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_第1页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_第2页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_第3页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_第4页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全国高考IH川卷语文试 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题201全国高考IU皿卷语文试题汇编(五)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 洋 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 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 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 成了历时45 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 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 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 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 室,分布在第三、 四层船舱。由于船

2、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 进 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 海底 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 眼,海底世界可以,并 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 深 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网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 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 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 号”不断进步,在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 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 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

3、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 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 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 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洋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样B.大洋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 号”,会分辨不出方向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

4、的一 项是(3分)A. 一应俱全 易如反掌B.应有尽有 轻而易举C. 一应俱全 轻而易举D.应有尽有一览无余东山再起一览无余再接再厉一目了然 东山再起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答案】17. B 18. C 19.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 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 查,引导考生在理 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 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做这道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段,在特定的语境下分析 词、句的准确表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文”,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随意分析的错误方法。17.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旬的能力.

5、将病旬放入文段中.本身眸低了辨析、修改的理度.但方辽拦不变的匚首先应臬辰病句是一个单旬*然后划分句子貂构成分.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搭配不当.然后排查选项,A顶“经历航次搭酉环当;C项“经历了航次f搭配不当;D项“执行航次T5配不当。所 以答案为B.18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 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承接前面的主语 “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然后根据后 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 多,所以答案选C。19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 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 语境含义,

6、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 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再依据语境,判定答 案为B。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 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 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 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期间,请全体学生暑假 期间不要在校住

7、宿。望大家配合。【答案】示例: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 正遇上”改为正值”【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祗达得体的能力.语言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氟语体,要求分渭不同场合、 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沽句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止,多用节面语"文 艺语休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 式化和简明性4 所以做本体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u21.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 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8、6分)自我分祈1删E耳样桂作策睛【答案】示例: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 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 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 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 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 一步修订。【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流程图主要反 映事物的 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 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 环结构等。一般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再次关注 各环 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 从属并 列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 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

9、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 况性强,造句条理清楚、富于变化、语 气通畅。三、语言文字运用(全国2卷)20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 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 风格一致。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 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 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 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 的支持。【答案】示例:“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打探者”改为“知情者”;“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改为“征集”;“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 符合具体的

10、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 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 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 现不 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 道消 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 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征询” 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 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 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 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请子争鸣、造纸印刷、就长城开运河,中国人 民具有伟大 的创建精神。材料:奋斗团

11、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 民具有伟大 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 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 的梦想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 涉及到内 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 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 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 确定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精神划分为一组, 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12、三、语言文字运用(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 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 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对于动物 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 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 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向动 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 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

13、会沿着祖辈飞过的 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 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 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 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我们期待着更加进行探究,勺故事出现。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 宵衣阡食引人入 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阡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 听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 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 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

14、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 辨识方向。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答案】17. B 18. B 19. C【解析】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语)的能 力,重点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题目在一段文字中 挖掉四个成语,然后针对这四个成语各选出一个近义成语或 容易混淆的成语,分别组成四个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题 中的八个成语意思分别是: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15、,现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此处正确。声势浩大:声威和气 势非常壮大。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 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正确。随波逐流:比 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宵衣阡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 以赴: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此处正确。引人 人胜:现多用来指 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正确。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 话,使人喜欢听。正确答案是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所在 的语言环境,一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比如,对于 鸟类的迁徙,使用“波澜壮阔”就显得程度不和,该用“声 势浩大”;对于鸟类的迁徙

16、路线,就不该使用表示“住下 来”的“随遇而安”;对于鸟类,不该运用只适合用在人身 上的成语“宵衣阡食”。于是答案就浮出了水面。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 有语病,然后在题中列出 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 颖,但是,由于原病句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 阱,所以难度不大。A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 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 配。C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口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正确答案是B。点睛:解答此题的首要

17、步骤是找出原病句的毛病。原病句的 毛病主要在于词语搭配不当:一是介词“通过”不能和“作为参照”搭配,因为它们的搭配造成了杂糅;二是“方向” 不能说“获得”。注意到了这一点,对不恰当选项中句子的毛病就比较 容易辨识了。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连贯的能 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 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让答题者选出其中最恰当的 一句。题目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在题目所给的四个 选项中,A项错误在于“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B 项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它们”同上文的叙述主体“迁徙 的方向感”不很

18、吻合。D项错误主要在于叙述主体的不吻合。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答此题,应特别注意上文的叙述主体和句式特点, 还要注意同下文的衔接是否顺畅。题中,括号上文讲的是“迁徙的方向感”,因此可首先排除B、D两项。然后比较 剩下的A、C两项,不难发现A项“被遗传”说法的错误。20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 并作修改。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 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答案】示例:“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政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 “

19、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 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 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 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目切 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 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 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或“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 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 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快来了” 口语 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 一致的“将至”或“将临”。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弄懂语言场合。题干指出这是一 封信,就已经在暗示应使用书面语体,加之信一开头使用的“获悉” 一词,更明确 交代所用语体。又由“隆重庆贺先 生” 一语可知这是一封写给尊长的信,更明确信中应对对方 使用敬词,对己方使用谦辞。根据这个标准,在信中不难找 出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