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的论文_第1页
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的论文_第2页
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的论文_第3页
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的论文_第4页
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习作教学入手,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目 录引 言.2一、研究的理论基础.3(一)相关概念界定.3(二)与学习兴趣相关的理论.3二、以往研究的回顾.5(一)关于激发识字兴趣的研究.5(二)关于激发阅读兴趣的研究.5(三)关于激发习作兴趣的研究.5三、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6(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6(二)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6四、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7(一)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7(二)赏识评价,民主指导.8 (三)习作教学得法,使学生爱写.8五、在习作教学中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9(一)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9(二)寓写于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10结 语.11参考文献12附录一. 13附录二 .15致谢辞.17 引 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为了

3、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好语文,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学习成绩差,教师教学效率低,这种现象很普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积极性来自于学习动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其积极的内驱力?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为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本研究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试图通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情,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4、趣。本研究旨在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相关概念界定1.兴趣与爱好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有直接的,也有间接地。获得知识的兴趣是直接的,为了获得知识而学外语的兴趣则是间接地。兴趣有个体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的情景下由某一事物偶然激发出来的。爱好是指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12:65.2.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

5、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2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8.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产生某种学习行为,还是调整、维持或停止某种学习行为,都是学习动机作用的结果。3. 学习策略从学术界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观点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以至今难以形成具有权威性的观念体系,奈斯比特和舒克史密斯(Nisbet& & Shucksmith)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凯尔和比森(Kail an

6、d Bisan)认为: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梅耶(Meyer)认为:学习策略是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里格尼(Rigney)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得、保持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种操作与程序。3蒯超英.学习策略J.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7-29.4沈德立.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5-206.5汤丰林.论学习策略的内涵、特点与制约因素J.甘甫教育学院学报,1997:38-42.6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9-2057白金声.我为语文而来M.教育科学出版社,2

7、008:175.8孙芳.阅读学习论M.语文出版社,2012:123-1249文胡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J.中国民族教育,2012,4:3710黄凤丹.浅谈小学生习作情趣的激发与培养J.华夏教师,2012(11):70-71.11李秀晶.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4):4.12李刚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学术研究,2011(9):116.13季从晓.对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几点认识与尝试J.山东教育科研,2002(01):28.14苗谷群.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学术研究,2011(10):105.15傅珍珍.浅谈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J.陕西师范

8、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93.16高世敏.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0(1):96.17钟慧萍.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5):111-112.18陈海东.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59):52.19胡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刍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47-48.20冯钊.论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2(2):35-36.21余军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0(7):60.22Mary Ainl

9、ey.Connecting with Learning: Motivation, Affect and Cognition in Interest ProcessesJ.Educ Psychol Rev 2006(18):39140523Eija Pakarinen Noona Kiuru.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teacher stress predict learning motivation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J.Eur Psychol Educ2010(25):281300 沈德立(2003)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获得最

10、大学习效益,主动地、有目的地制定并采用的一整套针对学习过程的方案。附录一:连接与学习动机,影响和认知过程中的兴趣玛丽安利玛丽,安利,连接与学习动机,影响和认知过程中的兴趣,2006,18.391-405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我们的研究兴趣来探索这个特殊问题。兴趣是概念化为一种情感状态,代表学生学习的主观经验;来自任何情境触发或状态良好的个人兴趣。基于兴趣广泛的研究文献,并在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使用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有兴趣代表一个整合的影响,动机和认知。特别是,如何的状态利益带来的共同动机之前的目标和利益的形式和重点为任务的行为。我们举例说明的方式,我们的任务序列的监测研究影响和行为,面临着一

11、些提出的有关方法论问题测量的情感状态。最后,我们检查一些的路径引发的国家利益,可以促进生产学生参与学习。 最重要的问题,这个文件的收集,关注影响的地方理论和模型,用于通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性质的影响;动机和认知过程的关系;方法论问题需要面对;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学生参与的问题。在本文中,有人认为,影响为中心理解教育经验的特点是认知、动机。此外,情感,动机和认知过程,但他们可以从概念和经验上分开,都是相互依存的学生正在进行的经验。我们从我们的研究兴趣,说明这些命题。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Hidi和Harackiewicz(2000)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始从利益研究审查的结果、成就目标的研究中

