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模板四下教案_第1页
育才模板四下教案_第2页
育才模板四下教案_第3页
育才模板四下教案_第4页
育才模板四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育才小学一分校教案设计课题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说出寓言故事所阐述的道理。学情预设两则寓言故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学习时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并不难,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悟出要踏实学习的道理。板书设计滥竽充数宣王必三百人混缗王一一听之逃画蛇添足多 此 一 举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学习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2、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寓言两则二、学习生字新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词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熟悉的地方把它反复多读几遍。(生自读)2、出示带拼音生词,抽卡片指读;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4、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同位之间讨论:什么地方特别需要引起注意?三、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一)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二)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

3、恶嘴脸。) 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2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三) 比较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读中比较,体会寓言语句的准确、生动性) 1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混在队里充数。2 / 60  (四)选择句子,掌握寓意。 (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的三个问题,正确地选择寓意) 1齐王爱讲排场容易被人钻空子。 2南郭先生靠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3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五)想象复述,深化寓意。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1想象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具体

4、表现。 2想象南郭先生混不下去的狼狈相。 3你还可以想象其它环节。 四、拓展活动,丰富知识。 (让同学们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拔苗助长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老马识途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老骥伏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 讲排场 机会 待遇 腮帮 继承 脾气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寓言两则中的另一则寓言画蛇添足。三、读悟探究。 1、

5、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2、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读。) 3、找出印象深刻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怎么读出感情来? 四、问答析疑 1、(课前,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写在提问卡片上。)教师把收集到的提问卡整理归纳分类,制成一棵“问答树”。(如图一) 2、把上述“问答树”制成的纸片贴出来。 a、“树梢”上的字音字义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具体操作方法:指名两个同学上台摘“果”,比一比,看谁摘得多摘得快,其他同学跟同桌比赛。 b、“树”中端的词义进行抢答。 c、句子分析可采取答“记者”问的形式,由一个学生代表记者,另一个学生回答,教师在旁点拨,其余学生可以举手提示,发表自己不同的

6、看法。 3、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思考故事的因果联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四人一致的看法。)4、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如图二。 5、灵活运用。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的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又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武汉市育才小学一分校教案设计课题8、熟能生巧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2 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4 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教学重点继续用自然

7、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卖油翁的言语和行动是重点。教学难点举一个熟能生巧的事例,学生缺乏实践,有一定难度,故作弹性题。学情预设这个故事重点段落很精彩,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体会其技术精湛的同时,最后一定要落脚到让学生思考技术之所以精湛的原因,从而帮学生体会到熟能生巧离不开勤学苦练。板书设计8、熟能生巧武士     百步     穿杨 (骄傲)长期锻炼,手熟的结果。    卖油翁   滴油不沾 (谦虚)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第一课时教

8、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课文第1、2、3自然。教学过程:一、解释成语,揭示课题。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二、 自学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2、同桌讨论思考题、。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三、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

9、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ng,不读wng),嗖(读su,不读shu),沾(读zh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四、讲读第1、2、3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2、交流。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有一位武土能( )。围观的人看后( )。武士自以为( )。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

10、问语气的读法。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第48自然段。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朗读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指导阅读第3至8自然段。1、齐读,思考:卖油翁有什么本领?在场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态度怎样?2、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3、精读体会(1)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卖炭翁技术高超?(2)“陈尧咨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惊叹。”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去掉行不行?4讨论分段。

11、 (1)    按课文内容填表。谁         有什么本领 射箭武士    百步穿杨             自以为很了不起卖油老翁    斟油入孔 谦虚(2)    默读课文,结合观察插图,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武士百步穿杨的本领?哪几个自然段写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注油

12、本领?(3)    指名分段,说说自然段归并的理由。5联系以前学的课文和自己的生活,举一个熟能生巧的事例。 如:学画、老张卖糖果、三只小板凳、王献之练字等。6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武汉市育才小学一分校教案设计课题9、莫泊桑拜师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

13、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学习时注意抓住两条线让学生进行学习,既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学又欣赏福楼拜的善教。板书设计9、莫泊桑拜师莫泊桑                 福楼拜勤学        

14、            善教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39),19世纪法国著名小学家。1880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羊脂球,还写有<<一生>>,<<俊友,温泉等6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和许多政论文章。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学

