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_第1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_第2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_第3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_第4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学习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计算分为三个部分,即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前两部分的编排,大体分 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三,让学生在不借助实物的情况下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而5、4、3、2加几不 再呈现“凑十”的方法,直接转化成已学过的内容。在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这两道 例题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一一计划

2、与解决一一回顾与反思。其中例5主要体现可以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6主要是利用画图的策略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教科书编排时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在算法多样化的基 础上,突出了 “凑十”的计算方法。“凑十法”的认识与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科书在编排时 由开始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逐步过渡到点子图、分解图,体现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将“凑十 法”深深扎根学生的头脑中。第三,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理解题目一一拟定方案一一执行方 案一一回顾反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 20以内各数,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

3、的减法,这些都是学习 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但是本单元的计算跟前面的计算内容有一个较大的飞跃一一“进位”“凑十”,对 于学生来说,用数的分解与组成计算有一定的难度。解决问题中,本单元出现了 “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 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弄清楚条件和问题:二是学生可能受错误思维定势的影响,见到“剩下” 就用减法,所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1 .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为正确应用“凑十法”奠定基础。针对不同的数据学生会运用不同 的拆数策略。所以,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在计算中达到灵活应 用O2 .

4、注重算法的理解过程。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就已经学习了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一位数的加法 对他们而言,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大量的练习,也只是“机械地”运作。因此,教师应引 导他们关注结果背后的计算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设计摆一摆、圈一圈、 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展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3 .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了达到每分钟能做810题这个目标,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变化。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枳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

5、学中, 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加强对不同方法的交流和讨论。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应注重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 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笔记师: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能说说运动会现场的情况吗?【学情预设】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跑步、跳绳等比赛,还有啦啦队表演和分饮料的同学。【教学提示】在多样化的算 法中,注意突出“凑 十法二在动手、动 口、动脑的活动中, 理解和掌握“凑十 法”。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后勤组的同学给运动员准备了好 喝的饮料。师:你从这幅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

6、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信息,并相应提出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啦啦队第一排有7人,第二排有8人,一共有几人?预设2:前面有8人在跑步,后而有5人在跑步,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预设3: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这么多信息,这行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的问题。5 .自主探究算法。师: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师:9+4得多少呢?如果觉得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数一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预设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12、13。预设2:

7、从9开始接着数4个数,10、11、12、13o预设3:从4根里先拿1根放到9根里,再算10+3=13。预设4:先将9看成10,因为10+4=14,所以9+4=13。【设计意图】学生已会数数,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出 不同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经验。6 .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师:请想到方法3的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动手摆一摆。谁看懂了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用小棒把“凑十”的过程演示一遍。师:为什么拿1根呢? 2根行吗?把9和1合在一起,好在哪里?【学情预设】学生说出9和1凑成10. 10加3就等于13。这样算很简单。师:这种方法多方便呀!你们想把这种方法

8、学到手吗?下面咱们就通过摆小棒来学 习这种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 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一边摆一边问: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 10盒? (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 (3盒)10盒与 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加数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师:要学会“凑十法”,就要熟记10的组成。请大家闭眼回忆“凑十”的过程,然 后和同桌的小伙伴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4的过程。学生汇报用“凑十法”计算9+4的思维过程,

9、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 + 4=13师:谁来说说想到方法4的同学的思路?【学情预设】指导学生明确:其实这也是“凑十法”的思路,把9看成10来计算, 最后再减去多算的1,相当于从4里而拿走了 1,和9凑成10。【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形成了 “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示,及时 内化为计算方法。这种由动手操作到不借助实物的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7 .完成教科书P89 “做一做”第1题。师:请你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学生根据算式摆小棒,并填写方框里的数,再汇报交流。【学情预设】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把5拆成1和4,

10、把7拆成1和6,学生 能说出9和1可以凑成10,使计算简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8 .归纳算法。教师指着黑板上板书的3道算式。师: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都是怎样算的?说一说9加几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思考后讨论,集体汇报交流。师: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到9就想“借” 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设计意图】对比观察几道9加几算式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其算法,在说一 说中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9 .完成教科书P89 “做一做”第2、3题。

11、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学情预设】第2题:学生完成后,再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说出“凑十法”的思维 过程。第3题: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设计意图】通过对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目的,同时渗透 函数思想。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你能出一道9加 几的题考考同桌吗?让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出题,同桌计算并说计算过程。A板书设计9加几 凑十法9 + 4=1310A教学反思本行课中,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

