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膏方养生疗疾两相宜_第1页
冬令膏方养生疗疾两相宜_第2页
冬令膏方养生疗疾两相宜_第3页
冬令膏方养生疗疾两相宜_第4页
冬令膏方养生疗疾两相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青年委员;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 潍坊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专家(医学)组成员; 潍坊市医学会第三届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2部;主持和参与潍坊市科技局科研项目8项,6项获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等1位4项、二等2位2项)、一项获三等奖,二项已通过鉴定(国内领先水平)、一项已立项研究。刘兴山刘兴山主任医师,教授主任医师,教授潍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任潍坊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2、(消化内科)主任第二、三、四届潍坊名医第二、三、四届潍坊名医山东省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省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学术经验继承人冬令膏方冬令膏方 养生疗疾两相宜养生疗疾两相宜潍坊市中医院潍坊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消化内科 刘兴山刘兴山2015.12启发启发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

3、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启发启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它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学的防治实践。 膏方概述膏方概述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有滋补强身,保养脏腑,祛除病邪,消除病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滋补养生与调治慢性

4、疾病。它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膏方特点膏方特点注重全面的、整体的调理;既辨证,又辨体质;纠偏却病,适用范围广泛;药力缓和,稳定持久。 膏方特点膏方特点 秦伯未云:“膏方非外单纯之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故膏方之选药,须视各个之体质而施以平补、温补、清补、涩补,亦须视各个之病根,而施以生津、益气、固津、养血” 。 组方原则组方原则 标本邪正的平衡 寒热温凉的平衡 动静升降的平衡 顾护胃气 膏方与脾胃病膏方与脾胃病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脾主运化,主升清,负责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心肺乃至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调理脾胃功能对胃肠道疾

5、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膏方治疗脾胃病特点膏方治疗脾胃病特点 治法上遵循“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宜“固本清源”。临证调理中土时注重气机的升降,脾气虚弱则升提,胃失和顺则降气,脾胃不和则协调升降。 用药要注重“轻灵平和”,补多用“平补气 血阴阳,补中有泻,补中有通,补而不滞” 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祛邪不可攻伐太过,处处以固护胃气为本,避免损伤胃气;补益又不可过于滋腻,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 量体裁衣,一人一方。因人处方,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对症下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于脾胃功能不全者,应寓消于补,合理选择开路方;注意服用方法与饮食禁忌。选择开路方选择开路方 膏方多为滋腻之品,服用之前若患者有胸脘

6、闷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表明湿邪困阻脾胃,或饮食积滞脾胃,阻碍脾胃运化功能。此时,不宜立即服膏方,而应先服用一些运脾化湿、消食导滞的中药,以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即通常所说的“开路方”。服用方法服用方法 调服,把黄酒或水加入黏稠难化的膏方中,用容器隔水炖热,调匀后服用; 冲服,用白开水调开量好的药膏,搅拌均匀后服用; 把药膏含在口中慢慢咽下,每次用汤匙取1匙,约合1015毫升,一日两次,早晚服用。初次服用者用量可减半,服用几天后感觉良好,再逐步加到正常剂量。服用方法服用方法 膏方一般选在餐前服,如脾胃功能较弱,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以起到固护脾胃的作用;治疗肠道疾病的宜在饭前1小时

7、左右服;养心安神的在睡前服效果最好。饮食禁忌饮食禁忌 忌刺激性饮品:饮茶、咖啡、可乐等。膏方中的一些补益元气的中药大多具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此时再饮用茶、咖啡、可乐等具提神醒脑作用的饮品,往往使人兴奋太过,影响大脑休息,会产生头晕胀痛、不能入睡的副作用。饮食禁忌饮食禁忌 阳虚而症见大便溏薄、畏寒怕冷,舌苔白者,忌食生冷寒凉食物;阴虚而症见大便干结、怕热、口渴,舌苔黄腻、舌质红者,忌食辛辣油炸食物;脾胃素虚者在服用膏方的同时,还可吃一些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肉、芡实、红枣等健脾之物,或煲汤,或煮粥,用作食补。 一般认为:胃肠道的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如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消化道出血

