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明代急递铺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作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的急递 铺肇始于宋,元朝已普遍推广,至明代则成为与水马驿、递 运所并称的邮驿三大机构之一,且居于首位,日夜不停地为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在巩固封建政权中起着巨大作 用。急递铺也是中国古代邮驿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 其中不甚明晰的问题诸如急递铺的数量、急递铺的递送手段、 铺兵的负担与承充期限等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还订正 了过去人们长期认为明代急递铺是马递的误解,而得出了明 代急递铺是步递的新结论。并指出急递铺的创立是邮驿发展 史上的一个进步,它的广泛设立也有助于商业的贸易,促进 沿途经济的交往、文化的融合和风俗的同化
2、。急递铺,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它肇始于宋,迄元 朝普遍推开。宋代,邮驿组织由兵部驾部直接管理。“凡奉使之官赴 阙,视其职治给马如格。官文书则量其迟速以附步马急递” 。邮驿组织的功用与效应,日益为全社会所关切,分 工越细密。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_急脚 递,就在这时应运而生。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 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四百里。递铺之间相距不一,有 1 0里,有2 0里。但据说,这种快递只用于战争时期。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又有一种金字牌急递铺,如同古代羽檄 一般,速度更快,每天可行五百里,专门递转皇帝下达的紧 急军务。金国章宗泰和元年,设有都提控急递铺兵。元代,国家疆域
3、广大,“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 国,皆置邮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毕举” 。急递铺的作用极为显著。元世祖时,自燕京至开平府, 复自开平府至京兆,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则设一铺, 于各州县所管民户及漏户内,签起铺兵。至元九年,有 人上疏说: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 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宜更定之。遂更为“通远铺”。 于是,后来又称急递铺为“通远铺”。明太袓立国之初,为完成统一大业,复兴社会经济,在 南征北战、发展生产的同时,对于邮驿事业亦看得十分要紧。 治水,开山,修路,造桥,备马匹,置车船,一方面承元旧 制,一方面有所创新。于洪武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同时并
4、“置 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后来,又分别在两 京和各州县设立急递铺总铺。水、马站,洪武九年改为水马 驿。水置船,陆用牛、马、车。急递铺与水马驿、递运所,并称为明代邮驿三大机构, 日夜不停地为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服务,在巩封建政权中起着巨大作用。也是中国古代邮驿文化研究的重 要课题之一。可惜,明实录、大明会典等主要史籍,对于急递铺的情况缺乏完整的记录。有些问题说得比较清楚, 有些则不甚明晰。例如:它的数量与递送手段、铺兵的负担 与承充期限等,或是根本未予涉及,或多语焉不详。以致后 人不能明其全貌,有的甚至造成误解。因此,很有必要加以 勾画和研究。本文试就前述几个问题,略叙己见。
