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精品资料_第1页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精品资料_第2页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精品资料_第3页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精品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诗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作者简介: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 年曾留学英国。 1923 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

2、诗人。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 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3、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 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 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赏析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轻灵的 ,淡淡的句子 ,开启了中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诗歌。透过近百年历史的重重尘埃 ,我们仿佛看到徐志摩正站在即将启航的轮船上 ,轻轻挥手 ,向那个曾经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康桥 -告别。这

4、已经不是第一次 ,但在诗人短暂的一生中 ,却是最后一次。徐志摩死后 ,他的生前好友胡适曾经在 追悼志摩 一文中写道 :"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 '单纯的信仰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 ,一个是美。他梦想把这三个理想的条件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 "单纯信仰 " 。他的一生的历史 ,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现实的历史。 "胡适对徐志摩一生历史的概括非常精辟。但是并没有指出徐志摩"单纯的信仰 "是如何养成的。除了天性以外,纵观徐志摩的一生 ,对他影响最大的便是康桥。康桥,是诗人爱之信仰破碎的地方,自

5、由信仰飞扬的地方 ,美之信仰蕴积的地方。康桥,是诗人一生的转折点。康桥 ,也即现在的剑桥大学,1922 年,诗人第一次来到康桥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康桥将对他的人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时的徐志摩还只是一个年仅23 岁的留学生 ,受父命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 ,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他之所以宁愿摆脱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诱惑,远渡重洋 ,来到康桥 ,只是徒慕罗素先生的大名 ,只是想跟这位先生多读点书而已。然而这一行并不顺利,罗素先生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政府唱反调 ,主张和平 ,并且和妻子离婚 ,早已被剑桥大学开除教籍。徐志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

6、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英国着名作家狄更生先生,狄更生先生是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的评议员,帮助徐志摩在剑桥大学谋取了一个特别生的资格,可以随意听课。从此,徐志摩就开始了在康桥求学的一年生涯。多年以后 (1926 年),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这样评价他这一年的求学生涯:"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 ,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 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 自然 ,源于康桥的秀丽的天然景色;愉快 ,源于康桥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痛苦 ,则源于诗人在康桥的一段感情经历。在康桥 ,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女子 -林徽因。林徽

7、因是北洋军阀政府民政部长林长民的女儿 ,当时随父在英国旅行。徐志摩在拜访林长民的时候与林徽因结识。 林徽因当时虽然只有十五六岁 , 却是一个见识广博、 谈吐不俗的小才女。 她经常随父出入英国上流社会,结识了一大批文艺界的人士 ,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很高。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 ,深深地爱上了她。可是徐志摩在出国留学之前 ,就已经奉父母之命 ,在海宁老家和宝山首富张家的女儿张幼仪结婚 ,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张幼仪赴英陪读 ,林徽因了解了真相以后 ,决定和徐志摩分手 ,很快随父回国。张幼仪在得知丈夫离情别恋以后 ,提出离婚的要求。徐志摩不顾家人和好友的反对 ,在德国和妻子离婚。之后回到康桥继续求学 ,过

8、着 "单独 " 的生活。所以 ,康桥既是徐志摩爱之信仰萌发的地方 ,又是他爱之信仰破碎的地方。徐志摩在美国留学期间,显然就已经播下了自由的火种,否则断然不会违抗父命 ,放弃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诱惑,远赴英国追随罗素。罗素虽然没有追到 ,但是徐志摩并没有白来,一年的剑桥生涯,让徐志摩广泛阅读了英国文学,尤其深受当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 ;通过林氏父女的关系,徐志摩还广泛接触到英国上层社会,尤其是文艺界人士。徐志摩更加深入地领会了自由的真谛。所以,康桥是徐志摩自由信仰飞扬的地方。他勇于追求真爱的执着精神 ,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徐志摩才会大声地喊出 :"在

9、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他对康桥的无比热爱之情 ,我想主要是源于此。康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起初徐志摩并没有 " 发见 "。当他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康桥生活的时候 ,他才发现 ,康桥给他的人生简直就是注入了一汪清泉。诗中作者对 " 金柳 "、" 青荇 "和"清泉 "的描写 ,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对徐志摩最大的莫过于康河。用徐志摩自己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的话描述就是 ,"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 ;康河 ,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 " 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 ,水流急得很 ,在星光下听水声 ,听近村晚钟声 ,听河畔倦牛刍草声 ,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