致性。(六)专业人才缺乏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人员素质非常重要。因为我国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都需要有具体的人员来执行,这些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我们采取措施的成效,但目前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我国人员的素质还比较低。例如,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我国全面执行世贸组织估价协议和原产地规则,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并颁布了新的海关审价及原产地规定。但是目前海关有些人员对这些原则和规定了解不够,并未真正掌握这些规则。又如,我国实施了便利暂准进口的ATA单证册制度,但有些海关工作人员对ATA业务还很不熟悉,不少代理公司对ATA业务也不熟,在办证过程中,往往是边学边干,耽搁了不少时间。(

56、七)区域间市场分割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全国各口岸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统一一致。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齐,因此有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后方通道不全,影响了货物的进出。对于政策的执行理解也存在偏差,对于同一种商品的通关出现了不同口岸规定不同的情况,此外,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政府人员的执法水平也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存在着低效率等问题。上述现象使政策法规的连续性、稳定性欠缺,不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推行。在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加入东盟统一市场、建立与港澳更紧密关系的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一些地区或是区域间的商城分割现象导致了政

57、策法规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足,阻碍了贸易便利化推进的步伐。第三章 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应对措施为了更快地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贸易管理程序的改善和便利条件的提供就成为我国不断努力的目标,为此采取了种种积极推进的行动。如,进行了口岸通关程序的改革,运用电子手段,改革现行的口岸货物通关流程,建立统一的口岸数据平台,规范、畅通口岸进出口货物的信息流、单证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实现转关运输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口岸数据信息共享,提高口岸管理部门行政监督的能力和效率:完善并加快公路、铁路、港口和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2008年中国国道主干线系统已全部建成,贯通和连接

58、的城市总数超过200个。铁路方面,已成为世界上完成铁路运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运输量增长最快、运输设备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港口方面,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以上。航空方面,已拥有遍布世界各洲的航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便利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全球贸易便利化发展趋势,我国现阶段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全面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以期实现对外贸易的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由于贸易便利化涉及领域较广、部门较多,应建立起一个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首先应在政府层面上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决策协调机制。其次,政府部门应与企业建立咨询机制,及时了解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需要通过贸易便利化予以解决的问题。贸易便利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政府、企业及贸易商在改善贸易环境方面具有共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