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_第1页
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_第2页
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_第3页
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_第4页
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心篇爱心,使教育更加崇高!一、班主任爱心的本质与特征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对于班主任而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能称为师。只有爱学生,班主任工作才有可能勤奋、扎实;只有爱学生,才会具有一颗宽容之心,包容百川;只有爱学生,才会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感受,从而积极去探寻更多、更好、更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一)班主任爱心的本质奉献爱心是人类交流情感的美好而无形的工具,也同样是特定的人群之间一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这是爱心的普遍性。然而,班主任的爱心却不同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即班主任的爱心具有其特殊性。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心,这是班主任基本素

2、养与技能的核心与本质特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明确班主任爱心的本质是奉献,这一点不同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以及夫妻之爱。1班主任的爱与母爱的区别通常情况下,父母无论怎样打骂孩子,孩子都不会计较,都会认为那是对他好。可是老师要是过分地批评学生,学生总能记得很长时间。同样是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就是师爱有别于母爱的地方。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负责人,有人将班主任定位为学生在学校的“代父母”角色,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将班主任定位为“代父母”,是对班主任的要求,它要求班主任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胸和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但“代父母”不能等同于父母,班主任对学生

3、的爱也不等同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母爱仅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母爱是一种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爱,是一种自然情感,不受理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常常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现实中,由于父母对学生的溺爱而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的例子也经常听说,这种爱就是一种不理智的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子女的期待或多或少都有点功利性。相对而言,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则是一种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基础之下的,既有严格要求,又有关爱的、理性的、科学合理的爱。这种爱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无私的、崇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在班主任的爱中含有着对学生明确的教育意义。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

4、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来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公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成具有建设祖国未来能力的公民是班主任的职责。因此,班主任的爱不同于母爱,它具有明确的教育意义,是以祖国事业为自己工作职责的奉献的爱。2班主任的爱不同于友爱友爱是一种需要培养,需要朋友间互相扶持,帮助的情感。换句话说,友爱是朋友之间是以某种利益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常言道: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论这句话是否有理论依据,但是它却反映了友爱是需要回报的,不是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的。比如,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往往是在彼此认识与沟通中逐步形成的感情,它使同学之间出于共同目

5、的走在一起,加之拥有共同兴趣爱好而走得更近,变得更加亲密和友好。因此,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使得彼此都能从中获益,从而建立朋友之情。同时,只有双方持续不断地付出,才能让友情地久天长。可见,友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这种相互性就说明友爱是有回报性的。与友爱相比,班主任的爱则表现为一种奉献。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永远没有利益关系,是世界上最纯正的关系。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爱,源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班主任高尚人格的体现。因此,班主任的爱体现了爱的最本质意义,它不要求学生的付出,也不向学生索取回报,是班主任自身心甘

6、情愿给予的爱,是对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的崇高追求。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诗句:有把教师比作红烛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把教师比作春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都是对班主任爱的最好的诠释。3班主任的爱不同于情爱情爱是一种以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基础的爱,情爱是一种具有很强占有欲的、专一的、自私的爱。也就是说,情爱是特定的男女双方彼此吸引,在不断接触、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由此,情爱具有对象的特定性、情感的专一性等特点。与情爱不同的是,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它不是一对一的。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班主任不可能只面对班级中的某一学生个体,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学生。相反,班主任要面对的

7、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关注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班主任的爱应像阳光雨露般时刻沐浴、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学校、班级生活既温馨又充实。班主任的爱是一种博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助推器和兴奋剂,也是通向学生心灵的理想驿站。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在班主任爱的教育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向着各自的发展目标迈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时代对班主任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班主任爱的博大的体现。4班主任爱心的本质班主任的爱不似母爱般血浓于水,不同友爱般要求回报,不像情爱般占有欲很强,它是一

8、种更高层次的爱,是一种境界,是所有爱的升华。无私奉献就是这种爱的本质体现。母爱、友爱和情爱都体现出一种功利性,他们的付出都是希望得到回报的,而只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唯一只求“给予”,不求“所得”的爱,是无私奉献的。也正是班主任的这种大公无私的道德觉悟和精神境界,成就了一个个学生的成功,成就了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事业中有着很多的体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爱的故事一直久为流传。冬天到了,育才学校的学生们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没有袜子,只好赤脚穿草鞋。看着孩子们忍饥受冻,陶行知心里难过极了。他身上只穿一件陈旧的学生装,在冷风中东奔西走,把唯一的已发了黄的破呢大衣,让给

