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先秦(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 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 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接下来 你整理了先秦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先秦历史知识点 1 V西周的兴衰。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 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 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 势。)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

2、展的具体成就(铁器' 牛耕' 水利、手 工业和商业)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 意儒家, 道家和法家。&天文、医学(具体细节)和诗经。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先秦历史知识点:会盟西周时周天子约见诸侯和春秋时天子、诸侯、大夫间的约会及相互间的结盟。西周中期,穆王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见诸侯,称 涂山之会。春秋初中期,政权由周王下移到诸侯,侯国间有事,君主共商。如前561年,齐桓公和鲁、 卫等六国君主在葵丘(今河南考城 东南)相会,订立巩固嫡子嫡妻制和发展侯国间经济关系的文约。春 秋晚期,一些侯国出现大夫专政,某些侯国间会议以大夫

3、主持。如前517年,晋赵鞅等九国大夫在黄父(今山西泌水西北)进行商议,结果次年将周王子朝 赶出王 城,送敬王回王都。西周晚期至春秋,常通过盟誓来调整和巩固贵族内部等 级关系。盟誓有一定仪式:盟誓人先凿地为坎(穴),以牛羊或马为牺牲杀于其上,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取其血以敦盛之。读盟 书(古称载书)以告神灵,然后参加盟誓者献(饮)血。献 血毕, 加盟约正本于牺牲上,埋入坎中,副本则归与盟者收 藏。西周末期,周幽王召集诸侯在太室(今河南登封嵩山)结盟,称太室之盟,为周王与诸侯盟誓之例。春秋时期有多种 盟誓:侯国间盟誓。有君主间结盟,如前632年,齐、鲁等九国君主参加的确认晋文公霸主地位的践土之盟;有大

4、夫间结盟,如前546年晋、楚等国大夫在宋国签订弭兵盟约。君主与大夫盟誓。如前543年,郑大夫伯有之乱,简公与大夫结盟于始圭寸君桓公之庙。侯国内大夫间盟誓。如前548年,齐大夫崔杼杀庄公,与大 夫结盟于始圭寸君太公之庙。大夫宗族内盟誓。先秦历史知识点:刑法相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建立之前,即虞舜时已有刑法。皋陶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昭公十四年载:"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夏代的刑法,称做“禹刑”。所谓“禹刑”即夏代法律的总称,不一定是禹时制定的。古书记载:“夏后肉辟三千”“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夏刑三千条”等等,恐系后人揣测,未足凭信。为了加强刑法的威慑

5、力 量,夏代统治者常以“天”的名义实行惩罚,所谓“天讨”、“天罚”。当时刑罚较严酷,动辄即“诛"、"杀”或罚为奴隶。例如, 对于不服从军令、拒 绝作战的人,不仅惩罚本人,而且戮及妻、子。商代的刑法较夏代有新的发展。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汤刑”指有商一代的法律,或因最 初制定于汤时,故以汤为名。由于商代法律已初具规模,以至于周朝 建国之初还强调沿用殷法统治商族 遗民,即刑罚断狱要用殷之常法。商统治者对于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处刑极重。从殷墟甲 骨文看,商代似已有墨、鼻人非IJ (刖)、宫、大辟等五刑。墨,又名翻,即刻刺肌肤,填墨。有人认为甲骨文“

6、妾”、“童”等字所从的“,就象墨刑所用的刑具。鼻I,即割鼻。甲骨文有“”字。“自"本象鼻形,从自从刀,象征割鼻之意。非IJ (刖),即断足。甲骨文有象用锯截断人足的字。宫,男子割掉生殖器,女子幽闭。甲骨文有象用刀割去生殖器的字。大辟,即杀、斩。甲骨文“伐”字即象以戈砍人头之形。商代末,统治者还施用其他种种残暴刑罚。纣王设“炮烙之法”,即铜柱上涂油,用炭烧红,令罪犯行于上,堕炭 火中。商统治者还在各地设置监狱,并以刑具拘系囚犯。甲骨文“执”'“圉”等字所从的“奉”,即古文献中的“梏”字,意为拳手的刑具。郑玄注:“在手日梏,在足日桎。”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国家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律制

7、度也有新的发展。传说西周立国之初就订出“刑书”九篇,周穆王时司寇吕侯又作。鉴于商末重刑辟曾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周族统治者认识到仅依靠暴力镇压并不能维持其统治,于是提出了明德慎罚”的主张,产生了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思 想,在 刑法中初步划分了故意(非着)和过失(着)、一贯(惟 终)和偶 犯(非终)的区别。对于故意和一贯犯罪,虽是小罪 也处重刑;过失 和偶犯,即使情节严重亦可减刑。当时还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定罪概 念,如“毁则为贼,掩贼贿为盗,盗器为奸刀。主张断狱定罪,须有 事实根据。有关五刑的讼辞,也须核实,验证可信,方可实施刑罚。 难于确定的疑案,更 要慎重处理。西周时期基于“明德慎刑”

8、9; “庶 狱庶慎”思 想所确立的一些刑法原则,是对中国古代刑法理论的巨大 发展。西周时期,为了加强国君的统治地位,凡侵犯君主的行 为,均 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犯罪,处以最重刑罚,所谓“放弑 其君则残之”。 为了维持贵族世袭统治,加强宗法等级制度,西周时期还出现了 “不孝”、“不悌”、“不睦”、“不姻”' “不敬祖”等罪名,认 为“不孝不友”为“无恶大惑”,“刑兹无赦”。为了保护贵族私有 财产免受侵犯,周代刑法加重了对侵犯私有财产的处刑。“无敢寇 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据文献和铜器铭文可知,西周时期除“五刑”之外,还 有鞭、 赎等刑罚。鞭,相传周代以前就定为刑罚。西周晚

9、期铜器铭文有“鞭 汝千”、“鞭汝五百”等,证实西周确用鞭开I。赎,是用财物抵消肉 刑或死刑的刑罚。有:“墨辟疑赦,其罚百银”,“大辟疑赦,其罚千镇”。“今大赦女(汝),便 (鞭)女(汝)五百,罚女(汝)三百爰(镁)”,与篇所记相合。春秋初期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时的法律,中叶以后,社会 政治' 经济的深刻变革促进了法律制度的变化。各 诸侯国执政的统治 者适应新的形势,陆续公布了新的成文法。昭公六年记:“郑人铸刑 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 以为国之常法”。此后三十年,郑国大夫邓析为了贯彻自己的主张,曾自行修改旧法,另编刑书。因书写于竹简上,史称“竹刑”。后为郑国采用。继郑铸刑书之后,公元前513年,晋赵鞅、荀寅也将范宣子执政期间制定的法律铸于鼎上,史称“刑鼎”。“刑书”、“竹刑”、“刑鼎”均不传世。但从立法者所推行而且公的政策来看,春秋各国颁行的新法,无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布成文法的本身,就突破了 “刑不可知,则 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是 对贵族垄断法律特权的沉重打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继春秋中叶以 来公布成文法的潮流,陆 续制定了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国家的法律。魏文侯时李悝所 著,则是春秋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前四篇为“正律”,内容主要是惩於“次”/口 JHL “贼”的法律规定,“杂律”规定的是除“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