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感冒(参葳葱荆银加新)Ø 定义: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胃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Ø 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Ø 元代丹溪心法.伤风强调伤风部位属肺,根据辨证分别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Ø 病因病机:1、外感风邪疫毒2、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Ø 病位:在肺卫,主要在卫表Ø 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2、辨兼挟症3、辨一般感冒、虚人感冒、时行感冒Ø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Ø 分证论治: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
2、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A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B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 汤化裁(二) 咳嗽(三止杏菊黛沙金)Ø 定义: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Ø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首次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Ø 病因病机:1、外邪袭肺2、内邪干肺(肺脏虚弱、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肾脏亏虚)Ø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Ø 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2、分清寒热虚实Ø 治疗原则:宣肺散邪,攻补
3、兼施Ø 分证论治:外感咳嗽A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B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C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A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B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C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D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三) 哮病(射定二盖都君犀)Ø 定义: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Ø 元.朱丹溪首创“哮鸣”病名。Ø
4、 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失调4、体虚病后Ø 病位:主要在肺系,关系到脾肾Ø 辨证要点:1、辨已发未发2、辨证候虚实3、辨痰性质Ø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Ø 分证论治:发作期A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B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C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 汤合三子养亲汤D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 缓解期A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B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C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四) 喘证(二三桑麻青脾肾,补虚玉屏五真葶)Ø 定义: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5、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Ø 喘证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失调4、久病劳欲Ø 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Ø 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3、辨病位Ø 治疗原则:Ø 分证论治:实喘A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B表寒里热宣肺泻热麻杏石甘汤C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D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E肝气乘脾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F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虚喘A肺气虚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B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C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
6、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五) 肺痈(金苇银桔沙杏仁)Ø 定义:指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Ø 金贵要略首先提出肺痈病名Ø 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2、痰热内盛Ø 病位:在肺Ø 辨证要点:1、辨病程阶2、辨证候顺逆Ø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Ø 分证论治: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六) 肺痨(保真固金月华造)Ø 定义:指由于体质虚弱,气
7、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Ø 三因极病证方论开始以“痨瘵”定名,沿用至晚清,现今一般通称肺痨Ø 病因病机:1、痨虫传染2、正气虚弱Ø 病位:在肺,与五脏都有关Ø 辨证要点:1、辨病理属性2、辨病情轻重3、辨证候顺逆Ø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Ø 分证论治: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加减 阴虚火旺补益脾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加减 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养精血补天大造丸(七) 肺胀(二三青婢涂丹丸,补肺参蛤真五苓)Ø 定义:有多种慢性肺系
8、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瘀阻络,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Ø 肺胀病名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久病肺虚2、感受外邪Ø 病位: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Ø 辨证要点:1、辨标本虚实2、辨脏腑阴阳 Ø 治疗原则:感邪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Ø 分证论治:外寒里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 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
