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材解说_第1页
第六章教材解说_第2页
第六章教材解说_第3页
第六章教材解说_第4页
第六章教材解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教材解说 主讲人:符振丰本章共包括四节课:透镜、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生活中的透镜、眼睛和眼镜。1 课标要求: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3.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 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章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声和光”中光学部分本章是光学知识的第二部分,是在学习光现象的基础上,学习各种常见的光学仪器。 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把光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是光的折射现象的拓展和延伸。(2

2、) 知识体系: (3) 知识归类: 1.十一个概念: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光心、主轴、焦点、焦距、实像、虚像、明视距离、近视眼、远视眼。2. 五种光学仪器:照相机、投影仪和幻灯机、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3. 一条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4. 一个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5. 两个光学元件:凸透镜和凹透镜。6. 一个计算公式:眼睛的度数=1/f ×100(4) 本章的重难点: 重点:1.透镜对光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照相机、幻灯机和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4.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1.透镜对光的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5) 河南省20092013年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从上表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河南省的中考试题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一章所占分值约为26分,题型一般为填空、选择和实验探究题,考查重点集中在: (1)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6) 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1)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以实验为基础,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3 学情分析: 1.通过第五章光现象的学习,学生对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有能力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已有

4、了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 本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同时探究实验有趣,学生参与度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教学建议: 1.第一节透镜是其他各节学习的基础,该节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综合运用实物展示、边学边实验、演示实验等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有效地解决这些抽象概念难教难学的问题。 2.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实验课,教师应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可以安排两个课时。 3.第三节生活中的

5、透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该节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边学边实验或计算机模拟演示等,使学生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的原理、构造及调节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4.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主要介绍了眼球的构造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这一节体现出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5 重、难点突破策略 1.透镜对光的作用 (1)演示或动画模拟教材第3页6-3和6-4的实验。 (2)可拓展讲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原因。 (3)注意强调凸透镜、凹透镜是对来自任何方向的光都有会聚、发

6、散作用。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总结成像规律。 (2)多媒体动画再现实验过程,总结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3)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成像规律。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实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4)画光路图帮助学生记忆成像规律。3.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4. 照相机、幻灯机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1)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2)实物展示,了解其主要构造和成像情况。(3)对比凸透镜成像实验,弄清物距和像距、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该仪器的原理。(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7、分析想使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六课时分配(建议8课时完成) 一、透镜 1课时 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2课时 三、生活中的透镜 2课时 四、眼睛和眼镜 1课时 复习与总结 2课时 2013年中招物理第六章分类试题汇编1(2013永州)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2013永州)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

8、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3(2013益阳)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 4(2013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5(2013徐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 6(2013武汉)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

9、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7(2013乌鲁木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成缩小的像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8(2013威海)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

10、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2013绥化)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10(2013南宁)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11(2013牡丹江)在

11、农场小城镇建设中,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原理相同()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12(2013淮安)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13(2013衡阳)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了“电子眼”,其光学原理与下列哪种相同()A平面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14(2013桂林

12、)如图所示是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15(2013眉山)生活中很多光学器件含有透镜,下列光学器件中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用的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C照相机中“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凸透镜焦距的大小 D近视眼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6(2013聊城)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

13、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7(2013荆门)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A潜望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18(2013吉林)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A远视镜 凸透镜 B近视镜 凹透镜 C远视镜 凹透镜 D近视镜 凸透镜 19(2013衡阳)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为了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它地方都安装上了“电子眼”,其光学原理与下列哪种相同()A平面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20(2013桂林)如图所示是

14、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A 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1 (2013广州)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22 (2013广西)如图是旋翼飞行机器人从高空拍摄的庐山县城地震后的高清图,由图可知,拍摄此图的照相机所用的镜头实质相当于一个()A 凹透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平面镜 23(2013阜新)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

15、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A小于20cm B大于20cm小于40cm C等于40cm D大于40cm 24(2012株洲)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25(2012肇庆)如图所示,人眼处在合适位置,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图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图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2012枣庄)根据如图所示可判断出蝴蝶标本到放大镜的距离()A大于两倍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小于焦距 27(2012玉林)实验

16、表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28(2012徐州)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29(2012咸宁)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30(2012厦门)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31

17、(2012西城区)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光不是电磁波,但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工作的 C我们在教室能从不同位置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D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2(2012武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

18、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33(2012乌鲁木齐)正午时,太阳光直射在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5cm B10cm C15cm D30cm 34(2013云南)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 -10cm所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把蜡烛移动到B处,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再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10cm(选填“大于”或“小于”)35(2013咸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