5、不妥之处, 敬希赐正。急递铺的数量与分布,事关其在明代邮驿中的地位和作 用。而其数量又与铺距不无关系。有人说:“高皇帝混一区寓,幅员万里而遥,遐迩相联, 将命之臣,奉公之役,趾日错于道而不休。自京师设会同馆 外,每于边腹郡邑,村镇要会处所,设立水马驿、递运所, 司递转运之役,所关军国机务最急”。又有人说:“驿 递者,国之脉络,不容壅滞者也。故在国初,水马驿栉比蔓 绵,恒处于有余”。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兵部言:“凡邮传,在 京师曰会同馆,在外曰驿,曰递运所,皆以符验关券行之”。以上都只提到水马驿、递运所。万历大明会典卷一 四五驿传一 水马驿上、卷一四六驿传二水马驿下、卷一四七驿传三递运所,分别胪
6、列了分布在全国各府 州县水马驿、递运所的名称与数目。水马驿总计1 0 3 2处, 递运所1 4 6处。该书卷一四九驿传五急递铺,却只寥寥数语,铺名、铺数,一概全无。元史、永乐大典编 修于明初,二书对元代水马驿的名称与数目,记载甚为详备, 唯独对元代急递铺的名目是空白。可见明实录与大明 会典的做法,也是本于“明承元制”。汉制,每3 0里置一驿。唐与汉同,全国共有水、驿1 6 3 9处。宋代,对驿站之间的距离做了更新,改为6 0里 置一驿,不如汉、唐那般稠密。而其急递铺的建制,为1 0 里,或2 5里,设一铺。从里距看,急递铺多于水马驿,应 属无疑。元朝建国以前,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下诏:“随处
7、 官司,设传递铺驿”,急递铺自是广泛建立。至元三十一年 进一步在元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降九品铜印,设提 领三员”,以加强对急递铺的管理。据元史兵志四站 赤载:元代中书省所辖腹里各路,以及河南与江北等处、 陕西、四川、云南诸路、甘肃等9个行中书省,所辖陆站、 水站、牛站、狗站、马站、轿站、步站,总计为14 0 1处。 元代驿站的里距,史书没有留下明确的文字。但由宋、明前 后二代驿站的里距推测,元代驿站的里距,与宋、明当相去 不远。元代急递铺的里距,一般是:“每十里或十五里、二 十五里,则设一铺”,铺兵5人。以此观之,元代急递 铺的数量,亦将在水马驿之上。明代驿递之制,基本上沿袭元代。急递铺
8、尤其如是。从 铺舍建设、内部经理、公文检验、包装、交接手续,到急递 之法与对铺兵的具体要求等,几如出自同一模式。明代水马 驿的里距,“陆站六十里或八十里”;水站一般比陆站长些。急递铺的铺距。洪武元年正月规定:“急递铺,凡十里设 一铺”。实际虽非如此划一,但以1 0里者居多,则是凿凿 有据。例如:北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万历时,有急递铺1 2处。 其规制、职掌、铺兵额数、铺距、方位、邮递路线为:每铺 设铺司1名,掌送到官文书籍记件角时日而递发之。铺兵3 名,轮次传送,凡4 6人。自县前铺起,1 0里至施仁,分为二:一自施仁10里至彰义铺,又10里至义井铺,又10 里至芦沟桥铺,又1 0里至新店铺,通良
9、乡;一自施仁1 0里至高店铺,又4 0里至田家庄铺,又2 5里至黄垡铺,通固安县。县北路:5里至石牌铺,又1 5里至双线铺,通昌平州。县东路:1 8里至胡渠铺,通密云县。又如,浙江嘉兴府嘉兴县除分秀水、嘉善二县外,计有 急递铺8处。东塘三铺,迗嘉善县;常丰铺,在县东1 0里;团港铺, 在县东北2 0里;龙华铺,在县东北3 0里。东南塘三铺,迖平湖县;常丰铺;十八里铺,在县东南2 0里;新丰铺,在县东南4 0里。南塘三铺,达海盐县;落纤铺,在县南1 0里;钟塘铺,在县南2 0里;马泾铺,在县南3 0里。常丰,落纤二铺,冲要,每铺原设司兵9名,后各裁减1名。团港等5铺,偏僻,每铺原有司兵7名,后各
10、减去1 名®。再如,广东惠州府各县急递铺数量甚多,而里距则颇为 划一。归善县,有急递铺1 9处:府门铺东由县学前1 0里至响地;2 0里至冉棠;3 0 里至莲塘,俱东里。4 0里至冷泉,在驯雉。5 0里至茶亭;6 0里至仙角,倶东里。7 0里至白花;8 0里至黄果;9 0里至平山;1 0 0里至迳心,俱内外管。1 1 0里至秀鹿; 12 0里至笔山,在上下淮。1 3 0里至平桥;1 4 0里至 白云;1 5 0里至分水;1 6 0里至梅实;1 7 0里至平政, 俱内外管。府少铺西由登云坊1 0里至北津;2 0里至清塘。博罗县,有急递铺2 4处:县东5 0步县东铺;1 0里汤泉铺,在罗
