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教案_第1页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_第2页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_第3页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_第4页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兵卫与葫芦一、导入新课大家对日本的文学,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清兵卫与葫芦来走进日本文学。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    1910年,与人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三、走进课文1屏显一组葫芦艺术照,简介葫芦艺术。2请学生读课文说故事。教师

2、补充:清兵卫很喜欢葫芦,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爱好,然后转向喜欢绘画了。那么清兵卫到底喜欢的是怎样的葫芦呢?3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个清兵卫喜欢的葫芦。教师补充:清兵卫喜欢的是怎样的葫芦?(没有开过口的,带皮的,很周正,很平凡的葫芦。) 清兵卫对葫芦到底喜爱到了怎样的程度呢?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归纳。(“痴迷”、“热衷”)4.课文当中,那些片段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程度呢?(2、3、4、5、6节)痴迷葫芦(一)玩葫芦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节,说说这一节是写清兵卫在干什么?看看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玩葫芦)哪些句子写了清兵卫玩葫芦不是一般的玩啊?(技巧很好) 技巧很好包括哪些内容?(切口、掏籽、装

3、塞子、泡茶卤、装酒、擦亮)教师补充:为什么说他技巧很好呢,你想一想,这么一个葫芦,这个切口到底要切在哪里呢?这个葫芦是不是用来装酒的啊,切口总不能切在这,葫芦中间,它肯定切的比较小。这很有点技巧和学问。切开之后,是不是还需要把里面的籽掏出来。葫芦口这么小,这个籽怎么掏啊,很有点难度。作者用了很少的几个词写出了清兵卫一般人做不到的技巧?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 (证明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再看下去,还有没有类似的。)也是自己装上去的 (除了这些以外,他是不是偶尔这样玩一下?)常常 (这些词都很典型地写出了清兵卫喜好葫芦的程度。除了这些词语以外,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了他很喜欢?不是一个葫芦。)已有十来个了

4、(二)看葫芦我们刚才说2、3、4、5、6节都是写他喜欢葫芦,那第4节是写什么?齐读第四节。(看葫芦)怎么样地看?(总是-呆呆地)他在哪些地方“呆呆地”看?我们把第3节联系起来看看,看葫芦,看出了一个什么笑话?(清兵卫把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做葫芦了。)这两者有什么相似点吗?(光彩熠熠的秃脑袋)光彩熠熠写这个老头子的脑袋的光泽。谁的秃脑袋会像葫芦呢,我们的头皮太白太嫩了,一般人是不会看错的。如果不是热衷到到极度痴迷的程度,哪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呢! 那么,清兵卫知道自己看错了以后有什么反映啊?(笑)课文当中是怎么写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你想一想,连自己都觉得好笑,清兵卫喜欢葫芦就痴迷到这个程度。(

5、三)收拾葫芦前面我们分析的是玩葫芦、看葫芦,文章第5节写得是什么呢?从课文中找一句原话来说说看。(收拾葫芦)他是怎样收拾葫芦的,哪些动词表现出来了?自己动笔画一画。装包好放藏看 (怎样看,哇,永不厌倦地看。)这些事情,他是在什么时间做的啊?(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也就是说,清兵卫整个课余时间都在干什么-收拾葫芦。除了这节以外,还有哪一些片段也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程度?故事当中的葫芦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买来的。(四)买葫芦我们请一位同学将这一节来读一读,其它同学思考一下,找一找课文当中那些细节写出了清兵卫无比激动的心情。立刻说-喘着气-心头发着跳那么他讨完价以后呢?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

6、又跑回去我们把它连起来,一看到葫芦通过这些动作、表情说明清兵卫对这个葫芦无比钟情,爱不释手。清兵卫这么喜欢葫芦,他是不是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呢?他买的这个葫芦花了多少钱? 校役 算一算1毛-50元-600元 4个月工资 4年的工资刚刚我们看过买葫芦的场景,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当时清兵卫到老婆婆的摊上去买葫芦,老婆婆摊上只有一个葫芦吗?(20来个)这个葫芦是他随便找到的吗,他运气格外好吗?(一个一个仔细把玩)是不是别人不喜欢才轮到他?(这位外来的教员对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所以,很多人喜欢葫芦,偏偏是清兵卫找到的这个葫芦这么值钱,难道说清兵卫是一个资深的鉴赏家?他几岁啊-他是一个才十二岁