9、牛黄丸或至宝丹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虚汤合参蛤散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八) 痰饮(小茯逐椒枳十葶,香旋沙白青脾肾) Ø 定义: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Ø 金匮要略首创痰饮之名Ø 病因病机:1、寒湿浸渍,积而成饮2、饮食不节,伤及脾阳3、劳欲久病,脾肾阳虚Ø 病位:肺脾肾Ø 辨证要点:辨痰饮停积的部位2、辨寒热3、辨虚实 Ø 治疗原则:温阳化饮Ø 分证论治:痰饮A饮停于胃和中蜀饮小半夏加茯苓汤 B饮邪化热清热逐饮甘遂半夏汤 C饮留于肠攻逐水饮己椒苈黄丸 悬
10、饮A邪犯胸肺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柴枳半夏汤 B饮停胸胁攻逐水饮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C气滞络痹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D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 支饮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溢饮解表化饮小青龙汤(九) 心悸(安归一导银桃桂)Ø 定义: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Ø 宋代济生方率先提出怔忡病名 Ø 病因病机:1、体质虚弱2、饮食劳倦3、情志所伤4、感受外邪5、药物中毒Ø 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肾肺肝有关Ø 辨证要点:1、分清虚实2、详辨脉象变化3、结合
11、辨病辩证4、辨明惊悸怔忡Ø 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Ø 分证论治: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血瘀气滞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痰浊阻滞理气化痰,宁心安神导痰汤 邪毒犯心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十) 心痛(血 人生左右饮)Ø 定义: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Ø 心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寒
12、邪内侵2、饮食不节3、情志内伤4、肝肾亏虚Ø 病位: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疼痛性质2、辨气、血、阴、阳虚3、辨气滞、血瘀、痰阻、寒凝4、辨真心痛舌苔脉象5、辨真心痛病情顺逆 Ø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Ø 分证论治: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痰浊中阻通阳泻浊,豁痰开结 蒌薤白半夏汤 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营养汤 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心肾阳虚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饮(十一) 不寐(归胶砂安胆龙)Ø 定
13、义:即所谓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证。 Ø 不寐首见难经Ø 病因病机: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3、心虚胆怯,心神不安4、痰热、痰火,扰动心神Ø 病位:主要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辨虚实Ø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Ø 分证论治: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随证选用 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温胆汤加黄连、瓜蒌主之 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十二) 汗证(桂玉芪竹归六
14、参茵)Ø 定义: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Ø 首见于内经 Ø 病因病机:1、营卫不和2、肺气亏虚3、阳气虚衰4、虚火扰津5、心血不足6、热邪郁蒸Ø 病位:在卫表肌腠,与肺心肾密切相关Ø 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 Ø 治疗原则: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Ø 分证论治:自汗A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B肺气虚衰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味 C心肾亏虚益气温阳保元汤或芪附汤加味 D热郁于内清泻里热竹叶石膏汤 盗汗A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 B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脱汗益气回阳
15、固脱参附汤加味 战汗扶正祛邪 黄汗清热利湿茵陈五苓散(十三) 血证(桑菊栀清玉归,清茜柏泻十龙归,桑杏黛白固金宜,黄土 柏蓟无归,清营茜根归脾行)Ø 定义:凡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之外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2、酒食不节3、情志过极4、劳倦过度4、病后诱发Ø 病位: Ø 辨证要点:1、辨病证之不同2、辨病位之不同3、辨证候之虚实 Ø 治疗原则:1、治火2、治气3、治血 Ø 分证论治:鼻 A热邪犯肺清肺泻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B肝
16、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栀子清肝汤加减 C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D气血亏虚益气摄血归脾汤 齿 A胃火内炽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 B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A燥热犯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B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黛蛤散合泻白散 C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汤 吐血A胃中积热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B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C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 便血A肠道湿热清热化湿,凉血止血地 散 B脾胃虚寒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黄土汤 尿血A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B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C脾不统血
17、补脾益气生血归脾汤 D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紫斑A热盛迫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营汤 B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C气不摄血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十四) 痴呆(七归洗心窍黄连)Ø 定义: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Ø 唐.孙思邈华佗神医密传首载痴呆病名Ø 病因病机:1、脑髓空虚2、气血亏虚3、痰浊蒙窍4、瘀阻脑络5、心肝火旺Ø 病位:在脑,以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尤以与肾虚关系密切 Ø 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脏腑Ø
