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该怎么办?-由一次意外引发的对备课的再认识本学期初 , 区一年级新课程备课会议要我执教一堂口语交际课,文本是人民教育出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我该怎么办 ,内容是:“我很想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事,可是他们总说我做不好,不让我做。我该怎么办呢?帮我出出主意,好吗?”一看文本,我觉得这个话题还挺有现实意义的,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掌上宝,爸爸妈妈疼着,爷爷奶奶哄着,外公外婆惯着,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走路都怕他摔着, 哪会让他们做家务呢?看来这次口语交际话题还是有很大教学空间的, 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关键是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设计整个教学环
2、节。 时间紧,我苦熬了两个通宵, 绞尽了脑汁完成了教学预设,在忐忑中开始了第一次的试教。课前谈话,我让学生说说寒假里发生的高兴事, 学生都聊得很带劲, 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 我暗自窃喜找对了话题。 上课了,我用屏幕出示一个虚拟的人物小明,把话题内容转换成小明的苦恼, 通过录音的形式加以呈现。 学生在听完这段录音后, 都是表示愿意帮助小明解决难题。 可是我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热情不是很高, 可我并不着急, 甚至还有点得意, 因为学生的反映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进而追问:“那我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跟小明一样的烦恼呢?”设计这一问,我的预想是能够激起小部分学生的共鸣, 这样一来, 帮助对象成了自己的同学,
3、那学生讲起来也不再是无的放失,而应该是有真情实感。正当我坦然地期待着学生的反应时, 台下学生整齐划一的回答让我懵了, “没有!”就两个字,干脆而利落,没有一丝的忧郁。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耳畔回荡着“没有”这响亮的回答 , 这下,真变成了我该怎么办了?向后面听课的老师发出求救的信号, 看到他们无可奈何的笑容, 我知道他们是“懂”我了,可孩子们怎么就不懂我了呢 ,第一次的试教以失败而告终, 学生的反映是我课前不曾预设到的。 针对这一点,下课后同在座的听课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位老师说: “其实学生的反映也在情理之中, 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家长都不会强烈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如果孩子能主
4、动提出做家务, 高兴还来不及; 二是学生本身也不会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帮家长做家务, 如果大人反对他做家务, 他乐得其成。”听了这一席话,我豁然开朗, 原来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光想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却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如果学生认为这个话题根本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那这一堂课的口语交流纯粹是为了完成教材的安排在进行, 只是为了教而教, 学生也只是因为老师你要我说而说。另外,听课的老师也指出我的提问方式也存在问题, 其实低段的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当其他小朋友都说自己的家务做得很好时, 个别人即使没做好也会说好的。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而且有些孩子根本没有帮父母做过家务, 可以说没有碰到过这类事
5、情,他们也想当然地跟着大家说一样的答案了。既然症结已经找到, 该如何解决呢?经过商讨, 我对本课教学进行了重新预设。就这一话题,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旨在让学生切实经历一次做家务。 第二天我进行调查, 经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果然有很多不同的经历。 我从中选取了两个特例: 一个学生回家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 但妈妈并没有批评他, 反而鼓励他以后多干家务就会熟练的; 另一个学生回家要求帮忙拖地,因为干得不好,妈妈就没让他干下去。开始第二次试教, 我与上述两个学生合作, 把他们在家做家务时的情景表演出来,然后再追问: “这两个小朋友回家都帮忙做家务了,可是结果却不一样,那你们呢
6、,能来说说你们做家务的情况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 , 有的说自己做的很好 , 得到了父母的夸奖;有的说自己做的不好 , 但是妈妈还是鼓励他;也有的说自己才做了一半妈妈就抢过去不让做了。 在学生的交流中大家不仅体会到帮父母做家务不仅能给父母带来欢乐, 同时也能锻炼自己。 那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没完成家务的学生自然很羡慕,打心底里有了想帮父母做家务的愿望,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我该怎么办”。本次的教学活动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 , 静下心来,回顾这几天的教学,挺有感受的。突然,我想起了叶澜老师的一句话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
7、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看来,如今的课堂,学生学习不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面对这些意外,如果教师能够机智地生成,那必将收获惊喜;反之则是尴尬。新课程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于是,我揣摩着:新课程下的我们在备课中要做到些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呢?首先,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 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生成,是指师
8、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教师要能够对儿童深入、 细致地观察分析, 及时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掌握孩子中间最新的信息, 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了解孩子,解读孩子,让有教育价值的活动生成、发展、延续,让课程真正追随儿童的发展。在考虑教育方案时,多几种假设, 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 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
9、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其次,备课时应更多地体现“以学生为主”。我深深感受到了新课标带给我的众多启示, 我意识到孩子是课堂气氛的主要活跃者,是每堂课唱主角的人, 所以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 尊重孩子们思维的发散,才能真正实现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的思维与我们的教学预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想一想,不要“想当然” ,应真正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 就拿上面提到的事件来说, 如果我在第一次试教失败后,如果没有其他老师的提醒, 我或许还在一味地怪罪学生, 一味地想办法如何控制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的思维方向能同我的教案预设一致, 或许我也能想到方法让我的
10、课堂看起来很完美,但那是真实的吗?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最后一点就是,备课也需要反思。将预设好的教学进行实践, 然后把实践所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具体做法: (1)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 2)寻找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 (3)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4)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可能有人会质疑, 一般准备公开课才会有时间、 有精力、有机会让你对一堂课进行多次的试教、反思,对于平常的课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不然,如果你能对自己的教学及时地做出反思,不管是一点还是两点,这都将促进我们的成长。总之,在备课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科病例分析:从痛经到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
- 呼吸科气管切开疑难病例讨论
- 髋关节骨折的护理常规
- 初中生命与健康知识精讲
- 学前教育核心体系解析
- 预防艾滋病安全教育课件
-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专题培训
- 顺德英语说课课件
- 项链说课课件
-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方案
- HG-T20678-2023《化工设备衬里钢壳设计标准》
-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论文
- 中小学校长管理案例
- 《电力设施治安安全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要求》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四川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光伏验收报告
- 职业倦怠量表MBI-HSS
- 学校桌椅采购投标方案
- 盘扣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