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说课稿(附教学设计)_第1页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说课稿(附教学设计)_第2页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说课稿(附教学设计)_第3页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说课稿(附教学设计)_第4页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说课稿(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说课稿1教材分析“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 A 版选修 2-3第 1 章第 3 节第 2 课时.教科书将二项式系数性质的讨论与“杨辉三角”结合起来,是因为“杨辉三角”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由它可以直观看出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应抓住这一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节内容以前面学习的二项式定理为基础,由于二项式系数组成的数列就是一个离散函数,引导学生从

2、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便于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画出它的图象,利用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这对发现规律,形成证明思路等都有好处. 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研究二项式系数这组特定的组合数的性质,对巩固二项式定理,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组合数、进行组合数的计算和变形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后续学习微分方程等也具有重要地位.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特制定教学重点如下: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2教学

3、目标分析“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之一的“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结合“杨辉三角”,运用函数的知识深化对二项式系数性质的理解,联系函数图象和性质、赋值法、两个计数原理等知识探究证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和运用,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理性精神.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了解杨辉三角、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

4、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3通过体验“发现规律、寻找联系、探究证明、性质运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二项式系数的一些性质,体会应用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赋值法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再创造”过程.4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入、引申,采用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合作探究、课下延伸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孕育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我国古代数学的热情.3学情分析.教科书将二项式系数性质的讨论与“杨辉三角”结合起来,不仅是因为

5、“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紧密相联,由它可以直观的看出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同时课程体系在本节课后编排了关于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奥妙的阅读材料,为了凸现数学史教学,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在高中学生学习的各个领域渗透研究性学习,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心加工,合理调整,课前开展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的一些规律的学习活动,课上进行展示学生不难发现和概括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如何证明呢?这就需要适当引导学生联系函数知识,画出&

6、#160;n = 6 和 7 的函数图象,讨论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提炼、深入探究的学习过程,培育理性思维.在证明各二项式系数的和的过程中,教材中运用赋值法,求证很简略,但是让学生记住这个结论并不难,难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让学生自己归纳、猜想各二项式系数的和,运用多种方法予以求证,如:(1)利用赋值法:在 (1+ x)n = C.0 + C1 x + C2 x2 +nnn+&

7、#160;Cr xr +n+ Cn xn 中,令 x = 1 可得;n(2)利用模型化思想:引入 n 元集合子集的个数的问题,利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进行说明,很好的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教学难点如下:(1)结合函数图象,理解二项式系数的增减性与最大值时,根据n 的奇偶性确定相应的分界点;(2)利用赋值法证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4、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告诉”,而应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问题引导、

8、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六大教学环节:展示成果话杨辉、感知规律悟性质、联系旧知探新知、合作交流议方法、反馈升华拨思路、悬念小结再求索.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学生开展数学体验,丰富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在探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中,设计为探究“三部曲”:第一步是数形结合、概括性质 . 通过学生画出 n =6 和 n =7 时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其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引导学生概括性质,学生有目的地动手实践,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远比目睹幻灯播放更能体验数

9、学蕴含的规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生成.第二步是分组讨论、证明性质 . 在学生初步认识“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及“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关系的基础上,在画出 n =6 和 n =7 时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其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的情境下,采取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的学习方式,诱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沉淀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知识经历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探究过程中涉及的思维策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把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生成权”、“展示权”、“交流权”交给学生,用学生的“亮点”,点

10、亮学生的智慧.第三步是师生合作、再探性质 . 在探究各二项式系数的和的教学中,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串,运用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猜想结论,再运用赋值法证明这一性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呈现用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说明 (ab)n的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的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经历课前初探、课中深探、变式细探的探究过程,对“杨辉三角”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5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多一点精心设计,就

11、能融一份直观生成,体会到什么是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开展数学体验,丰富学习方式,师生会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成功之处:一是教学设计独到而又新颖,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通过三步探究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二是教态自然得体,亲和力强,能很好的驾驭课堂,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改进之处:一是可考虑通过网上链接搜集一些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比较学生展示的结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生“再求索”的热情;二是学

