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5页)
编号:1686348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7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1-26
上传人:资料****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冯**(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40
积分
- 关 键 词:
-
纺织
拉线
注塑
模具设计
- 资源描述:
-
纺织拉线盘注塑模具设计,纺织,拉线,注塑,模具设计
- 内容简介:
-
纺织拉线盘注射工艺分析及复合模具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纺织拉线盘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题 目纺织拉线盘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题目来源生产实际(社会实践)题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与要求一、题目简介: 本设计来源于专业培养需要和导师推荐。“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到毕业后才知道机械设计是个全能专业,就业面很广。设计通用的CAD是需要最基本掌握的,当然PRO-E 、UG等也一定要掌握,这可是找工作的必备良药啊。”摘自一位机制专业毕业生的肺腑之言。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注塑模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设计要点,全面复习和巩固塑料成型工艺、注塑模具设计以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手册、文献资料在模具设计的运用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模具零部件强度和结构的设计,温习和巩固所学的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通过文献检索,让学生了解注塑模行业的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状况。最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主要任务:1 搜集模具相关资料及前期准备工作, 纺织拉线盘注塑模具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零件的结构、材料的性能、成型工艺等,确定模具总体方案;2进行模具工艺参数设计,模具基本类型与工作部分零件尺寸计算,模具总体结构设计:确定型腔数目,分型面,浇注系统结构,推出方式,成型零件结构,温度调节系统等; 3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及计算,模具整体设计和绘制装配图:模具零件结构尺寸设计;初选设备,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推出机构,动、定模导向机构设计,成型零件设计及注塑机校核等;4 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模具装配图以及各零件图。三、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 基本性能参数的确定;2 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3 绘制模具二维及三维装配图及零部件图;4 绘制模具的爆炸图:5 制作毕业答辩的PPT。四、工作量要求1 撰写设计论文及设计说明书(不少于8000字);2 完成总装图及零部件图的三维图、二维图纸;3 图纸的工作量合计不少于2张A1图;4 翻译一篇外文论文。五、主要参考文献:(要写清参考文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 叶久新、王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陈志刚,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孙 桓,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刘国良.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方法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141-47.5 刘颜召,PRO/E野火版3.0模具设计与加工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 贺平,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 孙锡红,我国塑料模具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 电加工与模具,2010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 梅红吹,余拔龙;浅谈塑料模具CAD/CAM设计与制造工艺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付宏生 , 刘京华 , 塑料制品与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1.Mahajan P V etal. Design for stampingM. New York ASME.2009.12.Pearce.R.Sheet Matal FormingM.Bristol philadelphia:Adam hilger.2013.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程起止时间工作内容第七学期1518周第八学期14周第八学期57周第八学期810周第八学期11周第八学期12周第八学期13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收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查看相关文献开始初步设计。中期检查,模具设计进行初步修改。正式开始各种设计工作,构造好设计总体框架;绘制设计相关二维三维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审阅,评阅教师评阅,论文查重。同时为毕业论文答辩做准备。答辩档案整理指导教师(签字) 毕业论文工作组组长(签字) 学生(签字)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17年 12月27日 至2018年5月25日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于每学年第1学期18周,经毕业论文工作组审批,随毕业论文装订由学院存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纺织拉线盘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学生姓名林树刚学号0802140109指导教师董忍娥一 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的背景至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14.7%,1999年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到2002年我国模具总产值已经达到36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占30%左右。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的模具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 成型工艺方面,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如上海新普雷斯等公司就能为用户提供气辅成型设备及技术。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开来,有的厂采用率达20%以上,一般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但总体上热流道的采用率达不到10%,与国外的50%-80%相比,差距较大。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 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如充模和冷却等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 cad/cam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已较广泛地采用一些新的塑料模具钢,如:P20,3Gr2Mo、PMS、SMI、SM等,对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但总体使用量仍较少。塑料模具标准模架、标准推杆和弹簧等越来越广泛得到应用,并且出现了一些国产的商品化的热流道系统元件。2.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纺织拉线盘的注塑模具,设计此模具需要对注塑件的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意义有:1.通过设计本课题,让我对注塑模具的基本内容以及设计原则有了深刻的了解。例如在选用模具结构的时候,应该根据注塑件的结构尺寸、形状大小及精度要求和批量的大小来选取;在绘制手工图纸时,可以考查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绘图的基本功。