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交流材料【DOC可编辑范文】_第1页
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交流材料【DOC可编辑范文】_第2页
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交流材料【DOC可编辑范文】_第3页
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交流材料【DOC可编辑范文】_第4页
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交流材料【DOC可编辑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交流材料内容提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 必要性,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出基本判断,从理论和 实证等多角度论证税收政策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性, 进而在对我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现行税收政策进行基本评 价的基础上,对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提出有见地的多 项建议。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税收政策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 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2、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 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 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 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 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我国每万元 GDP产出用水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4倍。另外,生态环境急剧恶 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地退化、江河断流、湖 泊萎缩、生态系统失衡、城市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可能再走以往大量消 耗能源、资源支持工业化的发展道

3、路,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生 态环境的恶化要求必须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综合来看,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企业对知识 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产学研的沟通程度、支持企业自主创 新的相关政策环境、技术市场健全程度、国家的科技状况、 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等因素均会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 高有重要的作用。二、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判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历了两次创新浪潮:次创新 浪潮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特征是“封闭状态下的自立创 新”,创新主体是国家;第二次创新浪潮发生在改革开放以 后,特征是“开放状态下的全面引进再创新”,创新主体从 国家逐渐转移到企业,企业的创新主

4、体地位日渐突出。加入 To后,借助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重大机遇,现在我国企业迎来了以“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 为特征的第三次创新浪潮。 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和动力我国企业已经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全面提升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0*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 分布情况数据表明,20*年我国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已 达6566个,占全部企业的 23.7%.其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的大型企业1239个,占全部大型企业的 58.1%.20*年我国 已拥有省市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2878家,其中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332家。332家国家认定企

5、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支出科技活动经费1138.14亿元,其中R≈D支出689.82亿元,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的比重为 60.61%.科技活 动经 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 的比重达到 3.9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 到2.41%.截至20*年底,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213项;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 2*07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在 20*年共主持和参与了 250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比20* 年增长38.53%,平均每家企业参与了7.58项标准的制定。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坚持自 主创新,就无法

6、适应当代经济竞争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这成为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强大动力。目前,我 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达1*万;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 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世 界先进行列;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潜力巨大, 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形成市场导向的 自主创新机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向自主创新的高层次发展。0*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 中 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开发能力在不断 增强,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科技进步 奖技术开发

7、类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总数的72.5%,其中,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占 51.4%.同时,2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 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带动整个制造业的高增长,启动和实施了 一批以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移动通信、电动汽车、 中药现代化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了一大批 将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推广与应用工程,例如制造业信息 化工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20*年,中国企业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的专利权申请猛增到1782件,比一年前增长了 38%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 识开始不断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向自主创新的

8、高 层次发展。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与主要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有资料统计,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我国的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对 外技术依存度在 5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 业只有万分之三,绝大多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劣 势。以XX年发明专利申请数为例,中国为 25292件,占世 界总数的比重仅为 2.8%;韩国为73378件,占世界总数的 8.1%;日本则为388879件,占世界总数的 42.8%.不论是发 明专利的绝对数量

9、还是其占世界总数的相对比重,中国的发 明专利情况都不如这几个工业化国家。还应看到,中国的发 明专利中还有相当的“水分”。*资料:胡鞍钢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的若干看法,中国科技产业20*年第9期。同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的 3/4为外国人所拥有,本国 居民仅拥有1/4.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中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中国的生产厂商将赚取利润的很大部分给了核心 技术提供者,自身的利润却很低。中国是DVD激光视盘机生产大国,但因不掌握核心技术,每出口一台价格40美元的DVD视盘机,就要向外国公司交纳 20美元专利使用费。*消化吸收、自主创

