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新人教版20210823295.doc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4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4套新人教版.zip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新人教版20210823295.doc---(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前预习课件新人教版20210823294.ppt---(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说课稿新人教版20210823297.doc---(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相关资料新人教版202108232102.doc---(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案新人教版20210823292.doc---(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拓展积累课件新人教版20210823298.ppt---(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品读释疑课件新人教版20210823296.ppt---(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初读感知课件新人教版20210823291.ppt---(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0210823299.ppt---(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习题课件2新人教版202108232101.ppt---(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习题课件1新人教版202108232100.pptx---(点击预览)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备课素材图新人教版20210823290.rar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教材原图新人教版20210823293.rar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音视频资料包新人教版202108232103.rar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7450180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2.2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2-10 上传人:青****6 IP属地:河南
25
积分
关 键 词:
2021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16 金色 草地 课件 教案 素材 打包 14 新人
资源描述: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4套新人教版,202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金色,草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4,新人
内容简介:
16金色的草地(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写会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草地变化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体会“我”观察的细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必备品格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关键能力力格【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词语。(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谜语导入。教师口述: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发言,教师揭示谜底:蒲公英。展示图片:教师提示:提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简介蒲公英:蒲公英又名蒲公草、尿床草、凫公英等。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谈话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蒲公英有关的课文,金色的草地。(板书:16 金色的草地)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草地是一样的吗?【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二、介绍作者普里什文:(18731954)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出生于俄罗斯据说能够倾听兽之语、草虫之音。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主要作品:飞鸟不惊的地方黑皮肤的阿拉伯人恶老头的锁链人参。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蒲公英 玩耍 哈欠 钓鱼 合拢(重点指导生字“耍”为翘舌音;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等。)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玩耍 哈欠 钓鱼 合拢 注意读准“耍、钓、拢”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朝(cho zho)练读句子,找发现。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zho1早晨,如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等;2日,天,如今朝、明朝等。 cho1向着,对着,如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等;2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如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等;3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如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等。4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如朝代、唐朝等;5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朝鲜族。读一读:他朝(cho)着朝(zho)阳的方向慢慢走去。(3)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盛开】 仔细查看事物和景象。【合拢】 形容花朵开得又多又好。【仔细】 形容态度严肃,面容端庄,郑重其事。【观察】 当心、细心。【一本正经】 把东西合在一起。【引人注目】 吸引人们注意。(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设计意图: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兄弟俩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四、学习“会写字”蒲英盛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趣 喜 睡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英、盛、耍、欠、察、喜”,上下结构,撇捺舒展,宽窄变化。 “喊、钓、拢、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蒲、趣”不要写成左右结构。)(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蒲、盛”和左右结构的字“喊、睡”,学生练写。蒲: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甫”中竖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英:“央”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上下,捺在下横处起笔。盛:上下都要扁。“成”斜钩要长,右上角的一点不能丢。耍:“而”里边是两竖,框不封闭;“女”要稍扁些,横要长。喊:右边“厂”下有一短横和“口”,斜钩穿上横,要长,右上角有一点。欠:上边的撇和横钩都稍短,下边的“人”要舒展。钓:钅旁的竖提连接下边两横,勺字横折钩的折钩下边稍向左拉。而:横下有一短撇,下框要宽、横折要带钩、里面是两竖,下边不封闭。察:“祭”上边要舒展,左上边里面是两点;右上边横撇要小,捺要长。拢:“龙”的横稍短,撇与横交叉,竖弯钩在横下边,弯要大些。趣:“ 走” 中间一竖是两笔,下边“人”撇短,捺要长;“ 耳”要窄。