2.随着国民经济领域的各个部门对塑料品种和产量需求愈来愈大,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愈来愈短、用户对塑件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因而对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周期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也推动了塑料工业以及机械加工工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模具技术,特别是设计制造大型、精密、长寿命的模具技术,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仍然供不应求。近几年世界模具市场总量已经超过700亿美元,其中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过一年出口模具约占本国总产值的1/3。因此,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拉线盘注射模具的设计和分析可以更加理解和掌握注射模外型的过程和成型的原理,通过大学四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一些制图软件的操作,基本可以完成本项设计,通过对所做课题的学习和对塑料模具设计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再不断查阅相关专业技术的资料,运用二维或三维设计软件,从而锻炼自己的模具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的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二. 国内外模具发展状况1.国外模具发展现状在国外模具工业的发展中,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的地位已经不分前后。在日本的一万多家企业中,40%的企业是主营生产塑料模和生产冲压模。在韩国的各大模具厂内,43.9%的从事的是生产塑料模,冲压模占到了全国的44.8%。而新加坡的近500家企业中,生产塑料模的厂家是从事冲压模厂家的一倍还多。而拉美、印度、南亚、中亚等一些国家的新兴模具市场也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期。2.国内模具发展现状及前景现今,我国模具制造业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模具行业要按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将粗放发展模式转向节约、集约发展模式,加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的力度,加快推进模具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可以预见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随着国际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模具行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靠单一优势已经很难取得明显优势,所以在今后发展中,我国模具业将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注塑件结构设计:设计一种结构,把受热融化的材料经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纺织拉线盘。2.结构优化和力学分析: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优设计效果。3.浇注系统的设计:注塑机喷嘴到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4.成型零部件的设计:设计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计算尺寸,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校核。5.温度系统与排气:考虑模具温度对制品的影响,排气槽的设计。四研究方案以及步骤1.搜集模具相关资料及前期准备工作, 纺织拉线盘注塑模具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零件的结构、材料的性能、成型工艺等,确定模具总体方案;2.进行模具工艺参数设计,模具基本类型与工作部分零件尺寸计算,模具总体结构设计:确定型腔数目,分型面,浇注系统结构,推出方式,成型零件结构,温度调节系统等; 3.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及计算,模具整体设计和绘制装配图:模具零件结构尺寸设计;初选设备,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推出机构,动、定模导向机构设计,成型零件设计及注塑机校核等;4.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模具装配图以及各零件图。将装配好的三维实体图用软件进行运动仿真,做出其爆炸图、并完成手工制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仿真结果,对其最后进行改进并反思总结。五论文提纲(初步)第一章 绪论1.1塑料成型工业应用背景1.2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纺织拉线盘的工艺性分析2.1塑件功能设计2.2拉线盘材料选择2.3塑件结构设计2.4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2.5本章小结第三章 注射成型工艺3.1注射成型工艺简介3.2注射成型工艺的参数3.3注射机的选择3.4注射机的校核3.5本章小结第四章 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设计4.1分型面的选择4.2型腔数目的选择4.3浇口的选择4.4浇注系统的设计4.5成型零部件的设计4.6导向零件的设计4.7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的设计4.8排气系统的设计4.9模架的选用4.10模具材料的选择4.11模具装配图的制作4.12模具制造的工艺分析4.13本章小结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件六工作量的估计与工作条件1.工作量的估计1.撰写设计论文及设计说明书(不少于8000字);2.完成总装图及零部件图的三维图、二维图纸;3.图纸的工作量合计不少于2张A1图;4.手工绘A3图一张;5.翻译一篇外文论文。2.工作条件1.安装有相关的建模软件的计算机2.图书馆的相关资料3.工作进度第七学期1518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收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查看相关文献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第八学期14周深刻了解注塑模,并找同类的设计学习思路和方法开始初步设计。第八学期57周中期检查,模具设计进行初步修改。同时学习相关建模软件。第八学期810周正式开始各种设计工作,构造好设计总体框架;绘制设计相关二维三维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第八学期11周指导教师审阅,评阅教师评阅,论文查重。同时制作PPT为毕业论文答辩做准备工作。第八学期12周毕业答辩第八学期13周档案整理七、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采取的措施本课题将先对拉线盘进行工艺的整体分析,在工艺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1)塑件原材料的选择与塑件表面精度的要求。2)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注系统的设计,侧抽芯和斜滑块机构的设计技巧。3)选择模具标准件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帮助和自身的总结,解决思路如下:1)根据塑件的性能决定材料选用ABS树加,考虑模具是型腔结构,采用点浇口形式,这样利于排气和补缩;2)考虑塑件的弹性模量和强度较低,因为中间位置受力后容易变形甚至破坏。所以考虑在塑件的中央板型四周没置加强肋;3)考虑到生产的经济性,我们打算采用一模一型腔。所以模具结构为双分型面二次开模结构。参考文献1 陈志刚,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叶久新、王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孙 桓,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刘国良.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方法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141-47.5王树勋等编. 注塑模具设计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01.6 贺平,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郭佳俊,任礼英. 注塑模具设计J.