11、溪。2 0里至 小金;3 0里至迳心;4 0里至黄沙,俱铁治都。4 0里莲 塘;5 0里清塘,俱罗溪。6 0里白茅;7 0里乌石;8 0 里双江;9 0里黄塘;1 0 0里大桥;1 1 0里蓼洲,接河源界,俱长平县。西1 0里万安;2 0里石田;3 0里冷水;4 0里槎冈;5 0里浮牌,倶罗仙。6 0里横沥;7 0里仙迹;8 0里松 冈,倶仙福。9 0里徐衙冈;1 0 0里花园;1 1 0里官陂, 倶神护。海丰县,有急递铺3 0处:县西10里佛岭;2 0里小液;3 0里拢春;4 0里王 化;5 0里味田;6 0里茶亭;7 0里平安;8 0里梅挑;9 0里新迳;1 0 0里深涌;1 1 0里香抗
12、;1 2 0里水尾; 13 0里长垅;至归善界,接平政。县东在城10里至赤岸;2 0里罗山;3 0里长桥;4 0里白沙;6 0里法留;7 0里沙塘;8 0里东海;9 0里 麻海;10 5里廩头;12 0里涌口; 13 5里砖头;15 0里蛟溪;16 5里碧沟;17 5里长山;18 5里南山; 2 0 0里大陂,至惠来界。河源县,急递铺1 4处:县南5 0步为翔鸾;10里至石迳;2 0里至水东;3 0里至白石,接博罗蓼洲。东10里至水京;2 0里至山塘;3 0里至和溪,在大 洲都。4 0里至黄石;5 0里至白马;6 0里至右桑;7 0 里至水图;8 0里至都罗;9 0里至杨柳;1 0 0里至柳城
13、;俱蓝能都,接龙川界。龙川县,有急递铺7处:自县2 0步曰总铺。西2 0里曰官桥,接河源。东2 0 里涧步;4 0里赤岭;6 0里乾坑;8 0里两头塘;100 里通衙,接长乐。长乐县,急递铺7处;县门之左曰在城。西1 0里曰曾冈;2 0里曰高沙;3 0里曰清溪;4 0里曰黄沙;5 0里曰绿水,接龙川。东1 0里接兴宁县。兴宁县,急递铺7处:曰县前。西曰茅塘,接长乐。南曰刀坊;曰官陂;曰大 水坑;曰水口;曰小峰,接程乡。和平县,急递铺8处:曰总铺,在旌善亭后。曰合水;曰永丰;曰扬冈;曰梨 树;曰浊溪;曰黄竹;曰石头塘,俱在县南,接龙川正北陆 路。自本县东门水车头、石鼓皆山,高岭、中冈、岑冈、三
14、角山。至赣州府龙南县界,地名阳陂,约1 0 0里;至龙南 县治约2 0 0里。从以上3处不同时期的抽样,可以得到如下四点认识:1. 明代各县急递铺,多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连 续周边邻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快速邮递网络。2. 铺兵额数有多寡,非尽如朝廷所立“要路十人,僻路或五人,或四人”。3. 直至明后期和明末,各地方志对水马驿与急递铺仍明 白分别记载,可证到了明代,急递铺与驿站虽然邮传道路多 数互相重合,但机构、人员、管理等,并没有“合一”,还 是分立两个系统,各司其职。4. 各地急递铺的里距,均明显短于水马驿与递运所,绝 大部分是1 0里,1 5里、2 0里、3 0里、4 0里等,只
15、占极少数。可知急递铺之数必在水马驿与递运所之上。据笔者统计,惠州府、潮州府、福宁州和嘉兴县二府一 州一县,总计有急递铺2 9 6处,平均每县1 6处以上;水 马驿与递运所共3 0处,平均每县不足2处。因材料与篇幅 所限,不可能一一列举。透过这个抽样,大致可以获得一个 粗略的概念,急递铺之数,大约比水马驿与递运所之和多出 八九倍。明代水马驿与递运所,合计1 1 0 0余处。依此推算, 急递铺当有万处左右。三一定的技术条件,是邮驿组织实施其任务的重要保证。 明代自京师至四方,都设有邮驿组织。在京师称会同馆 ,在外叫水、马驿和递运所,以便公差人员往来, 货物运载。至于公文递送,则置急递铺,“以免稽迟
16、”。急递 铺、水马驿、递运所三者,除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等各有差 异外,递运技术也不一样。水马驿、递运所,“专在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军 需等物”,日常事务繁忙,负荷最重。它们依靠的交 通工具,主要是马、驴、牛、车、船。急递铺任务单一,职专“公文递送”,而要求特别严格。 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安全、快速;凡递送公文,照依古法, 一昼夜通一百刻,每三刻行一铺,昼夜须行3 0 0里。但遇 公文至铺,不问角数多少,须要随即递送,无分昼夜,鸣铃 走递。可见,急递铺的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急” 字,也就是“快”,“急者急速也”。“所谓铺之云者,急递 公移”。公文到铺,不论件数多少,不管白天黑夜, 严寒酷暑,