18、治疗原则:补虚益损,解郁散结Ø 分证论治: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气虚亏虚益气养血,安神宁志归脾汤 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 瘀血内阻活血化瘀,通络开窍通窍活血汤 心肝火旺清热泻火,安神定志黄连解毒汤(十五) 厥证(五四通独导保丹)Ø 定义:由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Ø 厥证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七情内伤2、瘀血阻滞 3、痰邪内伏4、亡血失津5、饮食劳倦6、外邪侵袭7、剧烈疼痛Ø 病位:实证与肝关系最为密切,虚证与脾肺关系最为密切 Ø 辨证要点:1、辨
19、病因2、辨虚实Ø 治疗原则:醒脑回厥Ø 分证论治:气厥A实证理气开郁五磨饮子加减 B虚证益气回阳四味回阳饮加减 血厥A实证理气活血通瘀煎加减 B虚证益气养血独参汤灌服(急)继用人参养营汤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 食厥消食和中先用盐汤探吐,以祛食积,继以神术散合保和丸治疗 暑厥开窍醒神,清暑益气昏厥时用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以凉开水调服,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 (十六) 痫病(黄定五二六龙煎)Ø 定义:又名癫痫或羊癫疯,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样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的一类病证。
20、216; 痫病源于内经而称“胎病”Ø 病因病机:1、情志失调2、禀赋不足3、饮食不节4、脑络瘀阻Ø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脏腑关系密切 Ø 辨证要点:1、辨病情之轻重2、辨证候之虚实Ø 治疗原则:开窍醒神(发作期)祛邪补虚(恢复期)Ø 分证论治:发作期A阳痫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B阴痫温阳除痰,顺气定痫五生饮合二陈汤 休止期A脾虚痰盛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B肝火痰热清肝泻火,化痰宁心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C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大补元煎(十七) 癫狂(顺四养心铁二狂)Ø 定义:癫与狂都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皆因痰迷神窍
21、,神机逆乱而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宣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前者为癫,后者为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故常并称癫狂。Ø 癫狂病名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阴阳失调2、情志抑郁3、痰气上扰4、气血凝滞Ø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Ø 辨证要点:1、辨阴阳2、辨狂病应区别痰火、阴虚的主次先后Ø 治疗原则:解郁化痰,宁心安神,补气养血Ø 分证论治:癫病A痰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加木香、郁金、石菖蒲等 B气虚痰结益气健脾,涤痰宣窍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
22、减 C心脾两虚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养心汤加减 狂病A痰火扰心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B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加减送服定志丸 C气血凝滞 癫狂梦醒汤加减,送服大黄 虫丸(十八) 胃痛(香柴泻金丹,笑化一芍建)Ø 定义: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又称胃脘痛Ø 内经厥心痛与本病有密切关系Ø 病因病机:1、外邪犯胃2、饮食不节 3、情志不畅4、脾胃虚弱Ø 病位:与胃肝脾关系最为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寒热2、辨虚实3、辨气血Ø 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Ø 分证论治:胃气壅滞理气和胃止痛香苏散化裁 肝胃气滞疏
23、肝和胃,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胃中蕴热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肝胃郁热清肝泻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加减 瘀血阻滞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不足 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脾胃虚寒温中建脾黄芪建中汤加减(二十)痞满 (保泻平二越四升)Ø 定义: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称为否、痞、满、痞满、痞塞Ø 病因病机:1、表邪入里2、饮食中阻 3、痰气壅塞4、情志失调5、脾胃虚弱Ø 病位:在胃脘,但与肝脾密切相关Ø 辨证要点:1、辨寒热2、辨虚实Ø 治疗原则:苦辛通降,理气消痞
24、Ø 分证论治:邪热内陷泻热消痞,和胃开结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除痞保和丸 痰湿内阻除湿化痰,理气宽中平胃散和二陈汤 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消痞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 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十九) 呕吐(保正小桂苓麦理)Ø 定义: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Ø 内经对呕吐的病因论述颇详Ø 病因病机:1、外邪犯胃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4、脾胃虚弱Ø 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Ø 辨证要点:1、辨虚与实2、辨呕吐物3、辨可吐与止呕4、辨可下与禁下Ø 治疗原则:和胃降
25、逆Ø 分证论治:实证A外邪犯胃解表疏邪,和胃降逆藿香正气散 B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C痰饮内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D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A脾胃虚寒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B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二十) 呃逆(益胃理中旋竹丁)Ø 定义: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饮食不当2、情志不和 3、正气亏虚Ø 病位:在膈,与胃脾肝肺肾有关Ø 辨证要点:1、辨虚实寒热2、辨病情轻重Ø
26、 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平呃Ø 分证论治:胃寒气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气滞痰阻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旋覆代赭汤 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丸加丁香、白豆蔻等 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二十一) 膈(启汁通幽运脾胃)Ø 定义: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梗 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Ø 膈始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七情内伤2、饮食所伤 3、肾阴亏虚Ø 病位:在于食道,属胃气所主,所以病变脏腑关键在胃,又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Ø 辨证要点:1