科技展望,2015(4):143.8 孙锡红,我国塑料模具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 电加工与模具,2010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 梅红吹,余拔龙;浅谈塑料模具CAD/CAM设计与制造工艺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付宏生 , 刘京华 , 塑料制品与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王迎春. UG软件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02):102-104.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从选题、理论与实证准备、研究(设计)方法、工作安排等方面给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意见):该课题选题来自于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学生结合任务书要求,对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状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以及步骤,论文提纲,论文(设计)工作量的估计、工作条件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达到了开题要求。同意开题,继续开展后续工作。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工作组意见及建议准予开题毕业论文工作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注:1.此表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审批后,才能开题。I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纺织拉线盘注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摘要:这次课题首先对纺织拉线盘的结构和注射制造工艺做了简要的概述,然后介绍注射模具制造工艺要求并以纺织拉线盘为注射成型对象设计了其复合模具。最后使用CREO4.0建模软件设计了成型零部件、标准模架、浇注系统等并最终完成了装配,制作了装配图。通过本次设计,可以对注射成型工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设计注射模具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到有关注射模具的知识,还可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纺织拉线盘;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模具;模具设计Analysis of Injection Process and Design of Composite Dies for Textile Pulling PlateAbstract: This project first gav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structure and injec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drawn cable reel,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jection mold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used a woven reel. The disk has designed its composite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Finally, using CREO4.0 modeling software to design the molded parts, standard mold base, casting system, etc. And finally completed the assembly, and made the assembly drawing.Through this design, you can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injection mold, not only can you learn about the injection mold knowledge, but also can exercise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Keywords: Textile Pulling Wire Plat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Injection Mould; Composite Mold Design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1模具制造工业应用背景11.1.2课题研究的意义11.2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1.2.1 国外模具发展现状21.2.2 国内模具发展现状及前景2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2 纺织拉线盘的工艺性分析及方案确定32.1 纺织拉线盘的工艺分析32.1.1 结构分析32.1.2 尺寸精度分析42.2 方案的确定52.2.1 成型方法的确定52.2.2 纺织拉线盘的材料选择52.3.2 脱模斜度的确定62.3 本章小结73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设计93.1 分型面的确定93.2 型腔数目的确定103.3 浇注系统的设计103.3.1 主流道及浇口固定方式103.3.2 分流道113.3.3 浇口的确定113.4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123.4.1 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123.4.2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43.5 导向零件的设计163.6 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的设计163.6.1 抽芯机构的设计163.6.2 顶出机构与脱料机构的设计173.7 排气系统的设计183.8 标准模架的选用193.9 模具的总装图213.10 本章小结224 注射机的选择和校核234.1 注射成型工艺的参数234.2 注射机的选择244.2.1 注射机简介244.2.2 注射机基本参数254.2.3 选择注射机254.3 注射机的校核274.3.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274.3.2 锁模力的校核274.3.3 喷嘴尺寸校核274.3.4 模具轮廓尺寸与注射机装模空间的关系274.3.5 模具的安装紧固284.3.6 开模行程284.4 本章小结285 结论29参考文献31致 谢33附录A:外文翻译35III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模具制造工业应用背景模具是由机械零件组成,它跟的压力机械合作工作,经一道工序或多道成形工序,使坯料形变达到预期形状,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制成合格品。在现代制造业中,模具占据了重要的生产地位。它与成型机械配合生产的零件大约日用品加工行业中百分之六十的份额。平日中使用的小零件,如螺钉、螺母、垫圈等标准件,若没有相应模具就不能大批量生产1。在当前时代模具已发展为日常应用最为频繁的工艺装备。它能完成高速大量生产的任务,同时并稳定地保证制件的质量、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模具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发达,涉及范围渐渐扩大,几乎涵盖了所有日用品领域。俨然成为一个国家在工业制造工艺水平方面的标志2。1.1.2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纺织拉线盘的注塑模具,需对其的工艺、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3。其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三点:其一,通过设计本课题,让我对注塑模具的基本内容以及设计原则有了深刻的了解。例如在选用模具结构的时候,应该根据纺织拉线盘的结构尺寸、形状大小及精度要求来选取;在绘制图纸时,可以考查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机械制图的基本功。其二,研究注塑模模具技术,对于发展国民经济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今的时代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需求也愈来愈大,对其质量需求也愈来愈高,这促使制造行业对模具的设计要求越发严格,从而推动了注塑模具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4。其三,通过对拉线盘注射模具的设计和分析可以更加理解和掌握注射成型的原理。凭借大学所学有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一些制图软件的自学,基本可以完成本次设计,在对所做课题的学习和对塑料模具设计的掌握的同时,再不断查阅相关专业技术的资料,学会运用CREO4.0建模软件与AUTOCAD制图软件,从而提高个人的注射模具设计水平,同时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2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2.1 国外模具发展现状在国外模具工业的发展中,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的地位已经不分前后。