10、新的能力薄弱。0*年,中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为56.7亿元,而消化吸收经费仅为 3.6亿元,引进技术和消化 吸收费用的比例为 1 : 0.*.然而,韩国、日本企业的引进技 术和消化吸收费用比例分别为 1 : 5和1 : 8.这表明我国在消 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陷入“引进 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自主品牌缺失现象严重。目前,中国自主品牌缺失现象严重。以汽车行业为例,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90%是合资品牌,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对方手中。绝大部分合资企业没有开发过像样的 新车型、新发动机,未能生产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 牌。20年来,中国汽车制

11、造业花费大量资金引进技术,结果 反而形成了依赖技术引进的被动局面,从而将利润的很大部 分让给了国外厂商。美国通用在本国的单车净利润为145美元,而在中国可达到2300美元,美国通用在中国的汽车产量只占其全球总产量的 3%却获得了占其全球利润 25%的回 报。同样,20*年,德国大众在中国合资生产的汽车产量, 只占其全球产量的 14%但是其利润 80%来自中国。德国大 众的许多零部件长期都在欧洲价格的基础上加价卖给中国国内合资厂商,加价 30%是常事。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内地只有海尔一家企业入围,名列第95位,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12、的制约因素分析研发投入不足。*按照国际比较流行的观点,研发投入低于1 %的企业,通常难以生存;低于 3%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在创新 能力较强的国家,通常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相当于其市场销 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目前投入研发费用最高的如海尔集 团等也只能达到 8 %10%左右。在目前,中国企业作为技 术创新的主体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加强。中国的 企业研发投入只占它营业额的 0.78 %,在世界上是一个很低 的水平,见图1、表4.*下列数据从另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 人才匮乏的现状:在中科院 688名院士中,没有1名来自企 业;在中国工程院656名院士中,来自企业界的也寥寥

13、无几, 如XX年新增81名院士中只有4人来自企业,20*年新增58 名院士中也只有6人来自企业。这表明,一方面,大量的科 技人才都集中在“象牙塔”式的科研院所和大学校园内,并 且由于工资与激励机制的扭曲,科技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评 职称、发表论文、获奖等方面,而不是放在研究发明上;另 一方面,企业的研发人才奇缺,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研发机 构。尽管我国每年毕业的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 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在中央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 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2.1 %,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 %。高级科技人员密集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14、心与中央企 业的状况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还有不少 的科技人员从企业流向国外或非企业单位。企业研发机构不 健全,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必然极大地削弱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企业尚未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各类创新体系建设步伐,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研、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彼此隔离、相互脱节、条块分割、部门垄断的状况尚未完全消除,企业 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 有的发达国家中,企业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百多年来, 世界上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技术几乎全部源自企业。发 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在美国的全部研发经费中,企业占近 7

15、0%,政府只占30%左右;全美上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实验室,其中的100家大企业的研究工作量占整个工业界的绝大部分,雇佣的300多万科技人员,占全部科技人员的 60%70%。在日本,企业在 技术引进及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二次研发和推广过程中, 都起着主导作用。在韩国,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大量的产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均由企业完成,20*年企业研发投入在其国家研发总投入中的比例高达75%。我国技术创新人才和科研经费大都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企业得不到应有的人才、经费支持,尤其是得不到良 好的技术创新的环境和社会认同,致使我国企业缺少研发队 伍,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高校和研究

16、院所一直 扮演着中国技术创新的主角,技术创新的重点也就顺理成章 地放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但高校和研究院所远离市场,对企 业的技术创新贡献不大。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仍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有待进一步加 强,缺乏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亟待完 善。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 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性不高;在技术 创新系统,基础设施和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滞后,科技中介服 务体系有待完善,随着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面向产业 提供共性技术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有所下降;在社会上尚未形 成崇尚

17、创新的文化氛围。三、税收政策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发 挥积极的引导和补充作用。税收作为国家最强有力的政策工 具之一,可以推动自主创新和发展。我们可以从企业和政府 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税收政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企业多从自 身盈利状况出发考虑如何参与R≈D活动,而政府更侧重从社会整体考虑 R≈D活动水平和质量。尽管政府和企业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是税收政策可以将政府和企业的利 益统一起来,营造一个双赢的局面。从企业的角度看研发活动对于企业而言,研发活动具有下列特征:1.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创新活动与其他投资活动不同,创

