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_第1页
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_第2页
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_第3页
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_第4页
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专题六专题六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 认识、实践及其辩证统一认识、实践及其辩证统一 (四课时)(四课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教学目标 1 1、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 2、理解和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理解和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

2、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本专题内容要点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认识论的首要观点二、认识的本质二、认识的本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四、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四、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本专题重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内涵实践的内涵(P59)P59)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主体主体客体客体中

3、介中介1、实践和认识的构成要素(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实践主体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主体(P59) 实践主体的三种基本形态: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客 体(体(P59P59)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分为为物质性客体物质性客体和和精神性客体精神性客体。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区分的角度看,可划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区分的角度看

4、,可划分为分为自然客体自然客体和和社会客体社会客体。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看,可划分为天天然客体然客体和和人工客体人工客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中介(P P59-60)实践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 1)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2 2)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3 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

5、认识的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是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最根本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二)实践的特点二)实践的特点1 1、直、直接现实接现实性(客性(客观性)观性)构成要素构成要素过程过程结果结果主体主体手段手段对象对象客观的客观的受到客观事物、受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规律的制约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 2、自觉能、自觉能动性(即有动性(即有目的、有意目的、有意识)识)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关系3 3、社会

6、历、社会历史性史性社会性:社会性:处在一定社处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会社会关系中历史性: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受历史条件制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约,是历史条件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p26-28)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起来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P27-28

7、) 2.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切社会现象的钥匙。(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8、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62- P62-63 63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毛泽东毛泽东 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梨想一想: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梨的人如果不亲自尝梨子,通过别人的人如果不亲自尝梨子,通过别人的口头转告

9、或文字描述,他能够知的口头转告或文字描述,他能够知道梨子的确切滋味吗?道梨子的确切滋味吗?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所得到的知识所得到的知识 间接经验:从他人和书本间接经验:从他人和书本上得到的知识上得到的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直接经验认识都来源于直接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获取知识的途径获取知识的途径唯一的,即实践唯一的,即实践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

10、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 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断向前发展。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断向前发展。算算 盘盘结绳记事结绳记事电电 脑脑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11、。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现代科学航天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现代科学航天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利用原子能的需要,促进了的发展;利用原子能的需要,促进了原子核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基本粒子物理学、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基本粒子物理学、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的巨大发的巨大发展;现代医学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展;现代医学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分子生物分子生物学学的研究,并发展起的研究,并发展起遗传工程技术遗传工程技术。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3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

1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改造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邓小平指出:邓小平指出:“只有通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动认识向前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为什么?为什么?A A、一种认识是否是、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识本身回答B B、客观事物自身、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 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

13、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果对照, ,相符合相符合, ,认识就正确。认识就正确。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实践认识决定指导阻碍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主体主体客体客体模写模写选择选择建构建构创造创造认认识识实践实践新新的的实实践践指指导导制制约约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和归宿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性

14、的唯一标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力实践是认识的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础,实践观点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首要的首要的和和基本的基本的观点观点认识认识决定(基础)决定(基础)反作用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二、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二、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 感觉和思想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 物物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1.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先验论

15、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是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人的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人的认识是先天的认识形式与感性经验的结合。先天的认识形式与感性经验的结合。 柏拉图的柏拉图的“回忆说回忆说”; 孟子的孟子的“不学而能不学而能”的良能,的良能,“不虑而知不虑而知” 的良知;的良知; 笛卡尔的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天赋观念”说说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唯心主义先验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理念世界;人们

16、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孟子: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

17、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我也,我固有之也”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2.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反映论 人的认识是后天获得的人的认识是后天获得的, ,人的认识是人脑对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外部世界的反映, ,人类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人类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人类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能力,人类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 1.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形而上学的反映论形而上学的反映论 坚持反映论原则,但把认识过程看作是消极、被坚持反映论原则,但把认识过程看作是消极

18、、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把认识看成是直观的照相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把认识看成是直观的照相式的消极反映。式的消极反映。 两个严重缺陷:两个严重缺陷: (1 1)离开实践: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离开实践: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 2)不懂辩证法:没有把认识看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懂辩证法:没有把认识看作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白板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家约翰 洛克提出了洛克提出了 “ “白板说白板说”,他,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

19、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经验。“白板说白板说”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过程。全被动的过程。(1632163217041704)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1 1)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2 2)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

20、能动认识过程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能动认识过程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3 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反映具有摹写性:以客观事物为原型(2)反映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反映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反映不是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反映不是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它不仅有对信息的接受,还有对信息的分析、它不仅有对信息的接受,还有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马克思主义学院

21、版权所有鬼从何来?鬼从何来?杯弓蛇影杯弓蛇影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反映论反映论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能动反映论两两 种种认识论认识论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先验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二)从认识到实践:(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

22、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1.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直接获得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借助抽象思维获得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判断、推理认识低级阶段认识低级阶段认识高级阶段认识高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

23、第一,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二第二, ,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第三,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割裂两者关系割裂两者关系 唯理论唯理论 教条主义教条主义 经验论经验论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3. 3.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 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

24、丰富的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由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一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二次飞跃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1. 1. 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为群众所为群众所掌握掌握, ,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25、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2) (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导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

26、中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三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再认识” 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体现了认识过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体现了认识过 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2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

27、原因 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第一,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对某一具体事物认识过程有限,第二,对某一具体事物认识过程有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无限。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无限。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