12、发现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激发学习动机?Hidi和Harackiewicz(2000)和Eccles和wigfield(2002),提请注意的是,青少年往往不能区分教育和描述的结合,把其称为无心。诸如无心,心怀不满,并脱离隐含识别动机,情感,认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能意味着学生缺乏成就目标,或者,它可能意味着他们看不到任何价值教育经历对他们开放(wigfield和Eccles,2000;Willms,2003)。什么时候学生们描述为不满的,它表明,教育经验不激发积极的情感。这是关于,当脱离学生不增加他们的能力和技能。所以,无论是直接关注学生对学习感到兴奋或学生们的不满和没有兴趣,关

13、于影响的地方的问题支持的学习需要解决的心理过程。情感,动机和认知 这个特殊问题的主题是整合的影响,动机和认知。一个该术语的共同意思是“结合或整合成一个整体”(牛津,1994,424页)。在关于关系的影响问题的背景,动机和认知,这个意思是重要的因为一体化表明当一组因素一起出现的产量或产品是一个新的配置或格式塔。在这一部分我们检查阳极活化过程如何(影响),方向(动机),和追求知识(认知)一起在国家的利益和这个国家代表一个整合的认知,动机和情感成分。整合我们所描述的解释是一致的一些了解影响当代的方法之间的关系,动机和认知的。例如,动态系统理论(见刘易斯和granic,2000)提供了一个方法看动机之

14、间的关系,影响和认知,可以应用学习以及发展问题。情感与认知相结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一组变量,或一个变量的影响另一个。潘克塞普(2000)使用的术语是指连接之间的相互渗透情感与认知:“情感价值相互渗透与认知活动”(253页)。在讨论如何适用于孩子的发展对象世界的经验和人民,他使用的术语是灌输:“事件有着特殊的情感的意义,可以指导行动认知设备将被永久浸染有一种情感基调,将一个特色邮票在个人生活中的活动”(254页)。认知和情感成分共生生成一个新的组织,或系统。我们已经表明有一个直接的情感对影响随后的情感反应和决策任务的反应阅读更多的文本。此外,如果任务内容是一个主题的通用人的意义”(HIDI,19

15、90)或东西,都是共同关心的学生在课堂上,那么学生有一个立即触发的兴趣引发兴趣激活产生积极的感觉系统,重点关注这引发了感兴趣的对象,和更强的竞争动机缺失将提示认知活动。例如,一个学生注意到毁灭意象从在一本杂志最近的地震。兴趣是触发,这意味着学生感觉活跃他们拿起杂志吸引。建立了一个与他们连结的信息源。三十分钟后,当他们把杂志放下来,他们对地震及其后果的知识已经发生了什么扩大。地震实例选择了突出的一个特征对学生和杂志文章之间的连接的经验。兴趣得到积极的活化和寻求信息发生的状态。然而,感兴趣的是可能不是唯一的情感反应和他们阅读的信息,也引发了最近关于地震的图片和信息为受害者的悲伤和同情的感情,在年轻

16、人抢劫的故事,愤怒,和有些人担心类似的悲剧就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尽管任何成就的活动是由兴趣主动触发的支持,许多成就活动没有这些附加功能的个人和人类的意义触发额外的情绪。引发学习兴趣是依赖之间的一场比赛。引发学习兴趣是依赖之间的一场比赛,第二路线学生的个人利益和工作内容。当一个人有一个成熟的个人利益或预配置与一个对象和活动指定的类人与对象之间的一个简单的邂逅可能会引发一个国家感兴趣的。例如,一个发达的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可能是学生有兴趣的一些简单的瞄准一个海报商店窗口激活广告最新科幻小说。同时积极情感的觉醒和集中注意力时,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意向本书(动机)。认知,在什么样的伦宁格形式(2000)描述

17、的好奇心的问题,如学生想知道具体问题和曲折的情节出现的发展,可能会在新的书。当关心的是触发的兴趣课堂学习,这种路径依赖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史相关领域(例如,亚力山大,2004;希迪&伦宁格,2006)。虽然这两个路径接合盖很多什虽然这两个路径接合盖的东西了研究的兴趣,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的兴趣和参与任务。附录二:我们可以对学习策略作出这样的解释,即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围绕信息加工过程而发生的一系列内部活动程序,这种程序表现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前者指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后者则是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和对该过程的监控,以及对自身状态与加工方法的调节,这两个方面在学习策

18、略的执行中,并非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完成着完整的学习过程。(二)与学习兴趣相关的理论1.学习动机的行为理论 (1)学习动机的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是以生物学观点为基础的早期动机理论。驱力理论认为,当机体缺失某一物质,失去平衡时,便形成生理上的“需求”,因需求产生的相应的心理状态就称为“内驱力”。后来,心理学家赫尔(C.L.Hull)进一步将驱力理论系统化。他认为,生理缺失(需要)促使有机体产生某种补偿这种需要的行为。驱力是行为的加力器,各种驱力汇合到一起,激励有机体行动。 (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他不仅用强化解释学习