18、新投入的产出 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在研发活动的早期,常常会失败,这就 增加了创新活动和创新投资的风险性。2.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当一个企业的创新活动完成后,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往 往可以进行模仿,创新结果迅速在行业内扩散,缩减了研发 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削弱了企业创新活动的战略意义。3.创新活动的外部性。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收益 和社会收益的不对称性,企业收益往往小于社会收益,企业 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从企业的角度看税收政策由于创新活动的上述特征,企业自主研发的数量必然低 于社会最优水平。那么政府是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增加企业 的研发投入呢?理论界一般是利用“创新”的生产函数进行 分析,“创

19、新”生产函数是研究创新的投入与有形产出,如 专利或新产品的生命之间的关系。根据“创新”生产函数, 我们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来衡量一国创新活动的水 平。政府的税收政策是否有效,就是观察这两个指标前后是 否发生变化。我们这里选用R≈D投入作为衡量企业或其他微观主体创新活动的指标,利用比较静态分析讨税收政策 对于微观主体的激励作用,见图2.图2中横轴为某代表性厂商自主研发的R≈D投入,纵轴为其他资本要素投入,包括外购高新技术产品。该代表 性厂商在得到R≈D税收优惠之前,等成本线为L,等产量 线为Q1,点c为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组合。在得到税收优惠之

20、后,厂商所面对的等成本线发生变化。因为税收 优惠的存在使得自主研发的投入价格下降,等成本线为LN,均衡点也从c点变为D点。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均衡点下, R≈D投入从 A点上升到 B点,R≈D支出增加。单个企 业如此,在行业总体上也应当表现出企业R≈D投入的增加。从政府的角度看税收政策 对政府而言,有关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首先是一部分税收收入的让渡。税收激励意味着对于企业R≈D活动的税收优惠、税收减免,短期内这将减少政府的税收数额; 其次税收激励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措施。由于企业R≈D活动存在正的外部性,导致市场上研发产品供给

21、不足,表现为 研发活动的市场失灵,而政府的税收政策正是弥补市场失灵 的工具;最后税收激励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根 据内生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率提高来推 动,而这种生产率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一国的研发水平。由于 R≈D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公平性、透明性与稳定性的特点, 这无疑将刺激企业扩大研发投入规模,成为社会科技进步的 真正主体。随着经济增长,GDP勺扩大,税基也会随之扩大,长期而言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会增加。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证检验企业R≈D对于增值税的敏感度分析。我们采用分布滞后计量模型来分析我国企业R≈D活动对于增值税的敏感度,数据选取1

22、99520*年企业的R≈D支出和我国增值税收入,利用Evies5软件得出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企业R≈D支出对于企业增值税变化较为敏感,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值税中长期效应为负,这意味着减轻企业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刺激企业R≈D投入。企业R≈D对于所得税的敏感度分析。由于数据获得的局限性,我们可得数据样本较小,无法 直接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企业R≈D投入与所得税的关联,我们将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来分析企业R≈D对于所得税变化的反应情况,数据选取199520*年的样本区间。由于XX年所得税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我们将采用分区间描述

23、和增长率的方法分析企业R≈D投入与所得税变化的关系,见图3、图4.*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从以上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R≈D支出与企业所得税的变化是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尽管在图形上 并不显著。四、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现行税收政策的基本评价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现行税收政策中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体现在现行的 促进技术进步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随着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进步法和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的颁布实施,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税 收方面更是采取了多角度、多方位的

24、一系列优惠鼓励措施, 逐步形成了一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 系。从优惠范围看,涉及鼓励科技投入、科研活动、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技术设备引进、科技产品出口等许多方面。从 优惠的税种看,涉及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关税等,包 括税收减免、税收返还、投资抵免、技术开发费抵扣所得额、 加速折旧、所得税前扣除标准优惠等方式。主要有: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自XX年1月1日起至XX年底,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 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可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但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所退税款由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征收企业所得 税。具备条件的