12、对应起来,有 效地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 加法,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凑十法”是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由于有些学生之前就会算 9加几的进位加法,只是表达算理时,思路不够清晰,故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让学 生能充分、正确地表达。A作业设计作业P56第一、三、四题。k0n t U xidn qu&n chOg 62 d i ti&fi y T tide一、看图,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i-QQQQQ QOQQQQQ QQQ10个一圈,把9+ 6转化成10个一圈,把9+ 8转化成四、徵11 -寅菲菲家住第()层,这栋楼一共()层。,:

13、9; )菲菲家的上面有6层,路缶工参考答案一、图略。三、<<<><=><四、9 15第2课时8、7、6加几A教学内容教科书P91例2,完成教科书P91 “做一做”和P93 “练习二十一”第2题。A教学目标1 .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适时优化“凑 十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 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A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正确计算8、7、6加几。A教学难点感受“凑十法”的多样化。A

14、教学准备课件、小棒。A教学过程一、复习9加几的口算师:同学们,前而我们学习了 9加几的口算,下而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 对又快!课件出示口算题。14- |X1:9+5=9+2=9+7=9+4=9+6=B 一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情预设】学生能很轻松地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也可能有 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来继续学习8、7、6加几 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8、7、6加几(1)【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口算,为后面学习8、7、6加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 垫。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2情境图。课件出示教学笔记

15、1跑步的一共有 多少个学生?师:看,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些同学在跑步。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 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观察后讨论,汇报交流。教学笔记【学情预设】预设1: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而有8人,后而有5人。跑步的一共 有多少个学生?预设2: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男生有7人,女生有6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师:怎样列式解答?【学情预设】学生分别列式:8+5和7+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5=7+6=【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收 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探究8、7、6加几1

16、.自主探究8加几。(D借助操作,体会“凑十法”。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5?请你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思考过程用小棒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学情预设】学生也许会用点数法或接着数的方法,重点展示“凑十法”。预设1: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到8根这边,8和2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 13。预设2:从8根小棒中拿出5根到5根这边,5和5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3等于 13c师:你能理解这两种算法吗?你能像他们这样一边摆小棒一边说吗?师生一起摆一摆,算一算。(2)用抽象的计算过程表示思维过程。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想法填一填框架图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学情预设】学生

17、在表达时,教师要重点问问为什么要把5拆成2和3,引导学生说 出8和2凑成十;再问为什么要把8分成3和5,因为5和5凑成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5通师:这里同学们用到了 “见8想2,见5想5”的“凑十法”,都能又快又对地进行计 算。【设计意图】在教学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一一动手操作一一全班交流一一重点理解” 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会“凑十法” 的多样化。【教学提示】7加I几、6加几 的凑十过程,可以 在8+5的基础上提 高要求,不一-操 作,而是通过想、 说、看、填等活动 掌握凑十的方法。(3)加强比较,感悟“凑十”的规律。师:你能快速算出8+

18、4和8+6这两道算式的和吗?【学情预设】学生用“凑十法” 口算出结果,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9加几和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都是用“凑十法”来计算,见9想1,见8想2。【设计意图】感悟“凑十”的规律,在比较中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 几做准备。2 .自主探究7、6加几。师:你知道7+6等于多少吗?如果不摆小棒,你知道该怎样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作业本上写下思维过程。教学指名学生板演。7 + 6=137 + 6=13八八|3 33 4【学情预设】预设1:)预设2: To师:你能看懂这两种方法吗?谁来说一说。【学情预设】预设1:把6拆成

19、3和3, 3和7凑成10, 10加剩下的3等于13.预设2:把7拆成3和4, 4和6凑成10, 10加剩下的3等于13。【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及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 知、体验、比较,自然地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 用性。四、巩固应用1 .完成教科书P91 “做一做”第1题。师:请你想一想,再圈一圈、算一算。学生完成后汇报。【学情预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感觉不困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见7想3, 见6想4。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做,如果学生说7+4时,把7拆成1和6,6和4凑 成10,要给予肯定。2 .完成教科书P91 “做一做”第2题

