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_第1页
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_第2页
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_第3页
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聆听罗杰斯                                读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

2、160;                                               唐泽霞从个人的角度说话在张文

3、质老师的推荐下,与罗杰斯相遇。通过聆听他,而走近他,继而喜欢他,喜欢他的“以自己的经历和当事人的体验为背景,作为个人来说话”。他如此看重自身,如此执着甚至执拗地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话。他始终认为:“我们只有彻底的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现有存在样式。那时,变化在不经意之间就会发生。”(个人形成论P16)在这本书的开头,他用“我是这样一个人”为题,讲述他的专业思想和个人历史的发展。通篇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不,实际上,纵观全书,都是如此没有学者气,也没有高高在上的俨然他只是在讲述,在探究,在回顾,在反思,平易得就像拉家常,恳切得就像和你谈心,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关切而充满爱

4、心的注视和聆听。随意看过去,文字间跃动着的激情和自信随处可见:“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按照我个人现在的认识,个人之间的分离性,每个个体以他自己的方式利用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意义的权利,乃是生活所具有的最高价值的潜能之一。在一种十分真实的意义上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我只是更加满足于做我自己,同时让他人做他自己。”“我能够信任我的经验。”“我逐渐认识到,如果说在我的一生中(或许是永远)有一个唯一能够了解我的人,了解我所做的事情是否诚实、认真、开放、合乎情理;是否虚伪、自我防御、不合情理,那么,那个人

5、就是我自己。”“居于优先地位的不是圣经,也不是先知;不是弗洛伊德,也不是科学研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是人类的教训,而是我自身的直接体验。”“科学研究和理论建构的目标,是对意义重大的经验进行内在的组织整理。科学研究是一种程序严谨的不懈努力,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主观经验的现象界的意义与秩序所以,我献身于科学研究、献身于理论建构的原因是处于一种追求规律和意义的需要,一种存在于我个人内部的主观需要从事科学研究只有一个合理的原因,那就是满足我内心对意义的需要。”“生活,在其最佳状态中,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能够让经验之流带动我朝向未来,朝向我仅仅朦胧意识到的目标前行,我就

6、会处于最佳的状态生活总是处在变化形成的过程之中。”“如果世界上确实有一个叫做真理的东西,那么我相信,这个自由的、个人探求的过程应当是趋向于这个真理的。这一点是我以有限的个人方式所获得的体验。”这种激情和自信来自于罗杰斯深厚的个人体验和对意义的执着追寻。如此个人化,如此切近人心,如此具有感动人震撼人的力量。正如他所说的:“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正是从个人出发,从个人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案例出发,罗杰斯系统详细的阐述了他的心理治疗观。但本书又决不是仅仅谈心理治疗,而是借心理治疗来谈自己,来谈人。他甚至说:“我越来越相信,我们将会发现人格和行为的规律,这些对于人类进步或人类理解力意义重

7、大,决不亚于地心引力或热力学的重要性。”(P13)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罗杰斯是很不容易的。正如我们不能如此简单容易地理解自己。但是,在短时间内,我可以判定我是否能接受他在我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事实上,我早已在内心里接受他了。因为,我发现,如此自我标榜于我执的人不多,并且,这种自我标榜是以科学的、自由的、开放的方式为基础的。我想,恰恰是从这里,恰恰是从对自我对人性探究的兴趣中,我找到了共通点。如何来梳理我的阅读所得呢?也许暂且只能拾掇下随手而得的闪光卵石,让那一大片海滩圈住在记忆的深处吧。 助益性的人际关系与教与学什么是助益性的关系呢?作者认为,助益性关系的特征是真诚透明,是接纳

8、,是深入的共情理解。还有一种奇怪的说法,如果能够与自己形成助益性关系,使我能够敏锐地觉察并接纳我自己的情感,那么我就十分可能与他人形成助益性的关系。这里的启示意义在于:如果我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须不断成长;成长的确常常会令人感到痛苦,但也令人变得更丰富充实。这里对于教与学的启示是什么呢?无疑,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这种助益性的关系,教与学就能达至最好的状态。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做到自身的真实性,做到真诚透明;(“公开坦率的面对自己的态度;接纳自己的真实情感。”)接纳和理解,对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提供资源,让学生自己得到,而不是强加于学生这里涉及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我理解即