15、习写作的呢?二、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生词,教师正音。3、交流不懂的词语。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2、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桑从小就热爱写作? 3、莫泊桑面对自已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指名朗读。4、简介福楼拜。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他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写了很多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5、用自已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6、指导朗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读懂福楼拜和莫泊桑的几次对话,从而感受人物特点、品质以及提高写作

16、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节二、讲读第二段(1)听朗读录音。(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第一次拜师: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第二次拜师: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1、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2、莫泊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体会莫泊桑无所收获后那种“万般无奈”的沮丧情绪。)3、这句话说了几次?这样说与“有很多东西好写”哪种好?指导朗读。   (体会福楼拜亲切当中含有严厉。用反问句感情更强烈些,

17、特别强调有东西可写。)4、这段话中有几个问句?哪些是责备,哪些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耐心指导了什么?指导朗读。 (想象福楼拜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领悟。)5、指导分角色朗读,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6、从这几段中,你再次体会到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后辈)第三次拜师:1、朗读第三句:“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话中最关键?下面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来说的?2、从福楼拜的举止、言语中,你又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水平,会指导)3、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

18、一个怎样的人?   (会学习,肯动脑)4、指导朗读。(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四、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武汉市育才小学一分校教案设计课题清明课型古诗诵读课时1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个生字,理解诗意。2、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能力。3、激发

19、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诗人伤感悲愁的心情。教学重点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诗句展现的意境。学情预设学生对诗中所描述情景很感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边朗读古诗边看书中插图,这样一来学生学得快,也愿意学。板书设计清明(唐)杜牧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激趣谈话,揭示诗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4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你对清明节有什么认识?谈一谈。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二、初读、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3、出示生字卡片,全班抽卡片认读;4、指名读全诗,

20、师生共同正音。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四人小组合作互学。3全班交流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2)学生品读体会(3)全班交流引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表现诗人的心情呢?(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齐读)五试背古诗自读自背同桌合作背指名背齐背六布置作业背一背,写一写把这首诗背给父母听演一演把这首诗与好朋友合作演一演。武汉市育才小学一分校教案设计课题语文乐园(三)课型语文乐园课时4设计教学目标1、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2、“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

21、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3、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4、作文要言之有物。教学重点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难点在习作训练时,能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叙述有条理。学情预设乐园设计知识点较多,引导学生把每个知识点学透,积累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要关注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板书设计语文乐园(三)教学反思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我来试试教学过程一、 读一读,想一想。 二、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三、 写一写,背一背。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

22、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四、读一读 入木三分1、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2、短文主要写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怎样刻苦练习,以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3、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4、读完

23、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与发现。2、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发现 1、课本要求观察马车,富丽堂皇的,或者装饰简陋的。但是,这和我们同学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改变为观察自行车。观察骑自行车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行走的。晴朗时,风雨交加时,交通堵塞时,等等。还要猜测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2、引导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二、口语交际 购物1、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春游钱给自己购物的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购物的经过。2、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种物品的作用顺便说出来第三

24、、四课时教学目标:习作我的观察日记教学过程:1、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进路生活中的观察对象。2、 形式上,用日记的形式。3、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4、生试写。5、师巡视,有针对性选择几篇不同层次的习作;6、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7、同位互相修改片段。8、生打作文草稿;9、交流范文,师生共同修改;10、生根据要求自我修改;11、誊写。课题14、秦兵马俑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李慧洁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其中10个会认,10个会写。2、 积累本课“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南征百战”等

25、词语。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尽可能用上书中的词语。4、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尽可能用上书中的词语。领悟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学情预设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板书设计 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与类型以及它的艺术造型,感受秦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的珍贵。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民无穷无尽的智教学反思14、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总面积20000平方米类型众多: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形象逼真、神态各异:有的好像有的好像(举世

26、无双、享誉世界)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你们曾经参观过秦兵马俑,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2、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秦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板书并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1、速认读生字词2、学生初读课文。3、再度课文,把握全文。4、反馈问题。5、分节朗读课文。1、教师出示本课20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读准“秦、征”的读音,注意学生读中正音。2、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正确,流利,不读错字。3、过度: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好,下面咱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秦兵马俑的哪些方

27、面的内容?指名回答,要求:语言简洁,内容全面。4、根据不同意思,指名分节朗读全文,注意正音。三、学习课文1、学习12自然段,感受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2、领悟作者表达方法。(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秦兵马俑在世界中处于何种地位?理解“举世无双”等词语(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儿看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找到后拿笔做上记号,再认真读读,体会体会。反馈:“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A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B、大家自由读这句,想象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C、齐读这句。还可以抓住其他的句子谈感受并朗读。(3)齐读本自然段,再次感受它的规模宏大。(4)快速浏览第