在近万家日企模具加工业中,接近半数的企业主营塑料模具的生产;在韩国的各大模具厂内,近半的从事的也是生产塑料模;而新加坡的近五百家企业中,生产塑料模的厂家是从事冲压模厂家的一倍还多;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新兴模具市场也逐渐迈进高速发展阶段5。国内外模具标准化发展的趋势是进一步提高标准应用覆盖率,开发新型精密模具标准件;从技术层面看,模具标准件主要以精密、互换为发展方向6。1.2.2 国内模具发展现状及前景国内模具发展现状整体并不能令人满意,虽然年生产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三,但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们知道生产量并不能代表一项技术的发展水平,所以要紧抓科学技术,夯实基础,培养技术人才,建造模具产业生产标准,提高模具行业商业化程度以促进其发展。随着模具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也就越多。怎样在确保质量的同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怎样修订生产标准以应变模具精密化的同时还要大型化发展?怎样保持市场经济稳定的同时满足市场需求与生产需求的平衡?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 纺织拉线盘的工艺性分析及方案确定;2. 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设计;3. 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其注射机的选择和校核。2 纺织拉线盘的工艺性分析及方案确定2.1 纺织拉线盘的工艺分析本次纺织拉线盘是工业用品,需要一定的强度来抵抗载荷的冲击,这就对产品的结构和材料有了一定的要求。2.1.1 结构分析通过查询资料,可得到如图2.1所示的纺织拉线盘的尺寸图。这个工件总体是由80的圆形构成,工件的厚度差距不大,在工件四周上有需要开深度为2mm的线槽,在轮辐的加强肋旁边还有6个1的孔,盘中心有3的轴孔,分步加工的难度较大。图2.1 纺织拉线盘通过CREO4.0软件,制作了本次设计的纺织拉线盘,该塑件的三维造型如图2.2所示。图2.2纺织拉线盘的三维图2.1.2 尺寸精度分析塑件的尺寸精度是影响塑件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为了降低生产难度,选取在保证塑件质量情况下,最低的尺寸精度。根据纺织拉线盘的工艺分析,可以发现这个零件对于轴孔以外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可以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要求,就能够满足实际中的使用要求,而且这样能够使成本较低,有利于销售。塑件尺寸误差构成: =s+z+c+ (2-1)式中:成型误差;z制造精度误差;s塑料收缩率波动误差;c模具磨损误差;模具装配误差。具体计算见第4章。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1.模具模具各部分的制造精度;2.塑件材料主要是材料本身收缩率的影响;3.成型工艺成型工艺条件不同使材料收缩情况不同。2.2 方案的确定对于纺织拉线盘这种工业用品,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才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确保制件的质量。2.2.1 成型方法的确定模具加工方式,通常有冲模、注塑模和压铸模。注塑模-主要用于成型塑料产品的;冲压模-主要用于金属成形的;压铸模-主要用于铝合金,锌合金等熔化后的浇注成型的。这几种各有各的特点。通过纺织拉线盘的工艺分析,由于四周的线槽显然不能使用冲压模具。压铸模和注塑模相比,能耐高温,可以压铸铝、铜、锌等有色金属材料。塑料模可以做出形状复杂的产品,做出来的产品是冲压模做不出来的;但压铸出来的产品的强度是远远大于塑料模做出来的产品7。而压铸缺点就是制作时,比较费力,模具的制作成本高。如果用传统的加工方式,如车,铣,钳等方式进行加工,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塑料材料不适用,如果更换其他金属材料,将导致成本的上升。综上所述,所以最终采用注射工艺。采用注射模成形的工艺制造纺织拉线盘,主要有以下优点:1)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化生产;2)降低再加工步骤;3)可以制作形状较复杂的塑料制品;4)模具操作简单、制品成本较低;5)废料可以循环利用。2.2.2 纺织拉线盘的材料选择纺织拉线盘的材料选择根据它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其使用性能要求,由于纺织拉线盘在非极端环境状态下使用工作,所以我们主要考察其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了解纺织拉线盘的作用,我们知道其材料需要较大承受载荷能力,因为我们欲制作其注射模具,所以材料必须要有较低的成型难度,最后便是降低制造成本。查阅资料可知:ABS是由丙烯晴(丙烯睛可以增强了材料耐化学腐蚀性)、丁二烯(丁二烯可以增加了材料的韧性)、苯乙烯(苯乙烯可以提高了材料染色性能)共聚而成的聚合物。最终我们选定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ABS作为本次塑料成型设计零件纺织拉线盘的材料。查找手册,可以知道ABS的密度是1.0200 g/cm3到1.1600g/cm3,在这里取定ABS密度为1.100 g/cm3。在CREO4.0中的分析选项下的质量属性功能中,可得出纺织拉线盘的体积并计算出质量,如图2.3、2.4所示。 图2.3 纺织拉线盘仿真图 图2.4 纺织拉线盘体积与质量的仿真计算最终可知本次所设计的纺织拉线盘的体积约为10724.50mm3,当以ABS为材料时的质量约为11.80g。2.3.2 脱模斜度的确定ABS在模具型腔中冷却时它会因为温度降低而自发收缩,导致与型芯接触面紧密接触,不易脱落。因此在设计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的凸模与凹模垂直的表面上,设计斜台需增加脱模斜度以便于塑件成型后脱模。同时在本次设计的纺织拉线盘的四周有线槽结构,需要通过侧向抽芯把塑件从模腔中抽出。通过对比几种常见的注射材料脱模斜度,这里选取40的脱模斜度。见表2.1所示。2.1几种常见材料成型时的脱模斜度见表塑件材料脱模斜度型腔脱模斜度型芯聚乙烯20402540372型有机玻璃20452545聚碳酸酯3513050ABS40120351尼龙204025402.3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探讨了纺织拉线盘的功能与工艺要求,并根其选择了纺织拉线盘的制造方案注射成型及成型材料ABS,然后又确定了塑件的精度与体积质量,为接下来的复合模具设计提供相应理论基础。3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设计3.1 分型面的确定分型面选择的合理性决定了塑件的成型困难度与质量的好坏,所以分型面的确定在注射模设计中需要多多考量,对比多种方案选择其中最合理的。根据分型面的选择有以下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2)在开模时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3)确保塑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4)有利于排气和模具的加工方便;5)有助于避免侧抽芯或便于侧抽芯。对于纺织拉线盘,我有两种分型面的选择方案:方案一,选纺织拉线盘的小端底作为分型面(如图3.1所示)。图3.1 小端为分型面此种方案需将斜滑块设在定模部分,设计结构较为复杂,这会在塑件表面留有熔接的痕迹。方案二,选纺织拉线盘的大端底作为分型面(如图3.2所示)。图3.2 大端为分型面此种方案需将斜滑块设在动模部分,设计模具结构较为简单,脱模也较为方便。所以本次设计最终选择方案二。3.2 型腔数目的确定型腔数目的选取主要考虑一下几点:1)纺织拉线盘的尺寸精度;2)模具制造成本;3)注射成型的生产效益;4)模具制造难度。考虑到纺织拉线盘的尺寸并不大,我们选用一模一腔而不是一模多腔,而且一模一腔成型塑件精度较高,模具制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3.3 浇注系统的设计3.3.1 主流道及浇口固定方式主流道是连接注射机的喷嘴与分流道或型腔之间的通道,一般设计成圆锥形便于熔料在冷却后容易拔出。由于主流道经常接触注射机的高温喷嘴,反复承受负载,容易损耗,我们通常将其设计成主流道衬套,目的是为了方便替换。如图3.3所示。主要参数:锥角=3:内表面粗糙度Ra=0.63m小端直径D=d+(12)mm:半径R2=R1+(12)mm,材料为T8A。图3.3主流道结构及尺寸图我们通常采用固定环压紧主流道衬套外肩,并将其通过螺钉固定在定模座上。一般如图3.4所示。图3.4主流道衬套固定方式3.3.2 分流道分流道是连接主流道与型腔的通道,其的特征有形状、尺寸,主要影响流道内的压力。为了减小注射是的压力损失,我们通常使用圆形和U型截面的分流道。有的时候在制作单模腔模具时可以不设计分流道。常见分流道截面形状见图3.5所示。同时流道的表面积要小,这样可以减少传热损失,所以用流道的截面面积与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该比值愈大则效率愈高。图3.5分流道截面形状因为圆形具有最大体积和最小表面积的特点,分流道的截面形状应以圆形截面最佳,还有“U”形截面较常用。为了便于制造,本次设计采用“U”形截面。3.3.3 浇口的确定浇口是一段细短通道用来连接模具内模腔与流道的。浇口的主要特征有形状、位置和尺寸,这会影响注射成型的塑件质量。根据纺织拉线盘结构分析,最终选择点浇口形。其优点有:1.有可塑化能力;2.浇口自行切断;3.浇口痕迹小,可免除后续加工;4.浇口位置可自由选择;5.浇口可从数点注入,应力及应变较小7。在注射机撤除之后,因点浇口接口很小,可以防止融料回流,同时起到保压作用8。本次纺织拉线盘的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如图3.6所示。