9、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于该点,本书是以他者的体验和感受来呈现的,除此以外再没有进行过多的介绍。我猜测罗杰斯是受马丁.布伯和克尔凯郭尔的影响,事实上,该书中他也数次提到两人的观点。比如学习,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中的学习,是一种无法进行教学的学习,它的本质是自我发现。而非“认定”的知识的积累。这便是直接受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因为,克尔凯郭尔把这种自我发现式的学习看作是真正的主体性,并提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命题:这种主体式的学习无法直接交流,甚至无法间接谈论。为了促进他人身上出现这种学习,我们所能做的,最多是为这种学习成为可能而创造某些条件。外部的强迫对它是完全无效的这也许就是非指导性教学的源头。毫无

10、疑问,罗杰斯对于教育的看法,与目前流行的教育观点与做法大相径庭,甚至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与颠覆性。他关于教育的三点争议和问题,真是直指现实教育问题的要害:首先是我们应该如何构想教育的目的?我们是否要阻止年轻人去接触任何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公民或政治上的发言权,担任实际的工作,从事科学研究、对付各种道德伦理问题等。)其次,是否允许个人在自己内部自由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再次,我们是否想要反对在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事实性知识训练之类的强大潮流?在罗杰斯的眼里,真正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非事实性知识的积累。何谓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是超出事实性知识积累的学习;它能在个人的行为、未来的行动选择、个人

11、的态度和人格等许多方面都导致真正的变化;这种学习具有弥散性,它不止是知识的增加,而且会渗透到人的生存的各个方面。有意义的学习,也许就是自由的学习;有意义的知识,也许就是自由的知识;对有意义的知识的学习,才是通达自由人的必经之路。由此,教师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不要做一辆该死的弹药车;要做一支来复枪!”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被知识的重量所压垮的人。教师努力的目标,是发展一种有助于自我激励、自我实现和有意义学习的关系、气氛。令人沮丧的是,正如罗杰斯所说,这样一种导向恰恰与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趋势背道而驰。罗杰斯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关于教与学的思考。比如:只愿做一个学习者,没有兴趣当教师;建议直

12、接取消教学、取消考试、取消分数和学分,因为人们想要学习什么会自然聚集到一起,而考试、分数与学分,只能检测那些无意义的学习。这听起来确实有些惊世骇俗,可细细思量,也不无道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对的。 个人形成论与美好生活关于个人是如何形成的问题,罗杰斯试着描绘了正在显现形成的人所特有的一些品质: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抑或对于经验的信赖?);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的评价源(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换一种方式来问,如何“成为真实的自我

13、”?表述不同,意思也许是差不多的。立足于当事人,这里的变化模式是这样的:远离人格面具;远离“应该”;不再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再取悦他人;向着自我导向转变;向着生成的过程转变;转向生存的复杂性;转向经验的开放;转向接纳他人;转向自我信任。罗杰斯善于分析,也善于总结。他认为,这个总体的导向是:当事人有意识地、接受性地向着成为本质上和实际上真实存在的过程转变。他逐渐远离那个虚假的存在样式,远离成为一个人格面具。他没有不安全感或装腔作势的存在样式,在自己的真实存在之外无所增加。他没有内疚感或自我贬低感,在他的真实存在之外无所减少。他日益听从自己的生理存在和情感存在最深处的声音,并且发现自己带着更大的准确

14、性和深度,越来越愿意成为他最真实的自我。如此,当你体验到正在“成为真实的自我”时,你或许已经在过一种真正美好的生活。罗杰斯在一个心理治疗师对美好生活的见解一章中,充分表述了他对与美好生活的理解。这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见解于我真是心有戚戚也。何谓美好生活?整合罗杰斯的观点,和自身的体会,允许我用以下简短的句子来描绘:美好的生活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自由地成为真实的自我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自我实现的生活。“自我实现的人有一种惊人的能力,他们能够带着敬畏、愉悦、惊奇乃至心醉神迷的狂喜,神清气爽、天真烂漫地一次又一次地欣赏生活的原初的善(basic goods of life),尽管这些体验对别的人们来说则可

15、能是陈旧乏味的东西。”(马斯洛)美好的生活是开放的、自我信任的、敏感的、充分的、健全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丰富的、激动的、有益的、挑战性的、意义深长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存在的状态;总而言之,美好生活是人类机体具有内在自由时自觉选择的一种变化过程的独特取向,而这个取向的一般性质显然有着某种普遍性。换句话说,美好生活既是拥有个人独特性的,又是具有人类类特性的生活。 最后,让我再次引用罗杰斯的话,结束此文,并借此开启和确认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执着追寻。“这个美好生活的过程,绝不是为怯懦者设计的生活。它涉及当事人潜能的日益拓展和成长。它涉及生存的勇气。它意味着使自己完全投身于生活的洪流。当当事人获得了内部自由的时候,他会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