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市级优秀_第1页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市级优秀_第2页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市级优秀_第3页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市级优秀_第4页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市级优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讲的是什讲的是什么故事?么故事?(韩愈上(韩愈上论佛骨表论佛骨表反对供奉佛骨,触怒唐宪反对供奉佛骨,触怒唐宪宗,从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宗,从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其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司马迁、屈其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司马迁、屈原原怎样才能使劝谏奏效?怎样才能使劝谏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谏的艺术,使“良药良药”既既“爽于口爽于口”,又,又“利于利于病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

2、位贤臣臣 邹邹 忌忌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 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又称国国策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例为集,其体例为国别体国别体,由,由西汉刘向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宋、卫、中山共1212策。策。战国策战国策简介简介资料资料链接链接刘向刘向( (约前约前77-77-前前6)6),本,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家、目

3、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著有新序新序说苑说苑列女传列女传等,等,还修订整理了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战国策楚辞楚辞等。等。他所撰他所撰别录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著作。邹忌邹忌讽讽齐王齐王纳纳谏谏邹忌邹忌:战国时齐国相国。:战国时齐国相国。讽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齐威王: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而名著史册。纳纳:接受。:接受。谏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释题释题 邹忌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

4、、威王、,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

5、了。时过一年,威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人物介绍人物介绍 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

6、,王知此鸟何也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工听后顿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悟曰:“此鸟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人物介绍人物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课文图解图解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其妻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妾曰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明日,

7、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吾吾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王曰:“善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8、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廷。燕国使臣求见燕国使臣求见第第1 1段段: :邹徐比美悟出道理(进谏邹徐比美悟出道理(进谏的原因)的原因)第第2 2段段: :邹忌以切身经历为喻,讽邹忌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纳谏。(讽谏的内容)谏齐王纳谏。(讽谏的内容)第第3 3段段: :齐王纳谏及结果。齐王纳谏及结果。 邹忌邹忌修修八尺有余,而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形貌昳丽,朝朝 服服衣冠,衣冠,窥窥镜镜谓谓其妻其妻曰曰:“我我孰孰与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其妻曰:

9、“君君美甚美甚,徐公何能徐公何能及及君也!君也!”长,身高长,身高对对说说照照穿戴,名穿戴,名动动早晨早晨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与与相比,相比,更更” ” 。 孰:副词,谁孰:副词,谁甚美。太美甚美。太美了了比得上比得上形体容貌形体容貌光艳美丽光艳美丽译文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呢美呢?”他的妻子说:他的妻子说:“您非常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

10、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忌不自信自信,而,而复复问其妾曰:问其妾曰:“吾吾孰与孰与徐公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公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能及君也!旦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之客曰:客曰:“吾吾与与徐公徐公孰孰美?美?”客曰:客曰:“徐公不徐公不若若君之君之美美也。也。”美丽、漂亮美丽、漂亮及、比得上及、比得上补足音节补足音节无意义无意义“与与孰孰”,句式:,句式: “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 ” “与与相比,哪一个更相比,哪一个更” ” 。 孰:副词,孰:副词,谁谁又又即即“信自信自”。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判断句。标志:判断句。标志:者也。者也。第二天

11、第二天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您呢?”明日明日,徐公来,徐公来,孰孰视视 之之,自自以为以为不如不如;窥镜;窥镜而而自视自视,又弗如,又弗如远甚远甚。暮暮寝寝 而思之,曰:而思之,曰:“吾吾妻妻之之美美我者,我者,私私我也;妾我也;妾之之美美我者,畏我也;客我者,畏我也;客之之美美我者,欲有求我者,欲有求于于我也。我也。”第二天第二天视自视自,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认为认为美美偏爱,形偏

12、爱,形动动之:用在主谓间,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省略句。省略句。“(邹忌)(邹忌)自以为不如(徐自以为不如(徐公)公)”以为:认为以为:认为他,他,指徐公指徐公通假字通假字“熟熟”,仔细,仔细“甚远甚远”太远了太远了在晚上。在晚上。名名状状对对译文译文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客人说:“徐公不如您徐公不如您美丽。美丽。”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看

13、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知不如徐公美。臣臣之之妻私臣,臣妻私臣,臣之之妾畏臣,臣妾畏臣,臣之之客欲有求于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臣,皆以美于于徐公。今齐徐公。今齐地方地方千里,百二十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城,宫

