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课程方案计算说明书secret7_第1页
给水厂课程方案计算说明书secret7_第2页
给水厂课程方案计算说明书secret7_第3页
给水厂课程方案计算说明书secret7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 1 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设计水质水量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 最高 /(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 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色度40152pH值7.87.23DO溶解氧11.26.384BOD52.51.15COD4.22.46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级标准2 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 -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 -,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 -,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2、 地质资料8 kg/cm 2,深 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 2 ,深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 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 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 200L/d工厂 A<万立方 M/d) 0.4工厂 B<万立方 M/d) 0.7工厂 C<万立方 M/d) 0.9工厂 D<万立方 M/d) 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 × (200 ×6.1 × (1+1.95+0.9

3、>/1000+0.4+0.7+0.9+1.4 =86400 立方 M/d、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 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 、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

4、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 、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 mg/L ,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 ,出水浊度约为 10-20 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2.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3.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1) 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

5、水库水处理。2) 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 100mg/L ,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4.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 以下。本设计采用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混凝剂原水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滤池第 2 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消毒剂药剂溶解池2.1 、加药间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清水池二级泵房市政管网出地面 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

6、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 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混凝剂选用 :碱式氯化铝 Al n(OH> mCL 3n-m 简写 PAC. 碱式氯化铝在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研制应用,因效果显著,发展较快,目前应用较普遍,具用使胶粒吸附电性中和和吸附架桥的作用。本设计水厂混凝剂最大投药量为30mg/l 。其特点为:1)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除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

7、好,原水高浊度时尤为显著。2)温度适应性高:PH 值适用范围宽<可在 PH=5 9 的范围内,而不投加碱剂)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5)无机高分子化合物。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2>.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 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耐酸泵型号25FYS-20 选用 2 台,一备一用.加氯间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水和氯应充分

8、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 30min 。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 ,一般高于地面1.5m 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

9、风设备。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2.2、混合设备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混合是取得良好絮凝效果的重要前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药剂的品种、浓度、原水温度、水中颗粒的性质、大小等。混合设备的基本要求是药剂与水的混合快速均匀。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混合的方式主要有管式混合、水力混合、水泵混合以及机械混

10、合等。由于水力混合难以适应水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且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混合耗能大,维护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 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2.3、絮凝池絮凝过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而形成更大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目前国内使用较

11、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折板絮凝、栅条 <网格)絮凝、和穿孔旋流絮凝。表 2-1 絮凝池的类型及特点表类 型特点适用条件隔板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3絮凝池工方便;水 量大于 30000m/d往复式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转折处钒花易破碎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3水 量大于 30000m/d回转式构造简单,管理方便;的水厂;水量变动小缺点:出水流量不宜分配均匀,出者;改建和扩建旧池口处宜积泥时更适用优点: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旋流式絮凝池缺点:池子较深,地下水位高处施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工较

12、难,絮凝效果较差优点: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短,折板式絮凝池容积较小;流量变化较小的中小缺点:构造较隔板絮凝池复杂,造型水厂价高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网格絮凝池絮凝时间短;缺点:末端池底易积泥根据以上各种絮凝池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2.4 、沉淀池常见各种形式沉淀池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见如下的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 2-2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优点: 1 、可就地取材,造价低;1、一般用于大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中型净水3、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厂;定;2、原水含砂量大平流式4、带有机械排泥设

13、备时,排泥效果时作预沉池好缺点: 1、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排泥较困难2、机械排泥设备,维护复杂;3、占地面积较大竖流式优点: 1 、排泥较方便1、一般用于小型2、一般与絮凝池合建,不需建絮凝净水厂;池;2、常用于地下水3、占地面积较小位较低时缺点: 1、上升流速受颗粒下沉速度所限,出水流量小,一般沉淀效果较差;2、施工较平流式困难优点:1 、沉淀效果好;1、一般用于大辐流式2 、有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效果中型净水好;厂;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缺点: 1 、基建投资及费用大;2、在高浊度水地2、刮泥机维护管理复杂,金属耗量区作预沉淀大;池3、施工较平流式困难优点: 1、沉淀效果高; 2、池体小

