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_第1页
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_第2页
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_第3页
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_第4页
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防秋季传染病知识讲座1、感冒: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预防首先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 的规律,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环境的良好通风至关重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 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 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手指还要远

2、离眼睛和鼻子。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2、消化系统疾病: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 发与复发季节,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 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 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预防是防止腹部受凉。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 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还要加强运动锻炼。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

3、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同时,还应注意进食时细嚼慢 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讲究心理卫生。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同时,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3、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传 染性的结核病。秋季户外活动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传染性结核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 引起感染。提醒同学们,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 惕。预防结核病一是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二是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三是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儿童秋季疾病预防用“翻手为云覆手雨”来形容秋季气温的多

4、变一点也不为过。一阵秋风一阵凉,而中午时的太阳又让人觉得热,的确让人难以适应秋季昼夜温差,这样的天气也让孩子们遭了不少罪。防病一:秋季腹泻预防措施:注意病从口入。其次,要注意天气变化,增添衣服。另外要搞好环境卫生, 注意室内通风。秋季节是儿童哮喘高发期,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哮喘发作与体内外多种过敏因素的激发有 关,家族遗传因素是可能导致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而外界因素如儿童文具涂改液的气味、 动物皮毛带来的过敏源、刚装修的房子散发的气味等,均可促使哮喘急性发作。此外武汉市 此时昼夜温差大,那些喜欢室外活动的儿童很容易感冒,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哮喘。预防措施: 秋季房间内要

5、保持通风、 干燥。床上用品应该经常曝晒和清洗,将可能诱发 哮喘的尘土、皮屑、 螨等都去除掉, 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 注意 天气变化,避免着凉而患感冒。防病三:过敏性鼻炎重点防护学生:经常流鼻涕,打喷嚏的儿童预防措施: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孩子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目 前的过敏源测试可以准确地找出让孩子过敏的 “罪魁”。 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 时就诊。防病四:急性肾炎重点防护儿童:夏季患过扁桃体炎和脓包疮的儿童预防措施: 此类急性肾炎的关键, 是防止扁桃体炎和脓包疮的发生。 对于反复发作急性扁 桃体炎的患儿, 应考虑到医院切除扁桃体。 因为扁桃

6、体反复发生炎症已起不到防御器官的作 用,将成为一个病灶,导致其他疾病。一旦发现孩子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及眼睑浮肿,尤以清 晨较为明显者,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看医生,做相关检查。护理措施:首先要注意休息,在发病的头两周内,无论病情轻重,均要学生卧床休息。一 旦浮肿消退, 肉眼血尿消失, 测量血压也正常, 可以允许其在室内活动。 等尿液化验正常后, 可恢复正常的生活,但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秋季疾病预防提示:秋季天气转冷,季节交替之际,应预防以下疾病: 感冒: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秋起” 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气管炎: 慢性气管炎对气候变化较敏感

7、,加之深秋季草枯叶落, 空气中过敏物较多, 易诱 发气管炎。应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注意改善居室环境,保持空气流通。胃病:秋季人体受冷空气刺激,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应注意保暖,进行体育锻炼,膳 食合理,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关节炎:时入伙季,暑湿蒸腾尤在,同时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注意 防寒保暖, 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 有关节炎病症史者, 应积极预防 治疗。秋雨病:秋雨天,气压低,湿度大,易对人的血压、血沉、尿量等产生影响,使有些人出 现沮丧、抑郁情绪。应加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皮肤感染:秋季, 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

8、蝇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会继发细菌 感染,出现脓疤(疹)等。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肺炎秋燥症: 因温度降低而出现的秋燥易危害人体肺部,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功能,预 防肺炎的发生。少吃辛辣,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 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 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同时由于人 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 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因此,秋 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

9、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 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 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一 ) 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 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 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 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 二 ) 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 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 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三 ) 虫媒传染病常

10、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 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二. 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一 ) 甲型肝炎 ( 简称甲肝 )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 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 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 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二 ) 流行性感冒 ( 简称流感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 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 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

11、、发热,体温可高达 39-40 C,同时患者感 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 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 1-2 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 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 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 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 胀会在 4-5 天消退。( 四 ) 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

12、鼻 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 2-3 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 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 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 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 的重要依据。发病 3-4 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 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 般持续 3-5 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 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五 ) 水痘潜伏期717天。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 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 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出疹期:发热同时或 1

13、2 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 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 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 6 8小时。如无感染, 1 2周后痂 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 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 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 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 存在;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 成浅表性溃疡,有疼痛。( 六 ) 肺结核 全身症状:1

14、、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 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 物神经紊乱的症状。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 种:(1)体温不稳定,轻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 30 分钟 休息,也往往不能恢复正常。(2)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傍晚,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3)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著,可出现恶寒,发热 达到 39-40 C。(4)女性病人在月经前体温升高,月经后体温亦不恢复正常。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 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局部症状: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

15、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 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 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 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2、咯血。约 1/3-1/2 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 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 大量咯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 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扩散的表现。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 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 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膈胸膜

16、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 肩部和上腹部。(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 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 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 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 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潜伏期为421天,整个病程分为三期:1、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2、极期: 病程第 410天,头痛加剧, 自好睡、 昏睡至昏迷, 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僵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 深度昏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 10 天左右;3、恢复期:多数

17、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 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会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 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三、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一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 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搞好粪便管理,清 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滋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二 ) 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 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 的河鲜或海鲜;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 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

18、生水,碗、 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 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三 ) 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 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大小便。不到被污染的河、塘中取水、洗澡。日用品常进 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 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习惯。( 四 ) 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 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病人的食具、用具要严格 消毒,粪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对肝炎病人要严 格进行隔离治疗,待无传染性后才能回家。( 五 )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感染肠道 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 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 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 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 淋雨、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 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