9、了孩子们。白天,大衣总是披在最瘦弱的孩子们身上,晚上又盖在另一个孩子的被上。在那寒风刺骨的严冬,这件大衣温暖着孩子们的心,被大家称为“爱的大衣”。有一天,冯玉祥将军请音乐组同学去家里吃饭,见孩子们冷得瑟瑟发抖,就发给每个孩子一件军大衣。十岁的孩子,瘦骨伶仃的身子裹着又肥又大的军大衣,样子滑稽可笑,但毕竟暖和多了,只是僧多粥少,还有许多孩子在挨冻,陶行知的破呢大衣,仍然在孩子们中间转来转去。一天下雨,孩子们怕陶先生冷,把大衣还给他,挂在衣架上。这天半夜,小偷光顾陶行知家,把大衣偷走了。陶行知没有了大衣,照样顶着寒风在外面四处奔波。每次回到学校,陶行知冻得脸色青紫,手脚冰凉,孩子们心疼极了。有个孩

10、子执意要把自己的军大衣给陶行知穿。陶校长又把军大衣给他披上,坐在孩子中间亲切地聊起来。一个孩子摸摸陶校长的手惊叫起来:“老夫子,你的手好冷!像一块冰。”陶行知两手互相用力搓了一会儿,握住他的手说:“这不是热了?”“那,您在路上一定很冷?”“不冷,真的不冷,”陶行知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乘公共汽车最怕人多拥挤。现在,如果有两辆车同时到达,我却专挑人多的车上,你们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回答不出。陶行知揭开了谜底说:“人多热气大,许多人挤在一起,不就暖和了吗?”望着陶行知黑瘦的脸和单薄的衣服,孩子们想起了“爱的大衣”,一个小男孩认真地说:“陶校长,将来我有了钱,一定给你买一件最好最好

11、的大衣!”陶行知笑了,冻得青紫的脸上笑得如绽开了一朵花,他说:“总有这么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有暖和的大衣,漂亮的服装。我们还将拥有整个中国呢!”(参见:http:/www. eicbs. coml2006/Disp. Aspx? ID一11951&-ClassID= 41)陶行知先生的“爱的大衣”就是爱的本质体现,是一种给予和奉献,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学生,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这是在伟大的教育家身上体现得最本质的爱,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爱的事迹也是不断涌现的。在上海市省吾中学有一位詹老师,她是学校希望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几位家境贫寒的学生,他们连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都难以

12、备齐。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班主任詹老师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7只高中生必备的计算机,一个个悄悄地送到他们的手中。“好好学习,成才成人”,詹老师期许的目光里,充满了爱。而实际上,詹老师的经济条件也并非特别好,她也犹豫过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但她认为她有责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省吾的温暖。一件小事,有时能够激励人一生;一个行动,有时能改变一个人。詹老师用爱,做出了她的奉献。当人们纷纷赞扬她的爱心时,她说“区区小事,何足道哉。”当然,詹老师不仅物质上帮助学生,她更多地在行动上感化学生。这就是伟大的爱,当詹老师在为学生默默付出时,她没有想到过要得到什么,学生的成才成人是她最大的愿望和期盼。詹老师是

13、我国千千万万班主任中的一员,她用她的行动,用她的情感诠释了爱的本质,同时也代表了我国所有班主任的最基本的素养。(参见:陆雪琴,陈佩云继承传统、直面挑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二)班主任爱心的特征1育人性育人性是班主任爱心的首要特征。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人,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班主任的工作就更加具有育人的特征和意义。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生动、变化着、有思想的学生个体,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班主任付出极大的爱心

14、、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有着强烈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的向师性更强。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对教师有着特殊依赖感的心理状态,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但班主任说什么他都听,这就是学生“向师性”的表现。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人、成才。班主任的育人要充分利用学生“向师性”的特点,不仅通过平时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还要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等隐形资源,全方位地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探索教学方

15、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通过讲课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以师为范,不断成长进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班主任的人格是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

16、因素的综合。一位自信、睿智、宽容、懂得欣赏别人的班主任,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逐渐地变得自尊、自信、自爱、积极乐观。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始终起着熏陶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培育下一代。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2无私性爱心的本质是奉献,班主任的爱是主动地给予,具有利他性和无私性。因此,无私性是班主任爱的第二大基本特征,这