喜:整体偏窄。上边是“士”,两个“口”要扁,第九笔横最长。睡:“垂”首笔是短平撇,下边有四横, 第二横最长。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蒲公英、绒毛、傍晚、花瓣、手掌;(2)表示动作的词语:玩耍、呵欠、钓鱼、观察、合拢、睡觉;(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盛开、一本正经、引人注目、有趣。2.练习运用:练习用玩耍、观察、引人注目说话。六、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2)(3)(6)(5)(7)(8)(9)(10)(11)(12)(13-25)(26)(27-29)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学习认真观察的方法。 (重点)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课件出示:16 金色的草地2.问题激趣:蒲公英真有趣!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两句话来写的。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4.问题过渡:为什么说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5.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句子。三、品读释疑(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了解“乡下”:乡里,广大农村。3.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课文插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4.指导朗读:读出草地的可爱。(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2.理解“一本正经”。(1)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2)“一本正经”形容态度严肃,面容端庄,郑重其事。说明我是在很严肃的做这件事情。(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一本正经”。(4)教师评议:听了你们的朗读,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我也好想到草地上去吹吹蒲公英。3.理解“使劲”。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1)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使劲一吹。(2)“使劲”是很用劲的意思。(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使劲”。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读一读。5.交流阅读方法。(1)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方法指导:抓关键词理解课文:作者描写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乐趣时,抓住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来描写的。我们读这段时,通过“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我们还可以边读课文,边想象“吹绒毛”的画面来感受这种快乐。(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1)从“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一句你了解到什么?(“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 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从“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一句你又了解到什么?(我发现草地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的了。)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这是为什么呢?你找到答案了吗?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1)“仔细观察”说明了什么?(“仔细观察”说明我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吗?(这是“我”的第二次发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草地的颜色是随着蒲公英花的张开和合拢而发生变化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因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所以草地看上去就是金色的。早晨和傍晚,蒲公英的花朵合拢了,金色的花瓣被包住,所以草地看上去就是绿色的。)3.指导朗读。(1)引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的了。(2)指名加上动作读一读。(3)不看提示说一说。(4)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5)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设计意图:通过围绕发现,引导学生探究性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受到启发教育,达成学习目标,并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释疑的能力。】(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2.引导交流: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学生想象说话)3.小结引导: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启发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4.引读:从那时起生接读: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五)深入探究。1.作者是怎么写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作者抓住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来描写他们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耍,写出了草地的可爱。通过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使草地颜色也发生变化来描写蒲公英的有趣。2.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1)学生自由举手发言。(2)教师小结: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四、总结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我”和“弟弟”开心的在里面玩耍,以及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五、学习写作方法。1.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对比描写景物)本文在描写蒲公英有趣的时候,抓住了草地的变化来写。作者先写了“窗前有一大片蒲公英,蒲公英开花的时候,草地是金黄色的。”接着发现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黄色的,晚上草地有变成绿色的了。最后写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瓣的张开和合拢有关。文章不光告诉我们草地有趣的原因,还告诉我们要想把景物写好,就得认真观察。 2.举例: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段文章是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写出了不同的景物,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的变化。 3.练一练:观察我们学校的变化,并写下来,注意运用对比的手法。【设计意图: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六、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让我们学习到了渗透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七、主题延伸1.延伸交流: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都是变化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动后会害羞你还留意过哪些事物有变化,和同学交流一下。我还发现:蜡烛熄灭后,用火柴点上面的烟雾,蜡烛会重新点燃;骑自行车的时候,用力蹬脚蹬,自行车就会往前跑,当你突然停下用力,自行车也不会停下。