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1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2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3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4页
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农村老人的厚葬与薄养问题【摘要】当今无论农村城市,“厚葬薄养”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厚葬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很大的。首先,反科学;其次,厚葬的浪费十 分惊人;再者,在丧仪活动中;扰民之害严重。形成厚葬的原因主要 有:旧有的封建意识的影响作用;一些党员和干部热衷此事;糊涂的 面子观点。我国古代有思想的人,也是反对厚葬的。“厚养薄葬”与“厚葬薄养”反应了两种道德孝顺观,只有“厚养薄葬”才是对老人 真正地尽孝道。总之,农村的厚葬活动是一种应该批评和摒弃的陋习。 但是,要真正杜绝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 力。【关键词】 厚葬 薄养 危害 原因 态度当前,在我国农村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却又

2、普遍的现象存在着。那就是老人去世后的丧葬活动极为隆重而热烈。 时间一般多在三天以 上,长的达七八天乃至十来天。丧仪活动期间,除传统的披麻戴孝, 烧纸钱、请吹鼓手吹打,请端公(巫师)选择坟地、看日子、开路发丧等等外,现在还时兴请歌舞乐队唱歌舞蹈。乐队唱艳歌、跳裸露 舞,打情卖俏,无所不尽其极。当然,每天要供给所有人等的生活, 还有烟茶招待。待到将死者安葬结束,其花费多在万元以上,不少在 三五万,更有高达七八万乃至十万元以上者。 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 支。在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尚不富裕,这不仅仅是开支大小的问题, 而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这就是农村现实流行一个话语 所标明的一一死不起。

3、这就是本文所论说的厚葬。厚葬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科学。在这种厚葬活动中,封建迷信思想在里面起着 主导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表现得极其明显。厚葬中的封建迷 信性,较之其他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更为突出和露 骨。参与的人越多、观看的人越多,其影响就越深广。这与党所提出 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它必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健康 发展。其次,凡厚葬,必然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这是一种无任何 益处的浪费。民间有一句话,叫“人死饭门开”就是这个意思。再者、在丧仪活动中,鞭炮声响不绝于耳。现在还时兴放烟花礼炮,其声响更大。鼓乐声、歌唱声彻夜不停,扰民之害

4、甚烈。死者 尸体长期存放在家,腐恶之气散发,影响环境卫生。这些,都严重的 影响着死者家人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农村,这事儿是没有人来 过问管理的。总之,农村的厚葬活动是一种应该批评和摒弃的陋习。但是,要 真正杜绝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是什么原因形成农村这种厚葬的习俗呢?第一,旧有的封建意识的影响作用。厚葬,是我国千年来传统 的封建习俗。这个习俗自有一套礼仪仪式,不管是富户或穷家,只是 简繁不同。特别是请端公选择坟地、看日子、做道场、开路发丧这一 套是绝对不可少的。被认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死者在阴间的安宁,更 为重要的是关系到生者今后的平安和发达。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有谁 敢忽略这些事情?第二,

5、不只是普通老百姓厚葬的思想浓厚,多少党员和干部更 是热衷此事。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这里多有两个的原因,一是希望 通过丧葬活动企求自己以后平安发达, 二是还可以用此敛财。这些党 员干部们,起着了极坏且极大的引导和鼓励作用。第三,人们的信仰缺失。在物欲日益猖獗的当今社会环境下, 很多人除了追求经济富裕、追求物质享受,在他们的头脑中谈不到多 少正确的人生理想、科学的人生价值。看看那些落马贪官的后悔话语, 就可知其一般。搞厚葬的铺张浪费,是其自我显示的一种形式。第四,一种糊涂的面子观点。他们认为老人去世,不热闹一场,会被人认为不孝道,没有面子。好像丧事的场面越大,花的钱越多,就越显得光彩。为了不失孝道

