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作业_第1页
仪器分析作业_第2页
仪器分析作业_第3页
仪器分析作业_第4页
仪器分析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 题一、判断题1、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浓度成反比关系。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浓度成反比关系。2、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尔定律的结论,被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尔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的结果也越准确。3、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光吸收定律,通过该变吸收池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过该变吸收池厚度或待测溶液浓度,使吸光度的读数处于光度的读数处于0.20.

2、7范围以内,以减少范围以内,以减少测定的相对误差。测定的相对误差。4、光吸收定律的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光吸收定律的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溶层厚度的乘积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溶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成正比。5、有机化合物在紫外、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特可见光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6、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其

3、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红外光可见光可见光紫外紫外光光x射线。射线。7、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强度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吸收峰强度发生减色效应。发生减色效应。8、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随其浓、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度的变化而改变。9、极性溶剂一般使、极性溶剂一般使*吸收带发生红移,吸收带发生红移,使使n*吸收带发生蓝移。吸收带发生蓝移。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吸光度用符号、吸光度用符号 表示,透光率用符号表示,透光率用符号- 表示,吸光度与透光率的数学关系式表示,吸光度与透光率的数

4、学关系式是是 。2、分光光度法的种类很多,但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的种类很多,但分光光度计都是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的:都是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的: ; ; ; ; 。3、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质在 浓度及浓度及 厚度时的吸光度。厚度时的吸光度。在给定条件下在给定条件下(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度等度等),摩尔吸收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摩尔吸收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数。4、有机化合物中的由、有机化合物中的由 跃迁和跃迁和 跃迁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最有用,它们产生的吸收峰产生的吸收带最有用,它们产生的吸收峰大多落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大多落在近紫

5、外光区和可见光区。5、分子中共轭体系越长,、分子中共轭体系越长,*跃迁的基跃迁的基态和激发态间的能量差越态和激发态间的能量差越 ,跃迁时需,跃迁时需要的能量越要的能量越 ,吸收峰将出现在更长的,吸收峰将出现在更长的波长处。波长处。6、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跃跃迁引起的。在迁引起的。在180 nm(max为为4.7104 Lmol-1cm-1)处的吸收带称为处的吸收带称为 ;在;在204 nm(max为为7000 Lmol-1cm-1)处的吸收带处的吸收带称为称为 ;在;在255nm(max为为200 Lmol-1cm-1)处的吸收带称为处的吸收带称为 。7、紫

6、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见光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见光区用区用 灯,吸收池可用灯,吸收池可用 材料的吸收材料的吸收池,紫外光区光源用池,紫外光区光源用 灯,吸收池必须灯,吸收池必须用用 材料的吸收池。材料的吸收池。1.1%1cm AE*C*L解:1%41cm6A0.390 E1.95*10C*L0.200*10*100*1.001%451cmM106.4*E*1.95*102.07*1010102.1%1cmAlgTE*C*L 解:1122AClgTC-520.3002.00*10lg20%C-5-522.00*10 *lg20%C4.66*10mol l0.300()(/ )-3

7、13.A E*C LA0557 E1123C L0 4962 101M236*E*1123 26502.81010 解: =*.=*.* =12121212AA ll-lgT-lgTll=312-lgT-lgT-lgT-lg0.62134带入数据 =123T 77 46T46.68T36.00%=. % % 15.A E*C L 解: =*217 BOH HA BA H O解: +=+1%1cmMBA: *E 10对43229 1B0 598 2*10*102 481*10*1 .=.BOHB 602M602+17=619(g/mol)= =HA HBA*10C*l(- )=222A0.640

8、 C0.000400C *L1600*1 MX0.000400K162.6163MX(0.0005000.000400)*(0.02500.000400)稳19 MXA*C*L解: 对: 11A0.8001600C *L0.000500*1 M + X = MX(0.000500-0.000400) (0.02500.000400)0.0004001%1cm21AEC*L 解: 30.41420720.0*10*100*11000=1%1cm3A1000*E*L100w100%20.0*10原料药*30 400*10207*1100% 96 6%20.0*10.=*=.31%1cmA1 *10

9、 *E*L10注射液含量30518*1001 0 250mg ml207*1.=* .= .(/)+-23HIn=H +In.解: -HInInpH=4HInIn,l 1cmA 0 430 E* HInE* In.(1)在的缓冲溶液中,和共存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设 = = .=-In-In-In-InIn A 1024 E* InE*C .(2) 在碱性溶液中,几乎全部以形式存在,可视为的吸收= .=HInHInHInHInHInA 0.002 E* HInE*C.(3)在酸性溶液中,几乎全部以形式存在,可视为的吸收 =+-HInHIn Ka= pKa=pH+lgHInIn231将( )和(

