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 测设的基本工作_第1页
工程测量 测设的基本工作_第2页
工程测量 测设的基本工作_第3页
工程测量 测设的基本工作_第4页
工程测量 测设的基本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精选ppt1第九章第九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的基本工作精选精选ppt主要内容主要内容9.1 9.1 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9.2 9.2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精选精选ppt3测设:测设:将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特征点将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特征点( (或或轴线交点轴线交点) )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测设工作的实质:测设工作的实质:是点位的测设。是点位的测设。测设数据:测设数据: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轴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的轴

2、线交点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与控制点( (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 )之间的距离、角度、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高差等测设数据。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和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高程。测设的依据:测设的依据:已有控制点已有控制点( (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精选精选ppt9.1 9.1 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给定的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给定的方向,量出已

3、知(设计)的水平距离,在方向,量出已知(设计)的水平距离,在地面上定出另一端点的位置。地面上定出另一端点的位置。已知方向已知方向已知点已知点A AB B水平距离水平距离D精选精选ppt1 1一般方法一般方法 从从A点开始,沿已知点开始,沿已知AB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按已知设计长度已知设计长度D在地面定出在地面定出B点的位置,再量取点的位置,再量取AB之间水平距离之间水平距离D,若相对误差在容许范围,若相对误差在容许范围(1/30001/5000)内,则将端点内,则将端点B加以改正,求得加以改正,求得B点的最后位置。点的最后位置。已知方向已知方向已知点已知点A AB BD

4、B BDD00向外改正向外改正向内改正向内改正精选精选ppt2 2精密方法精密方法 用一般方法在地面定出用一般方法在地面定出B点的位置,再按精密量点的位置,再按精密量距方法,测量距方法,测量AB的距离,并加尺长、温度和倾斜的距离,并加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数,求出三项改正数,求出AB的精确水平距离的精确水平距离D ,计算,计算差值差值D-D ,将端点,将端点B按差值加以改正,求得按差值加以改正,求得B点点的最后位置。的最后位置。已知方向已知方向已知点已知点A AB B精密量距方法测出精密量距方法测出D B BDD00向外改正向外改正向内改正向内改正精选精选ppt二、已知水平角的测设二、已知水

5、平角的测设 在已知角顶点在已知角顶点A A,根据一已知边方向,根据一已知边方向ABAB标定出另一标定出另一边方向边方向ACAC,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角值,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角值l l一般方法一般方法 盘左、盘右分中法盘左、盘右分中法AB精选精选ppt 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读数为 ,按视线方向,按视线方向定出点定出点CC 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CC点点 取连线的中点取连线的中点C C,则,则ACAC即为测设即为测设角值为角值为 的另一方向线,的另一方向线, 即为测设的角即为测设的角 在在A A点安置经纬仪,点安置经纬仪,对

6、中、整平,盘对中、整平,盘左照准左照准B B点,调节点,调节水平度盘位置变水平度盘位置变换轮,使水平度换轮,使水平度盘读数为盘读数为0 000000000 已知已知角顶角顶点点A ACCB BCCC C0 000000000AB精选精选pptBACA AB BC CC C 0 0 /an0ACACDtDCCCCCC 0 0D DACAC向外量距向外量距向内量距向内量距002. 2. 精确方法精确方法 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出出ACAC方向,再对方向,再对 进行多测回水平角观测,得观测值进行多测回水平角观测,得观测值 ,则,则精选精选ppt10练习练习1 已测设直角已测设直角AOB,并

7、用多个测回测得其平,并用多个测回测得其平均角值为均角值为9000004848, ,又知又知OBOB的长度为的长度为100100米,问在垂直米,问在垂直OBOB的方向上,的方向上,B B点应向何点应向何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方向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90的角?的角? 精选精选ppt 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附近已知水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附近已知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标志上。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标志上。已知水准点已知水准点A AHA=24.376mHA=24.376mHB=25.000mHB=25.000m设计高程点设计高程点B B后视读数后视读数

8、a=1.534前视读数前视读数 b=0.910B点前视读数点前视读数 应为:应为:mHaHbBA910. 0000.25534. 1376.24)(25.000m三、已知高程的测设三、已知高程的测设精选精选ppt较深的基坑高程的测设较深的基坑高程的测设 已知水准点已知水准点A AHAHA设计高程点设计高程点B BHBHB后视读数后视读数 a前视读数前视读数 cB点前视读数点前视读数 应为:应为:BAHbcaHd)(后视读数后视读数 b前视读数前视读数 d精选精选ppt较高的建筑物高程的测设较高的建筑物高程的测设已知水准点已知水准点A AHAHA后视读数后视读数 a前视读数前视读数cB点钢尺上端

9、读数点钢尺上端读数 应为:应为:)-(caHHbAB设计高程点设计高程点B BHBHBb钢尺零尺端钢尺零尺端精选精选ppt14练习练习2 已知水准点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的高程为26.340米,测设高米,测设高程为程为26.840米的点米的点B,在一木杆上画一细,在一木杆上画一细线线a,在木杆上再画一细线,在木杆上再画一细线b,正是测设,正是测设B点时的前视点,问点时的前视点,问b距距a多长。多长。精选精选ppt一、直角坐标法一、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已知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直角坐标法是根据已知纵、横坐标之差,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地面点的平面位置9.2 9.2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点的平

10、面位置的测设方法x=700.00y=600.00 x=650.00y=580.00 x=620.00y=530.00mxxxa00.20abcdmn纵、横坐标差纵、横坐标差建筑方格网建筑方格网方格网点方格网点厂房厂房测测设设厂厂房房角角点点ayxx=600.00y=500.00myyya00.30精选精选ppt 极坐标法是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极坐标法是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它适用于量距方便,且测设点距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它适用于量距方便,且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近的地方。点较近的地方。A12BD2D1AAAxxyytgR1111ABABABxxyytgR111AAB

11、21211)()(AAyyxxD1AAB11360BAB2222222)()(BByyxxDA1BX计算测设数据计算测设数据测测设设房房角角点点1二、极坐标法二、极坐标法1121精选精选ppt17练习练习3 已知已知AB的方位角为的方位角为 ,XA=30,YA=40,欲测设点,欲测设点P,其坐标为,其坐标为:XP=10,YP=20,试计算,试计算P点的测设数点的测设数据,并绘出测设草图。据,并绘出测设草图。3015200AB精选精选ppt三、角度交会法三、角度交会法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量距的情况适用于待放样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量距的情况A AB BC CP P1 1APAPABAB

12、1 12 22 21 12 2a ab bc cp pp pp p10cm10cm10cm10cm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所需放样数据:两个或多个已知角度。“示误三角形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的最大边长要符合限差要求“交会角交会角”宜在宜在3030-150-150之间。之间。精选精选ppt四、距离交会法四、距离交会法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距待该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距待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放样点不超过一尺段的情况。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所需放样数据:两段或两段以上已知距离。A AB BC Cd d1 1 1 12 24 43 3d d2 2d d3 3d d4 4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