7、的小学生。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清兵卫好了不起,有着超强的鉴赏能力。遭压迫5.清兵卫对葫芦这么痴迷,又有这么强的鉴赏能力,为什么后来要改变这个爱好呢?是谁迫使他改变了爱好?(教员、父亲、客人)我们来看看父亲和客人是怎么对待清兵卫的?看看父亲和客人谈葫芦这几段,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父亲对清兵卫到底是什么态度,从那些话里面可以看出来?(很不高兴、圆睁着眼呵斥“你懂的什么?”-清兵卫1毛钱的葫芦都卖到了600块,到底谁懂?是不是清兵卫比他的父亲更有鉴别力,更懂啊!)客人对清兵卫是什么态度?(否定态度-“阿清”客人喜欢什么样的葫芦?他是客人,当然说话很委婉。)清兵卫如果顺从父亲和客人的意

8、思,就必须去喜欢大一点的葫芦,清兵卫会顺从吗?不会,他有他的个性。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员是怎么对待清兵卫的呢?齐读“这位外来的教员”找出教员对清兵卫的态度: 表情(气得声音都要发抖了) 语言(一下子就否定了他,说他不会有出息) 动作(当场没收了)清兵卫这个时候是什么态度?(哭也没有哭一声-没收了,哭也没有哭一声,会不会觉得他很软弱?老师叫你出去,你偏不出去,有一种什么性格?倔强!)进一步压迫6.故事往下发展,父亲对他还有进一步的动作,教员也有进一步的动作。教师范读,同学们找一找, 父亲是怎么对待清兵卫的?(“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抓住他使劲打了一顿 骂他是没出息的孩

9、子(谁也是这么骂的?-教员。教员觉得清兵卫应该喜欢什么?-武士道教员是因为清兵卫不喜欢武士道,所以骂他是没出息的孩子,那父亲又因为什么骂他是没出息的孩子呢?-提示:从父亲和客人的谈话中父亲觉得清兵卫即便要喜欢葫芦,也应该喜欢谁的葫芦?-马琴。更何况清兵卫还把葫芦带到教室里玩,所以就骂他没出息。骂了以后,还干了什么,对这些葫芦是怎么处理的?) 一个一个地砸碎 (清兵卫家里的葫芦有多少个-十来个,父亲一发火,把这些葫芦都打碎,可以这么说:父亲拿起锤子来,把葫芦通通砸碎了。可以这样表达吗?为什么是“一个一个砸碎”?这个“一个一个”似曾相识,前面有“一个一个仔细把玩”,说明这些葫芦都是清兵卫很喜欢的。

10、葫芦挂在那里,他在旁边看着父亲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砸碎,对清兵卫来讲什么感觉?-请同学回答:葫芦多;每打碎一个清兵卫心里都在哭;一个一个强调父亲对葫芦的憎恨,对儿子没出息的气愤。)“这件事”对清兵卫有怎样的打击?      (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好痛苦啊!)大家想一想,他的这些葫芦被父亲砸碎以后,他会怎么做?(再也不敢玩葫芦了。)课文中有没有说他再玩葫芦的事,说他干什么?(画画)那画画是不是父亲喜欢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又开始嘀咕了。)导出小说主题7.葫芦是清兵卫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父亲不断地去阻止他。除了父亲还有客人、教

11、员都加以反对,这里面,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啊?(抑制了他的个性、爱好)清兵卫喜欢的葫芦是不是一种很糟糕、很丑陋的东西?画画呢?更不是的。但是就是要来干涉他。他有自己的个性,他喜爱的其实也是美好的事物。父亲所代表的家庭教育,教员所代表的学校教育,客人所代表的社会力量,都合起来迫使清兵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作者就是通过这个故事,来发出一种呼吁: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四、总结全文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他非常喜欢葫芦,而且有鉴赏的天赋。他所有的课余时间经常用来玩葫芦、看葫芦、收拾葫芦、买葫芦,家里有十几个了。但是,教员、父亲、客人,全都否定它,甚至残暴地对待他,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爱好,转移到绘画上面来。所以我们从这上面看到,家庭和社会力量在压抑儿童美好的个性。文章主要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五、拓展延伸你觉得清兵卫在与这些人的矛盾中,他是个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总结:1胜利者-玩葫芦的水平很高,这是技术上的胜利 1毛钱的葫芦卖到了600块,这是鉴赏上的胜利 葫芦被没收了,哭都没有哭一声,这是情感上的不屈 最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画画,这就是对父亲无声的反抗2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