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精编版)_第1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精编版)_第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部分)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重点班)(精编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 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重点班)24。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 ,所出 . 这种变化反映出a. 宗法制己难以为继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c. 社会秩序正在转型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25.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派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 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 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26。唐

2、代王建在汁路即事中写道: “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 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b. 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 。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27。熊人霖称的南荣集描述明代闽浙地区的·寮主经济,:“寮主者 , 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普民之至 , 给所执之种 , 稗为锄植而征其租; 著民者,依寰主为活,而受其佣值。”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 资本主义的萌芽b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 人身控制的松弛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8。清仁宗实录卷十一载:咸丰初,晋商摊派捐输繁多,朝廷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1851 年,

3、 榆次晋商常择通过捐输获得“浩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 这种做法旨在a。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c.抵抗西方列强侵略d.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29. 金冲及在 转折年代 中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 1947 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 , 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材料表明a。中国获得了与美国平等的贸易地位b。美国以其经济优势获得隐性的贸易特权c。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影响依然存在d.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不利的逆差地位30. 公元前5 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

4、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 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 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 表 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9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31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a自我b物质c逻辑d理念32. 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 以帝亲耕,后亲蚕 ' 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

5、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 ” 作 者 在 此 说 明 的 是 统 治 者a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b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c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33.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 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 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 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a三权分立制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c国会两院制d联邦制34. 1960 年 11 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

6、市。这表明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35. 1962 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 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 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政策”;法国的目标是 “建设我们的欧洲” ,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41.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25 分)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

7、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 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 绝不断线”的观点. 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 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 君临天下, 并蒙古及周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疊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 : 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 “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 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 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

8、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 中国在“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 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 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 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 阐释 , 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

9、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12 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 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 ( 13 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 显著增加, 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 但“全球化”趋势不会让文明的差异、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消失。历史表明, 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其形成归根结底是由一国的国情决定的。严格地说,完全相同的

10、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2分)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 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統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 年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 , 笫一是考试 , 第二是经历 , “

11、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 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 。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劉典试委员会編制法草案, 对考试作具体规定.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 年,其后经过1915 年和 1919 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亲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隈于中央政府, 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漫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

12、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鳌意义.摘编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1 )根据材料 , 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7 分)46. 历史一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明洽维新以后,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孕育着北进、南进的最初萌芽. 但具体的北进、南进策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争霸祢霸的基本国策·是日本世界战略的主要内容。所谓北进, 即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 主羹

13、对手是苏联:所谓“南进" ,即通过中国向南洋地区扩张,主要对手是英美。但无论是北进 , 还是南进 , 都必须先占领中国。中国战场发展如何. 对日本世界战争的实施产生着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 . 当然,北进时期包含着南进的准备,在南进时期也有北进的企图。从总体上来说,南进是主要的,北进是次要的北进从属于南进、并为南进服务事实雄辩证明, 中国抗日战场始终是幸制和廷蠼日本北进和南进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摘编自夏守和日本的北进南进策略与中国战场的美系(1 )根据材料 , 指出日本北进、南进战略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 8 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析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 7 分)4

14、7.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刘鹗( 18571909 年) 。清末小说家。传世之作是他的老残游记. 光绪二年 (1876 年) ,刘鹗正当弱冠之年 , 便决心放弃“学干禄” ( 即通过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和官职) 的人生道路转而矢志于圣贤。光绪十三年(1887 年)黄河先后在河南开封、郑州决口,形成重大黄灾。刘鹗说服吴大采用了自己的治河方法, 又亲身与民工一道参加劳作, 结果台河取得巨大成功。吴大澂则保举刘鹗以道员任用,但刘把这头衔送给了自己的哥哥刘梦熊。 依刘鹗的看法, 要得变贫弱而为“民富国强" 就得兴办工业 . 庚子赈难后 , 刘鹗继续住在北京, 希图实现兴

15、办实业的心愿。他与亲友程恩培等人合组豫丰公司,向英国福公司借款开采河南煤矿与修筑铁路, 但仅筑成从道口到清化一段。他又与友人合办宝昌公司借外资开采浙江媒矿。因浙江乡绅和浙江留日学生的 反对而失败。借外资开矿筑铁路的失败, 使转而与亲友集资合股兴办民营工商业,但也归于失败。摘编自王学钧刘鹗与老残游记(1) 根据材料,概括刘鹗的生平事迹. (8 分)(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刘鹗的人生轨迹. ( 7 分)参考答案24。 c 25 。 d 26 。a27。c 28 。a 29 。b30 35 dddbad41。(1 )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

16、的民族认同。(每点 2 分, 共 6 分)背景: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每点 2 分, 共 6 分)( 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联;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 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 (每点 2 分, 共 6 分)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増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 (答对一点得2 分,两点得5 分,三点得7 分)42。观点 0 3 分,史实阐述0 9 分(逻辑性01 分)。具体评分如下:0 4 分: 观点不明,对全球化带来的人类发展的“共

17、同性" 或“一致性”与发展模式多样性的认识不清或没有;不能或不够准确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 逻辑不清 .5 8 分:观点较为明确,对全球化带来的人类发展的“共同性”或“一致性" 与发展模式多样性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逻辑较为清晰。9 12 分:观点清晰, 对全球化带来的人类发展的“共同性”或“一致性”与发展模式多样性认识清楚; 能够准确地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严密.材料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共同性 (一致性) 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这是立论的核心。凡考生探讨的观点及史实阐述, 视其与“关

18、系 " 的偏移度定档评分, 凡考生仅在“中国史 " 范围内的立论和史实闻述,原则上折半计分。45. ( 1)特点:是对封建选官制度的否定; 以立法、制定条例的形式实施;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历并重;多次改革 , 逐步完善 . ( 8 分)(2评价 :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爱展历程中重要的一页,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废除了中国封建职官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中国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但是. 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仍存在施行范图小和缺少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等弊端。(7 分)46. ( 1)特点 : 起源早 , 是基本国策;北进南进战略相互交织、相互滲透; 侵占中国是北进南进战略的核心; 北进从属于南进.(8分)(2 )评析 :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的形成从历史上看是日本与沙俄( 苏联) 、英美等国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 , 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先中国后世界的南进北进战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倾其国力实施南进、北进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