25、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 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 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内资企业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经主管税 务机关审核确定,其资助支出可以全额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 额中扣除。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 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企业进口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免 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鼓励高新技术

26、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 业,互联网站,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自 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 告支出可据实扣除。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允许加速折旧。单位价值在 30万 元以下的,允许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可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范围包括:促进科技进步、 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 业的生产设备。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

27、得税。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和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 门认定,可免征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 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 得,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现行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上述一系列促进科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吸引全社会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自主 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与创 新型国家相比,我国现行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措施尚存 在许多不足:优惠政策总体目标和配合关系不明确。现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目标缺乏科

28、学、统一、系统设计,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优惠政策总体目标和配合关系不明 确。在政策设计上,长期以来我国税收优惠侧重于产业链下 游,对研发环节给予支持的税收激励政策只占很小的比例。 现行税收政策对生产设备投入、技术引进给予的优惠幅度、 限制条件、获取优惠的成本各方面都优于创新性研发,企业 自行研发或生产设备享受不到同等的优惠条件。税收优惠范围偏小、带有较多地区性色彩。现行税收优 惠局限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 内企业、软件企业以及实行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项目的企 业。这些企业在我国所有有科研开发项目的企业和其他经济 实体中,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因此现行政策对自主创新 的支

29、持也只能是微不足道。在税收优惠对象确定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成果 转化期,鼓励的重点倾向于科技成果,对研究开发前期、中 期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小。导致“三多三少”现象:应用技术 研究的优惠政策较多,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较 少;引进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较多,吸收消化特别是鼓励自 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优惠政策较少; 对企业、科研成果的税收优惠较多,对科技开发项目、科技 开发环节的优惠较少。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虽然也对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规模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作 用下,企业就把重点放在引进技术和生产高新技

30、术产品上, 而对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研究开发新产品投入不足,同时也 造成生产线的重复引进和最终产品生产能力强大,而中间产 品、配套产品及一些重要原材料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现行 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销售 两个环节,实际上是针对结果的优惠,而对创新的过程并不 给予优惠。税收政策的制度性缺陷,抵消了税收政策优惠的力度。生产型增值税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的税负重。由于生产型 增值税不允许对固定资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行扣除,实际上 形成了对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双重征税,因此在 客观上起到限制企业投资的效应。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创新 性的投资产生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在实行生产型增值

31、税条 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税 负明显高于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客观上限制了企业在高新 技术开发方面的积极性。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公平,影响内资企业自主创新 积极性。目前内资企业所得税税负重于外资企业。权威调查 显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负担相差约10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税收各种优惠后,内资企业实际所得税税负约为24%左右,而外资企业实际所得税税负仅为14%左右。这在发展的特定阶段虽然有其积极作用,但如果任这种不公平的市场 竞争环境长期存在,将导致内资企业无力投资技术创新,而 逐渐丧失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对高技术产业,内外资企业也 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如生产型外资企业自开

32、始获利年度起, 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 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购买国 产设备投资,还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但对新办内资高科技 企业,自投产之日起,2年内减免企业所得税。事实上,很 多高科技企业很难真正享受到这一优惠,因为高科技项目从 研究开发到批量生产,再到开辟市场,获取利润,其周期一 般较长,大多要超过 2年。对鼓励人力资本投资和激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税收政 策支持力度较小。我国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对计税工资扣除标准有严格的规定。计税工资扣除标准的规定显然对技术密集 型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工资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和人力资 本投资的回报,因此,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其工资水 平必然较高。由于技术较先

33、进的产业,其所需劳动力的受教 育水平较高,因而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相对于那些 技术水平较差、劳动力平均工资也较低的产业而言,计税工 资扣除标准的规定必然使其承担更高的所得税税负,不利于 这些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目前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对软 件开发业的工资允许全额扣除,但由于范围较窄,作用有限我国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的优惠以企业所得税优 惠为主,缺乏必要的个人所得税优惠。个人投资高新技术企 业获取的个人所得没有所得税优惠措施。现行税法几乎没有 对高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法仅有对省级人 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 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