20、。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例如计算7加6时,看到7就想3,把6 拆成 3 和 3, 7+3=10, 10+3= 13c3 .完成教科书P91 “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学情预设】充分让学生说说用“凑十法”计算的思维过程。4 .完成教科书P93 ”练习二十一”第2题。小组内进行游戏,可以依次出示一个数,学生快速口算。【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可以训练学生完整表达。例如8+4,想:8和2凑成10, 4可以分成2和2, 10加2等于12。【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上的习题,逐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运用知识的迁移 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习了什

21、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A板书设计8、7、6 加几(1)7 + 6=13教学反思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计算9加几的基础和对“凑十法”的感知、 体验,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创新, 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认可, 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后面的表达更清楚和完整了,教学效果不错。A作业设计课时作业。第3课时8、7、6力口几(2)A教学内容教科书P92例3,完成教科书P92 “做一做”和P93 “练习二十一”第1、3题。A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2 .体

22、会算法多样化,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3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A教学重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A教学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A教学准备课件。A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导入新课1.完成教科书P93 “练习二十一”第1题。师:同学们,你能快速写出每一道算式和得数吗?每人选择一组完成。学生任意选择一组写算式并计算。【学情预设】学生汇报时,挑选一些题说一说是怎样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并 适时总结“见8想2,见7想3,见6想4”的方法。课件出示儿歌。 *«一*« 一 *«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亲密,

23、4646 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 > 9 »99 *«“«9«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独立列出两道算式。【教学提示】对不善于表达 计算过程的学生予 以指导,说清用“凑 十法”计算的思维 过程。着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学情预设】学生列出算式:8+2=10, 2+8=10。师:比较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两道算式中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和不变。)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规律来计算。这h.课我们继续来学习8、7、6加几的计 算。板书课题:8、7、6加几(2)【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重温”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为例3 的学习奠定基础。二

24、、探究8+9的计算方法1 .计算8+9o师:(板书8+9)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并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把8凑成10,把9分成2和7。8 + 9=1710预设2:可以把9凑成10,把8分成7和屋 8 + 9=17【教学提示】对于第三种算 法,不要求学生概 括原因,只要学生 说出:因为9+8得 17,所以8+9也得17 即可。10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除了凑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相同? 【学情预设】因为9+8=17,所以8+9=17。(板书)师:我们一起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它们有哪些

25、相同之处?【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则 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板书: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再在对比中优化算法。2 .体会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的优越性。师:你喜欢第三种方法吗?我们来试一试吧!完成教科书P92 “做一做”第2题。师:怎样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得数?【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因为7+6=13,所以6+7也等于13:因为8+6=14,所以 6+8也等于14:因为9+7=16,所以7+9也等于16。【设计意图】通过上下两道题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方 法。三、巩

26、固练习1 .完成教科书P92 “做一做”第1题。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凑十法”计算,也有的学生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 方法计算,教师都要予以肯定。2 .完成教科书P93 “练习二十一”第3题。师: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指导学生先把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再看得数与哪辆 车上的数相同,最后连线。)【学情预设】学生大多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并连线。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并 试着说一个得数是13(12、14、15)的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有很多个。3 .完成教科书P92 “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学情预设】学生用

27、三句话表达图意,再列出算式解答。每道题都有两道加法算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这一方法计算的 简便性。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A板书设计凑十法8 + 9=178 + 9=1710交换加数的位置9+8=178+9=17108、7、6 加几(2)A教学反思在本节课计算方法的探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是重点 内容。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基本习惯以“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为主要 计算方法。教师需要突出优化“交换加数的位置”的计算方法,但注意只要鼓励学生应 用适合自己的、算得快的

28、方法来冲算就可以,不要硬性规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A作业设计作业P59第一、三、四题。;6 + 9=?9 + 6=我发现交换两 个加教的位置, 和( )。ydne n T x T huan d e fang f d j 1 &udn 一、用你喜欢的方法鲁算.;8 + 7=i;7+ 6 =99a>7 + 8=:6+ 7 = kdn t u xid sudn shl 三、看图写算式。q i pan shone ydu k d hdi q ( z T ydu k e bd i q ( z I y ( edn£ ydu dud shdo k e q f z T 四、棋盘

29、上有颗黑棋子,有颗白棋子,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参考答案一、15 15 13 13 15 15 不变三、1.8+6=142. 7+4=11四、787+8=15第4课时5、4、3、2加几A教学内容教科书P95例4,完成教科书P95 “做一做”和“数学游戏”。A教学目标1 .学会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2 .在厘清思路、熟练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A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A教学难点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A教学准备课件、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A教学过