17、是由班主任爱心的本质决定的。班主任的爱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不是个人的恩怨,应是出自社会的需要,出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正如赞科夫所说:“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可见,无私性的核心是献身精神,具有彻底的无私奉献精神,是班主任爱心的一个基本特征。班主任关心着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知识、文化、能力奉献给了学生,给了整个教育事业。班主任爱的无私性并不是指班主任为了工作不计所得,而是班主任崇高的精神境界。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是一大典范,他以实际行动向我

18、们展现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两袖清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系列的话语都是对班主任爱的无私性的深刻诠释。班主任的爱是无私的,班主任的这种爱往往通过对学生的严格教育来体现。“教不严,师之惰。”然而在现实中,班主任的这份爱往往不被学生所理解,学生仅仅把这看成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单纯的管理教育,认为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束缚限制。这样,在很多时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使班主任处于被动地位,班主任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这说明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住爱和严的度。班主任既不能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同时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免学生“谈师色变”。班

19、主任对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情。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3全面性全面性,是班主任爱心的第三个基本特征。班主任爱心的全面性主要包括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关爱和对所有学生的关爱。这是指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从多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从隋唐科举考试开始,我国教育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的名声、班主任及教师的业绩考核有紧密相关,因此,班主任把全部的关注力放在了学生成绩上。而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导致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的视线逐步从分数转变到了学生的能力方面。但长

20、达几百年的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升学率仍然是衡量班主任业绩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可在一些学校中仅处于宣传的层面上,还是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还是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及生活等方面缺乏关注。这种爱是片面的,是不健康的爱。班主任的爱心应该是全面的,是以不损伤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的。班主任爱的全面性还包括班主任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爱是没有阶级和层次划分的,不是有条件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应该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不同。班主任要对班级上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学生付出同等的爱。由于我国班主任的考核与学

21、生的成绩挂钩,所以要班主任对好学生的爱是很简单的,而且也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但要求班主任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也给予同样的关爱可能是有一定难度。曾经听到有的班主任说,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不讨厌就可以了,还要求对他们付出与好学生同等的爱,那不是强人所难嘛。其实这不是强人所难的问题,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每一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学习成绩不好不是错,也不是班主任不爱学生的借口。其实,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爱。一般而言,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会有自卑、孤僻的性格,他们在班级上有时会遭到同学的嘲笑,受人歧视,对老师也会有一种敌对的态度和意识。但是,这些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心灵

22、是脆弱的,他们渴望班主任更多的关怀,班主任的一个眼神或举动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和被肯定,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现实中,有很多班主任担心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拖班级的后腿,态度冷淡和讨厌,学生感觉到班主任这种态度后,就会自暴自弃,产生恶性循环。其实,只要为学生付出爱心,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信任和关爱,他们同样能够变好。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也许有的学生发育得比较早,有些学生发育得比较晚;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自古行行出状元”,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功,给每一位学生付出相同的爱。一位班主任,如果不爱学生,那是她的失职,她不能当班主任,不能当教师;一

23、位班主任,如果不爱学生的各个方面,那她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一位班主任,如果不爱所有的学生,那她也不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4艺术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的情感和爱的行动有时候并不代表懂得了爱的艺术。这就体现了爱心的艺术性特征。在现实中,好心办坏事情的情形并不是不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没有体现艺术性。爱的艺术是对爱的情感和爱的行为的超越,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有了爱的艺术,教育才会越显深沉含蓄,理智高妙。艺术性也是班主任爱心的基本特征。教育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一门讲求艺术的工作。班主任爱心的艺术性是指班主任对学生爱要讲求方式方法,既要让学生得到教育,受到

24、启发,又要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在班级中,班主任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其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做最佳选择。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运用平等的态度、温和的语调等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爱的同时得到教育。班主任爱心的艺术性首先就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上。学生是刚进入社会的新人,他们难免会犯错误,面对学生犯的错误,班主任是大声斥责还是善意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爱心的艺术就是要与犯错的学生平等的交流,小心翼翼地呵护

25、他们的自尊,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愿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就体现着艺术性。当年,陶先生在育才学校做校长。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校长室,看见那个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对你的奖励,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来:“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我了解过了,你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说完,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陶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打他。”陶先生又拿出第四

