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磷虾目、十足目)_第1页
课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磷虾目、十足目)_第2页
课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磷虾目、十足目)_第3页
课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磷虾目、十足目)_第4页
课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磷虾目、十足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软甲亚纲Malacostraca 本亚纲是甲壳动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的一个类群。 多为水生,也有少部分陆生。 生活方式多为自由生活,有一部分营寄生生活。一、主要特征1、身体一般2021节(头6节,胸8节,腹6或7节,尾节不计) 2、头部常和胸部或胸部的一部分愈合成头胸部 3、头胸甲有或无 4、通常每个体节具1对附肢(头部第一节、腹部末一节除外) 5、雌雄异体。雌、雄孔分别位于第六、第八胸节 6、发育多经变态,初孵化为无节幼体或原溞状幼体期二、分目:通常分13个目,常见7目。 分目依据:头胸甲、体型、胸肢等。 1. 头胸甲不能覆盖全部胸节,或无.3 头胸甲覆盖全部胸节.2 2.

2、胸肢全为双肢型.磷虾目Euphausiacea(约?种) 胸肢不全为双肢型.十足目Decapoda(10000种) 3. 腹部宽于头胸部.口足目Stomatopoda(350种) 腹部不宽于头胸部4 4.无头胸甲.5 有头胸甲.6 5.体通常左右侧扁端足目Amphipoda(6000种) 体通常背腹扁平.等足目Isopoda(4000种) 6.胸肢不全为双肢型.涟虫目Cumacea(800种) 胸肢全为双肢型.糠虾目Mysidacea(约800种)Mysidacea糠虾目一、形态构造 头胸甲, 额角, 颈沟, 复眼(柄) 第1,2触角。 腹部6节,侧甲退化。 胸肢:双肢型,外肢发达主 要游泳器

3、官,有的种类第1-2 对常变形,内肢短宽而曲折,成为颚足。后6对步足 腹肢:退化失去游泳能力,尤 其是雌性。 尾肢+尾节尾扇, 雌性个体:在胸肢基部常有1 宽大的甲片,构成育卵囊。一形态特征1头胸甲不能覆盖头胸部的所有体节,末1-2 个胸甲常露于甲外。 2头胸甲前端具一较短的额角。 3胸肢发达,全为双肢型。前1-2对为颚足。 4腹部共6节,第六节狭长。腹肢常退化。 5尾肢片状,在内肢的基部常有平衡囊。尾节末端的形状是分类重要依据之一。 6发育无变态,卵产于育卵囊中。三、分 类 根据头胸甲形态、鳃和平衡囊的有无、抱卵片的数目以及腹肢的发育程度、尾肢的构造等可分为疣背糠虾亚目和糠虾亚目。 有分枝的

4、鳃。育卵囊具7对复卵片。两性皆具分节的游泳附肢,尾节内肢不具平衡囊 .疣背糠虾亚目Lophogastrida 无分枝的鳃。育卵囊具7对以下复卵片。雌性附肢退化成不分节的小片,尾节内肢多具平衡囊.糠虾亚目Mysidae 糠虾亚目Mysidae 糠虾科Mysidae: 尾肢内肢基部有平衡囊,第一胸肢外肢发达,第38胸肢腕、掌节愈合后又分若干小节。复卵片23对。腹肢雄性常为双肢型,其中一对变为副交接器,雌性多退化,仅留1小节。节糠虾属Siriella第二触角外肢有缝。第2-4腹肢,有时在第5腹肢间有假鳃。尾肢外肢分节,本属潮间带水域常见,分布于东海和黄海。 生态与分布 糠虾体长1厘米左右,世界分布,

5、多分布于海洋、河口或港湾,仅糠虾属与新糠虾属中极少数种类生活于淡水湖泊或河流中。大多营底栖生活。但有明显的昼垂直移动现象,为鲱科等中上层鱼类的主要饵料。 糠虾大多数为滤食性,主要以藻类、原生动物、小型甲壳动物和有机碎屑为食。经济意义 糠虾也可食用,江、浙一带沿海张网捕捞糠虾鲜食或制成虾浆。同时,糠虾也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蓝圆参等上层鱼类大量以囊糠虾为饵。 磷虾目Euphausiacea一、形态构造头胸甲,胸肢形状相 似,没有分化为颚足 腹部较长,分为节, 侧面形成明显的侧甲板。尾节细长,末端尖,两 侧有一对活动的片状刺。鳃:由胸肢基部外侧生 出,指状的足鳃,在第 1胸足上构造简单,末 3对分