12、生展示小组讨论增减性与最大值时出现口误,以及教师板书将“各二项式系数的和”写成“各二项式的系数和”,虽然课后通过师生沟通,学生说不影响掌握本节知识,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更好.“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 A 版选修 2-3第 1 章第 3 节第 2 课时. 教科书将二项式系数性质的讨论与“杨辉三角”结合起来,是因为“杨辉三角”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由它可以直观看出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杨辉三

13、角”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应抓住这一题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节内容以前面学习的二项式定理为基础,由于二项式系数组成的数列就是一个离散函数,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便于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画出它的图象,利用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这对发现规律,形成证明思路等都有好处 . 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数学知识,发展其数学应用意识.研究二项式系数这组特定的组合数的性

14、质,对巩固二项式定理,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组合数、进行组合数的计算和变形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后续学习微分方程等也具有重要地位.2学情分析知识结构:学生已学习两个计数原理和二项式定理,再让学生课前探究“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结合“杨辉三角”,并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心理特征: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就能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相关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难点:结合函数图象,理解增减性与最大值时,根据 n 的奇偶性确定相应的分界点;利用赋值法证明二项式系

15、数的性质.关键:函数思想的渗透.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了解杨辉三角、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及其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研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建立知识的前后联系,体会用函数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3通过体验“发现规律、寻找联系、探究证明、性质运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二项式系数的一些性质,体会应用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赋值法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再创造”过程.4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入、引申,采用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上合作探究、课下延伸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

16、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孕育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我国古代数学的热情.三、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教法: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学法:从课前探究和课上展示中感知规律,结合“杨辉三角”和函数图象性质领悟性质,在探究证明性质中理解知识,螺旋上升地学习核心数学知识和渗透重要数学思想.四、教学基本流程设计展示成果话杨辉感知规律悟性质联系旧知探新知合作交流议方法反馈升华拨思路悬念小结再求索五、教学过程1. 展示成果话杨辉课前开展学习活动:了解“杨辉三角”的历史背景、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1)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畅谈“杨辉三角”,对它有何了解及认识 .(

17、2)各小组展示探究与发现的成果“杨辉三角”包含的一些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了解“杨辉三角”,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包含的规律,弘扬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展示探究与发现的杨辉三角的规律,为学习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埋下伏笔.2. 感知规律悟性质通过课外学习,同学们观察发现了杨辉三角的一些规律,并且知道杨辉三角的第 n 行就是 (a + b)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 (a + b)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具有杨辉三角同行中的规律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设计意图】寻找二项

18、式系数与杨辉三角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二项式系数具有杨辉三角同行中的规律.3. 联系旧知探新知【问题提出】怎样证明 (a + b)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具有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呢?(【问题探究】探究: 1)(a + b)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 C0 ,C 1 , C 2 ,C n ,C r 可以看成是以 r 为nnnnn自变量的函数 f (r )

19、 = Cr 吗?它的定义域是什么?n(2)画出 n = 6 和 7 时函数 f (r ) = Cr 的图象,并观察分析他们是否具有对称性和增减性与n最大值.(k - 1)!k                k(3)结合杨辉三角和所画函数图象说明或证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对

20、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Cm = Cn-m nn增减性与最大值:Ck = n(n - 1)(n - 2)(n - k + 1) = Ck -1 (n - k + 1) ,所以 C k 相对于 Ck -1 的增减情nnnn况由 (n - k +&#

21、160;1) 决定由 (n - k + 1) > 1 Û k < n + 1 可知,当 k < n + 1 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增大的由kk22对称性知它的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当 n 的偶数时,中间的一项取得最大值;当 n 是奇数时,中间的两项 Cn-12n, Cn+22n相等,且

