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论语》六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论语》六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论语》六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论语》六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论语》六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六单元21 论语六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默而识之( ) 敏而好学( ) 答案:(1)yùn (2)yuè (3)wng (4)dài (5)zhì (6)h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

2、)择其善者而从之( ) 答案:(1)通“悦”,愉快 (2)怨恨,心里不满 (3)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4)迷惑;危险或疑惑 (5)凭什么 (6)记住 (7)采纳,听从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_(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_(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_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填空。论语是记录_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 答案: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3、儒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译: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B.不耻下问。译:对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C.学而不厌。译:学习却感觉不到讨厌。D.诲人不倦。译:指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解析:C项中对“厌”解释有错,应是“满足”之意。“学而不厌”的正确翻译是: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答案:C2.对本文各章内容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章:对学习要认真,要按时复习;对人要热忱,要大度。B.“温故”章:既要温习旧知识,又要有新的体会。C.“学而不思”章:读书和思考二者不可

4、偏废。D.“子贡问”章: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特别是水平比自己高的人,而对不如自己的人就没有必要去学了。 解析:从“不耻下问”一句可以看出D项是错误的。 答案:D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新”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高兴,愉快。D.“默而识之”中的“识”,古义是“认识、了解”,今义是“记住”。 解析:“默而识之”中的“识”,古义是“记住”,今义是“认识、了解”。 答案:D4.“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

5、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 学而不厌(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解析: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通常可不译或译为“并”“并且”;有时表示转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有时表示修饰,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中,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可译为“地”。 答案:表顺接 表转接 表顺接 表转接 表顺接 表顺接 表顺接5.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答案: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

6、主张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位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 解析:谈体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说到位。如第一则讲的是学习,却不限于书本。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学习是自求长进,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这样的,所以称“不亦君子乎?”孔子讲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与德育结合,提高品德修养。 参考答案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快乐时光也算演讲 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好兄弟。可是他们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有一次,在某个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者便请大莱特发表演说。“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期期艾艾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主持者转向小莱特。

8、于是小莱特便站起来说道:“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写出课文中的成语。(至少三个。) 解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

9、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许多语句都已形成固定句式而保存下来。 参考答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2.翻译下面的句子。(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翻译句子,一定要注意句子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如(1)句中“识、厌、诲”等。 参考答案:(1)默默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2)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身上)好的东西加以学习,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加以改正。3.下面一

10、句话的意思与课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近?写下来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担心。) 解析:必须先把所提供的语句的意思弄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句话显然与“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近似。 参考答案:人不知而不愠。启示:做人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默默无闻地做自己的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4.第(一)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解析:“不乎?”相同句式重复三次,是排比,是反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交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讲修养。 参考答案:排比、反问。写了学习、交友

11、、修养三方面的内容。(二)阅读论语八则,完成58题。 子曰:“由,诲女(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斯,这)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逝者如斯夫(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答案:(1)这样(是) (2)流逝 (3)反省 (4)诚信6.这八则中,有些思想课文里也谈过。由第4则你联想到了课文中“_”这句话,由第则你联想到课文中“_”这句话。 解析:先弄明白第则的意思。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索,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呢。”显然这句话是讲学与思的关系。第则也这样分析。 参考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这八则也分别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其中谈学习态度的是_等几则,谈学习方法的是_等几则,谈个人修养的是_等几则。 解析:要想做对此题,必须明白这八则分别讲的是什

13、么。 参考答案: 8.孔子教给他的学生子路关于“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你怎么看?请联系学习实际,把你的理由写在下面。 第一种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科学的、老实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种看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古训,不利于培养我们青少年的怀疑和探索精神。 解析:此题是道开放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两说均可成立,也可综合两种说法折中出一种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略)深层探究9.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的理解。 解析:孔

14、子讲学,是学和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辨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前人是否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再去想就是白费工夫;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是从头开始,重走前人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答案:(略)中考链接10.(2010吉林中考,7)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_ 解析:对对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两者相关。就是说对子的两部分应该反映同一内容,如:蓝天对白云,两者都是描述天上景色的;狂风对暴雨,两者都是描写夏天恶劣气候的。二、两者相反。就是说对子的两部分意思相反,即两者互为反义词。如:表扬对批评,成功对失败等。三、两者相对。就是说两者意思相近,如:勤奋对刻苦,羞愧对惭愧等。 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