8、、急性胃痛、腹痛等,均不宜服膏方。 总之,膏方集百草之精华,养生命之灵机,又是益精髓、韧筋骨,祛病补虚,轻身耐志的上上之品,它不仅可以扶正补虚,还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想,其功能以调阴阳,补五脏,益气血,助正气为主。体现了中医膏方寓攻于补,补攻兼施的特点。具有养生疗疾两相宜的功效。常见病膏方治疗常见病膏方治疗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二、肠易激综合症二、肠易激综合症三、功能性便秘三、功能性便秘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变厚的疾病,常伴有糜烂、胆汁反流及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

9、于中医学“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胃痛、胃胀、嗳气、泛酸等。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情志失畅,肝胃不和 体虚久病,脾胃虚弱膏方治疗特点膏方治疗特点 健脾益气,理气通降 瘀血为患,活血化瘀 调理脾胃,注重情志 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一、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胃脘胀闷,攻痛连胁,嗳气频作,随情志改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治法:健脾和胃,理气畅中 方药方药: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健脾和胃健脾和胃: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 理气畅中理气畅中:柴胡、郁金、枳壳、香附、八月札等 清热散结清热

10、散结:黄芩、半枝莲、藤梨根、石见穿、蜀羊泉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山楂、六神曲、谷麦芽、鸡内金、薏苡仁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菟丝子、补骨脂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西洋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泛酸嘈杂:酌加乌贼骨、煅瓦楞、象贝母; 嗳气频作:旋复花、苏梗、降香、刀豆; 咽梗有痰:玉蝴蝶、蝉蜕、半夏、厚朴; 排便困难:枳实、大腹皮、火麻仁、柏子仁、决明子; 心烦不寐:炙甘草、淮小麦、大枣、知母、百合、茯神、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 冲任失调:淫羊藿、肉苁蓉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二、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脘痛如刺,痛有定

11、处,按之痛甚,食后加重,舌紫暗或有瘀斑,苔涩或弦细。 治法治法:益气补中,活血化瘀 方药方药: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益气补中益气补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丹参、桃仁、红花、当归、莪术、三七、白及等 理气畅中理气畅中:柴胡、郁金、枳壳、香附、八月札等 清热散结清热散结:芙蓉叶、半枝莲、藤梨根、石见穿、蜀羊泉、蛇舌草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山楂、六神曲、谷麦芽、鸡内金、薏苡仁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菟丝子、补骨脂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西洋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隐痛泛酸:白

12、芍、延胡索、乌贼骨、煅瓦楞等; 口干咽燥、口气不爽:黄连、连翘、玉竹、石斛等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三、胃阴亏虚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胃脘隐痛,嘈杂易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治法:滋养胃阴,凉润和中方药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凉润和中凉润和中:石膏、知母、芦根、玄参、火麻仁等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丹参、桃仁、红花、当归、莪术、白及等 理气畅中理气畅中:陈皮、佛手、玫瑰花、柴胡、郁金、香橼、八月札等 清热散结清热散结:蒲公英、藤梨根、石见穿、蜀羊泉、蛇舌草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山楂、六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山茱萸、

13、桑葚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西洋参、黑芝麻、核桃泥、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饴糖、蜂蜜等 加减加减: 灼痛泛酸:左金丸、乌贼骨、煅瓦楞等; 嗳气频作:旋复花、降香、刀豆子等辨证调治辨证调治四、脾虚湿热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胃脘痞满,时有胃痛,嘈杂纳呆,泛泛欲吐,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大便质黏,排之不爽,舌苔黄腻,脉滑细数。 治法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方药方药:香砂养胃片合清中汤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健脾化湿健脾化湿: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苍术、砂仁、薏苡仁等 清热和胃清热和胃:黄芩、黄连、藿香、芙蓉叶、蒲公英、山栀子等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当归、莪术、延胡索、九香虫、失笑

