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诗歌鉴赏题_第1页
第三组诗歌鉴赏题_第2页
第三组诗歌鉴赏题_第3页
第三组诗歌鉴赏题_第4页
第三组诗歌鉴赏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规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魂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翻译 杜宇曾做过古帝王,魂化的杜鹃凄厉啼叫,声声泪,字字血,送走了多少美好的年华。客居他乡却贪恋故土的人厌倦听到这啼叫声,却又不能叫它不叫,只好徒然无奈地低下了头,远行在外的人一听到这啼叫声就已如断肠般地悲痛到极点。锦江春残,花朵如雨般飘零,楚天梦醒,月光如霜,凄清冷寂。杜鹃啊,你催着人们归去,可是又催得谁回去呢?只是因为东郊的农事太忙了!诗歌鉴赏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

2、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叫了。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順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厌于听闻),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景物烘托就不说了。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

3、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习题(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

4、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

5、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示秬秸 【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街绕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示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今译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 寒冷的北风吹来,

6、像箭一样射在饼上。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1 词句注释词句注释 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傲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又叫东溪,在宣州城东。夹溪居人:夹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六朝:指吴、东

7、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 淡:恬静。闲:悠闲。 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吴越春秋中说他“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

8、湖的别称。其他在宣州城之东,属江苏省。这里指太湖。赏析赏析 “宣州宣州”,自秦初正式置县以来均为历代郡、州、府、,自秦初正式置县以来均为历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驻地。行署和市驻地。“六朝六朝”, 一般指的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一般指的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那时不仅哲学解放、人性高张、玄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那时不仅哲学解放、人性高张、玄学兴盛、清谈流行、文学独立、艺术繁荣学兴盛、清谈流行、文学独立、艺术繁荣更有阮籍、嵇更有阮籍、嵇康、刘伶、左思、王导、陶渊明、王羲之、石崇、顾恺之、康、刘伶、左思、王导、陶渊明、王羲之、石崇、顾恺之、陈霸先等风流人物,然而,那陈霸先等风流人物,

9、然而,那“六朝豪华六朝豪华”,在牧之的眼里,在牧之的眼里都已成过眼烟云,惟有连天的凄凄芳草、飘忽的绵绵闲云、都已成过眼烟云,惟有连天的凄凄芳草、飘忽的绵绵闲云、无际的茫茫山色、东逝的综综流水,依然固我,亘古不变。无际的茫茫山色、东逝的综综流水,依然固我,亘古不变。 伫立于宣州古城开元寺水阁,眺望深秋落日,沐浴帘幕伫立于宣州古城开元寺水阁,眺望深秋落日,沐浴帘幕风雨,牧之思绪万端,而从千家楼台里传来的一曲悲凉笛声,风雨,牧之思绪万端,而从千家楼台里传来的一曲悲凉笛声,又把牧之的思绪带到了参差烟树的太湖之上又把牧之的思绪带到了参差烟树的太湖之上遗憾的是,遗憾的是,生在晚唐的牧之却无缘与春秋的范蠡一

10、起泛舟湖水、归隐山生在晚唐的牧之却无缘与春秋的范蠡一起泛舟湖水、归隐山林。林。 人生无论曾有多辉煌、曾有多风流,终是空幻一场啊!人生无论曾有多辉煌、曾有多风流,终是空幻一场啊!而而“一种风流吾最爱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六朝人物晚唐诗。”周作人的这句话,周作人的这句话,表达了是他追求超越功利、不为物累的那种风流,是否也可表达了是他追求超越功利、不为物累的那种风流,是否也可以用来进一步诠释杜牧之这首诗呢?以用来进一步诠释杜牧之这首诗呢?【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别情 王实甫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

11、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请赏析前六句的表现手法。(2分) (2)试分析长亭送别中“恨压三峰华岳低”和本曲中“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译文译文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

12、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前六句运用叠字修饰“遥山、远水、飞绵、醉脸、香风、暮雨”等景物,加强了这些景物的凄寥冷落的感觉,烘托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渺茫的思念之情。 (2)“恨压三峰华岳低”中通过“压”夸张地表现了崔莺莺心中愁情别恨之重。“新啼痕压旧啼痕” 通过“压”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了主人公绵长、深重的相思悲苦之情。赏析赏析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

13、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作品注释作品注释 云阳:县名,县治

14、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此人。宿别:同宿后又分别。 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 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乍:骤,突然。翻:反而。这句说了,多年不见,乍一相逢,反而怀疑这是梦境。 年:年时光景。 离杯:饯别之酒。杯:酒杯,此代指酒。共传:互相举杯。 作品译文作品译文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

