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恐龙》课件_第1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恐龙》课件_第2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恐龙》课件_第3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恐龙》课件_第4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恐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交十二小古交十二小 六年四班六年四班 李俊辰李俊辰名称由来名称由来 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恐龙是日本生物学家对英文Dinosauria即即“恐怖的蜥蜴恐怖的蜥蜴”(恐蜴)的翻译,汉语界接受了日文译词,应该知道它不(恐蜴)的翻译,汉语界接受了日文译词,应该知道它不属于汉语的龙类。在属于汉语的龙类。在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1,与美,与美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颌龙化石极度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着羽毛痕迹,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代以来,许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

2、后代。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科学家甚至主张它们应该分类于同一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主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次出现于二叠纪晚期,并在三叠纪中期成为优势陆栖动物群。群。 所有的恐龙皆为陆地动物。许多史

3、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所有的恐龙皆为陆地动物。许多史前爬行动物常被一般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手龙、鱼龙、蛇颈龙、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例如:翼手龙、鱼龙、蛇颈龙、沧龙、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但从科学角度来看,沧龙、盘龙类(异齿龙与基龙)等,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龙。这些都不是恐龙。生活年代生活年代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灭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白垩纪生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物大灭绝事件。 恐龙是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恐龙是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

4、,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亿6千万年之久。大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活下来,并繁衍至今。“恐龙恐龙”一词在字典的意一词在字典的意思:一类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古动物,现已灭绝。思:一类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古动物,现已灭绝。 2亿亿3000万年至万年至6500万年前,并且能以支撑身体万年前,并且能以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

5、。关于化石关于化石 生活于地球上的恐龙很可能在生活于地球上的恐龙很可能在1000种以上,种以上,但是恐龙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但是恐龙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被发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被发现的恐龙有上百种。随着恐龙研究工作的现的恐龙有上百种。随着恐龙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所知的恐龙种类还会不断不断进展,我们所知的恐龙种类还会不断增加。增加。依据依据 臀部臀部 恐龙可以根据其臀部恐龙可以根据其臀部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大部分臀目两大类。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出的耻骨,而往前突出的耻骨,而鸟臀

6、目恐龙的每根耻鸟臀目恐龙的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骨都向后倾斜。 生活行为生活行为 除臀部结构不同外,除臀部结构不同外,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为特征上也不同。蜥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以及几乎用两恐龙,以及几乎用两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类恐龙。重要区别重要区别 重要区别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重要区别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

7、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蜥脚类蜥脚类(Sauropoda)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

8、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易碎双腔龙。蜥臀

9、目蜥臀目 蜥臀目的腰带从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相似。 蜥臀目分为蜥脚蜥臀目分为蜥脚类(类(Sauropoda)和兽脚类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蜥脚类和蜥脚形类。类。马门溪龙马门溪龙骨骼化石兽脚类(兽脚类(Theropoda)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

10、里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等也颇具名气。霸王龙霸王龙(兽脚类兽脚类) 霸王龙又名暴龙,学名雷克斯暴龙,英文名霸王龙又名暴龙,学名雷克斯暴龙,英文名Tyrannosaurs.Rex,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龙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它们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龙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它们是恐龙中出现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恐龙中出现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2米,最米,最长达长达14.6米(实际)米(实际)

11、15.6米(顺弯),臀部高度米(顺弯),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过米,最高臀高超过5米,平均体重米,平均体重8吨,最重吨,最重14.7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最后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最后100万年,距今约万年,距今约6700万年到万年到6600万年的白垩纪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异特龙异特龙 异特龙又称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异特龙

12、又称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龙,平均身长为10公尺,最长可达公尺,最长可达12到到13公尺。公尺。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于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于1亿亿5500万年前到万年前到1亿亿4500万年前。自从在万年前。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查利斯斯马什(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数被认为是有效种。 圆顶龙(学名圆顶龙(学名Camara

13、saurus)是已经灭绝的蜥)是已经灭绝的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下目脚类恐龙。它们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下目恐龙,成年体型约恐龙,成年体型约20米长,体重米长,体重30吨。吨。腕腕龙 腕龙(学名:腕龙(学名:Brachiosaurus)是蜥脚下)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可能还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可能还有白垩纪早期。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有白垩纪早期。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前臂)及(前臂)及“”(蜥蜴)(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

14、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闻名的恐龙之一。一,亦是所有最闻名的恐龙之一。腕腕龙龙鸟臀目鸟臀目 鸟臀目分为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大类:鸟脚类(类(Ornthopoda0、剑、剑龙类(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甲龙类(Ankylosauria),角),角龙类(龙类(Ceratopsia)和)和肿头龙类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鸟脚类鸟脚类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

15、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如:鸭嘴龙、禽龙等。剑龙类剑龙类(Stegosauria) 剑龙类与甲龙类恐龙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剑龙类与甲龙类恐龙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居住在平原上的剑

16、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的肯氏龙。剑龙剑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四足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居住期的食草性四足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公尺公尺长和长和4公尺高,重达公尺高,重达4 吨。吨。甲龙类(甲龙类(Ankylosauria) 甲龙类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

17、身披有骨质甲龙类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期。例如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以及在美国的包头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以及在美国的包头龙和蒙古的爱得蒙托龙。龙和蒙古的爱得蒙托龙。甲龙甲龙 甲龙(属名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个属,当中只有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个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

18、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有完整地被发现,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其它甲龙科亦同样有牠的特恐龙的原型。其它甲龙科亦同样有牠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但甲龙却是这个科内最大型的成员。但甲龙却是这个科内最大型的成员。甲甲龙龙化化石石角龙类角龙类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三角龙三角龙 三角龙(属名:三角龙(属名:Triceratops)鸟臀目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草食性恐龙恐龙的一属,的一属,化石化石发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