14、散等 理气畅中理气畅中:柴胡、郁金、枳壳、香橼皮、八月札等 清热散结清热散结:半枝莲、藤梨根、石见穿、蜀羊泉、蛇舌草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山楂、六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生首乌、肉苁蓉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西洋参、阿胶、龟甲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泛酸嘈杂:酌加乌贼骨、煅瓦楞、象贝母; 嗳气频作:竹茹、旋复梗、苏梗、降香、刀豆子; 脘闷不舒、泛泛欲呕:二陈汤合平胃散; 咽梗有痰:木蝴蝶、竹茹、牛蒡子、厚朴; 心烦不寐:炙甘草、淮小麦、大枣、石菖蒲、远志、煅龙骨、煅牡蛎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五、脾胃虚寒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胃痛隐

15、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泛吐清水,体倦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有齿,苔白,脉虚弱。 治法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温中健脾温中健脾:黄芪、党参、桂枝、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莲子、干姜、肉桂等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当归、莪术、延胡索、九香虫、失笑散等 理气畅中理气畅中:柴胡、郁金、枳壳、香附、八月札等 清热散结清热散结:半枝莲、藤梨根、石见穿、蜀羊泉、蛇舌草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山楂、六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黄精、女贞子、旱莲草、杜仲、菟丝子、益智仁、淫羊藿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高丽参、龙眼肉、阿胶、鹿角胶

16、、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泛酸嘈杂: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象贝母; 嗳气频作:旋复花、旋复梗、苏梗、降香、刀豆子; 腹泻:淮山药、白扁豆、益智仁、赤石脂、禹余粮等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有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之分。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等范畴。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外邪挟湿,内侵困脾 情志所伤,肝脾不和 饮食积滞,脾胃受伤 劳倦伤脾,清阳不升 年老虚损,命门火衰膏方治疗特点膏方治疗特点 健脾温中治本 清肠化湿治标 灵活辨证治泻 芍药甘草治痛 酸涩固涩治脱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一、肝气乘脾证

17、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痛而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每于抑郁恼怒或情志紧张之时诱发,平素多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或并脏躁之症,舌淡红,苔薄,脉弦或细弦。 治法治法:抑肝宁神,健脾扶土 方药方药:痛泻要方、四逆散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抑肝柔肝抑肝柔肝:柴胡、郁金、白芍、佛手、防风等 宁心安神宁心安神:五味子、远志、茯神、煅龙骨、煅牡蛎等 健脾扶土健脾扶土:黄芪、党参、淮山药、炒扁豆、白术、带皮茯苓、半夏等; 理气化湿理气化湿:木香、枳壳、香附、八月札、苍术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焦山楂、焦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芡实、金樱子、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益智仁、淫羊藿等 细料及其

18、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西洋参、阿胶、鹿角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腹泻严重者:煨葛根、石榴皮、煨肉果、赤石脂、禹余粮等 腹痛严重者:炒延胡索、川楝子、徐长卿、路路通等 更年期冲任失调者:炙甘草、淮小麦、大枣等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二、湿困脾土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泄泻清稀,甚如水样,或泻而不爽,大便质黏,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腻,脉濡或滑。 治法治法:化湿醒脾,涩肠止泻 方药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化湿醒脾化湿醒脾:藿香、陈皮、半夏、苍术、白术、紫苏、厚朴、甘草等 涩肠止泻涩肠止泻:石榴皮、煨葛根、桔梗、赤石脂、禹余粮等 健脾助运健脾助运:黄芪、党参、木香、扁豆、白术、茯苓、砂仁、