30、程一、复习计算,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习题,学生抢答。i 口算。!9+68+57+46+68+67+89+4i学情预设】孽军很有买趣?!瞅逮洛客田结臬:漱而还麻两遹顽正厚军镜镭是怎 么算的。师:看来大家对前面的9、8、7、6加几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研究5、4、3、 2加几的计算。(板书课题:5、4、3、2力II几)【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练习9、8、7、6加几的加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 备。二、探究新知1 .探究5+7的计算方法。师:你知道5+7的和是多少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自主尝试,独立试做。【学情预设】预设1:拆小数凑大数,把5拆成3和2, 7+3=10, 10+2=12。预设

31、2:拆大数凑小数,把7拆成5和2, 5+5=10, 10+2=12。预设 3:想 7+5= 12,所以 5+7=1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7=12。师:前面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第三种方法你能明白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用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得到 得数。师:这种方法好吗?我们知道8+6=14,你马上就知道哪道算式的结果?(学生答:6+8:14)我们知道9+2=11,你就能想到哪道算式?(学生答:2+9=11)【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算法,对比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在计 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2 .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师:你们能自己算一算5+8、4+8

32、、3+9的和吗?指名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学情预设】因为8+5=13,所以5+8=13:因为8+4=12,所以4+8=12;因为9+3=12, 所以3+9=12。如果还有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也是可以的。教师板书:5+8=134+8=123+9=12【教学提示】教师有意识地 引导:几种方法都 对,但在计算小数 加大数时,我们-师:比较“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想得数快?3 .自主出题,巩固方法。师: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了?可以出一些题考考别人吗?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5+6=2+9=3+8=4+7=师:那么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学生自

33、主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得数,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得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枳极性。三、巩固练习1 .完成教科书P95 “做一做”第2题。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师:你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说出自己做题的顺序,意在让学生感受运用交换 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的快捷性,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2 .完成教科书P95 “做一做”第1题。师:请你先说说这两幅图各表示什么意思,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集体交流。【学情预设】学生能完整表

34、达图意并列式:5+6=11或6+5=11; 4+7=11或7+4=11。3 .完成教科书P95 “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订正,教师指名汇报。【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在学生汇报时,可以告诉 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想得数快,就用哪种方法。师:请你从上往下观察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发现?从下往上观察呢?【学情预设】可能有学生说: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越来越大: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来越小,和也越来越小。4 .教科书P95数学游戏:找得数相等的算式卡片。教师把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分发给各组。师: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些算式卡片,我们来玩一个“找

35、卡片”的游戏。例如,老 师说“13”,就把手中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举对了没有。【学情预设】师生玩游戏过程中,找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有9+4就一定有4+9, 有8+5就一定有5+8【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并熟练掌握用交换 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笔记A板书设计5、4、3、2 加几5+7=125+8=134+8=123+9=125+6=112+9=113+8=114+7=11A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复习了 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入本课新知。由于有了之前 的学习基础,学生一般很

36、快就能掌握新知识,除了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以外,更注重 渗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思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A作业设计作业P61第二、三、五题。xido md gud h6 sudn y ( sudn 二、小马过河.(算一算)kdn t d I ie sudn shl三、看图列算式。一共有多少个苹果?OD=D-I I zu) d Q nng tidn j T 五、口里最大能填几?+ 8<145 +<133+<12+7<u参考答案+9<197 +<1511 11 14 124+<11二、10 13 13 11三、1. 3+9=122. 5+8

37、=13五、5 5 7 8第5课时解决问题A教学内容教科书P97例5,完成教科书P97 “做一做”和P99 ”练习二十三“第14题。A教学目标1 .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 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A教学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CA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A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引入新课1 .完成教科书P99 “练习二十三”第2题。师:我们来开火车口算,大家比一比,

38、看谁算得都对!教师选择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2 .解决问题,引入新课。师:学校正在开运动会,看,操场上插着的彩旗正迎风飘扬。算一算,这边一共插 了几而彩旗?(/ 蠲出 >>>>>>II >>>>IISS' »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运动会上的问题。板 书课题: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回顾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入 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 .收集信息,理解题意。【教学提示】教学时可以把 表演的情境制成动 画

39、,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从不同角度观 察,提取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97例5情境图。一共有多少人?师:运动会上,啦啦队的同学们正在表演呢!请仔细观察,你从图中找到了什么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信息。师:大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用小棒摆出来,跟同桌说一说。【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按左右两部分摆,左边表示男生人数,右边表示女生人数;也 可能按前后两部分摆,前面表示第一排人数,后而表示第二排人数。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信息完整描述问题。2 .分析和解答。师:

40、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解答?写在练习本上。【学情预设】预设1: 7+8=15(人)或8+7=15(人)。预设 2: 9+6=15 (人)或 6+9=15 (人)。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师: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先来看第一种方法,为 什么用加法?这里的7、8各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第一排人数和第二排人数合起来, 所以用加法计算。这里的7表示第一排人数,8表示第二排人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排人数+第二排人数:一共有多少人师:再来看第二种方法,为什么用加法?这里的9、6各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

41、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 用加法计算。这里的9表示男生人数,6表示女生人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二一共有多少人3.回顾与反思。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所得结果相同,列式却不一样。这两 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都是用加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列式不同是因为观 察的角度不同。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 问题的呢?【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先要收集信息(知道了什么),再进行分析(怎样解答),最 后要检验(解答正确吗)。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知道了什么?怎

42、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师: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吗?【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体会两种方法的异同,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得 到不同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三、巩固应用1 .完成教科书P97 “做一做”。师:公园的湖而上有许多美丽的天鹅,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吗?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学情预设】预设1:有8只白天鹅,6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预设2: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交流及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6:14(只)或7+7=14(只)。师: 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求

43、天鹅的只数,为什么解答的方法不同呢?【学情预设】学生说出: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不同,但都是用加法计算。2 .完成教科书P99 ”练习二十三”第1、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学情预设】第1题: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来收集信息,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有 的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8+6:14(人);有的用没有戴帽子的人数 加上戴了帽子的人数来解决问题,列式为9+5=14 (人)。第3题:学生可能用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列式为7+7=14 (个)或8+6=14 (个)。(教 师追问: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第4题:先计算出左边算

44、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如果学生出错,利用错例的分析 巩固加法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所收集的信息之间的对应关 系,明确所列的算式和观察的角度有关系,观察角度不同,解答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A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1)|知道了什么?|前排布. 7人,后的T 8人c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c|怎样解答?|第一排人数+第二排人数=一共有多少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7+8= 15(A)9+6= 15(A)&+7=15(入)6+9= 15(A)|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15人。A教学反思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

45、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图中收 集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两种解答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很轻 松地呈现出来了。整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少数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适当个别指导,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掌握其中一种就行。 A作业设计 作业P63第二题。_ y ( gong 詈参考答案二、6 7 6+7=137 6 7+6=13第6课时解决问题A教学内容教科书P98,完成教科书P98 “做一做”和P100 “练习二十三”第58题及“思考 题”。A教学目标1 .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 .经历解

46、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A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A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A教学准备课件、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A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开动你的 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 盒里抓礼物。【学情预设】如果学生抓出2块糖,教师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3块糖。(根据学生 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盒子里原

47、来有多少块糖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 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2块、3块和5块各表示什 么意义。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块糖,就要把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两部分合起来。教师将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放到一起,并将糖发给积极发言的学生。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 问题【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为探究新知打好基础。二、自主探究,寻找解题策略1.理解题意。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情境图一部分。师:领走了 7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哨子?【学情预

48、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桌子上的哨子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 个:如果桌子上的哨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个、9个、10个(教师追 问:哨子的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7个?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7个,至少是7个。)【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图中原来的口哨的个数, 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完整的情境图.课件出示一5原来有多少个宓?* . *«« * * «* « 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情预设】领走了 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49、?(板书)2 .分析和解答。师: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 织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 7-5=2(个)。预设2:画图数出原来一共有12个哨子。领走的:O O O O O O O剩下的:O O O O O预设3:用小棒摆一摆,数出原来一共有12个哨子。预设 4: 7+5=12 (个)。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认为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呢?【学情预设】学生会说:75二2(个)一定是错的,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例如:哨子 不可能少于7个,2个一定是不对的。教师选择让摆小棒、画圆的同学依次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 生的表达把图画到黑板上)师:哪些同学是列算式“7+5=12(个些计算的?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7、5、 12分别表示什么?(板书算式)【学情预设】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领走的哨子和剩下的哨子两部分合起来, 所以用加法计算。7表示领走的7个,5表示还剩下的5个,12表示原来共有1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设计意图】这是一类生活问题,学生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 自己去想和说,并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3 .回顾与反思。师:请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