27、、辨明虚实2、分别标本Ø 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Ø 分证论治: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津亏热燥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加味 瘀血内结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温脾)右归丸(温肾)(二十二) 腹痛(良天承建保少疏)Ø 定义: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外感时邪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4、阳气素虚Ø 病位:在腹(脐胁小/少腹)与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有关Ø 辨证要点:1、辨腹痛
28、性质2、辨腹痛部位Ø 治疗原则:以“通”字立法Ø 分证论治: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中脏虚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饮食停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气机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滞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二十三) 泄泻(正葛薷痛保参神)Ø 定义: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4、脾胃虚弱5、肾阳虚衰Ø 病位:在脾胃与大肠,与脾肝肾有关Ø 辨证
29、要点:1、辨暴泻与久泻2、辨虚实3、辨寒热4、辨证候特征Ø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Ø 分证论治:寒湿泄泻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 湿热泄泻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暑湿泄泻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 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 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衰温阳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二十四) 痢疾(芍翁胃驻用桃真,连理中梅膈行) Ø 定义:由于气血邪毒凝滞于肠腑脂膜,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Ø 痢疾病名首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Ø 病因病机:1、外感时疫邪毒2、内伤饮食Ø 病位:在肠,与胃关系密
30、切Ø 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3、辨邪正盛衰Ø 治疗原则:以通为法(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者重用血药,白者重用气药) 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等Ø 分证论治: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寒湿痢温化寒湿、调和气血胃苓汤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A发作期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B缓解期脾气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 脾阳虚衰温阳祛寒,益气健脾附子理中汤 寒热错杂温中补虚,清热燥湿乌梅丸 瘀血内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二十五) 便秘(六麻黄芪润肠川)&
31、#216; 定义: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肠胃积热2、气机郁滞 3、阴亏血少4、阴寒凝滞Ø 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肺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Ø 治疗原则:以通下为原则Ø 分证论治:实秘A肠胃积热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B气机郁滞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 虚秘A气虚便秘补气健脾,润肠通便黄芪汤 B血虚便秘养血润肠,滋阴通便润肠丸加减 C阳虚便秘温阳通便济川煎(二十六) 胁痛(疏旋龙胆一贯煎) &
32、#216; 定义:指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肝气郁结(情志不遂)2、瘀血阻络(跌打损伤)3、肝经湿热(外感湿热)4、胆腑郁热(饮食所伤)5、肝阴不足(劳欲久病)Ø 病位:以肝胆为主,与脾胃肾有关Ø 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辨在气在血3、辨在脏在腑4、辨属虚属实Ø 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Ø 分证论治: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汤瘀血阻络祛瘀通络旋覆花汤加味肝经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胆腑郁热清热利胆清胆汤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二十七) 黄疸(茵五犀术鳖甲建)
33、216; 定义: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时邪疫毒,熏蒸肝胆2、酒食伤脾,化生湿热3、积聚内阻,胆汁失泄4、化源不充,血不荣色Ø 病位:在脾胃肝胆,亦可充斥三焦,内蒙心窍Ø 辨证要点:1、辨阳黄、阴黄、急黄、虚黄2、辨阳黄之湿热轻重3、辨阴黄之寒湿与血瘀Ø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退黄,通二便Ø 分证论治:阳黄A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泻下茵陈蒿汤B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阴黄A寒湿阻遏温化寒湿,健脾退黄茵陈术附
34、汤B血瘀肝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鳖甲煎丸 虚黄补气养血,健脾柔肝小建中汤(二十八) 积聚(木遥六金笑膈化)Ø 定义:指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包块,或胀或痛引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2、饮食所伤,酿生痰浊3、邪毒稽留,胶结阻滞4、它病转归,日久成积Ø 病位:在肝脾,与肠胃有关Ø 辨证要点:1、明辨积聚之异2、祥查积块部位3、辨积证初、中、末三期Ø 治疗原则:初期重在攻邪,中期宜攻补兼施,末期则重在培补元气Ø 分证论治:聚证A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
35、聚逍遥散(缓解时)木香顺气丸(发作时)B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通腑六磨汤积证A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B瘀血内结祛瘀软坚、调理脾胃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C正虚瘀结大补元气,化瘀散结八珍汤合化积丸(二十九) 鼓胀(木君调附济生,泻心醒神苏合丹)Ø 定义:系因肺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2、情志不遂3、酒食不节4、血吸虫感染Ø 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Ø 辨证要点:1、辨