19、薏苡仁等; 理气止痛理气止痛:炒延胡索、川楝子、香附、木香、路路通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焦山楂、焦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芡实、金樱子、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益智仁、淫羊藿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西洋参、阿胶、鹿角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腹痛痞满,大便不爽:大腹皮、八月札。炒枳壳等 痛泻交作、口苦口干:蒲公英、连翘、金银花、苦参等 腹冷干呕、饮冷则泻:乌梅丸 夜寐不安、心烦焦虑:炙甘草、淮小麦、大枣、五味子、茯神、煅龙骨、煅牡蛎 湿热重:黄连、黄芩、秦皮、白头翁、红藤、马齿苋等 寒湿重:荆芥、防风、炮姜、丁香、肉桂等辨证调治辨证调治三、脾肾两虚证 临床表现临

20、床表现: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治法: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方药方药: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益气健脾益气健脾:黄芪、党参、淮山药、炒扁豆、莲子肉、白术、茯苓、甘草等; 淡渗利湿淡渗利湿:猪苓、泽泻、车前草、薏苡仁、砂仁等 升清止泻升清止泻:煨葛根、桔梗、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等 理气止痛理气止痛:炒延胡索、川楝子、制香附、路路通、木香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焦山楂、焦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补益肝肾补益肝肾:芡实、金樱子、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益智仁、淫羊藿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

21、:生晒参、西洋参、龙眼肉、阿胶、鹿角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附子、吴茱萸、肉桂等 少腹脐旁疼痛:小茴香、台乌药等 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 夜寐不安,心烦焦虑:炙甘草、淮小麦、大枣、茯神、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辨证调治辨证调治四、肾虚不涩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黎明五更之前腹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治法:健脾渗湿,益气止泻 方药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基本用药基本用药 温补脾肾温补脾肾:吴茱萸、芡实、金樱子、补骨脂、山茱萸、菟丝子、旱莲草、益智仁、淫羊藿等 益气健脾益气健脾:黄芪、党参、淮山药、炒扁豆、莲子肉、白术、

22、茯苓等; 酸涩止泻酸涩止泻:煨诃子、煨肉果、五味子、乌梅、石榴皮等 理气止痛理气止痛:炒延胡索、川楝子、制香附、路路通、木香等 消食开胃消食开胃:焦山楂、焦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 细料及其他细料及其他:生晒参、高丽参、阿胶、鹿角胶、饴糖、冰糖等 加减加减: 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附子、吴茱萸、肉桂等 腹泻严重:煨葛根、桔梗、赤石脂、禹余粮等 夜寐不安,心烦焦虑:炙甘草、淮小麦、大枣、茯神、煅龙骨、煅牡蛎等 命门火衰、阴寒内盛:附子、干姜等 久泻伤阴、阴阳两伤:张介宾 胃关煎(熟地黄、山药、扁豆、白术、干姜、吴茱萸) 久泻、腹痛固着、舌暗脉涩:失笑散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

23、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 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则是指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 个月。 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分型 慢传输型便秘(STC) 排便障碍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正常传输型便秘(NTC)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气机郁滞 饮食不节,胃肠积热 感受外邪,阴寒内盛 年老虚损,气血亏虚膏方治疗原则膏方治疗原则 滋阴养血 补肾健脾 增液润肠 增水行舟 基础方基础方: 以滋阴养血、增液润肠、顺气导滞、升清降浊 为基本治则 火麻仁90g 桃 仁90g 苦杏仁90g 郁李仁100g 柏子仁90g 苏 子90g 决明子300g 瓜蒌仁300g 核桃仁300g 厚 朴90g 当 归120g 木 香90g 乌 药90g 炙桑皮150g 炙杷叶150g 玄 参300g 麦 冬150g 生 地150g 甘 草60g 津液不足,肠道失润,脾肾两虚者,津液不足,肠道失润,脾肾两虚者, 予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增水行舟法予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增水行舟法: 基础方加 天 冬120g 熟 地120g 山 药240g 肉苁蓉160g 芡 实 80g 金樱子80g 石 斛160g 首 乌240g 枳 壳12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