26、块糖说:“你能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现在,我的糖已经分完,我们之间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参见http:/www.jsblog. cnlgroup. asp? gid=lO&-pid=3454)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有名的“四块糖”的故事。陶先生在看到男生错误的行为后,并没有立即责备他,而是让他去校长室,自己则去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陶先生在了解情况后,也没有责骂这位男生,而是在犯错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自己认识错误,让学生体会到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教师针对学生理智与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活动,从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陶

27、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小故事给班主任工作以重要启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时刻注意手段和方法,以巧妙的言行举止与学生沟通,往往可以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爱心的特征是爱心本质的外在表现,两者是高度统一的。对爱心的本质和特征的正确理解既是班主任爱心教育的关键,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理解班主任爱心的深刻内涵,并了解其特征,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其实质,充分体现班主任的爱心,让学生深切感受爱心,精心培育自我的爱心。二、班主任爱心的内容爱心的本质决定了班主任爱心的内容,无私奉献必然要求尊重、公平、关爱和欣赏,这也是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所要求的。爱心是内隐的,在现实中体现在班主任的班级工作中,体现在

28、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一)公平公平,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后就是人们追逐的终极目标之一,一般来说包括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我国宪法予以规定,并且通过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它体现在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与教育结果的公平三个方面。追求教育公平是

29、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教育公平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平等的发展权利,而且要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均等的成功机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公平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尤其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中如何可以看出教育公平的程度如何,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自然也期望班主任公平地对待他们每一个人。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每个孩子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精心教导下一步步逐渐成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灵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能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反映出他的师德水平到底如何,同时也是学生产生不公平感的“问题源”。因此,

30、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班干部和普通学生一个样;成绩优秀生和后进生一个样;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个样,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公平感,才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1正确看待学生,树立公平意识公平作为班主任爱心的一项内容,首先,就要求班主任树立公平对待学生的意识,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班主任的学生观是指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的一种观点与看法。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把学生看成主体的人、看作发展的人。(1)把学生看成主体的人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明确指出:“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人是发展的主体,因此,人应成为发展权利的积极参与

31、者和受益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由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面对的是焕发生命活力的主体,每个主体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权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只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班主任必须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动态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当今提

32、倡的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就是把发展人作为根本宗旨,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班主任必须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班级管理的对象,将其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全面发展。因此,树立公平的意识,就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也就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都能获得成功。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在兴趣、性格、智力、生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而在班级管理中,善于挖掘学生潜能,扬长避短,引导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2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群体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在长相、性别、习惯和爱好等方面具

33、有差异性是很正常和普遍的。因此,无论存在何种有形或无形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所必须关注的对象,“一个都不能少”。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个性、潜能和价值,充分认识和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尽管个体之间有所差异,但每个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个体,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个体成长的平等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处境优势的学生,也同时存在处境不利的学生,比如:贫困生、后进生等。相对来说,处境不利的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这就要求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千万不能忽视他们,这是班主任

34、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兵、小盛是两位特殊家庭的学生,他们的玩伴不多,由于家庭境况相近,所以他们俩走得挺近。有一次,他们在课间无意晃桌子的时候,小娴从桌子旁边经过,这时桌子上的小盆景掉下来摔碎了。他们三个自己也不清楚是谁的原因,这时小兵、小盛说是小娴碰的,而其他同学则一口咬定是小兵、小盛干的。我请小兵、小盛这两位“常客”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起初他们很不服气,在他们看来我是听了大家的意见,而对他们有了偏见。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他们就滔滔不绝地争辩:他们认为是小娴经过桌子时衣服碰到了桌子,而他们只是手轻轻地碰在桌子上;小娴经过后只走了五、六步路盆景就掉下来了,而他们晃了有一会儿了,假如是他们晃倒了花