八、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槐乡的孩子祖父的园子(节选)(一)阅读槐乡的孩子思考:文章是通过哪件事来写槐乡孩子的勤劳的?(二)阅读祖父的园子(节选)思考: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九、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十、课后作业(选做)1.推荐阅读槐乡的孩子祖父的园子。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3)(4)(5)(6)(7)(8)(9)(10-11)(12)(13)(14)(16)(17)(18)(19)(20)(21)(22-24)(25-27)(28-30)板书设计金 玩耍 快乐 草地可爱色 发 早晨 绿色的 中午 金色 蒲公英有趣 热爱大自然草 现 傍晚 绿色地 善于观察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蒲公英又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植物,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蒲公英着手,通过了解蒲公英导入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记住较难记的字在一定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在品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不足之处:朗读指导不到位。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10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童年时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乡村度过,他对于自然、大地具有极其浓烈而纯粹的兴趣。1金色的草地说课稿一、说教材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2个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三、说教法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四、说学法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金色的草地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巧填课题。师:同学们,你们都一定见过草地吧,我们学校就有一小块草地,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题目(板书:-的草地),你能把这个题目填完整吗?付茂辉:金色的草地。师:你真会预习,能把第二课的课题都记住了。你知道金色是一种什么颜色吗?付茂辉:就是像金子一样的颜色(恰巧付茂辉穿的衣服就是金黄色的)。师:对,就像你的衣服的颜色。你们觉得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陶峰:绿绿的草地。师:不错,草地是绿色的。龙小风:绿油油的草地。师:你用了一个ABB式的重叠词,很棒!王茂良:漂亮的草地。师:嗯,草地真漂亮!秦沂:欢乐的草地。师:咦?你为什么要填“欢乐”这个词呢?秦沂:因为,我的家就有一片草地,我经常在那里捉蚂蚱。师:所以,你觉得很欢乐!可以,你不光填对了,还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真棒!师:同学们,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小朋友,哥哥和弟弟,弟弟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谢廖沙。他们家旁边也有一片草地,不过他们家的草地,可神奇了,居然是金色的。(板书:金色,填完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生读课题。(课题中的“的”字,应该念得又轻又短,孩子容易把“的”字念成一声。)师:同学们,这个“的”字应该念得轻,念得短,来,跟着老师读,的,的,的。生:的,的,的。师:金色的草地。生:金色的草地。二、进入新课,体验童年的快乐。 1 初步培养概括能力,把握课文内容。师:同学们,今天早读课的时候,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现在你能讲讲,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早读课,一般我们能够把当天要学习的课文读五六遍,所以这段时间无需再读,直接可以提问。而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提前起步,有好处。)余海涛:这篇课文,讲了哥哥弟弟在草地上玩。师:对,而且玩的是吹绒球花的游戏。刘崎岭:还讲了他们发现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张开时,草地就是金色的,合拢时,草地就是绿色的。师:你真会说,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对吧,你再说说。刘崎岭:他们发现了草地为什么会变眼色。师:如果把余海涛和刘崎岭的话连在一起,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说。师生同说:这篇课文讲了哥哥弟弟在草地上玩,还讲了他们发现了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 呈现生字词,读准字音,书写较难生字。(生写字,注意提醒两姿:握笔姿势和坐姿。) 3.进入文本,抓住重点,体验童真童趣。师:同学们,谢廖沙和他的哥哥在说话,他们说:“同学们,跟着我们一起到我们的家去玩吧,那里有一大片草地呢!”同学们,拿好书,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读得比较流畅,但缺乏画面感,不够生动。)师:同学们,老师也想来读读,我们来比一比。(师读: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周平安:我觉得老师读得很美。廖茜茜:我觉得老师读得很有感情。付欣宇: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我好像就来到了那片草地上。师:你说得真好,老师一边读,一边就在想象那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象。来,同学们,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停留五秒钟),我们一起来读读。(师生同读第一自然段,凸显画面,读得比较优美,在读的时候还要特别提醒同学们发好翘舌音,比如:住、是、长、盛、成,特别提醒发音的部位要准确,舌头要努力翘起来,触到硬腭前部有皱纹儿的地方。)师:谢廖沙和他的哥哥就经常在这片草地玩儿,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老师要来一个朗读比赛。男同学读一句,女同学读一句,看看谁读得好。(男女生比赛读。)师:同学们,在这一段中,老师有一个词语不懂什么意思?(手指着板书“一本正经”)(“示弱法”教学是我在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那儿学到的,效果不错,老师的假装示弱,正是学生成长的时候。)喻佳诚:“一本正经”就是很神秘的样子。钟艺璇:“一本正经”就是很得意的样子。张真彬:“一本正经”就是装的很成熟的样子。师:你们同意谁的说法呢?生:张真彬!师:那好,我现在就是谢廖沙,张真彬是我哥哥。有一次,谢廖沙跑在哥哥前面(师假装小跑),哥哥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张真彬表演,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张真彬还真行,表演得惟妙惟肖,孩子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们,教学效果极好)他喊道(张真彬:谢廖沙!)师(微笑着):哥哥,你真棒!(和张真彬握握手)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一、二句话吧!(生读前两句,读得有声有色,很多同学还能做到表情朗读,朗读的实效性就得到了体现。)师:同学们,谢廖沙和他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请你们用波浪线勾出来,然后自由读读。(生动笔勾勾画画,然后朗读,师巡视,注意辅导差生。)赵晓雪:我勾的是“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师:你们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生:能!(刘崎岭读,读得比较有趣。)(老师和张真彬继续表演当时的情景-吹蒲公英玩,然后同桌互相表演,一个当哥哥,一个当谢廖沙,老师读,同学们一起玩儿,情境教学法彰显魅力。)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师生同读吹蒲公英的这两句话,读得非常有趣,童真童趣,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吉春亚老师倡导的“绿色课堂”概念,我也在此时有了一点体验。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金色的草地课件+教案+素材打包14套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7450180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