6、枝较多,最后一 对更多。发光器:眼柄上一对,第2和7胸肢基部各一对,1-4腹节腹肢基部之间有个磷虾的附肢大颚:具触须 第二小颚:外肢小 胸肢:外肢发达,边 缘具有羽状毛,具有 强的游泳能力 腹肢:内外肢具呈片 状,边缘具羽状毛,有强的游泳能力雄性交接器 腹肢雄性第1、2内肢变为交接器二、主要特征1头胸甲覆盖整个头胸部。 2胸肢全为双肢型,没有分化为颚足的。雄第12对内肢变为交接器。 3胸肢基部外侧具一列指状足鳃,裸于头胸甲外。 4腹部6节,侧面形成明显的侧甲板。 5尾节末端前方具一对片状刺。 6多具发光器。 三、分 类 磷虾的种类不多,在世界海洋中共记录2科:深海磷虾科和磷虾科。 深海磷虾科,

7、仅1属1种,生活于三大洋600m以下的深水层。磷虾科Euphausiidae第7、8,尤其是第8对胸肢,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呈椎形突起。腹肢发达,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变为交接器。有发光器。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磷虾属Euphausia头胸甲下缘有12侧齿。第7、8对胸肢退化成短小而不分节的侧毛突。腹肢发达,雄性第一对腹肢内肢变为交接器。常见的为太平洋磷虾(E. pacifica)。 生态和分布1、分布: 磷虾几乎全为海产,且全营浮游生活,也具垂直昼夜移动 现象,体长-厘米,大量成群,是上层鱼类的主要饵料。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其种类由热带向寒带逐减,然而 其数量则愈近寒带愈多。 2、食性: (1

8、)滤食性:主要摄食硅藻、小型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2)捕食性:捕食箭虫等动物。等足目Isopoda一、主要特征: 1. 体背腹平扁,无头胸甲。 2. 头部常和胸部第一节愈合成头胸部。 3. 尾节与第六腹节合成腹尾节。 4. 胸肢单肢,第一对为颚足,后7对为步足 二、形态特征1.头:头部与第一胸节愈合。 2.胸:7节,第1对颚足,后7对步足,形状相似,单肢型。用作爬行,故称等足类。 3.腹:6节,6对,双肢型。前2-3对用作游泳。后3-2对用作呼吸 4.雄第二对或前二对腹肢的内肢常变成交接器。 5.胸部还有育卵囊,常由5对抱卵片构成。三、分类 圆柱水虱属Cirolanidae 体呈圆柱形,背面

9、隆重起,第一胸足不呈螯状,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除第一胸节外,各节均有明显的肢上板。四、生态分布和意义1、分布:等足类的种类很多,有生活于淡水中,也有生活于陆地的阴湿处;但绝大多数种类都生活于海洋中。 2、食性: 等足类多为植食性,常以死的植物为食,少数种类,如柱木水虱Limnoria lignorum吃食木材,毁坏码头、船坞等建筑设施。 海洋的种类常为杂食性,以藻类和动物的尸体为食,有些种类则大量吞食淤泥,吸收其中的有机物质为营养。 肉食性的种类较少,它们主要以动物尸体和小型动物为食,少数种类十分凶猛,常成群猎食鱼、虾。 3、意义 寄生的种类常附于鱼、蟹等体表的柔软部位吸血,它们对人类是害多益

10、少,成为人们防除的有害生物,有许多是鱼虾体上的寄生虫,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部是淡水或海洋中自由生活的种类,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但在温带海洋中的数量较少,且其饵料价值也远不如端足类重要。十足目 DecapodaØ 本目种类繁多,淡、海水均有生活。 Ø 体形大,许多种类是人工养殖的对象: 如新对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斑节对虾、锯缘青蟹、梭子蟹等。 Ø 常分2亚目: 游泳亚目:虾类。 爬行亚目:蟹类、螯虾类、龙虾类以及异尾类。 主要特征1头胸甲发达,完全包被头胸部的所有体节。 2第二小颚的外肢特别宽大,有助于呼吸。 3胸肢8对,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