17、刮风下雨,都必须“随即递送”,不得滞留。面 对如此严厉的特殊要求,急递铺采用什么技术完成任务?对 此,以往一些研究者不无误解,故需再作探寻。“古者置邮而传命,示速也”。设置邮递,传送政令, 贵在迅速。所谓“照依古法”,急递铺创于宋,盛于元。宋、 元两代之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立限里程;“随到即行”。宋 代有日行四百里、五百里。元代,“铺兵一昼夜行四百里”。 明代,“昼夜行三百里”。为了按时到达目的地,宋代用马递、 步递等多种形式。元代,没有见到用“马递”的记载。明代, 究竟是用“马递”?还是步递?根据各种事象研判,明代急递铺用的是人力转递,即“步递”。第一,从急递铺的配备看“古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18、。凡以羽檄不时,令缓亟无壅 情也”。邮与驿之差异在此。元代,驿站均备有相应 的马、牛、车、船交通工具及役户。明代,在这方面同样有明文规定:凡陆站,“应用马、驴、船、车、人夫,必因地里量宜 设置。如冲要处,或设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余非 重要,亦系经行道路,或设马二十匹,十匹,五匹。驴亦如 之。马有上、中、下三等,验民田粮出备。大率上马一匹, 粮一百石;中马,八十石;下马,六十石。如一户粮数不及 百石者,许众户合粮,并为一夫,视使事缓急,给上、中、 下马”。水驿,“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设船二十只,十五只,十 只。其分行偏路,亦设船七只,五只。船以绘饰之。每船水 夫十人,于民粮五石之上、十石之
19、下者充之。不足者,众户 合粮,并为一夫。余如马站之例”。递运所,“置船,俱饰以红。如六百料者,每船水夫十 三人;五百料者,十二人;四百料以下者十一人;三百料者, 十人。皆选民粮五石以下者充之。陆递运所,如大车一辆载 米十石者,夫三人,牛三头,布袋十条;小车一辆载米三石 者,夫一人,牛一头。每夫一人,出牛一头,选民粮十五石 者充之。如不足者,众户合粮,并为一夫”。尔后,于洪武二十六年又定:“凡新开地方堪设驿分、 递运所,或旧设驿所相离鴆远,往复不便,可以添设,差人 踏勘明白,取勘彼处乡村、市镇画图帖说回报。验其里路, 远近相同,应设驿所,船、车、马、驴数目具奏,移咨,工 部盖造衙门,吏部铨官,礼
20、部铸印,合用人夫行移有司照例 佥点”。而在提到急递铺时,都是这样写的:元代,“每铺置铺丁五人,安置十二时轮子一枚,红绰 屑一座,并牌额及上司行下、诸路申上铺历二本。每遇夜, 常明灯烛”。明代,亦如制:“每铺设十二时日晷,以验时刻。铺门 置绰楔一座,常明灯烛一副,簿历二本”。自始至终,都见不到备有马、牛、驴、车、船之类的交 通工具。第二,从铺兵的选择标准看元至元八年,“申命州县官,用心照刷及点视阙少铺司 铺兵随路铺兵,不许顾人领替,须要本户少壮人力正身 应役”。至元二十八年,中书省定议:“铺兵须壮健善走,不 堪之人,随即易换”。明代仍然坚持这个条件。洪武元年正月规定:铺兵,“必少壮正身”。所谓“
21、正身”,就是必须有户籍,没有犯罪前科,诚实 可靠。无籍之徙不容混入。“少壮”,就是年青体壮,善于行走。第三,从铺兵的装束特征看元史对铺兵的装束是这样描绘的:“铺兵每各备夹 板、攀铃各一副,缨枪一,软绢三尺。衣一领,回历一本。” 又说:“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夜则持 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前者,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 狼也。”若用马递,骑马或坐马车,似乎不必响铃“以惊虎 狼”。明代铺兵的形象,依然故旧:“各置夹板一副,铃攀一 副,缨枪一把,棍一条,回历一本”,“鸣铃走递”。这副打 扮模样,显然是徒步行走。第四,从昼夜三百里的速度看一昼夜通一百刻,每三刻行一铺。亦即四十五分钟行十
22、 里,每小时行十二点五里。因为是前、后铺交接、轮次传送, 铺兵只负责本铺地面。这样的速度,对于少壮之人是绝对可 以做到的,若是马递,速度应该快得多。综上所述,明代急递铺是用步递,而非马递。那种以为 明代急递铺,“从交通工具看,仍然是马递。四铺兵的负担与承充期限,是急递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第一,铺兵的负担明代急递铺纵横交错,从腹地伸延边疆,由平川接续山区,与水马驿、递运所共同覆盖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幅 比较畅通的水、陆联络网。这幅网是用铺兵的血汗编织而成 的。他们日日夜夜,风雨无阻,用自己的双腿,为封建王朝 递转各种公文,传递上下信息。可以说,是当时“特种”通 信兵。他们付出的多,而得到的