22、同时取得最大值【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函数思想探究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学生画图并观察分析图象性质;运用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归纳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升华认识;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说明或证明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和增减性与最大值,提高学生合作意识.4. 合作交流议方法【继续探究】问题: (a + b)n 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的和是多少?探究:(1)计算 (a + b)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n =1,2,3,4,5,6).(2)猜想 (a +&#

23、160;b)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和.(3)怎样证明你猜想的结论成立?赋值法:已知 (1+ x)n = C.0 + C1 x + C2 x2 +nnn令 x = 1 ,则 2n = C0 + C1 + C2 + Cn nnnn+ Cr xr +n+ Cn xn ,n这就是说,&

24、#160;(a + b)n 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 2 n n 元集合子集的个数(两个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 C0 + C1 + C2 +nnn+ Cnn分步计数原理: n 个 2 相乘,即 2n所以 C0 + C1 + C2 +nnn+ Cn = 2n n【问题拓展】你能求

25、0;C0 - C1 + C2 - C3 + C4 - C5 +吗?nnnnnn在展开式 (a + b)n = C0 an + C1 an-1b + C2 an-2b2 +nnn则得 (1- 1)n = C0 - C1 + C2 - C3 + 

26、;(-1)n Cn ,nnnnn+ Cnbn 中,令 a = 1, b = -1 ,n即 0 = (C0 + C2 +) - (C1 + C3 +) ,所以 C0 + C2 +nnnnnn= C1 + C3 +  ,n n在 (a +

27、60;b)n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归纳猜想各二项式系数的和,引导学生验证猜想结论是否正确;同时为了突破利用赋值法证明二项式系数性质的难点,引导学生从模型化的角度出发,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思维推向高潮,既加深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又从深度和广度上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串联和呼应.5. 反馈升华拨思路练 1 (a + b)n 的展开式中的第四项和第八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 n 等于.练 2

28、60;(2 x - 3 y)11 的展开式中前项的二项式系数逐渐增大,后半部分逐渐减小,二项式系数取得最大值的是第项.练 3已知 (1- 2x)7 = a + a x + a x2 +012+ a x7 ,求:7(1) a + a +12+ a ;(2) a + a + a +&

29、#160;a .7 1 3 5 7【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学会用赋值法解决问题,促进其有意识的运用6. 悬念小结再求索【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从数学和生活的角度)?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堂延伸】 今天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杨辉三角的规律,但是作为我国古代数学重要成就之一的杨辉三角还有更多有趣的规律,相信大家一定有极高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的奥妙之处.【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杨辉三角中的奥妙.活动目标: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更多奥妙.活动方案步骤

30、 :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规律,猜想证明;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形成初步结论;与指导老师及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展示;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的整理、总结与反思,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主干知识,体会探究过程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次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杨辉三角”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疑问离开教室,培养学生自主研修的习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和推理.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点评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一提:一、目标定位准确本节课,教师在充

31、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充分分析学情后,确定的教学目标:理解、领悟二项式系数性质;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灵活有效地运用赋值法.应该说具有具体而又准确,科学而有效的特点.随着课堂的实践得到了落实,并且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融为一体.教学目标完全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抽象概括,提炼上升;特殊一般特殊到一般,课堂实践表明,这些目标,在师生共同努力及合作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二、突出主体地位1放手发动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直是课改的大方向,也是新课标的原动力之一 . 还给学生什么呢?教师作了很好的诠释:一是给“问题”,当然问题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符合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出发这一根本教学原则.二是给“时间”,这体现了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即便是教学难点“中间项系数最大”这一组合数计算讨论过程仍由学生尝试. 当然,n =6,7 时,离散型函数的图象起了直观引领,奠基的重要作用. 不为完成任务所累,不为主宰课堂所困.三是给“机会”,让学生展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成果,极大地保护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程度和激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2彰显理性数学本节课,无论是对称性,增减性(最大值),及二项式系数和的逐步生成,学生都能从“特殊到一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