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鸿民族中学邓小娟于兴波澜处见奇妙——浅议记叙文中事件波澜的写作技法_第1页
沛鸿民族中学邓小娟于兴波澜处见奇妙——浅议记叙文中事件波澜的写作技法_第2页
沛鸿民族中学邓小娟于兴波澜处见奇妙——浅议记叙文中事件波澜的写作技法_第3页
沛鸿民族中学邓小娟于兴波澜处见奇妙——浅议记叙文中事件波澜的写作技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于波澜处见奇妙 浅议记叙文中事件波澜的写作技法【摘要】:古人云:作诗要“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记叙文写作亦然。“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味同嚼蜡;情节曲折,“黄河九曲”,则波澜迭起,魅力无限。应对考场的要求,高中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更需生动曲折、平中见奇。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关键词】:高中记叙文写作;波澜迭起;抑扬法;意外法;悬念法;误会法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写作做出了如下的要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这就要求高中阶

2、段的学生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需要体现自我个性,抒发真情实感,同时发挥想象,体现创造水平。叙事的波澜,能够充分地考验学生这些方面的水平。同时,社会事物本身就是多面的和多变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事物的复杂性;从主观上说,读者的阅读心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丰满”的理想下,存有的却是“骨感”的现实。对学生写作现状实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与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厌烦写记叙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高中阶段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没有提升,绝绝大部分还停留在初中淡薄阶段;二、写作的成就感不够,找不到操作性强

3、行之有效的方法,得分不高,影响了写作的积极性。三、写作水平发展不平衡,语言苍白无力。写作水平低下的学生在表达技巧的掌握很是不够,不会使用“兴波澜”等方式使文章生动,每次写作练习,都仅仅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简单陈述,写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流水账”式的文章。让学生自信地写出曲平起伏,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文章,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从抑扬法、意外法、悬念法和误会法这三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论述。一 抑扬法抑扬法,又分为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是指写人写事时,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交错写出,全面体现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可信,同时给读者造成心理上巨大的

4、冲击,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1:让座公交车里真挤啊!有个白头发的老太太站着,旁边座位上坐着个年轻姑娘,却装着没有看到一般,戴着耳机,半闭眼睛,不肯让座。我开口对老太太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小伙子听的。“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说的是啊,”老太太点了点头,“就是没教养嘛!”“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吧。”我瞪着那姑娘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老大娘赞同地说。“真不象话!年轻的姑娘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这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喂,你这姑娘,”我终于忍不住拍了拍她,“说的就是你啦,还不给老人让座!”原作结尾是:“你拍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

5、你回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有什么资格管我的孙女?”这样结尾,通过对老大娘的先扬后抑,不但反映一了些年轻人缺乏教养,而且揭示了其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纵容娇惯,甚至护短,不重视公德素质教育,让文章起波澜的同时,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例2:爱在心,口难开(2007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原文略)文章采用记叙文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父子关系的对立:父亲对“我”的冷漠霸道专横,甚至还有家庭暴力式的鞭子抽打,由此换来了“我”对父亲的委屈畏惧甚至怨恨。然后,再交代“我”在给父亲送父亲节礼物时,父子两人的对话,尤其是父亲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体现了一个感情不易外露、表面粗枝大叶内心却有着爱子

6、柔情的父亲形象,“我”对父亲的感情,也转为了理解和敬爱。这样的构思,使得文章情节平中见奇,抑扬对比,令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鲜明。二 意外法意外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极力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上,感情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例1: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原文略)小说情节迭宕起伏,最后“以真偿假”的结尾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令所有读过此文的读者,为之拍案称奇!也让人为主人公十年代价的偿还唏嘘不已的同时,不禁沉思: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例2: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原文略)小说花大量笔墨描写苏比想尽种种办法进监狱,结果六次恶作剧

7、都不能如愿以偿,而当他在教堂的赞美诗中受到感化,灵魂开始复苏时,作者笔锋一转,警察只简简单单一句“那你跟我来”,让苏比轻松地进了监狱。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让人不禁对苏比命运表示感慨,对黑白颠倒的社会产生憎恨。例3: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可以想象,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场景,学生在哄笑完以后,内心受到多大的触动。这样的结尾,无疑最能体现教师的幽默机智。例4: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8、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回答记者提问。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周恩来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一语惊四座,大厅内顿时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意想不到的故事的结局,当

9、然是使得外国人士对中国由轻视到由衷的敬佩!三 悬念法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使情节回旋推进,不断地给读者以各种猜测,吊足胃口,到最后才展现答案,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悬念可以设在文章题目和开头,让文章眉目传神;也可以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让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例1:“派克”的来历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无意中看到总理桌上的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带着几分讥讽的口吻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总理听后,微笑着看了看那位记者,风趣地说:原作结尾:“就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

10、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不肯接受,可那位朋友一定要我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有意思,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那位美国记者这才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顿时哑口无言。这个悬念解得巧妙,充分展示了周总理应对复杂事物的智慧,也揭露了有些外国人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又如,周恩来总理智答美国记者:美记者:“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周总理:“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例2:枪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

11、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

12、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原作的结尾:“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这个结尾终于解开了之前司机慌张不已的谜团,同时也告诉读者“我”之前觉得司机神情一样心底害怕的原因,原来是误会一场!真是令人哑然失笑!四 误会法误会法是指设定一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例1: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

13、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这个故事典型的使用了误会法,通过省略一句话中的某些成分,使得听话人产生错误的理解,令人啼笑皆非,从而产生波澜。例2: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前三句让误会不断地产生、堆积,使听者的情绪达到最高点,最后才消除误会,让人不得不佩服唐伯虎非同凡响的才华。以上四种方法,它们各自并非独立而不牵连,实际上,四者相互之间存在着交叉,有时,属于此,也属于彼,在实际运用时,需要灵活处理,用心领悟,融于心底,化为无形,正如陆游曾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时,世间万物复杂多变,是叙事波澜的源泉,这就提示我们要用一双慧眼,深入观察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写作时,善于利用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才能写出既波澜起伏又符合常理,来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好文章,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