19、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重复某种反应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2.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如希望在人们心目中赢得较高的地位,博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好评、赞扬和敬佩,力求认识事物与创造有价值的新观点和新

20、事物等都属于成就动机。 根据动机心理学家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研究,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是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是人们避免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3.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因素就是强化,强化分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就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

21、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自我监督,使相应的学习行为得到强化。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二、以往研究的回顾(一)关于激发识字兴趣的研究1.用字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用字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常用编字谜法有以下几种:(1)象形法。图像物品,描摹形态,以扣谜底。如:单杠表演内,牛过独木桥生。(2)会意法。思索领会,望文生义,以扣谜底。如:独生子兀。(3)离合法。拆离,而又组合,以扣谜底。如:找到一半划,说对一半讨。(4)合成法。一组字形、笔画、部件来直接拼拢组合,以扣谜底。如:开头两点并,

22、和王在一起程。(5)包含法。将主体字所包含的部件暗示出来,以扣谜底。如:呆头呆脑口,凤头虎尾几。(6)增损法。单字笔画部件增加,或者减掉,以扣谜底。如:割掉舌头古,没有木枪仓。2.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研究者提炼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例如,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采取游戏法、儿歌识字法、比赛法、直观演示法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等方法。这些灵活新颖的形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二)关于激发阅读兴趣的研究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时间分配最多的一部分教学活动,教师们对阅读教学也很重视。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的学者有各自独特的认识。孙芳(201

23、2)认为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激发兴趣、利用绘画化抽象事物为具体,激发兴趣、利用音乐渲染气氛、引起共鸣,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热情、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张开阅读的另一只翅膀,走进图书馆、阅览室等广阔的阅读空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唐彪(2009)认为激发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借教师教学的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胡秋艳(2012)认为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利用阅读成果展示这三种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关于激发习作兴趣的

24、研究对于习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文胡新(2012)认为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1.开展实践活动,积累习作素材。2.借助课外活动,提高表达能力。3.开展游戏活动,促进细节描写。4.体验成功喜悦,激发习作热情。黄凤丹(2012)认为可以通过1.降低起点,培养兴趣。2.额度结合,读中感悟。3.观察生活,力求写实。4.进行面批,给予高分。5.课外练笔,巩固兴趣。6.鼓励创作,推荐发表的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致谢辞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转瞬而逝的四年,心中充满了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无限感激和眷恋。本论文

25、是在我的指导教师邹萍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邹老师始终都给予我写作的细心指导和精神上的不懈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邹老师学识渊博,有问必答,对学生认真负责,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教师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而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邹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在我迷茫的时候,是你们给我指明方向,在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是你们给我坚强的力量,对你们的感激之情非谢谢二字所能表达。寥寥几句难表我肺腑之感,宝贵的大学四年能够遇到这样优秀的老师和真诚的

26、同学实属我此生之大幸。我定会加倍努力,不辜负老师及同学的厚望。再次对帮助过我的老师及同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2014年5月20日 周春玲纵观学者们的研究,无论是语文哪一部分的教学研究都很受关注,而目前,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有些匮乏,小学生对习作的厌倦之情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调查和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明确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方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似乎显得极其重要。三、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1. 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厌恶写作 现在的小学生,最怕老师要求写作文。一听到要写作文就皱眉叫苦,回到家不是让父母帮

27、忙写,就是去网上搜索相关文章。写出的作文不是简单、枯燥,就是语句过于华丽,缺少真情实感。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甚至是恐惧之情,家长和老师对此也很苦恼。 2.写作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新意 笔者实习期间,在批阅学生作文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出的内容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形态。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而如今学生写出的作文的内容竟如此相似。在批改作文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教师布置学生写最难忘的一件事,一部分同学写最难忘的事是自己一个人走夜路如何如何害怕,另一部分人则写的是第一次做饭,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写出独具一格的作文来。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

28、生写作内容单一是小学生作文问题之一。(二)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心理制约因素 (1)小学生感知觉具有笼统性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感知觉大多具有笼统、不精确的特征,虽然很多事物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在感知这些事物时,常常伴有笼统性和模糊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就导致在观察时不够细致。因此,在作文中,需要提取信息时,他们就无法写具体,写出的作文不生动,没有中心,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 (2)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学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完善,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来完成作文。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项任务,一篇好的作文,