14、妇左右莫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不私王,朝廷之臣莫莫不畏王,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之蔽甚甚矣!矣!”实在,的确实在,的确的的比比土地方圆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国君旁边的近臣臣 没有没有表被动。因受蒙表被动。因受蒙蔽而不明蔽而不明用在主谓间,取消句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子独立性,不译的的的的邹忌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纳谏。(讽谏的内容)邹忌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纳谏。(讽谏的内容)译文译文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

15、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的侍从,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的。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王曰:王曰:“善善。”乃

16、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群臣吏民,能面刺面刺寡人寡人之之过过者,受者,受上上赏;上书谏寡人者,赏;上书谏寡人者,受受中赏;能中赏;能谤讥谤讥于于市朝市朝,闻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进谏,门庭若市市;数月之后,;数月之后, 时时时时而而间间进;进;期年期年之后,之后,虽虽欲言,无可进者。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燕、赵、韩、魏闻之之,皆,皆朝朝chcho o于于齐。此齐。此所谓所谓战战胜于朝廷。胜于朝廷。使使听到听到授予授予上等的上等的过失过失指责指责当面。名当面。名状状对,好对,好“齐王纳谏齐王纳谏”这件事这件事朝见朝见到到所

17、说的所说的集市集市不时不时有时候有时候间或间或偶然偶然满一年满一年即使即使市朝,公共场合市朝,公共场合议论议论译文译文 齐威王说: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的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所有的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命令刚下达,许多

18、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文言现象文言现象 通假字通假字1.有:通“又”。2.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3.受:通“授”,给予、付予。 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

19、,戴)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此处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 今:诽谤,嘲讽2、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3、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4、能面刺寡人之过古:指责。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5、谤讥于市朝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6、臣之妻私臣古:偏爱。今:自私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

20、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8、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9、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城北徐公城北徐公(者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者,也也”表示表示判断)判断)2,倒装句,倒装句忌不自信。(宾语忌不自信。(宾语“自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忌不信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后置,正常语序为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我

21、与城北徐公孰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此所谓于朝廷战胜”)欲有求于我。(状语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欲于我有求”)谤讥于市朝。(状语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于市朝谤讥”)3,省略句,省略句与坐谈与坐谈省略主语省略主语“邹忌邹忌”和介词和介词“与与”的宾语的宾语“之之”(代客人(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4,被动句,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王

22、之蔽甚矣。(蔽,受蒙蔽)一字多义一字多义 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9、臣之妻私臣(的) 10、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2、数月之后(不译)13、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朝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见 3、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4、朝服

23、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o) 于1、欲有求于我也;臣 2、客欲有求于臣(向) 3、能谤讥于市朝(在)4、皆以美于徐公(比) 美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探究交流探究交流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不自信”到到“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样的品质?2、针对邹忌、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的语句分析说明

24、不同在哪里?3、邹忌认为、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王曰王曰善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善”字的表达作用。字的表达作用。探究交流探究交流6、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门庭若市”到到“时时而渐时时而渐进进”,再到,再到“无可进者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远不如弗远不如”,这是一,这是一

25、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你的认识。么?结合文意,说说你的认识。探究交流探究交流1、本文邹忌是怎样、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设喻说理的?的?2、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国事,说明了“私私”、“畏畏”、“有求有求”可以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4、本文在刻画人

26、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A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016济宁)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7、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11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相与步于中庭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D.万钟于我何加焉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28、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10.B11.D12.(1)邹忌)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他的妾:“我同我同徐公比,谁美?徐公比,谁美?”(2)几个月)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说的了。13.千古臣谄君千古臣谄君蔽蔽/兴亡关头兴亡关头/以以闺房小语破之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快哉(2016年株洲市)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臣之妻私臣时时而间进20翻译下面的句子。皆以美于徐公。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1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

29、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19偏爱偏爱间或、间或、偶然偶然20大家都认为我大家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比徐公美。(2分,译分,译错一个字扣错一个字扣1分)分)满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的了。(3分,译错一分,译错一个字扣个字扣1分)分)21要点:门庭若要点:门庭若市;无可进者;市;无可进者;皆朝于齐。(一点皆朝于齐。(一点1分分,答出两点即可),答出两点即可)(2016年广西贺州卷)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B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

30、: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说1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苟全性命于乱世B谓其妻曰专其利三世矣C上书谏寡人者陈胜者,阳城人也D齐国之美丽者也客之美我者1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

31、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14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3分) 11D 12A 13C 14(1)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2)满一生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5(1)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2)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3)比干力谏商纣王失败被剖心而死。(1分)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2分)(2016年广州市)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