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205 页 208 页。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义和用法。2把握文章清新淡雅的白描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对课文略作讲解。2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山水小品中的自然美。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生字和常用词汇。2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并熟读朗诵。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疑点1“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2文中“金陵人”有什么特别的言外之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西湖的影片或文字图片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2、,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同时做到疏通文章大意。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步骤(第 1 课时)教师活动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的西湖学生活动1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西湖。天下闻名,你们对西湖的了解有多少呢?2展示一些图片或影像材料,并提问学生对2看电视或图片, 了解一些背景于西湖的知识,介绍作者情况。知识。3导入课文的学习,要求解决: 指导学生自3了解背景知识,看课文注释,读课文,看注释, 学生字并把握文章的大意。并细读全文,达到能初步背诵的4课堂讨论与提问:程度,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 1)准确认读下列字词,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象。意义。(板书 1)4学习生字, 明白文章的

3、结构安( 2)和学生一起细读课文,并翻译其中的重排。回答老师的提问,强化对课点句子。文的记忆。自己写一个行文思路( 3)文章的整体思路,结构安排。(师板 2)图,与老师的比较。5总结全文的描写特点和作者所流露出的心5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态。(重点) 写景特点是白描,可结合文中的术特点。描写把这一特点讲清楚。对作者心态的分析应结合作者张岱的经历进行。6指导完成课后练习。6做练习板书设计1字词毳衣雾淞沆砀芥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焉得大白客此相公2行文思路路见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堤、亭、舟、人,湖上数影。看雪痴亭遇大喜(焉得更有此人)同饮教法探讨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

4、成诵,可以先用 10 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和初步背诵课文。 还有,本文的写景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 教师要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 把这种手法的特征讲清楚。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是一大难点,教师可对作者的经历作简单介绍,带领学生体会叙事、写景和抒情的关系,感受文中流露的淡淡哀愁。参考资料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佳作,选自他的陶庵梦忆一书,这部优美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故国的怀恋之情,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文章首先写明看雪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天气情况。在三天大雪之后,万籁俱寂的时作者偏偏要去看雪,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枯寂的心态。接着就记述这次看雪的具体经过。出发、途中之景一一写来,细腻的笔触绘出了一

5、幅踏雪图。最后写了自己在亭中的巧遇,寄托了自己对亡国的感慨。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209 页 212 页。课时安排l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四首诗。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2点拨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四篇作品, 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难点1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古代作

6、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疑点文中有一些诗歌所独有的用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每首诗和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学生准备预习这四首诗,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 1 课时)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师活动1师:有没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背学生活动1背诵几首诗,谈谈自己的理解。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诗?抽两三名同学背诵,并让其略谈自己的理解。2转入第一首诗的学习,先范读,再2看课文注释, 认真阅读第一首诗,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解决:作者、时代、诗的大致内容(板书)。3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和思想内对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诵读课文, 做到当堂背诵。3理解诗的意境。容。注意

7、:( 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分析。( 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4其余三首诗按上面步骤学习。5指导完成课后习题。4按同样的步骤学习其余三首诗。5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1诗的结构手法种豆而苗稀归园田居晨起而暮归愿壹(隐居,不与世俗同流)道狭露沾衣问边征蓬归雁使至塞上大漠孤烟 (来意)(所见之景)长河落日逢在燕然结果荆门楚国(起)山随江入(承)境界雄浑渡荆门送别云结(转)月飞怜送(合)乡思莫笑足疑无路又一村情景游山西村萧鼓简朴闲无时内心感受教法探讨1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2这五首诗均要求背诵、默写,教师应对其加以指导。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力,教师只需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诗的滋味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参考资料1归园田居是陶渊明所作,诗的大意是:在南山下种了些豆,但田里野草茂盛,豆苗却稀少。清晨起来到田间除草,直到晚上,才披着月光肩扛锄头回家。回来的田间小路上,草木丛生,夜露把衣服也打湿了。可衣服打湿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自己自得田园之乐,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