29、不仅要运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而且同时要考虑立意、选材、构思和修改,可以说,这是一项很难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文上。当学生的注意力无法维持,从而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油然而生,自然对习作无法产生兴趣。(3)生活经历少,习作素材缺乏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在学校和家之间的两点一线,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课业中,周末的时候由于家长的期望,很多学生都会参加课外补习班继续学习,学业的压力导致孩子没有心思去感受、品味生活,更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去发现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2.教师课堂教学的因素 (1)教师指导方法欠妥 由于教师为了追求考试的分数,怕学生考试时作文得不到高分,所以相当大的一部分教

30、师会反反复复地领着学生练习考试时可能会出现的作文题目,一篇或者几篇。如果学生所写出的作文没达到老师所要求的标准,教师便会让学生从书中“摘抄”,甚至是让学生背事先准备好的范文。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 由于小学教师老龄化的加重,教师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很难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详细的教案,甚至有的教师没有作文教案,只是凭借经验进行简单的作文指导,一味地对学生灌输老套的思想和方法。作文完成后,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也是应付了事。在学生作文中画出错别字,简单的批语,表扬也只是表扬学生的字迹工整,用词准确。因此,有效、科学的作文教学方

31、法不仅可以擦出学生习作兴趣的火花,还可以让这星星之火燎原。四、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1.自习时间学生展风采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每天让两三个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同学们可以事先准备好,故事内容由同学自己选择。同学绘声绘色讲的故事,大家会有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但积累了很多素材,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老师对讲故事的同学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学生会感受到被老师认可的喜悦。以后会乐于读书,主动收集素材。 2.课上朗读优秀作文 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准确的用词,一个生动的语句,用充满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在习作中的进步。

32、把其中写得比较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文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同学赞赏的眼光和掌声中体会习作带来的快乐。使学生手中的笔不再沉重,教师要注意让更多的学生有这种成功的体验。 (二)赏识评价,民主指导 1.教师认真批作文,用心写批语教师的批语,是学生非常关心的,每次作文发下来,学生都很期待的看看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批语,但现在大部分教师,在批作文时多是把错别字,用红笔圈出来,再打个分数或等级,有的还能带一句鼓励的话。很少有教师用心给每一个孩子的作文,做出客观的评价。作文的评语是老师与学生间,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最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更加了解学生的内

33、心感受,若是教师能够给予互动。学生会积极、认真完成下一次的习作。2. 改革评价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担任着指导者的角色,教师的指导语,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确定思路。教师要注意减少对学生过多的约束,更不能列出作文的提纲向学生传递自己心目中的“好”作文。师生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减少压力,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激发习作兴趣。 (三)习作教学得法,使学生爱写 1.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写 学生不是生来就会写作文,要想使学生习作时,思路清晰、少走弯路,教师就要精心设计习作指导课,根据学生的年龄,掌握其发展的心理特点,适当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习作时,有“计”可施,有

34、“法”可依,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并不难。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评价标准不能过高。学生只有在习作中体会到了快乐,渐渐就会对习作产生兴趣。 2.习作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到:“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才不会感到言之无物、索然无味。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内容。才会有写作的信心,进而写作兴趣才能真正的被激发出来。3.加强

35、课外阅读,内化学生习作兴趣 老舍先生说:“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诗人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两位大师的话中,可见课外阅读对习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在受到文学作品熏陶的同时,对生活肯定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当这种感悟和思考不断加深之后,学生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这种感觉就会变为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动力。这时候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不是外在诱因的激发,而是内因在起作用。惟其如此,学生的习作兴趣才会长盛不衰。五、在习作教学中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一)阅读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

36、,二者相辅相成。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丰富的词汇,还是生活经验的积累,长期的阅读必定会影响学生的习作水平。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1. 切入课题,学会审题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题目的命题方法主要有几类:有的是用人名、地名、物名命名的,如卡罗纳、彩色的非洲、长城;有的是以事件命题的,如田忌赛马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文章的大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认识题目的类型,凡是以人名、地名、物名命题的文章,都离不开叙述人物、事物的特点或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凡是以事件命题的文章

37、,题目就是这件事情的高度概括。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律,习作时就会有章可循,能够准确分析习作要求,恰当命题,列出合理的习作提纲,精选素材,避免跑题。2. 精选片段,进行仿写在指导学生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中某一段的写作方法为例,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可以先联系仿写一个片段,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就指导学生练习写第三段,先写形态、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从生到熟再到熟透,按照生长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然后,在指导学生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从形态、颜色、味道、吃法等特点来完成一段话。根据不同的课文,适时地进行片段习作的练习,对学生以后写好大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3. 熟读课文,学会选材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