15、,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赏析赏析 这是首惜别诗。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一开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次别后,已历数年,山川阻隔,相会不易,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正因为相会不易,相思心切,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疑梦”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首联和颔联,恰成因果关系。 “乍见”二句是传诵的名句,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久

16、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假如别后没有牵情,相逢以后便会平平淡淡,不会有“翻疑梦”的情景出现了。“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即使说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尽见于三字之中,也是不为过的。 颈联和尾联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

17、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结处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用一“更”字,就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离怀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惜,珍惜。诗人用在此处,自有不尽的情意。综观全诗,中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于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

18、上船。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注释这首绝句写诗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一部分。严陵,此指富春山。同题二首,这是其二。参差(cn c):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推篷:拉开船篷。【译文】 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 绿树的长短影子映在江面上。绿树的长短影子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 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作品鉴赏作品鉴赏 诗歌描绘了富春江沿途山明水秀的动人景色,犹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语言清晰明朗,比喻贴切生动。 斜阳下

19、,一只篷船驶行在富春江中,两岸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诗人。他不禁推开船篷,想使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鲜明的特点是一片青一片青翠碧绿翠碧绿:两岸山峦林木茂密;江中绿水涟漪。这里简直无处不绿,使作者感到这一片翠色正在紧紧地追随着他,甚至似乎涌上了船头。这两句诗清新而活泼,写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山行即事(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空碧,即“碧空”。 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苹,大的浮萍。 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王质(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宋代词人,山)字景文,号雪

20、山,宋代词人,山东东平人,寓居江西。曾任枢密院编修官,荆南府通判。东东平人,寓居江西。曾任枢密院编修官,荆南府通判。王质十分仰慕王质十分仰慕苏轼苏轼,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一百年前,一百年前,有苏子瞻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一百年后,有王景文王景文。”其诗俊爽流畅,其诗俊爽流畅,与苏轼诗风格相似。这首与苏轼诗风格相似。这首山行即事山行即事诗就是写诗人诗就是写诗人“山行山行”所见、所闻、所感,从而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热爱之情。 翻译:翻译:浮云在天空来来往往,议论着阴天好还是晴浮云在天空来来往往,议论着阴天好还是晴天好的问题

21、。一路荷花伴雨,打湿了我的衣天好的问题。一路荷花伴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浮萍上清凉轻柔的风,吹动我的衣袖轻服。浮萍上清凉轻柔的风,吹动我的衣袖轻摆。雨过天晴,喜鹊欢快的叫了起来,波平摆。雨过天晴,喜鹊欢快的叫了起来,波平如镜,有鸥鸟在尽情嬉戏。青山秀色一句话如镜,有鸥鸟在尽情嬉戏。青山秀色一句话也不说,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唤也不说,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唤醒。醒。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2)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3)请简要理解“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的含义。 (1)运用了拟人手法。(“想像

22、”也对)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2)不矛盾。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从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 (3)尾联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不是说行者真的喝多了酒,需要解酒困,而是用“唤醒三日酲”,表现山色的可爱,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 忘机:消除机心。机

23、心,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上片:写景上片:写景 开头两句,不是在点明写作地点么?秋天深了,开头两句,不是在点明写作地点么?秋天深了,落叶已要飘尽,在关塞看见了大雁南归。见大雁落叶已要飘尽,在关塞看见了大雁南归。见大雁南归,是不是就想到自己也应该归家了呢?古人南归,是不是就想到自己也应该归家了呢?古人写诗都这样吧?作者在边关,那肯定是想还家了。写诗都这样吧?作者在边关,那肯定是想还家了。 接下来的这两句写景。是眼中景还是想象之景?接下来的这两句写景。是眼中景还是想象之景?我倾向于是写的想象之景,因为我臆测这是他家我倾向于是写的想象之景,因为我臆测这是他家乡之景。即使是眼前的景象吧,也可以。反正这乡之景。即使是眼前的景象吧,也可以。反正这儿是在暗转了,暗示要转到下片家乡之景去了。儿是在暗转了,暗示要转到下片家乡之景去了。 下片:抒情下片:抒情 一、二句不直接接景物,先写自己。自己已经老了,一、二句不直接接景物,先写自己。自己已经老了,不再有机巧之心了,就是在暗示不想做官了,想叶落归不再有机巧之心了,就是在暗示不想做官了,想叶落归根了,这不是与第一句暗相照应么?第三句虽是写景,根了,这不是与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