图3.6 浇注系统3.4 成型零部件的设计成形零部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因为作为直接接触塑件表面的零件对最后塑件的质量影响最大,所以成型零部件是复合模具的主要部件。定、动模套板均作为成形塑件外部形状,而型芯作为凸模成形塑件内部形状。成型零部件除了要有确保尺寸精度与合理的结构以确保塑件最终的尺寸精度,同时对其强度、刚度、耐磨性也要有一定的标准。3.4.1 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成型零部件是为了保证塑件的几何形状无误和尺寸精度,所以成型零部件的设计十分重要。而其主要组成为凹模、凸模及镶件、小型芯等。1)纺织拉线盘凸模的结构设计本次设计凸模应是纺织拉线盘成型表面的大型芯。通常凸模的结构大致分有三种:整体式、整体体镶入式和镶拼组合式。此次设计由于纺织拉线盘结构并不复杂,可以采用整体结构的凸模,如图3.7所示。图3.7 凸模三维示意图2)凹模的结构设计本次设计凹模是纺织拉线盘外表面的成型零件,是其底面形状的复制。结合纺织拉线盘的结构特性,凹模形式可以选用镶拼结构。由于纺织拉线盘四周有凹槽,需要设计侧向抽芯机构完成脱模,所以可以将凹模设计成斜滑块形式。这样设计还可以有利于节省优质钢材料,不需要将整个动模采用同种材料,同时还便于凹模损坏后的替换9。最终设计的镶拼结构的凸模如图3.8所示。图3.8镶拼结构的凹模3.4.2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纺织拉线盘工作尺寸主要取决于本次设计的凹凸模的尺寸与相对位置。凹凸模与小型芯的尺寸主要是确保纺织拉线盘尺寸精度,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纺织拉线盘材料的收缩率。因此本次设计主要根据模具材料收缩率计凹凸模的工作尺寸。常用按平均收缩率、平均磨损量和平均制造公差为基准的计算方法10。该纺织拉线盘模具材料的平均收缩率S为: S=SmaxSmin2100%=0.55% (3-1)式中:Smax一塑料最大收缩率;Smin一塑料最小收缩率;1)型芯尺寸的计算(1)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型芯径向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d)0=(d0+d0s+34)0 (3-2)计算结果如表3.1所示:表3.1型芯径向尺寸表塑件的径向尺d0平均收缩率s制造公差塑件公差型芯的径向尺寸d10.00550.120.321.240.120160.00550.130.4016.380.130650.00550.190.5665.780.190720.00550.220.6672.890.220(2)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 (hT)0=(0+0s+23)0 (3-3)计算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型芯深度尺寸表塑件内形深度尺寸0平均收缩率s制造公差塑件公差型芯深度基本尺寸hT20.00550.070.202.150.07040.00550.110.341.280.11060.00550.110.346.290.1102)型腔尺寸的计算(1)型腔径向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DA)0+=(D0+D0s34)0+ (3-4)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表3.3型腔径向尺寸表塑件的径向尺寸D0平均收缩率s制造公差塑件公差型腔的径向基本尺寸DA90.00550.050.168930+0.05280.00550.090.2827.940+0.09760.00550.150.4676.070+0.15800.00550.150.4680.090+0.15(2)型腔深度尺寸计算公式如下 (HA)0+=(H0+H0s23)0+ (3-5)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表3.4型腔深度尺寸表塑件内形深度尺寸H0平均收缩率s制造公差塑件公差型芯深度基本尺寸HA60.00550.110.346.290+0.1140.00550.110.343.770+0.112.50.00550.070.202.490+0.07凸台高度:C1=20.2C1=2+20.00550.021=2.010.0213.5 导向零件的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1)该模具采用带头导柱,且不加油槽;(2)导柱的长度应高于凸模端面;(3)导柱的端部常做成圆锥形或球形;(4)选择较强的刚度和韧性的材料。3.6 抽芯机构和顶出机构的设计3.6.1 抽芯机构的设计抽芯机构是为了更容易是塑件脱模,通常有手动、机动、液压或气动三种类型。其中机动抽芯机构更符合本次纺织拉线盘的设计,其优点有开模力大,效率高,便与于操作,可靠等。由于纺织拉线盘在四周室有内侧线槽,可以采用斜滑块抽芯机构。斜滑块的组合形式多样,见图3.9 a所示,由于本次纺织拉线盘结构简单,采用二分形式即可。a.二分法 b.三分法 c.四分法 d.六分法图3.9斜滑块的组合形式斜滑块与动模组合,通过顶出装置将动模中斜滑块向上推出,由于动模上的斜导滑槽促使斜滑块在向上顶出塑件的同时还向两侧方向水平移动,促使斜滑块上的侧向型芯顺利脱模。这样斜滑块在完成侧向抽芯的同时,还完成了顶杆的作用。根据纺织拉线盘的具体情况,其三维建模如图3.10所示。图3.10 斜滑块的三维建模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本次设计的斜滑块的倾斜角最佳角度为1811,在分析纺织拉线盘的结构时,设计的线槽深度为2mm,所以斜滑块在行程中至少需要在水平方向移动2mm。为了有效完成脱模,将斜滑块实际水平移动设置为约4mm,通过计算可知推杆需将斜滑块向上推动大约13mm的距离才能保证顺利脱模。3.6.2 顶出机构与脱料机构的设计在设计顶杆部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顶杆端面应与在塑件刚度最大处接触;2)为了美观,顶杆应设在隐蔽面或非装饰面;3)需设有保护机构,设置复位杆;4)顶出高至少510mm;5)顶杆端面一般会略低或高于模穴面。由于选择了点浇口进料方式进行注射,在脱模时必须设置一个脱凝料的机构,如图3.11所示。21限位销与32定位板共同作用,在开模时,使凝料留在定模一侧,动模移动,凝料从浇口套中拔出,完成脱料动作。1.固定环螺钉;2.M12x30内六角带帽螺钉;3.上模座;4.定模;5.动模;6. M12x120内六角带帽螺钉;7.支撑板;8.复位杆;9.弹簧;10.垫块;11.推杆固定板;12.推杆底座;13.下模座;14. M8x16内六角带帽螺钉;15.推杆;16.顶杆导套;17小型芯;18.直身顶板导柱;19.纺织拉线盘;20.斜滑块;21.限位销;22.带肩衬套;23.定距板;24主流道衬套;25.固定环图3.11 模具中的顶杆与脱料机构设置塑件推出方式:本次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的设计中,斜滑块一部件两用,不仅仅是侧面抽芯机构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顶杆机构的重要组成。1)斜滑块推推出机构设置在动模一侧;2)推出力均匀不易使塑件产生形变;3)降低机构的复杂性,使得推出动作可靠;4)有良好的外观质量,推出塑件的位置隐蔽。3.7 排气系统的设计排气槽设计原则12:1) 排气槽尽量开设在分型面上动模一侧; 2) 排气槽应设在型腔最后被充填部位;3) 排气槽深度要尽可能小;4) 排气槽位置要避开操作者方向,以免熔液溅出伤人。3.8 标准模架的选用模架是型腔与型芯的装夹、分离及闭合的机构。为了便于机械化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模架由结构、类型和尺寸都标准化、系列化并具有一定互换性的零件成套组合而成13。标准模架分为两大类:中小型模架和大型模架。中小型模架按结构特征来分中的基本型有:A1型:定模使用两块模板,动模为一板,设置顶杆顶出机构,A2型:定模和动模均使用两块模板,设置顶杆顶出机构。A3型:定模使用两块模板,动模为一板,设置推件板推出机构。A4型:定模和动模均采用两块模板,设置推件板推出机构其中:A1型适用于单分型面成形模具;A2型适用于直接浇口,便于设置斜滑块侧抽芯机构;A3型适用于薄壁壳体类塑件14。在这次设计纺织拉线盘注射复合模具中,凸、凹模尺寸的确定:根据纺织拉线盘的特点,我们将1的6个孔的小型芯与动模板做成一体,将侧滑块与纺织拉线盘中间空对应的小型芯与动模做成一体式机构。选取基本型模架A2型,因其适用于单型腔模具的成型注射,分型面一般也放置在合模面上,有利于设置斜滑块垂直分型脱模机构。图3.12为基本型A2标准模架的示意图。图3.12 基本型A2标准模架示意图在EMX10.0中,我们最终选取的模架如图3.13所示,其中上下模板座厚度为30mm,定模板为27mm,动模板为50mm,支持板为30mm,垫块为65mm,总高度为232mm。由于纺织拉线盘的最大边缘为80的圆,所以考虑模具的装配的预留空间,最终选定模具尺寸200x200。如图3.14模架的定义所示。 图3.13 模架的选取图3.14 模架的定义3.9 模具的总装图通过CREO4.0与EMX10.0两种软件的配合使用,完成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的三维建模与装配,见图3.15所示。图3.15 creo4.0中纺织拉线盘的注射复合模具总装图并导出工程图,在AutoCAD2017中进行修改,完成二维装配图的制作,见图3.16所示。其注射模架的要求有:1.组成模架的零件应符合GB/T4169.14169.23和GB/4170-2006;2.组合后的模架表面不应有毛刺、擦伤、压痕、裂纹、斑锈;3.组合后的模架,导柱与导套及复位杆沿轴向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其紧固部分应牢固可靠;4.组合后的模架在水平自重条件下,其分型面的贴合间隙小于等于0.03mm。图3.16 纺织拉线盘注射复合模具的装配示意图3.10 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应用建模软件设计纺织拉线盘注射模具的部分过程,当确定分型面之后运用CREO4.0设计凹凸模的型腔,并在EMX10.0环境下讲述浇注系统的设计、抽芯和顶出机构等一系列模具设计的方法,最后选用了派生型P6标准模架,完成复合模具的装配并导出其装配图。