28、二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突出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的?(列数据)四、指导书写。1、自由记忆字形。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3、重点指导书写“誉、冠”。4、学生练习。第2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词2、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1、指名读生字词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1、学习3-9自然段,继续感受秦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2领悟作者表达方法。1、自由读3-9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看看你读出了什么?在关键词下做记号。汇报交流。抓住具体描写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的词句进行想象、品味、感悟兵马俑的类

29、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几个既是排比又是比喻的句子进行想象兵马俑的神态,感受它的精美。感情朗读,评读。2快速浏览3-9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突出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精美艺术的特点的?(比喻、排比) 三、总结全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秦兵马俑的魅力,知道了它为什么能成为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的历史文物,请同学们拿起书齐读全文。2、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马?尽量用上书上的词语。课题15、荷兰风车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李慧洁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积累文中好词佳句。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

30、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风车在荷兰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难点将在本节课上领悟到的表达方法介绍生活中一些很特别的东西。学情预设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利用资料充分感受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荷兰人民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指导书写。第二课时:学习4、5自然段,体会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介绍生活中一些很特别的东西教学反思15、荷兰风车作用:功臣 不管还是朋友 帮人做事、传达信息一分子 被人歌颂、装饰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

31、一、激趣导入1、出示风车挂图激发兴趣。2、交流对风车的了解。3、揭示课题。 1、出示风车挂图,问:你们认识它吗?喜欢它吗?2、对风车有哪些了解呢?3、揭示:在荷兰,风车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标志了,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板书并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1快速认读生字词2学生初读课文。3、再读课文,把握全文。4、反馈问题。5分节朗读课文。1教师出示本课12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读准“颂”的平舌音及“刷、罩”的翘舌音,注意学生读中正音。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正确,流利,不读错字。3师过渡: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好,下面咱们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风

32、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4指名回答。 5根据不同意思,指名分节朗读全文,注意正音。三、学习课文1学习1-3自然段,体会风车是荷兰最大的功臣。1、学生自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为什么说风车是荷兰最大的功臣?反馈交流。“不管是阳光灿烂的白天,还是黑暗笼罩的夜晚把低地的积水抽到运河或人工湖里去。”A指名读,谈初步体会。B自由读这句,想象积水排不出去的情景。C学生大胆想象,读出心中的感受。评读,指名读,齐读。小结: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都能感受到风车的的确确是荷兰最大的功臣。齐读第3节。四、指导书写。1自由记忆字形。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3重点指导书写“罩”。4学生练习。第2课时 师生双

33、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词2、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1、指名读2、继续感受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二、学习课文1学习4、5自然段,继续感受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2、领悟文章表达方法。1、快速浏览5、6自然段,想想:风车还对荷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哪些作用?2、汇报:“荷兰人发明了一套风车语言: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a自由读这句,利用收集的资料说说不同的东西挂在风车上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学生畅所欲言。c师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风车是荷兰人民最忠实的朋友。D感情朗读。3、浏览第4节,作者是怎样说明风车是荷兰人最忠实的朋友的?本节开头第一句话起到什么作

34、用?(举例、承上启下作用)4、 风车还有哪些作用呢?反馈:“他们总是把风车装饰得漂漂亮亮的:风车的台阶砖石刷得雪白。”抓住“精致、鲜艳、雪白”等词体会荷兰人民把风车当做自己家庭的一分子了。相机指导朗读。三、拓展延伸。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四、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收集资料,感受到了风车在荷兰人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怪不得作者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节)课题浪淘沙课型阅读课时1设计李慧洁教学目标1、 会认“簸”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难点感

35、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养成课外积累名家名篇的好习惯。学情预设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板书设计学习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浪淘沙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情:直上、同到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 复习旧知导入。1、 同学们,你们学过有关刘禹锡的哪些诗呢?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2、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a) 复习旧知导入。3、 同学们,你们学过有关刘禹锡的哪些诗呢?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4、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 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