34、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奖金及规定的政府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对省级以下政 府及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利于激发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而且个人所得税没有 考虑高科技人才教育投资成本大的情况,没有实行税前扣除 的优惠,致使居民对高层次的教育投入不足。对高科技人才 的创造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征税,削弱和打击了科研工作者 投身科技开发的积极性和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热情。五、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建议正确认识政府及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中的地 位与作用如何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操 作误区。要明确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是 导向,市场是机制,

35、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政府在弥补 市场失灵、形成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上可以而且应该发 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作 用的发挥需要具备以下前置条件:企业面对的应该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面临 优胜劣汰的竞争市场,企业才会有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要让企业感觉到,不创新,企业产品就没有市场,企业就难 以生存。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而 言,多为事前的一种激励手段。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则更 注重对于企业研发行为事后收益的保障,为企业的R≈D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减少企业研发的风险,降低研发 的成本,从而在制度上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

36、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 氛围。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如果企业所面对的是不公平 的争环境,如在某些行业、领域存在高额垄断利润等情况, 必然严重挫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效果会大大减弱。同时,在全社会应当营造和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发明创造、知识致富光荣的社会文化氛围。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特别法为了解决现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的繁杂、零 散、混乱等问题,应借鉴许多发达国家做法,制定出台一个 独立、集中的税收优惠特别法,在全国颁布实施。税收优惠 特别法应当对国家和地方税收优惠权限、范围和产业支持重 点有明确规定。制定税收优惠特

37、别法的目的,在于提高税收 优惠法律的权威性,消除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 法律之间的重复和改变当前各地区自行出台多种低效率的 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混乱局面,加 大税收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宏观调控力度。矫正税收制度性扭曲,形成自主创新的制度性税收激励 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从提升能力和增强动力两个方面 设计税收激励机制,既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要解决能 力不足的问题。为改变目前由于税收制度性缺陷造成的税收 激励不足,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 创新的制度性税收激励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税收激励政策。加大对研发前期、中期的税收优惠力度,提高

38、税收优惠 政策的实效。建立与分享利润和损失相对称的所得税制。允 许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于税前提取研发风险准备 金;允许企业将当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全部于税前扣除;对企 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允许加速折旧;对企业新产品 进入大规模投产阶段,允许提取准备金,或给予一定的减免 优惠;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融资,投资于创新活动,对 其取得的投资收益,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对企业转让技术 和研究成果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优惠,以 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应用于生产。从税收政策角度建 立起企业科技投资的利益补偿机制,消除科技创新活动在各 个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削弱不确定性,增强其收益的确定

39、 性和保障性。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改革和完善个人所 得税制,鼓励个人发明创造、知识致富。对个人转让专利、 发明和国际标准,以及以此投资入股取得的收益,可按一定 比例、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参与重大、 创新项目研发取得的奖金、补贴,可视同一次性劳务收入征 收个人所得税,而不是摊入每月工资按累进税率征收。完善 企业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 准,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在改革个人所得税和取消计税 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对高科技人员与创新项目挂钩的收入给 予一定的优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激励政策。为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负担,解决自主创新投资重 复征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尽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可先在高新技术产业实行消费型增 值税。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分年度按比例抵扣,逐步到位。 比如,年抵扣 50%第二年抵扣 70%第三年全额抵扣。在 实现新增机器设备所含税款全额抵扣的基础上,对包括厂 房、建筑物等不动产在内的全部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税款进 行抵扣,最终实现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到消费型的转变。尽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实行25%左右的中等偏低税率。对小企业应制定一个更低的税率,比如15%左右。统一税前扣除标准,规范税基。税基的确定应该适应现 代企业制度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充分体现对纳税人的劳动补 偿、资本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