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教案_第1页
《致大海》教案_第2页
《致大海》教案_第3页
《致大海》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致大海?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致大海?教案。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揣摩诗的意境。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 ,理清结构层次。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2、问题研究法。比照拟难以理解的句子 ,组织学生讨论研究。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媒体设计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是诗的国度 ,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 ,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 ,扬起思维的双浆 ,

2、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 ,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致大海?教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二、解题?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 ,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 ,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 ,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 ,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 ,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 ,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 ,不禁思绪起伏 ,写下了这首诗篇。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 ,学生初读这首诗时 ,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 ,可设计下面

3、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 ,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 ,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思考 ,在此根底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思念大海1415节。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2、具体研习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 ,惊人的威力 ,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 ,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2诗

4、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 ,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 ,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竭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 ,一方面说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3、欣赏品味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根底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反复诵读的根底上 ,要求学生选择12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 ,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4、课堂训练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 ,主要进行诵读训练 ,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学生画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5、课堂小结欣赏诗歌 ,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 ,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 ,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