36、插图,指名说图意,释题。2、 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3、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正音。4、 指名读古诗,读中正音。5、 同桌互读。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图理解诗意。三、细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1、 指名读第一行。(1) 说说“九曲”的意思。(2) 解释这句诗意。(3) 齐读这句。2、 指名读第二行。(1) 说说“浪淘、簸”的意思。(2) 解释这句诗意。(3) 齐读这句。3、 指名读第三行。(1) 说说“上、银河”的意思。(2) 解释这句诗意。(3) 齐读这句。4、指名读第四行。 (1)说说:“同”的意思。 (2)解释这句诗意。(3)齐读这句。 5、学生自读古诗

37、,想想整首诗的意思。6、分组读、男女生读诗。7、说说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从哪句体会到的?感情朗读。8、学生各自背诵古诗课题语文乐园课型阅读课时4设计李慧洁教学目标体现“乐”字,以“乐”起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依据教学需要安排顺序,与其它内容串联、结合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尝试、实践、练习,让学生去认、去读、去写、去背、去查、去想。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通过读、议、查等方法发现语言规律。教学重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以理服人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观察水果,写清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学情预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实践,敢于大胆交流

38、,积极参与,清楚的表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一、我来试试:1、读一读,想一想。A、学生自由读词,想一想: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B、借助工具书理解成语;C、集体交流词意,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认识本义与比喻意的差别;D、教师小结:学习成语既要弄懂本义还要弄懂比喻意,要留心日常生活中的三字成语,注意倾听、积累;E、引导积累运用:读记成语,选词说话;F、说一说: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成语吗?G、同座交流,全班交流。2、读一读。A、学生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B、思考: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C、再读:想想这些词可以用在什么地方?D、引导学生以一组成语为例认识这些成语的感

39、情色彩;E、学生选词说话,尝试运用。3、写一写,背一背。A、学生自由读句子,要求:正确、流利,读出古文的韵味;B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学生读懂第一个分句,引导学生讨论后两句的大意;C、描一描,议一议哪些在一写得好。D、临摹抄写句子,比一比谁写得工整、美观。E、指导背诵。4、读一读。A学生自由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正确的朗读句子,了解故事内容;B、认真思考,小组讨论:杨修是怎样解谜的?为什么只有他能解这个谜?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C、全班交流评议;D、尝试独立讲出这个故事。4、探究与发现1、自读句子,用笔画出带引号的词语,想一想:带引号的词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号的作用是什么?2、交流反馈,教师

40、相机点拨本题中引号的作用;3、教师小结引号的基本作用,指导学生在读写中正确理解、运用引号。二、口语交际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同学们,我们班将组织一次真实的演讲比赛活动,怎么演讲呢?提出本次交际话题。2、教师提出交际的要求:A每组选派一名选手;B可选组内的其他成员,也可以是自己;C选谁参加要说清理由,能举出例子说服别人更好;D注意倾听,待别人说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E选一名最合适的。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辅导;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说话;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6、教师小结。第三、四课时:作文指导及讲评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揭示本节课内容。二指导观察。1、组织学生看

41、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橘子,逐步了解橘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特点,并及时进行观察记录;2、组织学生口头描述,可以用上书中的句段;3、教师小结:把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具体表达出来,用通顺的语言连起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形、色、味去细致观察;4同法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带的水果。将有共同观察和共同写作对象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然后抓住水果的特点有顺序的说一说。三指导写作1、 同桌互相说,互相提醒。教师参与,辅导学习困难生。2、 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指导一两名学生先说一说,集体议一议,教师相机点拨;3、 将刚才说的写下来。4、 师生评议小

42、练笔。四作文讲评。1范文2篇(好、差各一篇)。2教师念范文,学生仔细听:文章好在哪儿?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3教师小结。4学生各自修改习作课题16.看戏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李慧洁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公园环境、剧场情景描写的铺垫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运用关键词句描写歌声、描写场面的表现力量学情预设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看戏看戏层层铺垫 创造气氛绿叶引出红花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 一、导入 引出将学的描写看

43、戏的看戏(板书课题)。简要说明:课文写的是群众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梅兰芳是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穆桂英挂帅是他的著名剧目,表演的是穆桂英不计曾遭皇帝冷落,慷慨挂帅出征,英勇杀敌卫国的故事。二.要求学生看注释、查字典,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1、引导学生正字音,辨字形,释词义。2.指定学生二人分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三.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本文的题目是“看戏”,开头段在写到剧场以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先写这些?开头段在写到剧场是“静静的”以前,先写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里“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写环境的“静静的”,是为了烘托剧场