14、,占地少1、宜用于大中型厂斜管 <缺点: 1 、斜管 <板)耗用材料多,且价格较2、宜用于旧沉淀板)式高;池的扩建、改2、排泥较困难建和挖槽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设计 采用斜管沉淀池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2.5、滤池表 2-3各种形式滤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优点: 1 、含污能力大;只有三层滤料、2、可采用较大的流速;双层滤料适用大3、

15、能节约反冲洗用水,降速过滤水中型水厂多层滤料滤池质较好;缺点: 1、滤料不易获得且昂贵管理麻烦2 、滤料易流逝且冲洗困难易积泥球,需采用助冲设备;普通快滤优点: 1 、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池2、采用的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3、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优点:下向流、砂滤料得双阀式滤池,优缺点与普通快滤池基本相同且减少了2 只阀双阀滤池门,相应得降低了造价和检修工作量缺点:必须增加形成虹吸得抽气设备。优点: 1、较好地消除了滤料表层、内层泥球,具有截污能力强,滤池过滤周期长,V 型滤池反冲洗水量小特点。可节省反冲洗水量4060%,降低水厂自用

16、水量,降低生产运行成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本。2 、不易产生滤料流失现象,滤层仅为微膨胀,提高了滤料使用寿命,减少了滤池补砂、换砂费用。3、采用粗粒、均质单层石英砂滤料,保证滤池冲洗效果和充分利用滤料排污容量,使滤后水水质好。根据设计资料,综合比较选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V 型滤池。2.6 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其方法分化学法与物理法两大类,前者系水中投家药剂,如氯、臭氧、重金属、其他氧化剂等;后者在水中不加药剂,而进行加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经比较,采用液氯消毒 。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

17、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原水水质较好时,一般为滤后消毒,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病原第 3 章水厂平面布置3.1 、布置说明水厂占地面积 24000m2,因地制宜并考虑到远期发展,工艺采用水厂现行布置,流程力求简短,适当增加绿地,使水厂里面丰满。当各构筑物和建筑物的个数和面积确定之后,根据工艺流程和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地质和地形条件,进行平面布置,布置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布置紧凑,以减少水厂占地面

18、积和连接管渠的长度,并便于操作管理。但各构筑物之间应留处必要的施工和检修间距和管道地位;<2)充分利用地形,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减少填、挖土方量和施工费用;<3)各构筑物之间连接管应简单、短捷,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此外,有时也需要设置必要的超越管道,以便某一构筑物停产检修时,为保证必须供应的水量采取应急措施;<4)建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5)有条件时最好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尽量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区通行和逗留,以确保生产安全;<6)对分期建造的工程,既要考虑近期的完整性,又要考虑远期工程建成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还应该考虑分期施工方便。个人

19、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3.2 、生产管线设计水厂工艺流程中的主要管线有生产管线、超越管线、加药管线、<ABS 塑料管)、加氯管线、自用水管线、排水管线;具体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第 4 章 给水处理厂工艺计算4.1 加药间设计计算设计参数33/h。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碱式氯已知计算水量 Q=86400m/d=3600m化铝为混凝剂,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30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 次。4.1.2. 设计计算1 溶液池容积3,取 9m式中: a混凝剂 <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 <mg/L),本设计取 30mg/L。

20、Q设计处理的水量,3。3600m/hB溶液浓度 <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 15%;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 次,本设计取 2 次。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 个,每个容积为W 1<一备一用 ),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高度中包括超高0.3m,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满足要求。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DN60mm,按 1h 放满考虑。2 溶解池容积3),一般采用 <