4 注射机的选择和校核4.1 注射成型工艺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时间是注射成型工艺的主要参数。注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料筒、喷嘴、复合模具进行温控,保证注射成型过程顺利进行。不能使模具温度高与融料的熔点温度。本次设计拟定设定温度如表4.1所示。表4.1温度的经验数据料筒温度/喷嘴温度/模具温度/热变形温度/后段中段前段1.82MPa0.45MPa18020021023020021019020050805570压力主要指注射机喷嘴产生的注射压力,模具冷却时保压力和背压力。融料流动阻力会影响在注射成型时塑件的成型效果,我们需要一定注射压力来克服。ABS材料的流动性较差,除了设置加强肋之外,需要提供较大的保压力才能使注射成型过程成功完成,而保压力的设置与熔料熔融状态的静水压力有关。成型周期主要有注射物料所用的时间,保压静置的时间,冷却固化所用的时间,和其他步骤的时间。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调高生产效率,方法之一就是减少成型周期。本次纺织拉线盘制件壁厚与成型周期关系如表4.2所示。表4.2制件壁厚与成型周期关系表制件壁厚/mm成型周期/s制件壁厚/mm成型周期/s0.5102.5351.0153.0451.5223.5652.0284.085根据纺织拉线盘的结构与材料特点,可以初定塑件成型工艺参数,如表4.3所示。表4.3塑件成型工艺参数初步确定特性内容特性内容注射机类型螺杆式保压力MPa80螺杆转速(r/min)58注射时间s2喷嘴形式直通式保压时间s5模具温度70冷却时间s20喷嘴温度()192其他时间s3后段温度()160210成型周期s30中段温度()200230成型收缩(%)0.6前段温度()190210干燥温度()6080注射压力MPa90干燥时间()134.2 注射机的选择注射机选择的适不适当,决定了成型是否成功。注射机的相关参数与模具成型过程密切相关。4.2.1 注射机简介按设备外形特征分类:注射机主要有卧式注射机、立式注射机、直角式注射机、多模注射机。注射机工作循环周期图如图4.1所示图4.1注射成型机工作循环周期图4.2.2 注射机基本参数注射机的主要参数有注射压力,成型面积,锁模力,允许模具厚度,塑化能力,注射速度,顶出及推出形式,开模行程,与模板距离等。(1)注射压力:指为了克服融料在流道间产生流动阻力,螺杆对熔料施加的压力;(2)注射速度:指每秒注入型腔内最大融料体积(常用的注射速度如表4.4所示);表4.4 注射速度相关数据表注射量(cm3)注射速率(cm3/s)注射时间(s)1251251.625020025003332.71000570320008904400013306600016001010000200013(3)成型面积:是指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最大投影面积;(4)允许模具厚度:指机器允许安装模具的最大高度;(5)锁模力:合模机构对模具施加的最大夹紧力;(6)顶出及推出形式:液压与机械;(7)模板距离:指动模滑动固定板与定模固定板间距离。4.2.3 选择注射机(1)由锁模力选定注射机14 Fp模A分=p模D24=23.14782430106=301.44KN (4-1)式中D取的是塑件的平均直径: D=80+762=78mm (4-2)Fo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P模模内压力,Pa;A分塑件最大投影面积,m2。跟据以上计算,我们最终选择注射机XSZY-125表4.5国产注射机XSZY-125技术参数表特性内容特性内容结构类型卧拉杆内间距(mm)260290额定注射量量(cm)125移模行程(mm)300螺杆(柱塞)直径(mm)42最大模具厚度(mm)300注射压力(Mpa)120最小模具厚度(mm)200注射时间(s)1.8锁模形式(mm)液压一机械合模力(104N)90模具定位孔直径(mm)100螺杆转速(r/min)10140喷嘴球半径(mm)12锁模力(KN)500喷嘴口直径4注射方式螺杄式电动机功率率(KW)11(2)由注射量选定注射机总体积V=30cm3总质量M=32g流道凝料V浇 =0.5V实际注射量为:V实=301.5=45cm3实际注射质量为:M实=1.5M=321.5=48g根据实际注射量应小于0.8倍公称注射量原则,即 KV0V=i=1nVi+V浇 (4-3)式中:V0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cm3;V塑件的体积,cm3;V浇浇道及浇口凝料料体积,cm3;Vi制品的体积,cm3;i型腔数;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取K=0.8;V0V/K=45/0.8=56.5cm3。4.3 注射机的校核4.3.1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注射模注射成型时,注射量的大小与塑件的质量有关。注射量大概是塑件质量的三分之四到到三倍之间。实=45 cm3公=125 cm3 实公=45125100%=36.0% (4-4)满足要求。4.3.2 锁模力的校核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15: FKA分p模1.223.14802430106361.72KN (4-5)式中F注射机额定锁模力:900KNK安全系数,通通常K=1.2;满足注射机的锁模力要求。4.3.3 喷嘴尺寸校核注射机喷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相接,注射机的喷嘴和主流道衬套都是标准件。R=r+(12)mm;D=D+(0.51)mm4.3.4 模具轮廓尺寸与注射机装模空间的关系当选用小型模具时,采用模具厚度必须满足下式: HminHmHmax (4-6)Hm代表最终选取的模具的厚度,本次纺织拉线盘的注射模具厚度为239mm,Hmin、Hmax分别代表所选取注射机所允许的最小、最大模具厚度,其值分别为200mm、300mm。可知:200239300所以设计的模具厚度满足要求。若Hm小于Hmin时,则可采用垫板调整。反之,模具将无法闭合。4.3.5 模具的安装紧固模具的安装紧固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紧固,塑件容易成型失败或者出现大面积飞边现象,我们一般采用螺钉直接固定大型模具,而用压板固定中、小型模具。因纺织拉线盘的外形尺寸较小,同时采用一腔一模成型技术,所以其复合模具属中小型模具,选用压板固定法最佳。4.3.6 开模行程开模行程就是将成型塑件完整顶出,顺利脱料过程中需要顶杆推出的距离。本次纺织拉线盘的开模行程大致计算如下16:SH1+H2+a+(510)mm6410+6+38+(510)30式中:a定模座板与中间板的分离距离H1型芯高度,H2制品高度。4.4 本章小结最后介绍了注射成型工艺与注射机的选用,通过了解注射成型工艺,便可以容易地进行接下来的注射模具设计,同时更加了解到有关注射模的知识。5 结论本次毕业设计对我来说是一次颇具难度的挑战,其考察了我查阅资料、翻译外文、运用软件、校核验证、修改文档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力,也正因如此,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如何去学习一项不熟悉的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从零基础到初步掌握,除了天赋更需要平时的努力。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我查找资料的渠道更加丰富、对注射模的知识更加了解、对建模软件的运用更加熟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加灵活。这为我以后走向岗位夯实了基础。首先对纺织拉线盘进行工艺分析,我们需要知道它的工作方式从而了解其受力需求,当然还有外观与装配的要求。分析其模具结构设计的工艺、成型原理,从而进行纺织拉线盘凹凸模的设计,EMX库中标准模架的选择,浇注系统的选用等完成注塑模复合模具的设计。其次根据设计画图、制作三维模型,计算尺寸公差,完成装配图。最后进行思考不断修改与改进完成整个设计。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捷径可取,如果不循序渐进,就没法将整个设计贯穿起来。当然我虽然完成了本次设计,但本身还有许多不足,设计中肯定还有不合理之处或者没有说明清楚的地方,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充实自己,使得下次做类似的设计更加完善优秀。参考文献1. 孙锡红,我国塑料模具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J,电加工与模具,20102. 梅红吹,余拔龙,浅谈塑料模具CAD/CAM设计与制造工艺J,中国科技信息,20053. 付宏生,刘京华,塑料制品与塑料模具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 刘国良,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在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方法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1.41-47.5. 彭建声,秦晓刚,模具技术问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第三版6. 杨占尧,最新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7. 冯刚,张朝阁,江平,我国注塑模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塑料工业, 2014(04). 8. 许发樾,模具标准化与原型结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 贺平,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 孙 桓,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詹友刚,Croe3.0模具设计实例精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8第三版13. 