6、之名,也害怕别人对此的非议,有的竟 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为之。令人深思的是,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厚葬现象后面,却是很多年轻人对老人的薄养。当然, 在农村中敬老尊老者的事例很多。他们在这方面给社会树立了优良的榜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薄养老人甚而虐待、 遗弃老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在农村它以各种方式出现,而且还有一定的普遍性。极具讽刺性的,又是这些厚葬老人的人们,很多却在老人在生之时薄养老人。笔者家乡有这样两件事:一位老大娘在儿子11 岁时丈夫去世, 她再没有嫁过人。 她含辛茹苦地居孀把儿子养大,并读了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开初儿子对母亲很孝顺。 后来他在城市里结了婚。 由于老婆

7、不喜欢这位乡下土气的婆婆,坚决反对丈夫把他的母亲接到城市里一起生活,也极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生了重病,多次托人打电话,要儿子和儿媳把孙子带回来,她非常想看看他们。儿子回来了,但儿媳和孙子没回来。过了两天,儿子又匆匆回到城市里。几天后,这位老人孤零零地一个人死在家中。这回,不但儿子回来了,儿媳和孙子也回来了。他们为这位老人办了三天的丧事,让生前一人在乡下孤苦伶仃老人,极尽哀荣。村里人对此褒贬不一。但有一个事实却是众口一词的,就是这位老妈妈在生时, 一年中难以见到儿子一回。 临死时没有人送终,虽然她还是与儿子相处了两天,尽管还是村里的人多次电话相催呢。另一件是一对老人有三个儿女,他们都在外地打工。

8、开初,两个儿子的孩子放在家中让老人照看。后来,老妈妈死了。他们把孩子带到外地,让老父亲一人在家。他们不但极少回家看望父亲,也极少寄钱给父亲。 理由是父亲在家里有承包土地, 即使父亲生了病亦是如此推脱,不给于经济支持。 后来父亲去世时, 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这时,这三个子女却每人慷慨地拿出一万元钱, 厚葬父亲。 丧葬活动经历七天七夜,还修了坟,还用大理石立了巨大的墓碑。此事在当地影响极大,成为群众教育子女的事例。当今农村对老人厚葬薄养的何止此一两家?有的人在老人活着时不讲孝道,死后大办丧事讲排场,在公众面前显威风。其结果仍落了个“活着不孝,死后热闹”的坏名声。还有的把老人之死当成自己捞钱的

9、机会。他们大办丧事,大摆宴席,目的就是借机敛财。在我国古代有思想的人,也是反对厚葬的。比如战国时齐国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就反对厚葬。当时,齐国人崇尚奢华的葬礼,齐桓公对此种风气很是担忧。他对管仲说:为了丧葬, “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 木材都耗尽了, 我们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用什么方法禁止它呢?”管仲回答说: “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 ”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 “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侮辱那个死者的尸体,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 过了不多久, 豪华葬礼的风气也就停止了。 (原文: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

10、桓公患之,以告管仲 ,曰: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 ”管仲对曰: “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日:“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 葬之风已矣。)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尖锐的斥责“厚葬不如 薄养”。厚葬不是孝道,如果加上薄养,更是忤逆不道。笔者看到农村丧事办得那样热闹,想起老人生前的一些生活, 感触极深。过去农村较落后,对老人做不到厚养,也无可指责;可是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老人活着的时候,子女应多尽孝心。然 而,当今无论农村城市,这种“厚葬薄养”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厚葬 的浪费十分惊人:请吃宴席,少则十几席,多则几十席;雇请乐队, 奢侈排场费用不低;给过世老人购置大量的焚化品等,所费也不少。 至于请端公、买墓地,修陵园的费用就更大的多。笔者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民众要在老人在生 时善待之。“生前多行孝,死后不浪费”,实行“厚养薄葬”;表彰在 老人生前孝顺厚养,死后节约简葬的典型,批评丧葬中的奢侈浪费行 为;同时,要完善村规民约在这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