21、0.2-0.3);本设计取 0.3式中:溶解池容积 <m溶解池也设置为2 池,单池尺寸:,高度中包括超高0.2m,底部沉渣高度0.2m,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 75mm,相应流速,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 d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3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20mm,相应流速为0.94m/s。4 溶解池搅拌设备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22、。5 计量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 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式中:溶液池容积<m3)耐酸泵型号25FYS-20 选用 2 台,一备一用.6 药剂仓库2考虑到远期发展,面积为 150m,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 , 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 10.0 m× 15.0m。4.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设计参数3设计总进水量为Q=86400m/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

23、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 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0m/s 。计算草图如图2-1 。图 4-1管式静态混合器计算草图设计计算1. 设计管径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本设计采用D=800mm;2. 混合单元数按下式计算,本设计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3. 混合时间T=4. 水头损失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0.5m, 符合设计要求。5. 校核 GT值,在 700-1000之间,符合设计要求,水力条件符合设计要求。4.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絮凝池设计n=2 组,每组设1 池,每池设

24、计流量为,絮凝时间T=20min 。设计计算1. 絮凝池有效容积考虑与斜管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平均水深取2.0m,池宽取B=15.0m。2. 絮凝池有效长度式中:H 平均水深 (m>。本设计取超高0.5m, H=2.0m;3. 隔板间距絮凝池起端流速取,末端流速取。首先根据起,末端流速和平均水深算出起末端廊道宽度,然后按流速递减原则,决定廊道分段数和各段廊道宽度。起端廊道宽度:末端廊道宽度:廊道宽度分成 4 段。各段廊道宽度和流速见表 2-1 。应注意,表中所求廊道内流速均按平均水深计算,故只是廊道真实流速的近似值,因为,廊道水深是递减的。表4-1廊道宽度和流速计算表廊道分段号1234各段

25、廊道宽度( m)0.500.600.801.25各段廊道流速( m/s)0.50.420.310.20各段廊道数8775各段廊道总净宽( m)4.004.205.606.25四段廊道宽度之和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取隔板厚度=0.20m,共 27 块隔板,则絮凝池总长度L 为:4. 水头损失计算式中: vi 第 i 段廊道内水流速度 <m/s);第 i 段廊道内转弯处水流速度<m/s);mi 第 i 段廊道内水流转弯次数;隔板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1800 转弯)=3;第 i 段廊道总长度(m>;- 第 i 段廊道过水断面水力半径 <m); 流速系数,随

26、水力半径Ri 和池底及池壁粗糙系数n 而定,通常按曼宁公式计算。=0.22 m,絮凝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及砖组合结构,外用水泥砂浆抹面,粗糙系数为n=0.013。其他段计算结果得:廊道转弯处的过水断面面积为廊道断面积的1.2-1.5 倍,本设计取1.4 倍,则第一段转弯处流速:m/s式中:第 i 段转弯处的流速 <m/s);单池处理水量 <m3/h);第 i 段转弯处断面间距,一般采用廊道的1.2-1.5 倍;池内水深 <m)。其他 3 段转弯处的流速为:各廊道长度为:各段转弯处的宽度分别为0.7m; 0.84m; 1.12m; 1.75m;第 1 段水头损失为:m个人资料整理仅

27、限学习使用5.GT值计算 (t=20时 ><60,符合设计要求;<在 104-10 5 范围之内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中间过渡段宽度为1.5m。4.4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斜管沉淀池是浅池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按照斜管中的水流方向,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斜管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节省占地等优点。本设计沉淀池采用异向斜管沉淀池,设计 2 组4.4.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为 Q=1800 m 3/h,斜管沉淀池与絮凝池合建,池宽为15m,表面负荷32斜管材料采用厚0.4mm,塑料板热压成成六角形蜂窝管,内切圆直径d=25mm,长 1000mm ,q=10

28、m / m ·h水平倾角=60 °,斜管沉淀池计算草图见图4-2.设计计算平面尺寸计算1. 沉淀池清水区面积式中 q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9.0-11.0,本设计取102. 沉淀池的长度及宽度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则沉淀尺寸为12× 15=180 m2 ,为配水均匀,进水区布置在15m长的一侧。在12m的长度中扣除无效长度0.5m,因此进出口面积( 考虑斜管结构系数1.03>式中: k 1斜管结构系数,取1.033 沉淀池总高度式中 h1保护高度 <m),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h2清水区高度 <m),一般采用1.0-1.5

