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及检验规范_第1页
装配及检验规范_第2页
装配及检验规范_第3页
装配及检验规范_第4页
装配及检验规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装配及检验规范1.1 目的规范整机及零部件装配的检验标准,以使产品的工艺要求和一致性得到有效控制。1.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整机及零部件装配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 为准。1.3 基本规范1.3.1 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 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1.3.2 装配的零件必须是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检验员;1.3.3 装配环境要求清洁,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不得直接摆放地面;1.3.4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

2、形,零件的配合 表面不得有损伤;1.3.5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1.4 覆盖件的装配1.4.1 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 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1.4.2 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1.4.3 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1.4.4 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w 0.3t(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彳#超过0.5mm, 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1.4.5 两零件贴合

3、处间隙w0.3t (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逑.5mm,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1.4.6 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1.5 轴承的装配1.5.1 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1.5.2 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 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1.5.3 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原则上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如因现场条件制约用手键敲 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物体。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 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1.5

4、.4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 应均匀;1.5.5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 作相应处理;3.3.7 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 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3.3.8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3.3.9 轴承在拆卸后再次装配时应清洗,必须用原装位置组装不准颠倒。3.4 链轮链条的装配1.1.1 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1.2 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

5、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 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1 %。;1.1.3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1.1.4 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2%调整;1.1.5 链条接头处拆接面朝外,方便拆接。3.5 齿轮传动的装配3.5.1 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满足使用要求。3.5.2 齿轮在轴上不得有晃动现象;3.5.3 齿轮工作时不应有咬死或阻滞现象;3.5.4 齿轮不得有偏心或歪斜现象。3.5.5 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侧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热胀时易卡齿, 加剧磨损

6、;侧隙过大,则易产生冲击振动。3.5.6 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3.6 电机、减速器的装配3.6.1 检查电机型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3.6.2 装配前,将电机轴和减速机的连接部份清洁干净;3.6.3 电机法兰螺丝拧紧前,应转动电机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再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 连接好,对角拧紧固定螺栓。3.7 各类辐轴、胶辐的装配3.7.1 装配前检查部件表面是否有磕碰、划伤等缺陷;3.7.2 装配中应保证两端轴承位同心度;3.7.3 不得野蛮强力装配,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查找原因并解决后再装配;3.7.4 装配完成后,部件应能灵活转动,且前后顺序正确。

7、3.8 皮带的装配3.8.1 主、从动皮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3.8.2 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3.8.3 皮带安装前,输送平面应调整好水平;3.8.4 皮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否则可能损伤同步带的抗 拉层;3.8.5 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3.9 联接件的装配3.9.1 螺栓联接3.9.1.1 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尾部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垫片不得大于接触面;3.9.1.2 覆盖件装配或同类、同一零部件锁紧时,应使用同规格和颜色螺栓、螺母、垫片

8、及结构方式;3.9.1.3 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或加涂螺纹胶,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 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3.9.1.4 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 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3.9.1.5 螺栓锁紧后应松两圈然后再最终锁紧;3.9.1.6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 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表一的规定。螺栓 强度 级屈服 强度N. mm2螺检公称直隹mru681012H161820拧紧力把Vm1 -5.66.B 旦旦一

9、 10. g 12. 9240300ISO54030010S04V5-77-99-1213-16:i -:10-1212-1517-2322-3030-3638-5120-2525-3233-lo巨二漉65-7875-10036-4545-5558-787W04_r 110-130 131-17555-707D-90 93-124 ISjyl&o 180-201?.Q9-2790-110 IIO-IJO145-1931 邓丁 280-330326-434120-150 150-190199-261 264-351380T50448-59717Q-21O210-270232-376运二亚

10、.540-650635-S17幄栓 强度 级屈服强度N Tun2螺栓公称更及m2224273C333639拧紧力矩Xe4.65.6 也6 房岂一 10. 912.924030048061090010S0230-290290-3503S1-O12 512-633710-8803小二”二300-377 370-150 4&0-&5O651-868910-11201 II1&0-530 550-700 714-9o2_ g理二i券更. 1100-1650 1606 2112640-8068OT50969-12931 1293jJ723_ 1700-2000一二 Jj'

11、Uc670-330825-11001319-17591759-23452173-32982969-3958900-1100 1120-1 H)0 1601-2259 2259-3012 2800-3350 3812-&082928-12371 MO-1546 1559-2079 2923-3898 1111-5481 4933-6577注:无抬别要求.均可按糜以上去格中的力矩拧拿;表一螺栓拧紧力矩表3.9.2 键联接3.9.2.1 键与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3.9.2.2 间隙配合的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一现象。3.9.3 挪接3.9

12、.3.1 挪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挪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3.9.3.2 挪接时不得破坏被挪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挪接零件的表面变形;3.9.3.3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挪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挪钉的头部必须与被挪接零件紧密接触,并 应光滑圆整;3.9.3.4 挪接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3.10 液压系统的装配3.10.1 装配前必须将各种管道和容器内壁清洗干净,干燥后方可进行使用。3.10.2 各种管道不得有锈蚀、凹痕、揉折、压扁及破裂等缺陷,软管不准有扭曲现象。3.10.3 在工作压力时,各管路连接处以及密封件处,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固定接口不允许有渗油、漏油。3

13、.10.4 装配时,不得将液压缸的活塞杆、缸筒、阀孔等工作表面碰伤。3.10.5 油箱、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及液压阀等零部件的外露面及内腔相通的孔,若不能立即装好,应用专用塞堵口、或用塑料布包好,严禁用棉纱布,3.11 电气系统的装配3.11.1 电器系统的各种开头,继电器及其他元件应灵敏可靠,操作维修方便。3.11.2 电线、电缆接线应正确,联接牢固、可靠,并不得有破口龟裂等现象。3.11.3 导线焊接部伴不得使用酸性焊剂。接头焊锡处不得虚焊。3.11.4 走线应成束,排列要美观,线头应有标记,导线有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用套管以保护。3.11.5 线管在弯曲处,以及长度大于800MM时应打卡固定,或支架固定。3.12 装配检查3.12.1 每完成一个部件的装配,都要按以下的项目进行自检,如发现装配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A.装配工作的完整性,核对装配图纸,检查有无漏装的零件;B.各零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核对装配图纸或如上规范所述要求进行检查;C.各联接部分的可靠性,各紧固螺丝是否达到装配要求的扭力,特殊的紧固件是否达到防止松脱要求;D.活动件运动的灵活性,如输送辐、带轮、导轨等手动旋转或移动时,是否有卡滞现象,是否有偏心 或弯曲现象等;3.12.2 总装完毕主要检查各装配部件之间的联接,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