23、回报少。元代,铺兵免差。 明代没有寻到此类的资料。他们唯一的报酬,是勉强维持自 身生存的工食钱。工食银的数额,各地不一。有的地方,论地理险易。冲 要之区,每名铺兵每年给银七两二钱;非冲要之处,每年六 两。有的地方,不分地段,一律均平:各铺司兵, 每名各工食银七两二钱。徭编。但遇闰月不给工食银。再者,居住条件困难。“铺陈置传或舍,一宿以去,遂 有铺舍”。但是,有的地方虽有屋数楹,其实极弊,不可以 居。有的因年久失修,竟成“败垣荒草,仅存遗址”,铺兵 往往僦居旁舍。因所领工食有限,而赁价踊贵,不免星寄僻 巷。每次邮件到迗,呼召良久,始得给发,以致影响急递。 。除此之外,余下的是来自顶头上司的压迫。
24、铺兵,不仅要耗尽体力,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而且在 精神上,时刻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心理上承受着无比沉重的 负担。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所系至重。元代铺兵 就受到层层的严密监控。元英宗至治三年令:“各处急递铺, 每十铺设一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使之专督其事” 。明代邮驿,实行中央与地方双层管理体制。中央的管理 机构,为兵部车驾清吏司。地方为省和府州县。省, 由布政司与按察司分别命官监理。府,由知府总领 而稽核之。在急递铺之内,洪武时命每铺设铺长一 人,由各州县于额设司吏内选之。职在“专一巡点所辖辅分。 督令各铺司兵,如法走递。亲临府州县提调官,常加检点。 铺长失于整点,随即问罪。每月
25、置立文簿,当该提调官署押 写递过分文时刻、角数,以凭稽考”。为加强传送中央最高 指令的能力,正统三年奏准:各铺添设铺长一名,两京总铺 添设三名,各布政司总铺添设二名,“专一赍送旨意公文, 如有稽迟,依律问罪”。对于转递之传,也做了种种严格规定。洪武元年令:“前铺闻铃,铺司须先出铺交收,随即于封皮格眼内填 写时刻,该递铺兵姓名,速令铺兵用袱及夹板裹紧,持小回 历一本,急递至前铺交收,于回历上附写到铺时刻,毋致迷 失停滞。若公文不即递送,因而失误事机及折动损坏者,罪 如律”。“无印信文字,不许入递”。洪武二十五年又申明:急递铺接送公文,须辨认果是前铺铺兵,方许交领。但 有诈冒,押解赴京”;“凡在外
26、衙门有应递公文,令铺兵当官交领。其差使人 员,遇有公文亦须经由所在官司辨验,方许入递”;“凡有于中途铺分投下公文,不系知识者,许本铺司兵 拿解赴京”;“凡有司官吏、铺长、司兵,有公文不行明白辨验,轻 易接递,致令别生事端者治罪”;“其各衙门,但有人递公文,须要坚厚好纸封裹转递各 铺,明白附历于上开写并无破损,并不曾拆动原封。但有磨 擦破坏,及拆动原封者,就将来文封皮上写记原递铺兵姓名 递发,及将递来铺兵拘捉解官,有司即为追究”。正统七年议准:各铺递送簿历,该管官司每月一次巡视 刷勘,有将公文毁坏、增改、沉匿者,问拟明白,发口外充 军。总而言之,铺兵必须随时待命;处处小心谨慎,在任何 情况下都要
27、保护好公文,做到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原封不 动,不得有丝毫破损。否则,就会大难临头。第二,铺兵承充的期限充当铺兵是一种苦役,其主体是下等民户。宋代,以军士为驿递夫,铺兵也由士兵轮充。从元代开 始,改为征发民夫。这些民夫,起初来自各州县所管民户及漏籍户,内中多系贫民。尔后,又有些富户充人其中。至元 二十年,留守司官言:“初立急递铺时,取不能当差贫户, 除其差发充铺兵。又不敷者,于漏籍户内贴补。今富人规避 差发承元铺兵。乞择其富者,令充站户,站户之贫者,却充 铺兵”。明代铺兵的征发,与元代比较,相同的是仍然坚持就近 佥派。不同的是,概令有田之家承充:“于附近民有丁力,田 粮一石五斗之上、二石之下者
28、充之”。明太祖最初定天下官、 民田赋时,“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按民 田亩税三升三合五勺计算,纳稅粮一石五斗之上至二石之下 者,大约有田五十至六十亩。由于各地亩有大小,租额有高 低,土地有肥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更大小不一样,因而对 有田五六十亩的人户,很难界定是哪个阶层的农户,但总算 是有田之家,而非无田之民。需要指出的是,明代铺兵非清 一色农户。除民户外,还有些军士:弘治十三年奏准,“各 铺司兵,若有无籍之徒不容正身应当用强包揽多取工钱,致 将公文稽迟沉匿等项问罪,旗军发边卫、民并军工人等发附 近,俱充军。其提调官、该吏铺长,各治以罪”。 明中叶以后,随着赋税日增,徭役日重,