何磊,尚新娟,48小时精通CREO Parametric3.0中文版模具设计技巧,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14. Mahajan P V etal. Design for stampingM. New York ASME.2009.15. Pearce.R.Sheet Matal FormingM.Bristol philadelphia:Adam hilger.2013.16. 郭佳俊,任礼英. 注塑模具设计J.科技展望,2015(4):143.致 谢首先感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系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这近四年来的认真教导,使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他们灌输给我的专业知识,本次毕业设计中有着重大的帮助。我由衷的感谢他们。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与室友们在我撰写论文时带给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灵感。同时我也要感谢我所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们,透过他们之前的研究的课题,使我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少走了太多弯路,同时给了我很好的出发点。最后谢谢本次论文评阅老师的辛苦工作,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同学,真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才得意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论文。附录A:外文翻译Chinas mold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The mold i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mportant craft found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mold manufacture belongs to the special purpos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ina although very already starts to make the mold and the use mold, but long-term has not formed the industry. Straight stabs 0 centuries 80s later periods, the Chinese mold industry only then drives into the development speedway. Recent years, not only the state-owned mold enterprise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the three investments enterprise, the villages and towns (individual) the mol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lso quite rapid .Although the Chinese mol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apid, but compares with the demand, obviously falls short of demand, its main gap concentrates precisely to, large-scale,complex, the long life mold domain. As a result of in aspect and so on mold precision, life, manufacture cycle and productivity,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average horizontal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y still had a bigger disparity, therefore, needed massively to import the mold every year .The Chinese mold industry except must continue to sharpen the productivity, from now on will have emphatically to the profession intern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state-of-art enhancement.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aspect, mainly is the enterprise structure to the specialized adjustment, the product structure to center the upscale mold development, to the import and export structure improvement, center the upscale automobile cover mold forming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he multi-purpose compound mold and the compound processing and the laser technology in the mold design manufacture application, the high-speed cutting, the superfinishing and polished the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direction develops .The recent years, the mold profess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reform step enlarges, mainly displayed in, large-scale, precise, complex, the long life, center the upscale mold and the mold standard letter development speed is higher than the common mold product; The plastic mold and the compression casting mold proportion increases; Specialized mold factory quantity and its productivity increase; The three investments an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s rapidly; The joint stock system transformation step speeds up and so on. Distributes from the area looked, take Zhujiang Delt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as central southeast coastal area development quickly to mid-west area, south development quickly to north. At present develops quickest, the mold produces the most centralized province is Guangdong and Zhejiang, places such as Jiangsu, Shanghai, Anhui and Shandong also has a bigger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 Although our country mold total quantity had at present achieved the suitable scale, the mold level also has the very big enhancement, after but design manufacture horizontal overall rise and fall industry developed country and so on Yu De, America, date, France, Italy many. The curr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 disparity mainly display in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1) The total quantity falls short of demandDomestic mold assembling oneself rate only ,about 70%. Low-grade mold , center upscale mold assembling oneself rate only has 50% about .