36、标实2、辨本虚Ø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攻补兼施Ø 分证论治:鼓胀早期理气和血,行湿散满木香顺气散 鼓胀中期扶正行气,化瘀利水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 鼓胀晚期A正虚邪恋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 B鼓胀出血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泻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慢慢吞服 C鼓胀神昏醒神开窍至宝丹(三十) 头痛(芎芷和顺物胜天,补元半天通窍头)Ø 定义: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2、内伤不足Ø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
37、关系最为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2、辨头痛所属部位3、辨疼痛性质Ø 治疗原则:祛风散邪(外感头痛)太阳:羌活、蔓荆子、葛根(头后部,下连于颈)阳明:葛根、白芷(前额及眉棱)少阳:柴胡、川芎(头两侧,连及耳部)厥阴:吴茱萸、藁本(巅顶,或连于目系)少阴头痛连齿:细辛太阴头痛多感晕沉,腹泻自汗:苍术Ø 分证论治:外感头痛A风寒头痛疏散风寒川芎茶调散(厥阴经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 B 风热头痛祛风清热芎芷石膏汤加减C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A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B气虚头痛益气升清顺气和中汤C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D血
38、虚头痛滋阴养血加味四物汤 E痰浊头痛燥湿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F瘀血头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窍活血汤(三十一) 眩晕(左钩半天归窍)Ø 定义: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肝肾阴虚2、风阳上扰3、气血亏虚4、痰浊中阻5、瘀血阻窍Ø 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脏腑2、辨虚实3、辨标本Ø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Ø 分证论治: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养阴填精左归丸 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痰浊中阻燥湿祛痰,
39、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阻窍祛瘀生新,通窍活络通窍活血汤(三十二) 中风(天络星蒌还熄风,天丹灵宝涤香丸 ,参附还五解语丹)Ø 定义: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涡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涡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Ø 首见于金匮要略Ø 病因病机: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2、情志过极,化火生风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Ø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中经络和中脏腑2、辨分期3、辨病势顺逆4、辨闭证与脱证Ø 治疗原则:Ø 分证论治:中
40、经络A肝阳暴亢平肝熄风潜阳天麻钩藤饮B风痰阻络化痰熄风通络化痰通络汤C痰热腑实通腑泻热化痰星蒌承气汤中脏腑闭证风火闭窍清热熄风,醒神开窍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痰火闭窍清热涤痰,醒神开窍羚羊钩藤汤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痰湿蒙窍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涤痰汤合苏和香丸鼻饲脱证元气衰败益气回阳,扶正固脱参附汤后遗症A半身不遂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B言语不利祛风化痰,宣窍通络解语丹(三十三) 郁病(柴丹府半天归滋甘)Ø 定义:凡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至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Ø 首见于明。虞抟医学正传
41、Ø 病因病机:1、愤懑恼怒,肝气郁结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4、脏气易郁,为郁内因Ø 病位: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明所郁脏腑2、辨别证候虚实Ø 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怡情易性Ø 分证论治: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血行郁滞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心神惑乱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三十四) 瘿气(丹栀消瘰
42、龙王生)Ø 定义:指由于素体阴虚,肝郁化火,气滞痰结所致,以汗多心悸,易饥消瘦,手指震颤,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颈前肿大为特征的病证。Ø 首见于庄子Ø 病因病机:1、体质因素2、情志失调Ø 病位:在颈前,与肝肾心胃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实火虚火2、辨气虚所在3、辨痰结瘀血4、辨病情轻重Ø 治疗原则:养阴清热,解郁化痰Ø 分证论治:痰气热结解郁化痰,清热散结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 肝火旺盛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心肝阴虚益阴养血,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加减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味(三十五) 痉证(羌钩八虎定窍营)Ø
43、定义:指经脉失养或热甚风动所引起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邪壅经脉2、热甚风动3、阴虚血少4、瘀血内阻Ø 病位:Ø 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2、辨虚实Ø 治疗原则:止痉Ø 分证论治:邪壅经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羌活胜湿汤寒邪较甚,病属刚痉者,用葛根汤解肌发汗风邪偏盛,病属柔痉者,用瓜络桂枝汤和营养津湿热入络而身热,筋脉拘急者,用三仁汤加味肝经热盛清肝泻火,熄风潜阳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清胃泄热,熄风止痉白虎汤加味心营热盛清心凉营,开窍止痉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
44、风止痉大定风珠气血亏虚补益气血,养筋缓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瘀血内阻活血化瘀,通窍止痉通窍活血汤加味(三十六) 颤震(八六钩导窍仙方)Ø 定义:凡因脑髓失充,筋脉、肢体失控而发生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ØØ 病因病机:1、风阳内动2、痰热动风3、瘀血夹风4、髓海不足5、气血亏虚Ø 病位:Ø 辨证要点:1、辨标本2、辨虚实Ø 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Ø 分证论治:风阳内动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痰热动风清热化痰熄风导痰汤血瘀风动活血化瘀,熄风定颤通窍活血汤髓海不足填精益髓龟鹿二仙膏气血