29、土地兼并之风盛行, 豪强势要大量转嫁赋役,小土地占有者,乃至中产之人,多 沦落破产。铺兵的签起,也因而不可能都是有田之家,破产 农民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到了明末裁革驿卒、铺兵时,大批仰赖邮驿维生者突然“无所得食,皆从贼”, 纷纷投入农民起义军。这种局面的形成,绝非偶然。一方面, 是由于他们顿失衣食,成为无业之民。另一方面,又与他们 所处的年龄段有关。因为铺兵都是青壮年,遇事颇为敏感, 视野比较开阔,思想少有顾虑,感情丰富奔放,勇于发难, 敢于冲锋。铺兵年龄与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其承充期限的 特殊性。明代户口制度的核心,是人户以籍为断,分为军、 民、匠三等。军、匠之役皆为永充。编制“赋役黄册”以后, 里甲之役1 0年一轮换。男子年1 6曰成丁,成丁而役,6 0而免。对铺兵的佥派,洪武时已立下两条法令:第一,“须 要少壮”。第二,不能缺额。若“铺兵数少及老弱之人在铺 当役者”,有司提调官必须随时“佥点补替”。这说明:铺兵 不是永充,也不是1 0年一轮换或者必年至6 0而免。凡 “老”、“弱”者,要随时替换。为了适应“步递”与“急递” 的双重需要,不仅要年青,而且要身强力壮。所以,也就不 可能有固定的期限。凡是年龄超过青壮年,或者身患疾病者, 皆在立即淘汰之列。就邮驿组织的发展而言,急递铺的创立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无锡市锡山中学2025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枣庄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数学试题仿真卷:数学试题试卷(5)含解析
- 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 临沂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3月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四川工商学院《公共建筑设计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市天桥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测评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强化训练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哲学本科毕业生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室内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徐汇、金山、松江区2025届五校联考高考模拟含解析
- Unit3OnthemoveDevelopingideasRunningintoabetterlife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外研版英语
- LDS236数字式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调试报告
- 生物航煤行业前景
- YS/T 819-2012电子薄膜用高纯铜溅射靶材
- GB/T 3961-1993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 学校项目工程监理规划
-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
- 高考语文答题思维导图
- 教练技术三阶段讲义
- 设备检维修作业票填写模板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申请简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