29、m ,本设计取 1.2m;h斜管区高度 <m),斜管长度为1.0m,安装倾角0;60,则3h4配水区高度 <m),一般不小于1.0-1.5m ,本设计取1.5m;h5排泥槽高度 <m),本设计取0.8m。进出水系统1. 沉淀池进水设计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式中 v 孔口速度 <m/s),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本设计取0.2m/s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则孔口数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2. 沉淀池出水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

30、4cm,则孔口的个数式中 F 每个孔口的面积2.(m >,设沿池长方向布置8 条穿孔集水槽,中间为1 条集水渠,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为:L'=12/8=1.5m 。,每条集水槽长L=m, 每条集水量为:,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为:槽宽:=0.9=0.9 ×0.038=0.9 ×0.27=0.24m。起点槽中水深H 1=0.75b =0.75 ×0.2 4=0.18m,终点槽中水深H2=1.25b =1.25 ×0.2 4=0.30m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为了便于施工,槽中水深统一按H2=0.30m 计。集水方法

31、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淹没深度取0.05m,跌落高度取 0.07m,槽的超高取0.15m。则集水槽总高度:集水槽双侧开孔,孔径为DN=25mm,每侧孔数为50 个,孔间距为15cm8 条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渠,集水渠的流量按0.5m3/s ,假定集水渠起端的水流截面为正方形,则出水渠宽度为=0.9=m,为施工方便采用0.7m,起端水深0.57m,考虑到集水槽水流进入集水渠时应自由跌落高度取0.05m,即集水槽应高于集水渠起端水面0.05,同时考虑到集水槽顶相平,则集水渠总高度为:=0.05+0.7+0.57=1.32m出水的水头损失包括孔口损失和集水槽速度内损失。孔口损失:式中:进口阻力系数,本设计

32、取=2.集水槽内水深为0.3m ,槽内水力坡度按i=0.01 计,槽内水头损失为:出水总水头损失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穿孔管横向布置,沿与水流垂直方向共设8 根,双侧排泥至集泥渠。集泥渠长 12m,B × H=0.3m × 0.3m,孔眼采用等距布置,穿孔管长7.5m ,首末端集泥比为0.5 ,查得=0.72。取孔径=25mm ,孔口面积=0.00049m 2,取孔距=0.4m ,孔眼总面积为:m2孔眼总面积为:孔眼总面积为:m2穿孔管断面积为:=0.0123 m 2穿孔管直径为:=0.125m取直径为150mm ,孔眼向下,与中垂线成角,并排排列,采用

33、气动快开式排泥阀。4. 4.3 核算<1) 雷诺数 Re水力半径=mm=0.625cm当水温=20 时,水的运动粘度=0.01cm2 /s斜管内水流速速为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0.0034m/s=0.34cm/s斜管内水流速速为=0.0034m/s=0.34cm/s式中斜管安装倾角,一般采用600-750,本设计取600 ,<2 ) 弗劳德系数=1.89 ×10-4介于 0.001-0.0001 之间,满足设计要求。<3)斜管中的沉淀时间= =294s=4.9min ,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在 2 5min 之间)式中斜管长度 <m),本设计取1.0m

34、4.5V型滤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设计 2 组滤池,每组滤池设计水量Q=1800m3/d, 设计滤速 =10m/h,过滤周期48h滤层水头损失:冲洗前的滤层水头损失采用1.8m第一步 气冲冲洗强度=15L/(s. m 2>,气冲时间=2min第二步气、水同时反冲=15L/(s. m 2>,=4L/(s. m 2>,=4min第三步 水冲强度=5L/(s. m 2>,=4min冲洗时间 t=10min ;冲洗周期T=48h反冲横扫强度1.8L/(s. m 2> ,滤池采用单层加厚均质石英砂滤料,粒径0.96-1.35mm ,不均匀系数1.2-1.6。图 4-3 V型滤池