10、 )带入式( ),得 HInIn-C1.3879CpKa=4.00+lg1.3879=4.14得出: -HInIn-A 0 430 E* HInE* In0.0021.024 A 0 430* HIn* In0.0010.001HInIn0.001 = .= .= 又25. A=0.434解:当时,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54A0.434 c=2.411*10mol ll1.80*10 *1(/ )5m*0.5502.411*10*55.851000% m0.0135g( )练习%11cmE1%11010 120001200100.0cmEM46lglg0.4171200 13.166 10/3

11、.165 11/000iATCE lEmLlgg mLmLgC/10000. 410022500500. 06样%15.79%10010000. 410165. 3%100%66样样品CCim=ViC9 .927%11cmE460.4634.900 10/4.900 10/927.9 1100iCgmLg mL6504.900 10/5g mL200-20.98 10 ( )g-2-30.98 10%10098.0%10 10咖啡酸四、选择题1、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合适的检测波长可见分光光度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范围是( ) A. 400800 nm B. 200800 nm C. 20

12、0400 nm D. 101000 nmB2、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有关系的是有关系的是( ) A. 吸收池厚度吸收池厚度 B. 有色配合物的浓度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C. 吸收池材料吸收池材料 D. 入射光波长入射光波长D3、在下列化合物中,能在近紫外光区产生、在下列化合物中,能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的是两个吸收带的是( ) A. 丙烯丙烯 B. 丙烯醛丙烯醛 C. 1,3丁二烯丁二烯 D. 丁烯丁烯B4、丙酮的紫外、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

13、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 ) A. 环己烷环己烷 B. 氯仿氯仿 C. 甲醇甲醇 D. 水水D5、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收系数大小的是( )A. 吸光物质的性质吸光物质的性质 B. 光源的强度光源的强度 C. 吸光物质的浓度吸光物质的浓度 D. 检测器的灵敏度检测器的灵敏度A6、有、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的溶液,液,A溶液用溶液用1.0 cm的吸收池测定,的吸收池测定,B溶液溶液用用2.0 cm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的吸收池测定,结果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

14、关系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它们的浓度关系是是 ( ) A. A是是B的的1/2 B. A等于等于B C. B是是A的的2倍倍 D. B是是A的的1/2D7、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带是指( ) A. n*跃迁跃迁 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跃迁跃迁 C. *跃迁跃迁 D.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共轭非封闭体系的*跃迁跃迁D8、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R带是指带是指( ) A. n*跃迁跃迁 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共轭非封闭体系的*跃迁跃迁 C. *跃迁跃迁 D. n*跃迁跃迁D9、符合朗伯、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

15、液稀释时,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摩尔吸收系数的数值摩尔吸收系数的数值( )A. 增大增大 B. 减小减小 C. 不变不变 D. 无法确定变化值无法确定变化值C11. 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需要选择适宜的读数范围,这是由于读数范围,这是由于( )A. 吸光度吸光度A=0.700.20时,误差最小时,误差最小B吸光度吸光度A=1080时,误差最小时,误差最小C吸光度读数越小,误差越小吸光度读数越小,误差越小D吸光度读数越大,误差越吸光度读数越大,误差越小小A12、摩尔吸收系数(、摩尔吸收系数()的单位是)的单位是( )AmolL-1cm-1 Bmolg-1cm-

16、1 CLmol -1cm-1 Dgmol -1cm-1C13、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 Alg(1/T)=A BlgT=A C1/T=A D. T=lg(1/A)A14、在紫外、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A波长变长波长变长 B波长变短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波长不变 D. 谱带蓝移谱带蓝移A15、区别、区别n*和和*跃迁类型,可以用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吸收峰的( )A最大波长最大波长 B形状形状 C摩尔吸收系数摩尔吸收系数 D. 面积面积 C16、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双光束分光光

17、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 ) A.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C.可以抵消吸收池带来的误差可以抵消吸收池带来的误差D.可以抵消因光源变化带来的误差可以抵消因光源变化带来的误差D17、某化合物在、某化合物在220400 nm范围内没有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类中的哪一类( )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 B. 含共轭双键化合物含共轭双键化合物 C. 醛类醛类 D醇类醇类D18、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某化合物在正

18、己烷中测得max=305 nm,在乙醇中测得在乙醇中测得max=307 nm,该吸收是由下列,该吸收是由下列哪种跃迁所引起的哪种跃迁所引起的( )A. n* Bn* C.* D*C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正戊烷正己烷苯乙醚二氯甲烷正正戊烷正己烷苯乙醚二氯甲烷正丙醇四氢呋喃氯仿乙醇醋酸乙酯丙醇四氢呋喃氯仿乙醇醋酸乙酯丙酮甲醇乙腈醋酸水丙酮甲醇乙腈醋酸水20、下列基团不属于紫外、下列基团不属于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助可见光光谱中助色团的是色团的是( )A-OH B-NH2 C D-ClCOC21、某化合物的一个吸收带在正己烷中测、某化合物的一个吸收带在正己烷中测得得max=327 nm;在水中测得;在水中测得max305 nm,该吸收是由下述的哪种跃迁类型所引,该吸收是由下述的哪种跃迁类型所引起的起的( )A. n* Bn* C* D*A22、用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