45、亏虚补益气血,熄风定颤八珍汤(三十七) 水肿(婢麻皮胃凿脾济)Ø 定义: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Ø 首见于诸病源候论Ø 病因病机: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2、湿毒浸淫,内归脾肺3、水湿浸渍,脾气受困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6、房劳过度,内伤肾元Ø 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Ø 辨证要点:1、辨别阴水和阳水2、辨别内伤和外感3、辨所伤脏腑Ø 治疗原则:1、上下异治2、阴阳分治3、久治不愈,兼以活血化瘀Ø
46、分证论治:阳水A风水泛滥散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B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C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散合胃苓汤D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阴水A脾阳虚衰温阳健脾,以利水湿实脾饮(参苓白术散)B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三十八) 淋证(比八石沉中济)Ø 定义: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是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膀胱湿热2、脾肾亏虚3、肝郁气滞Ø 病位: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有关Ø 辨证要
47、点:1、辨明淋证类别2、审查证候虚实3、注意标本缓急Ø 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Ø 分证论治: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气淋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沉香散(实证)补中益气汤(虚证) 血淋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小蓟饮子(实证)知柏地黄丸(虚证)膏淋实证宜清利湿热,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实证)膏淋汤(虚证)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三十九) 癃闭(八肺沉抵中春济)Ø 定义: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Ø 首见于内经
48、6; 病因病机:1、湿热蕴结2、肺热气壅3、脾气不升4、肝郁气滞5、尿路阻塞Ø 病位:在膀胱,与三焦肺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细审主因2、详辨虚实Ø 治疗原则:“腑以通为用”Ø 分证论治:实证 A膀胱湿热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加减B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C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加减D尿道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虚证A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B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四十) 消渴(白玉六生血府匮)Ø 定义: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
49、16;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饮食失节2、情志不调3、劳欲过度4、禀赋虚弱Ø 病位:在肺脾胃肾,以肾尤为关键Ø 辨证要点:1、辨病位2、辨标本3、辨本症与并发症Ø 治疗原则:养阴生津,清热润燥Ø 分证论治:津伤燥热清热生津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阴精亏虚滋补肝肾,益精养血六味地黄丸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滋阴温阳益肾金匮肾气丸 淤血阻滞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四十一) 腰痛 (甘苓二妙痛左右)Ø 定义:凡由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50、216;Ø 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2、气滞血瘀3、肾亏体虚Ø 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关系密切Ø 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辨表里虚实Ø 治疗原则:祛邪活络,补肾壮腰Ø 分证论治:寒湿腰痛散寒除湿,温精通络甘姜苓术汤加减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通络加味二妙散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肾虚腰痛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右归丸(阳虚)左归丸(阴虚)(四十二) 关格(无胆温茱六羚涤合)Ø 定义: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Ø 首见于内经Ø 病因病机:1、正虚标实2、由虚入损Ø 病位:脾胃肾膀胱三焦,涉及心肝Ø 辨证要点:1、辨标本缓急2、辨病性3、辨病位Ø 治疗原则:治标缓本,阴阳兼顾,刚柔相济Ø 分证论治:脾肾亏虚,湿热内蕴健脾益肾,清热化浊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脾肾阳虚,寒湿内蕴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熄肝风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 肾病及心,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市科技馆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福建初级电子商务师(跨境方向)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及方案
-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综合训练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2025年湖北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管人员考试(项目负责人B类)水路工程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工程售后服务及培训方案(3篇)
- 2025年海南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试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
- 退款协议书-英文
- 《冯谖客孟尝君》
- 女生的青春期教育课件
- 储水式电热水器成品检验报告
- 文献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5-4、MSSP - SOTAR - 泰康人寿 5-4、MSSP - SOTAR - 泰康人寿
- 小餐饮备案承诺书(样式)
- GB/T 8642-2002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
- GA/T 139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主机安全加固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7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课件
-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经典)-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