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苗族舞蹈的产业化研究_第1页
武陵山片区苗族舞蹈的产业化研究_第2页
武陵山片区苗族舞蹈的产业化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陵山片区苗族舞蹈的产业化研究 武陵山片区苗族舞蹈的产业化研究 【摘要】 武陵山苗族舞蹈文化沉淀深厚,按照社会文化学指向可分为巫舞、史诗舞、爱情舞、娱乐舞四类;根据其演出场景可界分为笙之舞、鼓之舞、摆手舞。理性梳理和挖掘传统苗族舞蹈基因,为促进舞蹈产业化奠定根底。通过整合苗族歌舞体系,打造“千村百艺工程;会聚“人文、风情、律动三大苗族歌舞元素,塑造实体山水情景歌舞剧品牌;整合民族族系舞蹈,拓展外向开展空间等路径,实现苗族舞蹈产业化。 【关键词】 武陵山 苗族舞蹈 产业开展 苗族舞蹈是经历时空辗转开展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巫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演绎出娱神、娱人及娱己的功能;苗族舞蹈是在历经狩

2、猎采集经济、斯威顿经济、农业经济三个时代,对土地的眷恋、对节气的敏感、对日月的崇拜、对灾害的惧怕以及对万物的情感关联而凝练出来的形体表达方式;苗族文化地理上的错落分布格局。支系繁杂,服饰纷呈。沟壑之隔,语言机变。方圆百里,风俗纷繁。叠加民族迁徙,族系群落的裂变,山地孤岛文化的时空别离,苗族舞蹈原型往往派生出假设干各具特色的变体,同一结构的动律、仪式那么容纳着许多不同的文化意象;在长期的无字文化背景下,舞蹈系统便成为符号体系、行为体系、工具体系,聚合为一种操作行为系统,长久蕴藏着超越现代舞蹈艺术范围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现实功能,舞蹈文化成为苗族的基因和象征。如何深度挖掘苗族舞蹈使其实现艺术价值得到

3、融合与超越,实现苗族舞蹈本体主体化、舞蹈诗化、舞蹈内在心灵化、探索内涵意蕴深刻化和舞蹈形式多样化;如何使苗族舞蹈文化资本化运作,以产业化的思路组织和复活苗族舞蹈,延伸产业链来提高其文化附加值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方案。 一、武陵山苗族舞蹈体系探索 1、理性梳理,深度挖掘 按照苗族舞蹈的姿态动作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大致可分为巫舞、史诗舞、爱情舞、娱乐舞四类。巫舞:艺术性和感性表现原始宗教文化特征,是“艺术的巫术;史诗舞: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逐渐分析的共同体成员谨记文化关联;爱情舞:主动、自由、自然、真切的恋舞,特定礼俗的嫁舞,彰显民族爱情的人性奔放与婚嫁的约束辩证;娱乐舞:娱乐与酒席即兴,红白事相

4、称出现,展现悲壮与乐观向上的文化情结。 以舞蹈道具和情景表演的纷繁程度条分缕析为笙之舞、鼓之舞、摆手舞,见表1。 2、舞蹈资本,文化定位 苗族传统舞蹈具有广泛全民性,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空间。在特定的舞蹈场景下,苗族共同成员才出现临时性角色转换,劳动生产者变为特定舞蹈场景的舞蹈者、歌师、祭鼓头、巫师,笙舞、鼓舞、摆手舞成为每个社员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呈现“舞蹈即生活,生活即舞蹈的范式结构,苗族舞蹈可谓与民族现实生活紧密契合。但由于传统社会的固结,根本动作舞蹈被“传统牢牢牵制,原始性、单一性、程式化舞蹈相对窒息了民族舞蹈的开展创新。 武陵苗族传统舞蹈是描绘全面生疏原始世界,为其产业化提供市场前景。

5、苗族舞蹈把苗家人的生活习俗、劳动场景、战争碰撞、艰难迁徙等自然的关系通过主体助理解、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和抽象,变为“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通过节奏、动律、比照、统一等形式规律,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关系,它表达着苗家人在长期的创造、传承、提炼与溶铸中所积累的感觉经验。满足了人们对原始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体验,探寻了永恒哲学命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武陵苗族舞蹈情感的质朴与欢畅主基调,为其产业化持续开展奠定了根底。苗族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种原始的乐观思维状态,它散发者一种大胆、活泼、自由而富有生命力的气息,以最简练的方式,表示喜庆、长寿、桔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

6、境界,显现了一种强有力的生命节奏,使人的心灵获得一种激荡、一种铸造。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交织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文化地域不同的受众,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历史内容。苗族舞蹈在现今已由原有功利内容的标记转化为用作欣赏的舞蹈形式,受众在幽远、神秘象征动作的联想、品尝、感悟中充实了它的内容。苗族舞蹈文化逐渐超脱了自身束缚,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气氛与审美境界的跨越。 二、武陵山片区苗族传统舞蹈产业化路径研究 1、整合苗族歌舞体系,打造“千村百艺工程,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血液 武陵山片区涵盖了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国土总面积为171

7、800km2。2021统计总人口3645万人,境内苗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族系,是全国数量最多的苗族自治县区域,全区苗族村寨广布。 在武陵全区打破行政界分,突破体制堡垒。定期举办“百花齐放,千团竞技、“文化小康,苗族演艺、“魅力乡村,苗族才艺、“生态乡村,歌舞武陵等系列主题比赛,聘请国家舞蹈专家进行现场品评和指导,促使苗族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从中筛选出优秀的舞蹈团队与舞蹈演艺人才,进行培育,71个县整合出200多支精英团队,组建农民演出队,充实在每个景区、每处文化娱乐场所,增强游客受众的体验性。 2、链接武陵苗族舞蹈文化场景,打造大型山水情景歌舞剧 整合武陵片区各县歌舞团,塑造核心团队,将“笙之舞

8、、“鼓之舞、“摆手舞、“迁徙舞等场景融合,打造“人文武陵史韵深厚、“风情武陵飞歌黔东、“律动武陵印象梵净等为主题的大型山水情景歌舞剧。持续培植各县为编制分主题的苗族文艺演出,不断推出新的民族演艺产品,创新演艺形式,形成歌伴舞的苗族演艺、大型实景演艺、景区景点民族舞台演艺,包括吸纳都市现代艺术的新民族演艺等,创造出精彩纷呈的武陵民族文化演艺精品。 同时将上述人文、风情、律动三大苗族歌舞篇章塑化为品牌,带动苗族区域文化旅游地产、饮食、酒店效劳业等相关产业链,打造武陵山片区“以艺术作品形成艺术产品,同时创造文化产业开展的新路径。 3、塑造民族舞蹈文化交融体系,构建对外交流平台,延伸舞蹈产业开展空间 武陵山区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48%,总人口1100多万人。我们在做活苗族舞蹈产业化同时,充分挖掘、融贯、激活侗族舞蹈“多耶“芦笙舞,土家族舞蹈“茶灯舞、“摆手舞、“花鼓舞,瑶族“排瑶长鼓舞等系列,吸收精髓,打造民族文化复合舞台演艺。将武陵山各民族舞蹈荟萃一体,汇入“长江经济带、“武陵山旅游扶贫规划国家经济战略,获得持续健康成长,变“输血为“造血工程,为苗族乡村“精准扶贫找对路子。 【参考文献】 【1】 杨鹃国著:苗族舞蹈与巫文化:苗族舞蹈的文化社会学考察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 【2】 贵州大学西南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