35、盆,也不会正好在小娴经过时那么凑巧。我静静地听完了他们的陈述,感觉他们这气呼呼的样子不像是因为怕老师会错怪他们,也不像是因为怕承担摔碎花盆的责任。我再次询问:“还有什么话说吗?”他俩只说:“没话了,反正大家总是认为是坏事都是我们干的。”他们仿佛有太多的委屈,脸也红了,眼睛也湿了。我又继续说:“那倒也不一定,也许是你们在晃桌子时,小娴正好经过也碰了一下桌子,三个人一合力,凑巧盆景就掉下来了,要说是谁的错,也说不准。我知道你们都不是故意的。”这番话,他们俩像找到了知音,坚持了很久的眼泪猛得下来了。“是啊,为什么大家在没法断定的时候,都一口咬定是我们摔碎的呢?”我反问:“那你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36、小兵说是他们平时就有些不乖;小盛忍了好一会儿才说同学们看不起他没有妈妈,常常为难他,对他不公平。在家里就是这样子的,“阿姨”只对自己的儿子好,对他不好,还在爸爸面前装作对他很好(他父母离异后,爸爸又找了一位“阿姨”,“阿姨”带来了和小盛同年龄的哥哥)。有了这样的一个开头,小盛又把家里最近的情况和感受一一倒了出来。在他看来,家里的“阿姨”对他极不公平,常去接自己儿子放学却连一块钱公交车费也没给他,他有好几次走上半个多小时才回家,她还常在爸爸面前说他放学只顾玩,晚回家。在没有母爱而“阿姨”又不对他好的境况下,他的内心是多么的脆弱啊,他觉得和同学们享受平等的待遇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他又时时刻刻感到大

37、家在轻视他,时时刻刻觉得会对他不公。在这种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他觉得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中同学们的态度就是对他们的歧视,所以他们从心底里抗拒、排斥,使班主任很难和他们心平气和地谈话,客观地解决事情。看到他们讲出憋在心里的话后,心情好些了,我趁势问:“朱老师有没有对你们不公平?”“没有。”(我很欣慰,感到有了转机)。“那朱老师不是也批评过你们?”“那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朱老师不会无缘无故批评我们的。”“那你们说说同学们怎么对你们不公平了?”他们挺兴奋,说了好几件事情,但说来说去,他们自己在事情中也总有过失的,最后他们自己也笑起来了。(参见:http:www. syex net/Article/Show

38、Article. asp? ArticleID=460)现实中歧视后进生仍是班级管理中的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待优秀生与后进生的不同态度上。班主任必须消除歧视,坚持“无歧视原则”,不论贫富、男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公平对待,不能存在任何歧视或偏见,公平对待后进生。赞可夫曾指出:“假如你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作业总不认真,而且不懂礼貌。这些事情本身不可能让教师对学生有好感。但这些外表后面,可能潜藏着良好品质,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品质。对这种难看的学生,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他,教师很可能发现,原来他有一副爱钻研的头脑,一颗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对

39、学生施之以爱,就是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师爱施以不同性格、不同水平、不同表现的每个学生身上,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愉快、健康地学习生活。3公平对待学生,激发学生动力班主任能否公平地对待学生,是学生评价班主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公平与不公平,属于一种客观现象;公平感与不公平感则属于一种主观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言语、行为,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脸色、眼神等,都会成为学生公平判断的外部信息。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巧妙运用某些方法处理班级事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公平。比如,一次我在黑板报上对班里一位“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的学生进行了表扬,我写道:“王刚同学已有三天没犯错误了,希望继续发扬,老师和

40、同学们相信你能做到。”平常的时候,板报上的各种内容都是同学们去写,而这次例外,对于才两三天没犯错的王刚,老师就亲自给予了表扬,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不公平的表扬,然而对这个一度让人头疼的学生来说,面对表扬除了高兴,还真的起到了震动、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参见:http:,school. jytom. comArticlelj xjlhxsy/200512/1370. html)学生的公平感是班主任的爱心所产生的功效,班主任只有大度、无私、公平地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公平感。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公平地爱每一个学生,从而在爱心的感化下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只有

41、这样,才能树立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激发每个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也是班主任爱学生的最高境界。公者无私,平者不偏。古人所说的身正为范,“正”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因材施教,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都能够获得成长与进步,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公平。(二)尊重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是人类在悠久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人类自身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在我国传统的认识中,尊重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这种传统的观念在教育中的反应就是学生的地位和人格得不到承认和尊重。学生

42、往往处于一种被保护、受教育的地位,却不在受尊重之列。古往今来,尊重受教育者一直是中外教育家的共同目标和理想。尊重,是班主任教育成功的秘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对于热爱儿童的教师来说很容易掌握,而对于铁石心肠的人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更是无形之中对班主任提出了新的人格要求:尊重自身、尊重学生。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一个班集体的中心,是灵魂。相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最高,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