11、 4发育有变态。游泳亚目Natantia一、形态构造:体躯 头胸部:13节,具13对附肢, 头胸甲,额角 腹部:7节组成,每节的甲壳各自分离,可自由屈伸,末节称尾节。头胸甲:额区眼区触角区颊区胃区肝区心区鳃区分区:8区刺:胃上刺、眼上刺、眼后刺、触角刺、鳃甲刺、颊刺、 肝刺、肝上刺脊: 额后脊、额侧脊、额胃脊、 眼胃脊、触角脊、颈脊、肝脊、鳃心脊沟:中央沟,额侧沟,眼后沟、额胃沟、 眼眶触角沟、肝沟、颈沟、鳃心沟附肢 组成:基肢内肢外肢 由于功能的不同,形状发生变化 口器:咀嚼,基肢发达 胸肢:捕食、爬行,内肢发达 腹肢:游泳,内、外肢发达头部附肢(5对)和颚足( 3对) 123柄刺内侧附肢内

12、鞭外鞭12345外肢节鞭基肢内叶内肢内肢外肢步足(5对)l 腹肢(5)+尾肢(1):基肢(1)内肢(1)外肢(1) l 有的种类在内肢内侧具1内附肢 l 雄性: 第1对内肢交接器, 有的第2对内肢内侧具 1雄附肢 l 尾肢尾节尾扇腹部附肢(6对)鳃着生在胸肢基部或附近体壁的鳃腔中,按着生部位分: 侧鳃: 着生在附肢基部上方的体壁上。 关节鳃:着生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 足鳃: 着生在底节外侧。 肢鳃: 片状,又称上肢,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外侧。生殖和发育 虾类的繁殖通常在春季,4-5月份,秋末初冬进行交配。 对虾类的卵成熟后直接排放于海水中,100万粒上下,一昼夜内孵出无节幼体。 卵(孵

13、化) 无节幼体(6次蜕皮) 溞状幼体:7对附肢,头部对+第一、二颚足(3次蜕皮) 糠虾幼体:胸肢全生出,游泳器官,腹肢见雏形(3次蜕皮) 仔虾:与母体相似以腹肢游泳。 无节幼体:体略呈卵圆形,不分节,有3对腹肢和一个红色的眼点,末端有一对刺毛,无口无肛门,也未出现消化道,不摄食,完全靠卵黄来维持生活,多活动于水的中上层,具强的趋光性。 溞状幼体:具明显的头胸甲,腹部也已分化,复眼已开始出现,单眼仍见存在,附肢已具7对,即除头部5对外,另出现第一、二对颚足。口位于腹面,肛门位于尾部末端腹面中央,消化道也已出现,并开始摄食。 糠虾幼体:形似小虾,头胸甲增大,覆盖整个头胸部,胸肢出现并且为双肢型,为

14、主要的游泳器官。腹肢出现雏形,游泳时腹面向上,和糠虾的生活方式相似。 真虾类:卵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至幼体孵出后才离开母体。 初孵出的幼体,具发达的头胸甲和细长的腹部,称蚤状幼体。 蚤状幼体的蜕皮次数随卵的大小而异。 卵大的粗糙沼虾,幼体孵出后,只须蜕3次皮即成仔虾。 卵小的罗氏沼虾,则需蜕11次皮才成仔虾。丝状抱卵节钳状,一个或一对较前2对强大顺次猬虾派枝状 直接产于水中节钳状 ,不较P1粗大顺次对虾派叶状 抱卵 节不呈钳状倒次 真虾派鳃 产卵方式第三颚足第三步足第二腹节侧甲分 类对虾派Pennaeidea 体侧扁,腹部发达。第二腹节的侧甲不覆盖第一腹节。第三颚足7节。第三对步足呈螯状。鳃枝

15、状。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变为交接器。全海产。卵直接产于水中。 对虾科Penaeidae额角发达有锯齿。五对步足发育正常,前3对均呈钳状,后2对爪状。鳃数较多。雌性第4、5步足间的腹甲上具交接器;雄性第1腹肢内肢变形,成为交接器。本科为热带、亚热带种类,我国南方种类多,是经济上十分重要的一科。对虾属Penaeus额角上、下缘均具齿。头胸甲具眼胃脊、触角刺、肝刺和胃上刺。通常五对步足皆具外肢,雄交接器对称,钟形,尾节背面具纵沟。本属种类多,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养殖品种。 常见种检索 1. 头胸甲有额胃脊,额角侧沟约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 .日本对虾. japonicus 头胸甲无额胃脊;额角侧沟不超过头胸甲的

16、中部.2 2. 头胸甲有肝脊;第5步足无外肢斑节对虾P. monodon 头胸甲无肝脊,第5步足有外肢3 3. 第3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末端.中国对虾P. chinensis 第3步足至少是指节超过鳞片。额角后脊上有小凹点. .长毛对虾P. penicillatus中国对虾P. chinensis(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为3-5齿。头胸甲无肝脊。第三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本种是世界对虾属中产量最高的一种,也是中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我国主要产于渤海。墨吉对虾P. merguiensis额角基部背脊很高

