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学习教案_第1页
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学习教案_第2页
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学习教案_第3页
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学习教案_第4页
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汉魏六朝汉魏六朝(LiCho)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第一页,共36页。隶书(lsh)大盛的汉代书法书体(sh t)演变的魏晋书法风格迥异(jin y)的南北朝书法壹贰叁第1页/共35页第二页,共36页。汉魏六朝汉魏六朝(LiCho)的文字类型的文字类型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d do)顶峰,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隶书(lsh)草书草书楷书楷书行书行书始于汉初,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

2、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并沿用至今,又称“真书”。它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其字形方正严谨、笔画平直稳重,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出现于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字体。它书写流畅、手法灵活,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发挥,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第2页/共35页第三页,共36页。隶书(lsh)大盛的汉代书法第3页/共35页第四页,共36页。因此,两汉书法承上启下,继往开来(j wng ki li),是书法史上由不断变革到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 汉朝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汉承秦制,初用篆书(zhuns

3、h)。后篆书(zhunsh)逐渐衰落,隶书蓬勃发展,至东汉进入鼎盛时期。石刻和简帛是其主要载体。此外,章草(早期草书(cosh)),在汉代发展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行书也开始萌芽。第4页/共35页第五页,共36页。汉朝石刻(shk) 上谷府卿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k sh)(k sh) 汉汉 篆书石刻篆书石刻第5页/共35页第六页,共36页。 汉朝石刻(shk)5摩崖石刻(刻在山崖上的文字)的“神品”石门(sh mn)颂(东汉)第6页/共35页第七页,共36页。 汉朝石刻(shk)5蔡邕的熹平石经 官方制作、端美雄健(xingjin)、雍容典雅第7页/共35页第八页,共36页。 汉朝碑

4、刻(bik)“后汉以来,碑碣云起”,这是汉隶成熟的标志。至东汉隶书形体娴熟,流派纷呈,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刘勰文心雕龙刘勰文心雕龙碑碑第8页/共35页第九页,共36页。 汉朝碑刻(bik)5“至于(zhy)隶法,体气益多”“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礼器(l q)碑碑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碑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第9页/共35页第十页,共36页。 汉朝碑刻(bik)5封龙山 方正(fngzhng)古健、粗犷俊朗第10页/共35页第十一页,共36页。 汉朝汉简(hn jin)5 古代简牍

5、是由竹木加以牛筋等串编而成,用墨笔书写字体篆隶兼具,率直淳朴,与秦简笔法无波挑不同(b tn),汉简增加了波磔俯仰第11页/共35页第十二页,共36页。 汉朝汉简(hn jin)5居延汉简隶书章草圆笔运行(ynxng),蚕头雁尾,悬针垂露等特色明显是汉代墨迹的代表作品第12页/共35页第十三页,共36页。 汉朝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李白李白草书歌行草书歌行第13页/共35页第十四页,共36页。 汉朝章草(z

6、hngco)5张芝八月帖崔瑗第14页/共35页第十五页,共36页。书体演变(ynbin)的魏晋书法第15页/共35页第十六页,共36页。 魏晋魏晋(公元220年公元420年),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chng shng q xi)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楷书、行书、草书在此期间定型,它们的美化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巨大变革。因此,魏晋是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稳定(wndng)而求新的伟大时期。第16页/共35页第十七页,共36页。 魏晋5第17页/共35页第十八页,共36页。 魏晋这一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 钟繇钟繇 王羲之王羲之他们

7、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并尊王羲之为“书圣”。第18页/共35页第十九页,共36页。 魏晋5钟繇(151年 - 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曹魏著名(zhmng)书法家、政治家。工书法,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他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第19页/共35页第二十页,共36页。 魏晋5宣示(xunsh)表

8、第20页/共35页第二十一页,共36页。宣示表碑刻版 小楷法帖(f ti) 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第21页/共35页第二十二页,共36页。 魏晋5贺捷表宣和书谱说:“楷法(ki f)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还示表小楷(xioki)中的精品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第22页/共35页第二十三页,共36页。 魏晋5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

9、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pngh)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第23页/共35页第二十四页,共36页。 魏晋5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xngsh) 行云流水 潇洒飘逸第24页/共35页第二十五页,共36页。第25页/共35页第二十六页,共36页。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chngji)在于改变了汉魏的质朴书风。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到一种注重技巧,讲究意趣的境界。这也标志着书法家不仅能发现书法美,还能表现书法美。第26页/共35页第二十七页,共36页。风格迥异(jin y)的南北朝书法第27页/共

10、35页第二十八页,共36页。 南北朝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书法(shf)普遍流行的时期。北朝书法(shf)以碑刻为主,南朝书法(shf)以尺牍为典型。由于政治原因形成了“北雄南秀”的风格。因此,南北朝是继承前代优良传统,并为后世鼎盛局面创造(chungzo)了必要条件的时期。第28页/共35页第二十九页,共36页。 南北朝5龙门石窟魏碑(wibi)书法第29页/共35页第三十页,共36页。 魏晋南北朝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凡魏

11、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康有为康有为第30页/共35页第三十一页,共36页。 南北朝5北魏(BiWi)郑文公碑肃穆(sm)庄重 器宇轩昂第31页/共35页第三十二页,共36页。 南朝书法,继承东晋风气,行书是书写时的主要字体。此外南朝的书法家大多是上层(shngcng)贵族 ,而北朝多为无名人物。王琰帖王僧虔 南北书风的差异:南朝风流妍妙,北朝质朴厚重;南朝温婉妩媚,北朝豪健雄放。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朝的晚期(wnq),南北之间的书风差异随着社会的逐渐融合,也逐渐开始弥合,这一趋势至隋代演为主流,从而使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32页/共35页第三十三页,共36页。 小结(xioji)汉小篆、隶书、章草(zhngco)、楷书、行书魏晋南北朝钟繇、王羲之北朝(BiCho) 雄健南朝 柔美第33页/共35页第三十四页,共36页。谢谢(xi xie)观看第34页/共35页第三十五页,共36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出现于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