43、有着重要影响。班主任爱心的前提就是班主任首先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尊重自己,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尊重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自尊是班主任对学生尊重的核心。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和脆弱,易受伤害,需要细心呵护。班主任是学生自尊的直接保护者。班主任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呵护和尊重,要来自班主任灵魂深处的尊重与信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44、自觉学习。一次,我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位基础较差的周诗依,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她回问题时,她连一个字也回答不出。下课后我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谁知她哭着说:“不会,别人都会,如果我老是不举手,别人会更笑我的”我没有指责她,沉思良久,我和她约定:“以后我再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我心中有底,她再没有遇上站起来又回答不出来的难堪了。同时,我抓住她举左手的机会点她回答问题,并抓住细小的进步大力表扬她,最近她学习进步很大。(参见:http:www.123ye. com/infoAction do? method=show&-infold=213

45、516)“我们愈是能深入儿童的肉心,体验他们的思想情感,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变愈显得清楚: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不聪明不道德的关心要是玷辱人格,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那就跟直接的侮辱一样,都会使儿童极为恼火”。自尊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位教师在发现学生举手但不会回答问题时,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出一种完美的人生。(2)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尊重学生的自尊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班主

46、任采用专制、冷酷、高压式的管理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负性情感,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感受、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悦的、相互信任的和亲密的情感关系。对学生的情感表现多理解、多宽容、多尊重、多支持与多帮助,使每个学生的情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健全的发展。我班每日的晨读是由当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管理的,晨读课的纪律还不错。值日班长是轮流的,有一天轮到天忆(化名)同学做值日班长。他可是年级中出了名的行偏生,这样的学生能带领好班上同学进行晨读吗?作为班主任的我,心里很担心,于是决定第二天早点到校看个究竟。第二天到校后,我就

47、径直朝班级走去,在离教室还有十几步远的地方,就听见教室里传来了乱哄哄的声音,我悄悄地走到教室的后窗往里一看,只见有的同学在说话,有的在抄回家作业,有的心不在焉地拿着书本,最可气的是今日的值日班长天忆竟然与一个同学扭打在一起。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顿时火冒三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教室,站在讲台前默视着全班。此时,说话的同学忙从书包里拿出了书本,抄作业的同学忙收起了本子,打架的也停了下来,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又怒气冲冲地走到天忆跟前,厉声说:“你是今天的值日班长,不管好班级,老毛病又犯了,你被撤职了!”说完我取下了他手臂上的值日袖章,并请语文课代表带大家晨读。原想这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可令我惊讶的是:其

48、他同学都在认真地读课文了,而天忆连书都没拿出来,坐在座位上,看他的神情还有点不服气的样子,我想其中可能另有原因,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走进办公室,我的怒气已经沉下去了,心平气和地和天忆进行了一番交谈。“你为什么又与人打架了?”他的头扭向一边,没有理睬我。为了缓和僵硬的气氛,我试探着问:“你打架肯定有原因的,是吗?”这回他的头转了过来,但欲言又止。我又进一步说:“假如今天老师批评错了,我可以向你道歉,请你告诉我事情,好吗?”此时,他委屈地边哭边说:“我看到晓晨(与他打架的同学)不认真读,就想叫他站到教室前面来读,可他不肯,我就把他从座位上拉出来”听了他的话,我才知刚才他与晓

49、晨扭打的原因,心想:这可与他平时习惯性地欺负他人是不同的呀!他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只是方法上有点不妥,怎么能全部责怪他呢?作为一个教师,我感到自己在处理“晨读”这件事上,使用的方法太简单了,采取的手段也太粗暴了,严重地伤害了一个孩子稚嫩的自尊心,我真为刚才不明真相地批评学生的做法而感到羞愧,于是及时向天忆道了歉。第二天的晨读课上,我亲自把没收的值日袖章戴到了天忆的手臂上,并再一次向他道了歉,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帮助他、配合他,让他顺利地完成一天的值日任务。当看到天忆的笑容,我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参见:让花儿更美丽班主任工作谈艺录,南汇区教育局,2005年)学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无意伤了