35、剖面示意图设计计算1. 平面尺寸计算1.1 滤池工作时间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24 t=24 0.167×=23.9h1.2 滤池总面积F=361.51m21.3 滤池的分格为了节省占地,选双格V 型滤池,池底板用混凝土,单格宽=3.5m, 单格长=14m,< 一般规定V 型滤池的长宽比为2 : 1 4 : 1,滤池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1m;滤池中央气,水分配槽将滤池宽度分成两半,每一半的宽度不宜超过4m)面积 49m2,共 4 座,每座面积98 m2,总面积392m2。1.4 校核强制滤速=13.3m/h,满足 v 17m/h的要求。1.5 滤池高度的确定H=0.8 0.1

36、 1.21.4 0.4 0.3 0.1=4.3m式中:气水室高度,0.70.9m,取 0.8m滤板厚度 m,取 0.1m滤料层厚度m,取 1.2m滤层上水深m,取 1.4m进水系统跌差m,取 0.4m进水总渠超高m,取 0.3m滤板承托层厚度m,取 0.1m1.6 水封井设计滤层采用单层均质滤料,粒径0.96 1.35mm ,不均匀系数为 1.2 1.6,均质滤料清洁滤料层的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180=180 ××=19.43 式中:水流通过滤料层的水头损失,;水的运动黏度, 2/s ,20时为 0.0101 2/s ;g重力加速度,981 2/s ;滤料孔隙率,取0.5;

37、与滤料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根据厂家提供数据,取为0.1 滤层厚度,120 v滤速, v=10m/h=0.28m/s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滤料颗粒球度系数,天然沙粒0.750.80,取0.8根据经验,滤速为8 12 m/s 时,清洁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一般为30 50,计算值比经验值低,取经验值的底限30 位清洁滤料层的过滤水头损失。正常过滤时,通过长柄滤头的水头损失0.22m,忽略其他水头损失,则每次反冲洗后刚开始过滤时的水头损失为=0.3+0.22=0.52m, 为保证正常过滤时池内液面高出滤料层,水封井出水堰顶高与滤料层相同,设水封井平面尺寸2×2m2。堰底板比滤池底板低 0.3m

38、,水封井出水堰总高为:=0.3+=0.3+0.8+0.1+1.2+0.1=2.5m因为每座滤池过滤水量:=vf=10 ×98=980m 3/h=0.27 m3/s所以水封井出水堰堰上水头由矩形堰的流量公式Q=计算得:=0.176m则反冲洗完毕,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滤池液面比滤料层高0.176+0.52=0.696m2 反冲洗管渠系统本设计采用长柄滤头配水配气系统, 冲洗水采用冲洗水泵供应, 为适应不同冲洗阶段对冲洗水量的要求,冲洗水泵采用两用一备的组合, 水泵宜于滤池合建, 且冲洗水泵的安装应符合泵房的有关设计规定。2.1 反冲洗用水流量的计算反冲洗用水流量按水洗强度最大时计算,单独水

39、洗时反洗强度最大为5L/( m 2. s>=f=5×98=490 L/s=0.49m3/s=1764 m 3/h参考相似资料水泵采用14sh-28 型水泵 , 其性能参数为:H=12.3 19.3m,Q=270 400l/s 。V 型滤池反冲洗时,表面扫洗同时进行,其流量:= f=0.0018 98=0×.18 m3/s2.2 反冲洗配水系统的断面计算配水干管进口流速应为1.5m/s 左右,配水干管的截面积=/=0.49/1.5=0.33m 2反冲洗配水干管采用钢管,DN700 ,流速1.27m/s,反冲洗水由反冲洗配水干管输送至气水分配渠,由气水分配渠底两侧的布水方