(2)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product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structure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structure does not gatherIn our country mold production factory to be most is from the labor mold workshop which produces assembles oneself (branch factory), from produces assembles oneself the proportion to reach as high as about 60%, but the overseas mold ultra 70% is the commodity mold. The specialized mold factory mostly is large and complete, small and entire organization form, but overseas mostly is small but, is specially small and fine. Domestic large-scale, precise, complex, the long life mold accounts for the total quantity proportion to be insufficient 30%, but overseas in 50% above 2004 years, ratio of the mold import and export is 3.7:1, the importand export balances the after net import volume to amount to 1.32 billion US dollars, is world mold net import quantity biggest country .(3) The mold product level greatly is low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e production cycle actually is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broad product level low mainly to display in the mold precision, cavity aspect and so on surface roughness, life and structure .(4) Develops the ability badly, economic efficiency unsatisfactory.Our country mold enterprise technical personnel proportion low the level is lower, also does not tak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frequently is in the passive position in the market. Our country each mold staff average year creation output value approximately ,ten thousand US dollars, overseas mold industry developed country mostly 15 to 20 thousand US dollars, some reach as high as 25 to 30 thousand US dollars, relative is our country quite part of molds enterprises also continues to use the workshop type management with it, truly realizes the enterprise which the modernized enterprise manages fewTo create the above disparity the reason to be very many, the mold long-term has not obtained the value besides the history in as the product which should have, as well as the mos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echanism cannot adapt the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has the following several reasons: .(1) Country to mold industry policy support dynamics also insufficiently Although the country already was clear about has promulgated the mold profession industrial policy, but necessary policy few, carried out dynamics to be weak. At present enjoyed the mold product increment duty enterprise nation 185, the majority enterprise still the tax burden is only overweight. The mold enterprise carries on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troduction equipment to have to pay the considerable amount the tax money, affects the technology advancement, moreover privately operated enterprise loan extremely difficult .(2) Talented person serious insufficien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he technical attack investment too urineMold profession is the technology, the fund, the work crowded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time progress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grasps the talented person which and skilled utilizes the new technology exceptionally short, the high-quality mold fitter an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alent extremely is also anxious. Because the mold enterprise benefit unsatisfactory and takes insufficientl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he technical attack,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 and the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eye stares at is creating income, causes the mold profession invests too few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he technical attack aspect, causes the mol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ep not to be big, progresses not quick .(3) The craft equipment level to be low, also necessary is not good, the use factor low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gine bed profession progressed quickly, has been able to provide the quite complete precision work equipment, but compared with the overseas equipment, still had a bigger disparity. Although the domestic many enterprises have introduced many overseas advanced equipment, but the overall equipment level low are very more than the overseas many enterprises. As a result of aspect the and so on system and fund reason, introduces the equipment not not necessary, the equipment and the appendix not necessary phenomenon are extremely common, the equipment utilization rate low question cannot obtain the comparatively properly solution for a long time .(4) Specializati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