50、感情,就会刺伤他们的心。这个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是在对学生有所偏见的情况下,错误地进行了事件的处理,刺伤了学生的心。但是,在处理完后,老师能够发现问题,在听取学生解释后对学生道歉。这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尊重。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喜欢尊重他们感情的老师,如果班主任都能够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用恰当的语言给予正确的引导,是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之,如果不尊重学生的感情伤了学生的心,那就很难补救了。(3)尊重学生的个性正如世界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一样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存在在世界上。因此,班主任要尊重

51、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指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不能因为要追求升学率等外在因素,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学校不是教育产品的生产场所,班主任更不是产品的生产者。9月的第一天,也是开学的第一天,一位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学生引起了章雪琴老师的注意,只见他理了一个“怒发冲冠”的头发,穿着一条裤脚管“飘扬”的裤子,穿戴打扮很惹人注目。这位就是小许同学。他上课时纪律散漫,还时不时地大声喊叫,一堂课上被老师制止了几次。但是,当别的同学对老师的提问困惑不解时,他却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回答。下课之后,章老师找他了解情况,并对他回答问题一事进行了表扬,他很高兴,自信地说:“我初中就喜欢地理,我应当做地理课

52、代表。”章老师微笑地说:“要是早认识你,就选你做课代表了,但这在开学前已有定夺,再换就不合适了。”他点点头。此后,每逢地理课,遇到疑难的题目就经常让他来回答。有一次,章老师指导学生看地图时,读错了一个城市名,只有他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为此,章老师在课上表扬了他,他也十分得意。以后,章老师经常关心小许的生活、学习,小许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改变了以前散漫的性格。(参见:陆雪琴等:继承传统、直面挑战上海市省吾中学德育工作纪实,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这个案例中的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许同学穿着打扮得怪异和上课纪律的散漫而放弃他,而是细心地发现小许同学的兴趣,并且以小许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小许往正确的方

53、向成长。第斯多惠说过:“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促进其特殊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特长,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4)尊重学生的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地讲求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现代的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尊重。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勤于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探索,这是他们的天

54、性,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而不是扼杀,要想办法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在学生有新想法、新问题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有个老师曾发现一个学生下课后,常用木棍拨拉着铁栏杆,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引起人们的反感。而这个老师细心询问后得知,他是在尝试寻找敲击编钟的音乐感觉,而且还能准确地找出音符“1、2、3”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自制了铁棍编钟,使他由尝试而发展到钻研。(参见:胡向荣:师爱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尊重学生的创新,面对学生有新思想时,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尽管有时候学生的创新显得有些幼稚,班主任也要鼓励,保护好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自信,决不能挖

55、苦嘲笑。如果这位教师没有发现这位学生的异常举动,如果这位教师没有理解帮助这位学生,那么这位学生智慧的火花就无法得到燃烧。尊重学生的创新,班主任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尊重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等等,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了尊重,才会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尊重是双向的,班主任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班主任,班主任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三)关爱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关心,就是要教育学生关心自

56、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等等,这首先要求班主任关爱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是师生交往中的黏合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造师生和谐关系的纽带,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关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班主任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有爱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期望得到别人,甚至是班主任的爱,既是他们本能的需要,也是他们人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爱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对学生含有责任感和对他们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关爱学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班主任要关爱

57、所有的学生,二是班主任要关爱学生的每个方面。(1)班主任关爱所有学生。关爱学生,首先班主任要关爱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但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没有理由,也不能只爱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偏爱。人人都喜欢乖巧可爱、学习成绩又好的学生,但在学生面前过多地夸耀极其个别的学生,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一种伤害。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需要,特别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爱是后进生前

58、进的催化剂,关心和尊重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后进生往往在学习活动中受到刺激,自尊心受到压抑,陷入自卑情绪之中。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极大的耐心,千万不能产生急躁情绪,对他们放任自流。对他们首先要以母爱之心,兄弟姐妹之爱,在思想上启迪开导,生活上关心爱护,学习上耐心引导。只要我们满怀爱心,给后进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信任和支持,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爱与严有机结合,就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在愉快的心境中去学习与成长,消除自卑心理,主动学习,逐步转化。同时教师要仔细研究各类学生的特点,采取最佳的教育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真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他们交朋友、谈心,以关怀、温暖之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亲近和崇敬。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因为不会乖言巧语,察言观色讨老师欢心。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而其实我个子很矮(班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而前排中间的位置则是优等生的专座)。后来,我索性赌气似的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和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调换一下位置,固定坐到最后一排去。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