40、孔配水到滤池底部布水区,反冲洗水通过布水方孔的流速按反冲洗配水支管的流速取值,配水支管流速为1.0 1.5m/s,取=1.0m/s,则配水支管的截面积=/=0.49/1.0=0.49m 2,此为配水方孔总面积,沿渠长方向两侧各均匀布置20 个配水方孔,共计40 个,孔中心间距0.6m,每个孔口面积:=0.49/40=0.0123 m 2每个孔口尺寸取0.1 ×0.1m2。反冲洗水过孔流速v=0.49/2 × 20×0.1 × 0.1=1.225m/s满足要求。2.3 反冲洗用气量计算采用鼓风机直接充气,采用两组, 一用一备。反冲洗用气流量按气冲强度最大时

41、的空气流量计算,这是气冲强度为15L/( m 2. s>3=f=15 ×98=1470L/s=1.47m /s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2.4 配气系统的断面计算配气干管进口流速应为5m/s 左右,则配气干管的截面积= =0.294 m2反冲洗配气干管采用钢管,DN250, 流速9.87m/s,反冲洗用空气由反冲洗配气干管输送至气水分配渠,尤其水分配渠两侧的布气小孔配气到滤池底部布水区。布气小孔紧贴滤板下缘,间距与布水方孔相同共计40 个,反冲洗用空气通过布气小孔的流速按反冲洗配气支管的流速取值。反冲洗配气支管流速为10m/s 左右,配气支管的截面积=/=1.47/10=0.14

42、7m 20.15m2每个布气小孔面积:= /40=0.15/40=0.00375 m 2,孔口直径=0.07m,取 70mm。每孔配气量 := /40=1.47/40=0.0368m 3/s=132.48m3/h2.5 气水分配渠的断面设计对气水分配渠断面面积要求的最不利条件发生在气水同时反冲洗时,亦即气水同时反冲洗时要求气水分配渠断面面积最大。因此气水分配渠的断面设计按气水同时反冲洗的情况设计。气水同时反冲洗时反冲洗水的流量=f=4 ×98=392 L/s0.39m3/s气水同时反冲洗时反冲洗空气的流量= f=15 ×98=1470 L/s=1.47m 3/s气水分配渠的

43、气水流速均按相应的配水配气干管流速取值,则气水分配干渠的断面积:=/+/=0.39/1.5+1.47/5=0.26+0.2940.554m23. 滤池管渠的布置3.1 反冲洗管渠<1)气水分配渠气水分配渠起端宽取1.2m,高取1.5m,末端宽取1.2m ,高取1.0m,则起端截面积为1.8m2,末端截面积 1.2m2,两侧沿程各布置20 个配水小孔和20 个配气小孔,孔间距0.6m ,共40 个配水小孔和40 个配气小孔,气水分配渠末端所需最小截面积为0.554/40=0.014末端截面积1.2 m2,满足要求。<2)排水集水槽排水集水槽顶端高出滤料层顶面0.5m,则排水集水槽起端

44、槽高=+0.5-1.5=0.8+0.1+1.2+0.1+0.5-1.5=1.2m,式中, H 1, H2, H 3 同前, 1.5 为气水分配渠起端高度。排水集水槽末端槽高= + + + +0.5-1.0=0.8+0.1+1.2+0.1+0.5-1.0=1.7m, 其中 1.0 为气水分配渠末端高度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坡底i= 0.02,符合设计要求。<3)排水集水槽排水能力校核由矩形断面暗沟<非满流,n=0.013 )计算公式校核集水槽排水能力。设集水槽超高0.3m,则槽内水位高=1.2-0.3=0.9m ,槽宽=1.0m ,湿周X=b+2h=1.0 +2×0.9=2.8m水流断面=1.0 ×0.9=0.9m2水力半径R=/X=0.9/2.8=0.32m水流速度v=6.80m/s过流能力=v=0.90 ×6.80=6.12 m 3/s实际过水量=+=0.49+0.18=0.67m 3/s 6.12 m3/s,符合设计要求。3.2. 排水渠和进水管渠<1)排水渠内水深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