17、,略呈三角形,上缘有6-9齿,下缘 为4-5齿。雄性第三颚足指节约为掌节的一半。第三步足伸至超出鳞片的末缘。长毛对虾P. penicillatus额角较平直,上缘具7-9齿,下缘为4、5齿。额角后脊有有小凹点。雄性第三颚足末节约为末2节长度的1-2倍。日本对虾P. japon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额角上缘具8-10齿,下缘具1-2齿。具额胃脊,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度大于头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体表具鲜明的横斑,为土黄色、橙色环带相间,带淡蓝色,尾肢具棕色横带,末半蓝绿色。出水后能经较长时间不死,便于运输。是日

18、本的主要养殖品种。斑节对虾P. monodon额角侧沟短,向后不超过头胸甲中部。第五步足无外肢。体由暗绿、深棕 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构成腹部鲜艳的斑纹。俗称“草虾”,是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是目前东南亚一带最主要的养殖品种。我国广东、海南、台湾大量养殖。新对虾属Metapenaeus额角仅上缘具齿,颈沟明显,具肝刺、触角刺,无颊刺。前三对步足具基节刺,P5无外肢,第七胸节有侧鳃。第三颚足无肢鳃。刀额新对虾M. ensis是本属最主要的经济种,俗称“基围虾”。仿对虾属Parapenaeopsis额角仅上缘具齿,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颈、肝沟明显,具触角刺、肝刺,无颊刺。P5具外肢。雄性交接器对称

19、,末端两侧多具突起。本属为热带、亚热带近岸浅海区常见的中小型虾类,其中具较大经济价值的是哈氏仿对虾P. handaickii,俗称“条虾”、“九虾”,分布我国南北沿海,为重要的经济虾类。毛虾属Acetes额角短小。头胸甲具眼后刺,肝刺。前3对步足皆呈极微小的螯状,第4、5对步足完全退化。本属为小型虾类,种类不多,产量甚大,在经济上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见的为中国毛虾和日本毛虾2种。 中国毛虾A. chinensis尾肢内肢有一列红点3-10个,基部的大、末端的小,胸肢较长。雄性交接器末端极度膨大,呈果状,雌性生殖板末缘深凹,形成左右两个乳状突起。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渤海,是我国虾类中产量最大的一

20、种。日本毛虾A. japonicus尾肢内肢一般只有一个较大的红色圆点,胸肢较短。雄性交接器头状部膨大,具钩状小刺;雌性生殖板末缘中部凹陷较浅。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我国南海也有分布。 真虾派Caridea 头胸部较发达,腹部较短小,腹甲倒次覆盖,P3不呈螯状,第三颚足46节,卵产后抱于雌性腹肢间。真虾类也是一些小型虾类,淡海水均有,海水为多。比较重要的是长臂虾科,产量也较大,目前养殖的如罗氏沼虾。长臂虾科Palaemonidae头胸甲具触角刺,鳃甲刺及肝刺有或无。大颚切齿和臼齿部互相分离,触须有或无。步足均不具肢鳃,前两对呈钳状,生活于淡水、半咸水或海洋中。种类多,经济价值大,

21、是真虾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常见属检索表: .头胸甲有肝刺.沼虾属Macrobrachium 头胸甲无肝刺2 . 大颚无触须.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 大颚有触须.3 . 额角上缘基部有一鸡冠状隆起.白虾属Exopalaemon 额角上缘基部平直,无鸡冠状隆起长臂虾属Palaemon长臂虾属Palaemon额角发达,上缘基部平直,不具鸡冠状隆起。具触角刺、鳃甲刺,不具肝刺,通常具鳃甲沟。大颚触须3节。具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以葛氏长臂虾P. gravieri的产量为大,分布于渤、黄、东,是中国近海地方性特有种。 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头胸甲具触角刺、鳃甲刺,无肝刺,鳃甲沟明显。大颚不具触须。生活于淡水,可以用作钓饵。生活于淡水。 白虾属Exopalaemon额角上缘基部具一鸡冠状隆起。具触角刺、鳃甲刺,无肝刺,鳃甲沟清楚。种类并不多,是重要的经济虾类,分布于中国沿海的脊尾白虾和生活于淡水湖泊中的秀丽白虾都是重要的经济种类。 秀丽白虾E. modestus额角末端无附加齿,基部的鸡冠部长于末端的细尖部。腕节长于指节。生活于湖泊和河流中,是重要的淡水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