44、的“静静的”,是为了用一片安静的气氛烘托梅兰芳的艺术表演。写“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烘托观众,表明观众深被梅兰芳的艺术表演所吸引,都冒着暑气赶来剧场。(2)本文接着写出剧场里的什么情景?怎样写出这种情景?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课文接着写出剧场里静静的情景。先写人多,然后写静。先写出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挤”字,表现出密度;“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人海”的比喻,表现出广度;从而表现出剧场里观众非常多。这样写出人多、暑热和静静情景的对立统一,既衬托出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巨大吸引力量,也表现了观众的修养和热情。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分析第3段。第3段怎样写出演出的情景?写

45、这些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第3段概括写出演出的情景。由幕布分开,写出演员们的出场,写出“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蜃楼”这个比喻,总写出戏台上演出的戏剧情节和人物活动。“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一组排比句,概括出了表演方式、戏剧情节和剧中众多人物的不同品质、心理、作为。然后用“但”字一转,指出“主导这一切的却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由全体到个人,由配角到主角,概写绿叶,引出红花(板书:概写绿叶引出红花),突出了剧中女主角穆桂英,实际是突出了穆

46、桂英的扮演者梅兰芳。三.引导学生分析第4、5段。第4、5段描写梅兰芳扮演穆桂英的演出情景和观众的反应,是全文的重点。逐步进行分析。1、课文怎样描写穆桂英的出场和观众的反应?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写穆桂英的出场:“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轻盈而矫健”,形象地描写出这位女性英雄的走路情态。写观众的反应:“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这个比喻,表现出掌声的热烈;前面又形容以“触了电”这个比喻,更表现出穆桂英一出场就强烈地吸引了广大观众,唤起了满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样描写:既表现出女主角形象、步态的美好、观众的热情;又表现出从女主角一出场,就以她为中心,台

47、上台下成为了一个整体。2、第4段侧重描写什么?也写出了什么 ?第4段侧重描写穆桂英的歌唱声音,也写出了观众的反应。3、这一段怎样描写穆桂英的歌唱声音和观众的反应? 歌唱声音的什么特点和观众什么样的反应?这一段是从听者感受的角度来描写穆桂英的歌唱声音的。描写歌声当中自然地写出了观众的反应。先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表现出台上的穆桂英虽距台下观众相当不近,却把歌声清晰地传入观众的耳中;再用“似乎柔和而又铿锵”,表现出这位女英雄的歌声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然后用“珠子”设喻,以珠子的圆润形态和清脆落地声音,喻写歌唱声音的圆润清脆,领起对歌唱声音的一连串描写。“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

48、,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这三个词,表现出穆桂英是配合着她那传神的表情、飘舞的水袖、美妙的身段来歌唱歌词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喻写出穆桂英歌唱歌词,咬字清楚,声音清脆,宛如粒粒珠子接连落地发出的声音;“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四个体现着递进关系的谓语,表现出穆桂英的歌唱声音,回荡在剧场空中,渗入到观众内心深处,引起了观众深深的情感共鸣。“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进一步表现出观众都已进入穆桂英歌唱声音的意境中去,顾不得鼓掌了,剧场里一片宁静,只是回荡着穆桂英那美妙的歌唱声音。、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4、第5段在行文中起着什

49、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这个段落,在行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段观众的“回音”淹没了“狂暴的掌 声”,启引下段侧重描写观众。“着了魔”这个比喻,表现出观众深被穆桂英的歌唱声音吸引、感染,已经完全沉浸于歌唱声音的意境之中了。 指导朗读。5、本文以在末段中点出穆桂英的扮演者是梅兰芳,赞美他以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赞美“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结束全文。这样在前文充分描写出穆桂英的表演魅力以后,最后才点出她的扮演者是梅兰芳。更突出了梅兰芳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赞美“这样热情的

50、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则结出了文章的写作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结构篇章的匠心课题17吆喝 课型阅读课时2设计李慧洁教学目标1、 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2、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教学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教学难点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学情预设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

51、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吆喝京白(北京口语)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教 学 过 程自我调整导入新课 1、 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 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

52、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 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二、初读感悟自读全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小老师带读生字3、抽卡片组词练习。4、指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反馈:A、正音;B、根据学生回答,6、师小结(生默读,并在书上作批注)。三、整体感知 1、 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

53、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四、质疑解疑 1、 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 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 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吆喝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请你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文,作上批注。二、教学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围绕叫卖声,作者主要写了吆喝的什么特点?3、指导理解、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