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_第1页
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_第2页
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_第3页
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 物理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课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就需要结合实验来教学。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1 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

3、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4、。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5、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

6、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

7、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8、。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

9、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

10、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所以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但这个 =10m/s只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而不代表他前50米的平均速度,也不表示后50米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 例: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速度

11、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 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那就必须知道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板书: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比如:骑摩托车时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若认为以某一速度开始做匀速运动,也就是它前一段到达此时的瞬时速度。 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所以瞬时速度是矢量。通常我们只强调其大小,把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是标量。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一物体从

12、甲地到乙地,总位移为2s,前一s内平均速度为v1,第二s内平均开速度为v2,求这个物体在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 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p26练习三3、4、5 五、板书设计 高一202

13、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 教材分析 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 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1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 教学难点 会用 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a=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 -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 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 学生画出小

15、车运动的-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 。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 情境导入 精讲点拨: 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向学生展示一个-t图象: 提问:这个-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 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 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

16、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t1,t1时刻的速度为 v1, t2 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v与t是什么关系? 知识总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两个v-t图象,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这两个v-t图象。 知识总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 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

17、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 果。 学生回答: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 0, = 0,所以加速度为零。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由于v-t图象是一条直线,无论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 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 都是一样的, 表示速度 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学生回答:v-t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的变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

18、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图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t = 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学生回答:甲乙两个v-t图象表示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甲图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乙图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不同之处,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提问:除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外,是否还可以用公式表达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取t=0时为初状态,速度为初速度v0,取t时刻为末状态,速度为末速度v,从初态到末态,时间的变化量为t,则t = t0,速度的变化

19、量为v,则v = vv0 提问:能否直接从图线结合数学知识得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知识总结:匀变速直线 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是v= v0 + a 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v0 + a t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4、例题 例题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后经过多长汽车的速度达到80 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

20、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允许速度行驶,必须在1.5s内停下来,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们研究的是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由于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设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则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我们把它记为a = 一6 m/s2。这个过程的t时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们所求的允许速度,记为v0,它是这题所求的“速度”。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s 学生回答:因为加速度 a = ,所以v =a t vv0= a t vv0= a t v= v0 +

21、 a t 学生回答: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v与t是线性关系,或者说v是t的一次函数,应符合y = k x + b 的形式。其中是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b是纵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所以v= v0 + a t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初速度v0= 40 km/h = 11 m/s,加速度a = 0.6 m/s2,时间t=10 s。 10s后的速度为v= v0 + a t = 11 m/s + 0.6 m/s2&

22、#215;10s = 17 m/s = 62 km/h 由v= v0 + a t得 同学们思考3-5分钟, 让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让同学计算。 展示某同学的解题,让其他同学点评。 解:根据v= v0 + a t,有 v0 = v a t = 0 (6m/s2)×2s = 43 km/h 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43 km/h 根据v= v0 + a t,有 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运算,要先规定正方向,然后确定各物理量的正负(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为正,凡与规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为负。)然后代入v-t的关系式运算。 五、 课堂小

23、结 六、 利用v-t图 象得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七、 并进一步利用v-t图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 9页,“说一说” (2)请学生课后探讨课本第39页“问题与练习”中的14题。 高一2021年物理课教案设计4 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导航 重点与剖析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

24、,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

25、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

26、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

27、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

28、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